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437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437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恚罘鹌腥钦馍硪彩潜ㄉ恚ɑ郾ㄉ恚皇且盗Γ嵌ɑ邸H绻阍偌痈鲎郑涠ɑ郾ㄉ恚淠蔷褪锹梢牵憧茨歉鲂蜗蠖嗪茫⌒形婪叮鞘墙洌耸κ嵌ɑ郏谑兰渚褪怯盟庑蜗笙允境鼋涠ɑ廴АN颐歉鹧蜗螅饩褪茄Ы溲В谎恼娉锨寰黄降龋馐茄ФㄑВ谎拇蟠却蟊斩裙慊闹腔邸K苑鹕怼⑵腥硎墙涠ɑ鄣谋ㄉ怼N颐墙裉煺馍硎鞘裁瓷恚课颐巧硎翘安_痴的报身,业报,贪瞋痴慢的报身,人家是戒定慧的报身,那就叫真正的阿伽陀药。
  『能疗一切毒』,这个毒是什么?三毒。一切毒归纳起来就是三毒,三毒拔除了,你的身心里面一切毒都没有。贪心、贪爱,瞋恚,愚痴;愚痴就是是非、善恶、利害、得失你统统搞不清楚,甚至於全都搞颠倒了,你没有智慧,没有辨别的能力,这叫烦恼障。所知障也是烦恼,但是他下面一首偈子,「灭除诸黑暗」,这是讲所知障,所以他有这样说了,这一首我们就特别说为烦恼障。
  一个人会生病,病从哪里来的?三毒为因,境界为缘,这个境界就是外面的诱惑。内有贪瞋痴,外有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这个因缘一具足,好,病就发作了。真的,只有佛经上把一切病源从根上说出来。你内里头没有毒(没有三毒),外面虽然有缘它也不起作用,我们要想把外面这些缘断掉,那是不容易。所以孟夫子讲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只有回过头来自己心地上用功夫,我这个三毒烦恼拔除了,外面所有一切恶的境、恶缘也都没有了。为什么?恶境、恶缘我们一接触它就转变了,这就是《楞严经》上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一接触它就转,恶缘转成善缘,逆境转成顺境,无往而不利。
  所以此地阿伽陀药,我把它讲成戒定慧。我们今天从哪里学起?要从戒学起,为什么?没有戒绝对没有定。古往今来,此界他方,一切学人都是走的这一条路,没有例外的。我们不想走这条路,另外开辟一条路,算你有本事,你的这一条路开辟,通到哪里你知不知道?所以谚语有一句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中国,现在的中国人就是吃这亏,为什么受这么大的苦难?我们中国有老人,孔子是老人,孟子是老人。释迦牟尼佛移民到中国已经两千年了,也算是中国人不能算是外国人,所以佛菩萨也都是中国人,都是老人。他们的话是智慧、是经验,我们要不相信他的话,舍弃他的教诲,舍弃他的方向,另外去辟个方向,试试看能走得通吗?如果要发现我们新辟的这个方向有问题,行不通,赶紧回头还来得及,回头是岸。
  现在中国社会,我们看到一片新的气象,看到生机蓬勃,那就是最近这些年来提倡儿童读经。这一桩事情,最早王财贵博士他在推动,去年他到香港来看过我,我对於他这个推动我很赞叹,产生效果。我也跟他谈得很多,他没有重视《弟子规》,只是在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提倡这些,他提倡是多读。我告诉他,中国自古以来的教学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佛法也是如此。到什么时候来广学多闻?开悟之后,悟后起修是广学多闻,那就是先求根本智,广学多闻是后得智。像一棵大树先要扎根,根本,广学多闻是枝叶花果,那不是初学的事情,初学下种子。种子是什么?种子是《弟子规》,我给他讲他也明了了,一定要在这里扎根。
  扎根的教育至少是五年,中国在古时候是用七年,从出生一岁到七岁学《弟子规》。《弟子规》不是学校的课本,是父母以身示范给儿女看的。《弟子规》一定是父母做出来给儿女看的,不用课本。从小他看到了、他听到了,他模仿、学习,根扎下去!上小学还是一门深入,还不是同时学很多。这是古时候教学的规矩,一门一门学,一门学好了再学第二门,第二门学好了再学第三门,不是同时学很多门,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很深。『佛福田如是,灭诸烦恼患』。好,这首偈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九二卷)  2005/5/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92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目首菩萨偈颂第七首看起:
  【亦如日出时,照耀於世间,佛福田如是,灭除诸黑暗。】
  前面「阿揭陀药」比喻能灭一切苦,说的是烦恼障,佛的说法是治病。六道众生有身病、有心病,身心都有病。身病从哪里来的?还是从心病来的;心如果没有病,身就没有病。佛给我们讲三毒烦恼,不但是一切病的根源,也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这我们只要看看佛在一切经里面所说的,只要把见思烦恼断了,三毒是在见思烦恼思惑里面。见思烦恼断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这一点我们不能不重视。无量劫来,我们就在六道里头流转,死死生生,佛在经上所说的「生死疲劳」。界外人看这个情形多么可怜,所以很感叹的说了一句话,「可怜悯者」。这句话特别是指六道众生,什么事情可怜?轮回,久久不能出离,原因就是烦恼习气不能断。
