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7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75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再看清凉大师引用《涅盘经》里面所说的,我们将这个文念一念,这个涅盘二十七说,「我者谓大涅盘,上第二云,我者即是如来,自约别义,至下当释」,下面还有解释,「今明涅盘,故说涅盘为我义耳,言亦兼常义者,以有坚牢言故。然常已配法身,故此属我」。所以这个我是主宰、是自在、是坚牢,就是不可坏,是真,绝对不是妄。大乘佛法里头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学佛修行终极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把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回来。把真我找回来,不是没有我,有我!我们现在是把这个常乐我净迷失了,迷失自性,这是性德。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教导我们破迷开悟,把这个东西找回来。
  世尊为我们示现,他老人家一生示现就是无住涅盘,这个地方讲的无住处涅盘,实在说真正能发现、能体会的人还并不多。我们在《金刚经》上,须菩提尊者发现、体会到了,当然这些都是属於示现。那我们想一想,须菩提尊者跟释迦牟尼佛,是早期就跟佛。世尊宣讲《阿含经》的时代,在鹿野园说四谛法度五比丘,这是释迦牟尼佛最初说法。这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证果,开悟证果,憍陈如尊者。所以憍陈如第一个证阿罗汉果。他是谁?就是《金刚经》上说的歌利王。忍辱仙人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佛讲的话兑现了。他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说将来我成佛,头一个度你。鹿野园说四谛法,真的,头一个憍陈如尊者证阿罗汉果。生生世世累劫的因缘,这一点佛示现告诉我们事实真相。
  要知道我们与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你喜欢他也好,你讨厌他也好,都不是这一生的因缘,过去生中累劫的因缘,我们迷惑不知道。如果我们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心就不相同。累劫因缘要珍惜,不善的要改善,善的要好好的保持。连美国凯西都说:世间每一个人在他一生当中,绝对没有一桩事情是偶发的,绝对没有一桩事情是无因而起,与前世有关系。你晓得与前世有关系,你就晓得与后世有关系,因果通三世,这是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所以佛法常常提倡的是惜缘,你要珍惜这个缘。你要明了缘,你才会珍惜;不明了,你不会珍惜。不善的缘,要懂得改善。
  现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常常听到消弭冲突,这个话是西方人提出来的;在古老的中国,不会用消弭两个字,肯定是用化解。化解冲突,不能够消弭冲突,化解。为什么?真的冲突解除。如果用消弭的方法,是能把这个冲突化解,但是仇恨在。仇恨结下来之后,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解决了没有?没有解决。眼前解决了有后遗症,化解没有后遗症,是真的解决。所以我们要懂得怎样化解,不要留到来世,这是正确的,这是应当要做的。无量劫来,我们迷惑颠倒,不知道跟多少众生结了冤仇,有了过节。所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当中,你看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缘,人家找麻烦,障碍你,做好事,好事多磨。磨从哪里来?磨是过去生中累劫结的。如果没有因,这个人障碍我,他为什么不障碍他?他毁谤我,他为什么不毁谤那个人?的确,他跟那个人没有缘,他跟我有这个缘,这个道理要懂。
  人绝对不是只有这一生,这一生我们会检点,这个人我跟他无缘无故,这一生当中没有过节,他为什么来找我麻烦?他为什么这样讨厌我?你要晓得过去生中。假如我们的业障消了,不要消别的,执著放下,见思烦恼断了,我们就有神通,就知道过去世,宿命通。阿罗汉能通五百世,他能看到过去五百世,这五百世当中我跟哪些人结了怨,现在在这一生当中又碰到,那修行人碰到之后总想化解,以真诚、以善意、以慈悲全心全力来补偿,对他特别好。特别好能不能化解?不能。什么才能化解?智慧,帮助他破迷开悟,他要一觉悟,这问题就彻底化解。所以化解问题的方法,就是诸佛菩萨给我们表演的现身说法,现身说法才能真正化解。化解所有一切的冲突,能令世界上所有一切众生,我们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互助合作,它能落实!你不懂这个不行。
  这几天,我看《道藏》,《道藏》前面有雍正皇帝五篇文章。第一篇以前我们看过,我们在《大藏经》上看到,《十善业道经》前面雍正有一段上谕,我们曾经讲过,讲《十善业道经》的时候讲过,把它当作序文来讲。在《道藏》里面看到的它后头还有一半,才知道《大藏经》上是节录,后面一半略掉了,后头一半很好。看了他这几篇序文之后,我很受感动。我们今天在做这个世界上宗教团结、种族团结。雍正皇帝当时在位的时候,他就在做!他讲儒释道是一家,儒释道是三个不同的宗教,他就搞宗教团结,就搞宗教的和睦。唯有和,大家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社会才能安定,世界才会和平,国家才会兴旺。雍正皇帝讲得真好,我们很难得遇到这一篇全文,这个全文我会好好的讲一遍。昨天我看,我把这个句读圈出来,段落画出来,我让我们同修重新打字,把段落句读统统都加上去,这样子,我们现在人看起来很容易看。他的文字虽然是文言文,并不是很深,文字好,说理非常清楚、非常透彻,难得的好文章。
