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又问:‘什么样的人能统一天下呢?’我回答:‘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
“他又问:‘那有谁来跟从他呢?’
“我回答说:‘天下的人没有谁不跟从他。大王懂得禾苗的情况吗?七八月间(夏历五六月间)长时间天旱,禾苗枯萎了。只要天上黑油油地涌起乌云,哗啦啦地下起大雨,禾苗便又蓬勃生长起来了。国君如果能这样,又有谁能对抗得了呢?如今各国的君主,却没有一个不是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随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呢?’”
孟子与梁襄王的应对,既鲜明地表明了他的观点,又表现出他高超的语言逻辑性与谈话艺术。
让我们继续看下面这则对话——
孟子问齐宣王:“如果大王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自己出游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齐宣王回:“跟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您的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又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撤了他的职!”孟子又问:“要是一个国家被治理得非常糟糕,那又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语塞,顾左右而言它。
孟子采用层层推进的逻辑方法,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论到中层干部的行为,再推论到高级领导人的身上。如此,令齐宣王毫无退路,非常尴尬,只能“顾左右而言它”了。其实,孟子还暗示齐宣王,就象把妻托付给朋友一样,国家是人民交托给君王的。这段劝谏很是精彩。
下面的一段孟子与他的论敌告子的对话,其中的逻辑性语言的智慧,也非常值得让后人学习和领悟。
告子认为:“人性就跟那急流的水似的,缺口在东面就会向东面流,缺口在西方则会向西方流。人性并没有所谓的善与不善,就跟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然而,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不过,我们不能否认,当水受到拍打而飞溅起来时,它可以高过额头;当水被加压迫使它倒行时,它能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只不过是形势所迫而已。人可以被迫去做坏事,人本性的改变也跟这个道理很类似。”
孟子随口接过论敌的论据而加以发挥,对方用水作为比喻,他也跟着以水为喻。这跟我们格斗时一样,你想用刀咱就用刀,你要用枪咱也用枪。关键在于,孟子通过自己强大的语言逻辑性,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论辩的语言极为有力,一句“水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留”便把论敌难倒了。
在他的那个时代,孟子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利用自己强大的语言实力,很好地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
第六部分做人际亲和力的大师
亲和力,词典解释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而在心理学上,它则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一个人亲和力的高低常常取决于他的性格特征,有的人天生不爱笑,有的人从小不爱亲近人,有的人天性爱热闹,有的人具有丰富的幽默细胞等等。但亲和力又与“亲和动机”密切相关,亲和动机强,例如迫切需要得到他人的友谊,得到他们的支持合作,其亲和力就高;亲和动机弱,例如无视他人的存在,总是把自己个人的利益或感受置于最高地位,这样的人亲和力必然很低。
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别人,才能真正地亲近对方,关心对方,才能获得对方的认同、信任和喜欢。拥有较高的亲和力,才会拥有宽广的胸怀。
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亲和力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良好的人际亲和力能够为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它既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友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暖,又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人际资源,让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机会与前途。
无论是谁,都很有必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亲和力,因为我们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就必须要与人打交道,无论你是一名销售人员,是一名行政管理人员,还是一名科研工作者,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都是通向你事业成功的桥梁。一个具有良好人际亲和能力的人在工作中会有很好的人缘,也容易得到同事的支持和鼓励。
那么,如何才能具备良好的人际亲和力呢?首先,应该做到深刻认识自我。
俗语有云: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只有深入地了解自我,才能有了解他人的基础。团此,深刻认识自己是真正地具备良好人际亲和力的基石。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创伤和问题,可能是经常感到自卑,或者自傲,或者以自我为中心,或者曾经遭受过各种各样心灵上的创伤。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成年之后的良好的人际亲和能力。
接着,就是要不断地进行人际交流实践,加强自我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
在深入了解自己的基础之上,经常进行人际交流的实践是加强人际亲和力的重要过程。在不断的人际交流的实践中,以别人作为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自己的某一面,从别人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心灵中自己看不到的侧面。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实践中,又可以不断强化自己的实战能力,随时地修正自己。有些人虽然在青少年时代很少与人交往,缺乏实践的机会,在他们成年以后,有的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谋生,如做销售等专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慢慢地,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便在实践中逐渐地增强了。因此,实践是增强人际亲和力的必经之路。
再进一步,就是要扩大自我意识,加强人际包容力,加强对他人的理解力。
每个人成长的环境都不一样,其所生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往往会给其自我意识打下一个比较深的烙印,从而影响其对人与事物的看法。这些观点在和其他人交往时,极易影响到对他人的评价。当他是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评价他人时,就无法深入理解他人的内心深处的感受。因此,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在人际交往的实践中,要不断地放下自己固有的价值观,能耐心地倾听他人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样才会更容易看到一个个与自己不同的全新的内心世界。当一个人对他人的理解能力增强后,能够深入地理解他人时,他的人际亲和力必然会增强。
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要防止烦躁情绪的干扰和破坏。
当处在高度的压力下,人们会很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当一个人的内在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很容易不断地从潜意识中浮现出来,从而变得烦躁不安。
尽管心情烦燥的人也知道,人际交往亲和能力的原则,但生理上阻止他做得很好,因此,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发脾气,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气,从而给自己人际关系增添许多麻烦,造成人际亲和力的下降。
因此,劳逸结合,让工作与生活兼顾,做到一张一弛,让自己拥有一份好心情,方能拥有良好的人际亲和力。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txtsk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