  佛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做大福田,田是比喻,比喻能生能长的意思。我们五榖杂粮种在田里面,它就会生长,佛常常用这个做比喻。福田种福,我们将种子种在这个田地里面会生福。六道众生哪一个不求福报?那福报要到哪里求?佛氏门中,佛是大福田。在过去,说佛氏门中很正确,没有任何副作用。今天我们在佛门里面种福田,能不能得福报?有问题,问题在哪里?今天佛门变质了,田虽然还在,不似从前那么肥沃。现在这个福田,就好像良田被洪水淹没之后,水虽然退了,可是洪水带来的沙石,把整个田都盖覆了。现在田虽然还在,种东西不会生长,变成沙土了。这也是个比喻,比喻这佛门里面,现在只讲形式没有实质,所以今天在佛门种福田,我们所收获的远远不如古人,道理在此地。
  你要再进一步来问,为什么会变质?不但佛法变了质,世法也变质了,整个社会都变质。过去古代太平盛世,现在整个世界动乱不安,人活在这个世间活得很可怜,物质生活虽然比过去有了进步,人活在世间没有安全感。没有伦理道德,无情无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利害,你说这多么可怕。现在这种情形有没有改变?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在自己有生之年你做一个反省,今天的社会比起十年前怎么样?十年十年的比,不如十年前。再往前面推个十年、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四十年前,五十年前,然后就想到什么?一年不如一年。
  世道人心,讲通俗一点,人与人的关系一年不如一年,这是很可怕的现象。现在这个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所以世界上许多政府警觉到了,志士仁人没有不关心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现在这个变成世界上最常听到的口号。我们晓得这个事情著急了,冲突怎么化解法?冲突的根源在家庭。全世界,整个社会,你看这社会健康不健康,从哪里看?从家庭看。家庭是社会基本的结构,像一个人身体基本的结构是细胞,家庭出了问题,我们身体细胞出了问题,问题严重这个人没救了。古时候为什么家庭不出问题?古时候不是没有,极少数,没有太大的影响;现在普遍,现在变成大多数。青少年吸毒,少女堕胎,我在澳洲听说的中学生,初中学生十几岁,比例很大很大。听了叫人真是怵目惊心,不能把这个问题看轻了,这是严重问题、严重的病态。
  古时候为什么能够维系良好的家庭状况、社会安全?教育。在中国五千年来,中国人重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把教育看作人生第一桩大事,第一重要的大事,没有人不重视教育。你有没有念过书那其次,那个不要紧,要受过教育。教育两个字怎么讲法你要懂得,什么叫教育?中国文字,我说了很多,说了很多年,是智慧的符号,让你看到这个符号,你就能体会里面的意思。这个绝对不是拼音的文字能做得到的,智慧的符号,这个发明非常希有,非常之难得,我们要认知。
  「教」,诸位要能够看篆字,你才很明显的看出它的意思,在篆字里头它是会意的,显示出上行下效。上一代的人父母尊长他们怎样做法,孩童自自然然他就在模仿,他就在学习,有意无意、有形无形,学习从来没有中断过。婴儿生下来三、四个月,他会看、他会听,虽然他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他的学习开始了,从来没有中断过。所以过去的家庭,老人懂得代代相传,在婴孩面前要有很好的表演,让他看,让他听,让他学习,人都懂得。小孩面前不可以有冲突发生,夫妻不能吵架,凡是闹情绪绝对不要让孩子看到,为什么?怕他学坏了,在孩子面前表演的是正面的。现在谁懂?所以到小孩三、四岁就很懂事了,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五、六岁用现在的话说,他的免疫能力就很强,不合理的事情、违背道德的事情,他能够觉察到,他就会回避。
  诸位现在,你们看看《弟子规》,听听杨老师、蔡老师这些人的讲演,你就明白,《弟子规》是谁学的?父母,家里面的长辈。就在日常生活当中,那是生活教育,不是学校课程,学校不教这个东西,在家里,家里头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做。婴儿从小就看到父母对他父母的孝顺,对他长辈的尊敬,容貌、言词、态度他都看到了、都听到了,牢记在心,那是他终身的榜样。即使这个人缘分不好,没有念过书,没有进过学校,你不能说他没有受过教育,他懂事。虽然不认识字,他懂事,他懂得忠孝节义,他都能把这些德行落实在他自己生活当中。我们这个时代,这种教育没有了。现在的儿童睁开眼睛他看到是什么?不是父母,他看到是电视。电视里面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他天天学这个东西,所以六、七岁心术就成了问题。