  所以释迦牟尼佛的示现,使我们想到须菩提在般若会上,就是金刚般若会上赞叹「希有世尊」,这是我说出须菩提是早期就亲近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讲《阿含经》十二年,讲《方等经》八年,就二十年,讲《般若经》二十二年。《金刚经》是在讲般若中间讲的,第十六会讲的,至少这二十二年当中,我们算它当中也是十年,三十年。释迦牟尼佛讲经差不多在三十年前后讲《金刚般若》,须菩提在这个时候才看出来,看出释迦牟尼佛示入般涅盘不妨神用,所以赞叹希有世尊。
  而释迦牟尼佛这一种示现,不是每天都在示现吗?每天都是这样的。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乞食回来,不是在外面乞了就吃,回来吃;外面托钵,托钵大家统统回来之后,一起吃饭。吃完饭之后,洗足,洗脚,洗好之后,这才打坐,敷座而坐。这天天这样的,你看看须菩提尊者看了三十年,才看出门道出来。我们晓得如果不入这个境界,看不出来;换句话说,须菩提尊者跟释迦牟尼佛三十年,入佛境界。他懂得,释迦牟尼佛日常生活当中表演的那都是涅盘境界,就是佛在《金刚般若》上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是住无住涅盘,这个经上讲无住处涅盘。须菩提尊者要不入这个境界的话,他看不出来。入这个境界就是成佛,法身、般若、解脱都现前。我们晓得须菩提对释迦牟尼佛的赞叹,就是赞叹自己很幸运,庆幸自己,自己跟佛一样契入这个境界。但是同学当中还有很多没入这个境界,於是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那么这一问一答,这就是《金刚经》的般若法会,让这一班同学也能在这个时候悟入,须菩提尊者当发起众。这是告诉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这个一门,一个老师,跟释迦牟尼佛真是跟一辈子,佛到哪里去,他们就跟到哪里去,常随众,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些人,最后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实话,不是凡人,不是小乘;换句话说,不是真正小乘阿罗汉、辟支佛,都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释迦牟尼佛来唱戏,唱主角,他们来唱配角,来跑龙套,表演给我们看。让我们看了听了有所领悟,知道回头是岸。
  这是说明跟佛三十年才入境界,我们学佛不能不著急,也不能著急;著急错了,不著急也错了。不能不著急,我们希望自己也能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但是你要著急的时候是障碍,决定不能成就,所以又不能著急。那不能著急,这就一定要遵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长时薰修里面,这一门深入著重在信解,长时薰修著重在行证。我要把我所信的,要把我所解的,落实到自己生活当中,落实到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行,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跟佛经典上所说的相应,这才是行证,你真行!唯有真行,不定在什么时候豁然大悟。释迦牟尼佛托钵回来,饭吃好,脚一洗,在那里盘腿而坐,敷座而坐的时候,这么一个动作,天天都在做,这一天忽然触动了须菩提尊者,大彻大悟。这都是教我们,我们天天看,天天看也看不懂,不定哪一天看懂。般若会上,须菩提开悟;佛灭度之后,在中国祖师大德种种示现,也令大众开悟,这我们在语录上看到的。你看看《五灯会元》千七百则公案,比比皆是,功夫没有白费,真有成就。
  这是从无常,无常法证得真常,证得究竟坚固。这里头的意思很深,我们凡夫一般人所领悟到的,见性,性真常,没有怀疑。再给你说,你要悟入之后,相也真常。这就不懂了,相怎么会有真常?相有生有灭。凡夫看的这个相是有生有灭,圣人看这个相不生不灭。为什么不生不灭?根本没有相。我们凡夫是看错,看走了眼,不懂,我们很难懂。为什么相也不生不灭?现代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不灭,精神也不灭。物质怎么不灭?物质变成能量,能量又会变成物质,只是在变幻无常,其实没有消灭,这科学家说的。佛法比这个说得更细微更清楚。佛法讲这个现象,就以大家熟知的《金刚经》为例子,《金刚经》讲这世间所有一切现相是什么?叫一合相。一是什么?是基本的物质。所有一切现相是基本物质组合、聚合所现的相。这个一是什么东西?佛法叫微尘。世界,世界是微尘聚集现出来的。那世界有没有?世界没有,有微尘。微尘聚,就看到世界;微尘散,世界就没有了。
  所以佛讲这个真相,聚,世界有没有生?没有生。散,世界有没有灭?没有灭。为什么?世界是幻相,不是真的,是微尘聚。微尘聚散,世界没有生灭。如果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人死了,四大分散,人是个假象。五蕴聚合的时候,没有生,五蕴散开之后,哪里有灭!这才是事实真相。所以佛家讲缘生。缘聚,这个相就现前;缘散,相就灭了。只有缘聚缘散,哪有生灭这种事情。缘聚的时候,你误会了,你误认了,你执著他是生;缘散的时候,你执著他是死,在这个里头生起喜庆悲哀,你生起这些烦恼,七情五欲是从你幻觉里面产生的,哪里是事实。讲到真正的事实,《六祖坛经》上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现在还是无一物。过去如是,现在、未来亦如是,这叫不可坏法,这叫究竟坚固。所以真相如此。非常可惜,这六道凡夫、十法界众生看走了眼,没有见到事实真相。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句。
