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426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426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弟子规跟十善业道是世出世法大根大本,就是「净业三福」的第一条。第一条做不到,后头就免谈了,不要说了。我们今天修福从哪里学起?就从这学起,你才真正把福田找到了。《弟子规》,世间福田;《十善业道》,佛法福田,你要从这个地方去种福田。你有这样的基础、有这样的根,你施财得财富,施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如果把目标只放在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是讲太小了,这小小福报!你应当把心量扩大,同样修学的方法可以修大福报。我们读这段经文,你就清楚、就明白了。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特别注意的是以智慧,净业三福是智慧,如同「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分为七个段落,第一个段落「四念处」,四念处是智慧,在佛法里头无不是智为先导,你要是智慧为先导,尊师就重要了。
  古时候人尊师,现在人没有把老师看在眼里。我对於老师的尊敬,小时候上私塾,父亲带著我去上学,我那时候大概六、七岁,应该是在六岁,我还没有兄弟。上学,进到学堂,学堂是间祠堂,里面是私塾,先向孔老夫子的牌位,「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这个字我认识,这是小时候父母就教我认字,那牌位上的字我都认识;向这个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礼,我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拜孔子。拜完之后,请老师上座,老师坐在孔子牌位的前面,我父亲带著我,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最敬礼,再送上礼物,拜师礼。
  你看看家长带著学生,家长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礼,现在哪里有?听都没听说过!从前拜老师就是这种拜法。所以老师接受家长这样的最敬礼,他要不好好的教学生,怎么对得起家长?我们做学生看到父母对老师这样恭敬,不敢不听话!尊师重道怎么教的?这种表演教出来的,不是言教,身教!做出来给儿女看,做出来给同学、学生看,学生听话,很好管。现在这个没有了,所以这个社会动乱有因缘的,不是没有因缘的。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第五大段福田甚深,我们把经文长行文念一段: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目首菩萨言:佛子,如来福田,等一无异。】
  我们就看到这个地方。清凉大师在这一段长行文里面,一共分成三段,第一段「标告」,第二段这才「问端」,才真正把问题提出来了。第一段里头最重要的,文殊菩萨说『如来福田,等一无异』,这是我们学佛同学必须要知道的。
  经上有的时候讲佛,有的时候讲如来,中国人大概对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熟悉,读得也最多。你看《金刚经》上有时候说「诸佛」,有时候说「如来」,这是什么意思?如来跟诸佛是不是一个意思?一个意思只要一个称呼,就不必一会儿说佛、一会儿说如来。当然,说佛跟说如来,不是一个意思。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就解释得很清楚,凡是说佛是从相上说的,从事相上讲的;凡是说如来是从性上说的,这个差别就很大了。说佛,我们凡夫不是佛;说如来,如来是讲真如本性,佛有,我们也有。我们不但今天堕落在六道,在人道,纵然堕落在阿鼻地狱,佛性没有改变,「如来」这两个字意思就深了。无论你这个相是佛,是菩萨,是声闻、缘觉,是天人,是畜生、饿鬼、地狱,自性不变。所以讲如来是讲性,讲自性。
  「如来福田」就是讲我们自性福田,我们有分,「自性福田,等一无异」,等是平等,一切诸佛没有两样。所以大乘经里头常常讲,一切众生真如自性具足无量智慧、具足尘沙德行、具足无尽相好!毗卢遮那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称性的。我们每一个众生,你我他,我们的自性,性德上那个相好跟毗卢遮那、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正报如是,依报亦然,所以从心性上讲,平等的,可是从相上讲,相上讲就不平等了,文殊菩萨问,把这一句话提出来,这是案定发问的宗旨。这个科题里头,「举法案定」。显示这问端,问端里头就有三小段,这一句话这是第一段。从下面:
  【云何而见众生布施果报不同。】