  我听蔡老师讲《弟子规》,举了很多例子,那都是现在真实的事情,不是虚构的。六、七岁的小朋友不爱父母。有一个老师问学生,你是爱爸爸多一点?还是爱妈妈多一点?他的回答是我两个都不爱。还有一个七岁的小朋友,听了《弟子规》的课程之后,很感慨的说了一句话,听了《弟子规》,我才知道做人应该要孝顺父母。这个大家听了,不错,学了有心得。接著他就说:我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我常常想谋害父母,七岁!这些问题怎么产生的?家教疏忽了,教学为先,这个教学为先从哪做?小孩一生下来。从前人懂,小孩生下来第一桩大事是什么?教学为先,天天教他,时时刻刻要教他。我们自己做父母的人,对待自己的父母没有孝敬,小孩从小看到,他怎么会孝顺你?没这个道理!这些例子太多太多,不胜枚举。
  所以《弟子规》的讲座,希望大家要很认真的去听,很认真的去学习,为什么?关系你一生的幸福。你现在要疏忽了对儿女的教育、教诲,你到中年以后,你的儿女长成了,这个苦难你就会受到了。你的儿女不会照顾你,甚至於你的儿女会遗弃你,会给你带来很多痛苦。你不能说他的过失,你要反求诸己,他没有过失,过失是谁的?自己的过失。从小我没有把他教好,没有给他好的影响,孩子没有过!所以做父母的人要深深去反省。今天家庭普遍出了问题,寺院庵堂、道场里头也出了问题,家里头没有孝子,道场里面还有好学生吗?当然没有。不孝父母他怎么会尊敬师长?没这个道理。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家庭出了问题,佛法当然出问题,连带的。
  从前家庭是福田,佛讲这个福田有三种,也有讲到四种。佛讲福田第一个恩田,父母,孝养父母,父母对你恩德大,生你、教你、养你,这个恩德大。可是父母今天生你也养你,没有教你,这个不行,最重要要教。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关於这些事情讲得很多,我相信每一个人读《印光大师文钞》,会对这桩事情有很深的印象,他是多次说到这个问题。妇女的责任重大,不只是关系你一个家庭的兴旺,关系社会安全,关系国家兴衰,这是事实。你看中国,从自古以来讲五伦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是伦理道德的教育,「夫妇有别」。这别是什么意思?夫妇组成一个家庭,两个人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职责,别是分别。
  家庭里面两桩大事,一个是家庭经济,一般先生负担,他出外工作谋生养家。另外一个重大的责任,比养家的责任还要严重,教子。做母亲的人她在家里头,这是她一生当中最大的一桩大事情,她的天职。所以家里有没有后代,后代不是说有没有儿女,有没有好儿女,这后代是讲好儿女,有没有贤德之人,这要靠母亲的教诲。家里头有贤德之人,社会、国家就有好的领导人。妇女的天职是为国家民族培养下一代的人才,你看这个责任多重大。一般人认为这个责任是学校的,是老师的,学校、老师那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的教学,最初的这个基本的教学是母亲。所以家庭是教育的根基、根本,学校教育是家教的延续,传授各种学问技能。那个德行,根本做人的道德观念是父母从小教成的。这个根基好,以后接受这些学术、技能,他才能够贡献社会,为众人谋幸福。
  我们前面讲到「药喻」,我们就讲到过做医生的,医生从小受过父母伦理道德的教育,他的心是仁慈,他有爱心。所以家教,实在讲,在伦理教育里面,最重要就是「父子有亲」。儿女跟父母有一种天然亲爱的这个心,这是性德。父母对儿女的爱护,儿女对父母那种爱,是天然的,那不是人教的。这个现在有没有?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儿女!婴儿,你看从出生到还不会走路,怀抱当中,你看父母爱不爱他,他也爱父母,你仔细观察这是自然的。教育,做父母的人要觉悟到,这一种亲爱怎样能够永恒保持,一生到老死都不会改变,家庭教育教这个。他会爱父母,他就会爱兄弟、爱家庭,他会爱家庭他就会爱国家,他会爱国家就会爱人类。父子有亲,那个亲就是爱的原点。教育教什么?就是那一个种子怎么样把它培养,让它生根、让它茁壮开花结果。
  所以伦理道德的教育,爱的教育。我们在讲席里面也是多次特别强调,这宗教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之扩大。佛法讲「大慈大悲」,你看基督教、天主教,「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称上帝称安拉,是阿拉伯语,「安拉确实是仁慈的」。这个慈悲、爱、仁慈,源头在哪里?源头就在父子有亲。现在这个父子有亲,一年还像样,三年就变质了。你看小朋友六、七岁的时候,他就有谋害父母的念头,亲情没有了,这亲爱没有了,爱变成恨了。这是什么原因?原因很简单,那个爱、亲爱你没有好好的把它保持,你疏忽了,你把它失掉了。到后来发现,你想再找回来,可不是那么简单。
  这些年来,确实有一些仁人志士,在国内大力提倡儿童读经,希望从这个地方把伦理道德再引发出来,产生很好的效果。现在国家对这个很重视,好事情!「中国少儿基金会」告诉我,中国的少儿(也就是小学以下的),大概十岁以下有三亿多人,三亿六千万,占全世界大概是儿童的百分比好像是六分之一,比例相当可观。全世界六个儿童就有一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