  「示一切法无生无起,而有聚集散坏相故」。这就是我刚才讲的,我没有看底下这一句经文。那我们看看既然有这么一段经文,清凉大师有注解,我们看他这第九段的注解,「翻有为以明净德。不净者,即有为法,故言聚散。净者,诸佛菩萨正法,名无生起。然是性净涅盘,随缘生死,即相之性,方为正法」。这段注解很长,后面《钞》里头还有注解,注解的注解。我们先说,翻是反面,反过来说。有为的反面是无为,真如无为。这是显明性德本来清净,这是真的,这是坚固的,这是本有的,永远不会失掉。现前?现前我们迷失了本性,妄想分别执著当家作主。这个妄想分别执著不是真的,是妄念,刹那生灭,这个我们能体会得到。
  我们这个念头不能保持,刹那刹那,前念灭后念生,我们讲胡思乱想。不但你醒的时候胡思乱想,你睡著也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在作梦,你要没有胡思乱想,不会作梦。所以这个妄念昼夜不停,不管你是醒著是睡著,妄念统统都在动,伏也伏不住,断也断不掉,这就是凡夫为什么不能脱离六道,为什么不能够回归到般涅盘,原因就在此地。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这是无量劫以来薰修的,迷惑的,愈迷愈深,愈迷它这个力量愈大。所以我们虽然学那么一点佛法,这一点佛法总是敌不过它。敌不过它,我们自己可以做一个测验,就以自己本身来做测验,我们起心动念为什么还是贪瞋痴慢?为什么还是自私自利?我们起心动念为什么不像诸佛菩萨,诸佛菩萨起心动念就是经上所讲的,我们为什么跟经上所讲的完全相违背?这就是说明我们烦恼习气多么深,烦恼习气这个力量多么大!从这里就体会到。
  但是我们不要灰心,能断,为什么能断?烦恼习气不是真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讲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有,决定可以恢复;本无,决定可以断掉。所以你只要有耐心,只要不怀疑,只要不改变你的方向目标,你肯定成就。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你就把目标方向定在西方极乐世界,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你决定生净土,生净土之后,这问题解决了。所以净宗法门三根普被,希有难逢。我们没有能力降伏自己的烦恼,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就降伏了。这个法门,古大德讲万修万人去的法门;你不能去,就是你没有死心塌地修这个法门,你没有放下万缘。这个法门最忌讳的怀疑、夹杂、间断,那你这个法门就不能成功。有些同学用功用得很勤奋,他日夜不间断,但是怎么样?夹杂。他还夹杂著妄念在里头,把自己的功夫破坏掉。
  所以诸位同学学这个法门,一定要记住,这个法门真正的功夫是清净心,你要记住。经上讲,祖师大德常说「心净则佛土净」。不净,不净就是有为,净,净就是无为。你心地清净,没有一个杂念,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你的心清净,你与西方极乐世界相应。祖师常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自己好好想想,你念佛这么久,你有没有一念相应过?口里念著,拿著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还胡思乱想,这怎么行?我们也看了不少,看了也羡慕,看到人家念佛两年、三年就往生,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预知时至,没有生病就走了,很羡慕!人家那个佛怎么念?人家那个佛,句句佛号里头没有杂念,就这么成就。我们要知道,我们没有放下,夹杂,夹杂这个念就不叫净念。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没有把六根收回来,我们的念是杂念,就是念这句佛号里头夹杂著东西在里头,夹杂著许多妄想分别执著在里面,这个念佛叫杂念,不是净念。净念才相应,杂念不相应。念佛人不懂这个道理,不遵守这个方法,念一辈子不能往生。
  我们今天念佛,说老实话,不是这一生才开始,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没有能往生?就是夹杂。我常常想,它是三个忌讳,第一个怀疑,我相信我们不怀疑;另外一个是间断,我们相信我们确实有时候是不间断。夹杂!怎样能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你就成功。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要想,你想全是妄想,你想它干什么?所以你要想就想阿弥陀佛,好极了!你要念就念阿弥陀佛,你要说就说阿弥陀佛,你要拜就拜阿弥陀佛。行住坐卧不离阿弥陀佛,这个人肯定往生。这种功夫他用多久往生?《弥陀经》上说「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一日就能往生!真有,不是假的,古往今来都有这个例子。他为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