  这是第二段,这提出问题了。这个问题是我们迫切想知道的,为什么我们布施的果报不一样?清凉注解里头说得好,我们把注解这一段念一念,「二显问端」,这就是文殊菩萨代表我们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里面有三段,第一段「举法案定」,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这八个字。「佛为生福之田,名为福田;田德无二,名为等一,此理共许」,这是我们大家彼此都承认的、都肯定的。这个地方讲佛为生福之田,我们种福田,哪个人福报最大?佛的福报最大,为什么?佛是称性的福报。
  你看问话里面,菩萨问的是如来,清凉大师给我们解答的是佛,「如来福田,等一无异」,清凉的解释是佛为生福之田,田德无二,名为等一。菩萨跟祖师所说的话,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为什么说佛为生福之田?其实在标告里面已经说得清楚,我们上一节所讲的「福田是照导引生」,这个照是智慧,智照导引生福。此地这个「佛」从意思上来讲就讲通了,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就是觉照,觉照是生福之田,这叫福田。所以从佛这个意思来讲就完全没有问题了。事相上的佛,这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真的他代表智照。
  所以诸位要知道,佛跟菩萨、罗汉都没有名字。中国老子《道德经》头一句话就讲得好,「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有名,你还会说,你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诸佛菩萨已经把妄想分别执著断掉了,他怎么还会有你我他?没有这个念头了。为什么他还有很多名号?名号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建立的。名号是通号,不是专有的。就像我们在学校上课,我们的老师,老师没有名号,教国文的老师,我们就称他国文老师;教数学的老师,我们就称他数学老师。你知道教国文的老师有多少?太多了,同名同号,教数学的老师也太多了,就这个意思。
  所以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到底是谁?太多太多了,不是一个人。观世音菩萨也太多太多了,观世音菩萨表慈悲,凡是修慈悲这个法门的都称观音菩萨;凡是修孝亲尊师这个法门的都称地藏菩萨,不是一个人!我们要修,那我们就是初发心的菩萨,我们修大慈大悲,依照观世音菩萨的教诲、经典去修学,我们就是初发心的观音菩萨。你要依照《地藏经》去修孝顺父母,奉事师长,那你就是初发心的地藏菩萨。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不是专指一个人的,佛也是如此,所以他的名号都是代表一个法门。像佛的名号是代表性德,菩萨的名号是代表修德,性德无量无边,所以有无量无边的名号,修德亦然。大概说是出现在这个地区、这个时段,这里头众生他需要什么,诸佛菩萨到这个地方来教。教什么?教的东西要契理、要契机才能收到效果。契理不契机收不到效果,契机不契理也收不到效果,理机双契。
  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看看我们这个时代众生缺少什么?对人缺少慈悲,都是自私自利,不愿意替别人想。所以佛用个名号,用释迦;释迦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仁慈的意思,缺少仁慈。孔老夫子在中国示现教化众生,他教什么?仁慈,仁爱,「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那个时代比孔子晚,战国的时代,孔子是在春秋时代,孟子生在战国时代,整个社会动乱,所以他用什么教?道义,孟子讲义。所以仁义,儒家代表,儒家讲仁义。
  释迦牟尼佛出现看看这个世间,这个世间人需要什么?你看看,缺少仁慈,所以用释迦,释迦就是仁慈。再看看众生自己呢?自己缺少清净,心不清净,所以名号上用个牟尼。牟尼是印度话,意思就是清净的意思,古人翻作「寂静」。寂静比清净的意思还要深,但是它这个意思能会通,我们讲寂静大家不好懂,我讲清净,浅一点,大家好懂。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一生教人仁慈,你对人要仁慈,对自己要清净。佛这个意思就是觉,你真正觉悟了,觉悟的人对人仁慈,对自己清净。你看这个名号,名号就是他一生在这个地区、这个时段教学的宗旨,他教什么?就教这个,名号就代表了。
  所以观音代表慈悲,地藏代表孝亲尊师;文殊代表智慧,我们今天讲理智;普贤代表落实,实践,说到要做到。这是大乘四大菩萨。这四大菩萨就教这四个科目,四个科目就落实释迦牟尼,仁慈寂静,要用这四个方法来落实,这四大科目用四个菩萨做代表。佛教里头没有迷信,诸佛菩萨形像也好、名号也好,统统是表法的。你见到这个形像,听到这个名字,你就觉悟,你就生智慧。
  智慧生福,福从哪里来?福从智慧来的。所以中国谚语里头有一句话说「福至心灵」,这个人福报现前了,他聪明了,忽然聪明了,他有福了,福至心灵。换句话说,心灵福至,福是果报,心灵是因。心灵明就是智慧,智是因,福是果。你要想求福不求智,你的福报从哪来?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肯布施、才肯放下;没有智慧的人,把一切都拥为己有,这是没有智慧,这是很大的错误。为什么?得不到!
  这个世间没有东西你可以得到的,《般若经》上讲得多好,世尊讲了二十二年,般若讲什么?讲「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包括我们自己身体、念头,「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不可得,你想得,错了,所以佛教导我们舍得,你要舍,舍就是布施。你舍的愈多,你得的愈多,这是第一层的意思。你舍财一定得财;舍法,就是你所知道的你很乐意去教别人,你不吝法,我们中国人习惯讲藏奸,不藏,我知道多少,我就教你多少,长智慧;无畏布施就是绝对没有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没有伤害一切众生的行为,叫做无畏布施,不害,就是慈心不杀。
  净业三福里「慈心不杀」是无畏布施。慈心不杀,头一个表现,素食,不食众生肉。你不吃众生肉,这些小动物对你很亲切,它看到你,它不害怕。这吃肉的人,一般人讲有杀气,小动物会看得出来,看到你这个人杀气腾腾,赶快跑,知道什么?知道你要害它。长期素食的人没有杀气,这个人很慈祥,小动物很乐意亲近你,知道你不会伤害它。所以素食是无畏布施的头一条,落实,素食是长养慈悲心。
  饮食健康,现在实在讲,产生了严重的问题。肉食,从前肉食还算不错,现在肉食非常恐怖,很可怕,为什么?鸡鸭猪羊这些东西,我们到饲养的地方去看看你就知道。它那个饲料都是化学的,所以它长得很快!我小时候住在农村,农村家家都养鸡、养鸭、养猪,要很长一段时间它才会长大,慢慢的长。现在这个养鸡场里面养的鸡集中,这鸡从生下来它就没办法就不自由,都圈在里面,到时间给它饲料、给它水,几天就长得好大。我听台湾同修们告诉我,现在这一只鸡养到可以吃大概只要三、四个星期,真快!一头猪五、六个月就很肥很大,就拿去卖了,全是化学饲料。这个化学饲料里面就是充满了疾病的基因,所以人吃了这个东西生奇奇怪怪的病,这在过去没听说过的,现在吃的东西病从口入,你说多可怕?不能吃,你想到是真正恐怖。
  现在不但是动物有毒,用化学饲料饲喂的,现在连植物也麻烦,蔬菜有农药、有化肥,都是带著病因。连稻米也是化肥、也是农药,严重的农药。我听说农夫自己种的稻谷,他自己吃的、自己种的,他那个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他卖去卖给别人的,他用农药、化肥,所以这个米看起来很漂亮,其实那不是健康的。他们自己种的人不敢吃,他卖给人,真正是古人讲的「谋财害命」。可是你说是他愿意这样做的吗?也未必见得,为什么?你们买的人,你喜欢买那个漂亮的!他要自己种的东西拿出来,你们不要、你们不肯买,说那个不好看。到底谁要负责任?大家自己去想。所以李老师当年在世常常告诉我们,现在哪里是吃饭,三餐服毒!这个话三、四十年前讲的,讲的时候我们还都不在意,现在看看眼前的社会,他讲得一点都不错,我们三餐都在服毒。
  所以我们在国外,国外居住的环境比较宽敞,每一家都有院子。过去我在美国,凡是中国人的住家,大概院子里都种菜,我们也是种菜。外国人院子种花,中国人院子种菜,你吃得安心。我们住澳洲,澳洲最好的就是土地面积大,我们有相当可观的菜园,自己种。我们的菜园收成可以供养二、三百人吃,种类有十几、二十种。连主食我们也顾虑到了,我们没有办法种麦子、种稻,这没有办法种,我们种玉米、花生,这都可以做主食吃,番薯、马铃薯自己种,我们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我们的肥料还用从前的土法子,堆肥,让它自然发酵,堆肥,用这个肥料,不用化学肥料、不用农药,这是健康食物。
  智照导引这四个字很重要,一定要觉悟,看到佛,「佛」这个字是觉悟的意思。觉,你就不迷、你就不邪、你就不染,所以觉正净是生福之田。觉正净是佛家讲的三宝,「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福田,佛是第一福田,僧是第二福田。佛不是一个人,僧也不是一个人,你想佛法僧是谁?是你自己。佛是你的自性觉,法是你自性正,僧是你自性净,清净。你的自性三宝具足,三宝不在外面在你的心中,不在外头。外面三宝不生福田,自性三宝,真正的福田。
  外面三宝叫住持三宝,形相,有没有作用?有作用,它的作用就是时时刻刻提醒你,如果没有外面的形相,你忘掉了,你会迷失方向!所以这外面形相很重要,让这个形相时时刻刻提醒我自己。譬如我们学佛,学佛的人一定会供养佛像,供养佛像真正的意思在哪里?提醒自己,我见到阿弥陀佛,我立刻就想到无量觉。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要翻成中国话来讲,「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觉而不迷,样样都要觉,时时要觉、处处要觉,不能够迷惑,你看这个佛像代表这个意思。你果然懂得这个意思,果然常常想著这个意思,你都不迷惑颠倒了,你这个人有福了。你想这是不是福田?第一福田。
  看到经书,甚至於看到书本,就想到什么?法!法是什么?法是正而不邪。邪是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观念,我们从错误回过头来,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观念,那就是法。你的思想见解正确,你有福了,福在其中。看到出家人,你不要去管他,持戒、破戒於你不相干,你看到他,你就想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想到自己,他提醒我自己净而不染,我的心清净、我的身清净、我的行为清净,是不是福在其中?三宝是不是真正福田?一点都不假。如果你迷失了,你今天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你哪有福田?你没福。你这一生当中所享的福是你过去生中修的,你这一生当中都没有修,你这个福报享完就没有了,你说多可怕!
  清凉大师,智照引生,福田是智照引生,你看这句话讲得多好!智照就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看一入佛门就把这个教给你,你在一切时、一切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要保持觉正净,你的福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