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34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34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识他,你得不到一点点的受用,这才叫冤枉到极处。所以佛看到这个样子,看到这个现象,现在应化到世间来。应化,当然是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菩萨这个时候笑了,意思就在此地。
  菩萨又示现,第二句说「复念言,一切世间,烦恼所盲,唯我今者,具足智慧,如是知已,熙怡微笑心自誓」。确确实实一切世间众生烦恼习气非常严重,把自性(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大德大能)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统统遮住了。烦恼所盲,盲是瞎了眼看不见。这烦恼是什么?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妄想执著。「出现品」里头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明白了,妄想执著就是此地讲的所盲。你有妄想分别执著,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你完全看不见。实在讲扭曲了,把自性本具的智慧变成烦恼,把德能变成了造业,把相好变成了苦报,三途地狱的苦报。
  所以真正觉悟了,觉悟的人常说烦恼即菩提,造业就是德能,苦报就是相好,真的一点都不假。这变形了、扭曲了,你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马上就恢复正常,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立刻就现前。扭曲是暂时的,因为妄想分别执著不是真的,不是永恒的,他是暂时迷,什么时候清醒过来,放下了,什么时候就恢复正常。从理论上讲一念之间,一念觉众生就成佛,一念迷,念念迷,永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菩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众生念念是烦恼,菩萨念念具足智慧。因为有智慧不会堕在烦恼里头,因为有智慧不会堕在三途,也不会受六道轮回的苦报,在轮回而不受轮回苦。我们看到菩萨那是示现、表演给大家看的,不是真的。真的,我们要多想想,菩萨无我、无我所。一个人真正是无我、无我所了,他哪有苦乐之受?没有了。离一切苦乐受,苦乐忧喜舍受,他是正受。正受是恒常不会变的。菩萨住正受,所以正受叫三摩地。所以菩萨看众生,给众生笑,这笑的意思好多、好多!此地介绍的是其中之一,佛在这里举出十个意思。
  第三「又念言,我今因此假名身故,当得如来充满三世无上法身,如是知已,熙怡微笑心自誓」。菩萨要帮助众生觉悟,用什么方法?现在人讲高度艺术,这是一切众生都欢喜接受的,高度艺术是演戏、表演。你说讲经说法,绝大多数的人不喜欢听,你叫他坐在那里坐两个钟点,累死了,他受不了。要演戏,卖票他都来。你今天在那里讲演,什么好的招待他也不愿意来。演戏的时候,他来了,菩萨示现,演戏!所以经教上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我们今天在此地建这个道场,道场就是舞台,我们在这边天天演。所以同学们,凡是住在这个地方,无论是长住,无论是暂住,你住一天也好,住半天也好,你上了这个舞台,你演什么,你有因果,这真的,一点都不假。你这一天表演的是什么?是善、是恶、是利、是害?你自己比什么人都清楚,只是你自己没有反省,你要一反省你就明白了。
  所以像我们这些人,真正讲修行,最好还是用功过格,每天把你所做的善的、不善的记起来。像古人一样,这一个本子分成两半,上一半记善的,下一半记恶的。为什么?你能够便於考察。你每一个星期从头翻一遍,看看我这个星期善多还是恶多?一个月累积下来善多、恶多?一年累积下来善有多少?恶有多少?自己到哪里去就清楚了。什么是善?利益众生的都是善。什么是恶?利益自己的都是恶。这一点你不能不明了。为什么说利益自己都是恶?利益自己是增长我执、增长我见。你要晓得我见、我执是六道轮回的真因。这个因、这个根天天在增长,你还能脱离得了六道轮回吗?所以佛说这是真恶。无我就脱离六道轮回了。所以我常常说自私自利,病根。自私自利要不能拔除,你这一生无论怎样用功修行,你不会开悟。为什么?烦恼习气障碍了你的悟门,你不能往生,证果那更不必说了,你才晓得这个东西严重。
  你要是真修,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作菩萨,你要不依教奉行,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这里头最重要的,《无量寿经》上教你的善护三业,第一个「善护口业」。善护口业怎么样?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从这个地方做起。你说话还不老实、还骗人,骗人小事,自己将来堕落是大事,你要把帐算清楚。所以菩萨有智慧,菩萨发露忏悔,发露忏悔是我不骗人,我做对了就对了,我做错了就错了,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人,诸佛菩萨尊重你。尊重你什么?尊重你真正修道,你真的在依教奉行。天龙善神拥护你,为什么?你这一生能脱离六道轮回,你能修行证果,当然尊敬你,原因在此地。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这个意思没有讲完。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一七集)  2004/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17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百界偈颂第四首看起:
  【或见绀青目。观察於十方。有时现戏笑。为顺众生欲。】
  这一首偈观方现笑,清凉大师要我们参考「离世间品」最后的一卷,在现在《疏钞》里面是六十九卷第十一页。这是行七步时现微笑,十句我们讲到第三句,我们现在把第三句的文念一遍,「又念言,我今因此假名身故,当得如来充满三世无上法身,如是知已,熙怡微笑心自誓」。这一段前面已经说了不少,但是意思没有说完,就是这段文没有说完。这一段重要的句子就是「当得如来充满三世无上法身」,就在这一句,菩萨示现成佛,做出样子给人看。由此可知,真正觉悟的人不再执著这个身是自己,这是第一个最根本的一个虚妄执著放下了,不再执著能分别执著这个东西是自己的心。能分别执著、能起心动念的这不是心,这是识,佛法里叫识,也叫妄心,这不是真心。真心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真心从来没有分别执著过,所以离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真心就现前。
  真心,大乘经上常说「常住真心」,真心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来不去,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时一切处,就像虚空一样没有不在,确实他是如如不动。起心动念就是波动,现在讲波动。现在科学里讲真空,真空里头什么都没有,哪来的波动?所以波是虚妄的,真空里头没有。《坛经》里面讲「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是真心、是法性,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这个心性遍法界虚空界,上自诸佛如来,下至阿鼻地狱,所有一切众生共同一个法性。法性就跟真空一样,统统是从真空里面起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华严》所讲的唯心所现;十法界里面的依正庄严这个现象,唯识所变。唯识是虚妄的,但是你要知道妄绝对不能离真,离开真哪来的妄?只是把真扭曲了。就像世尊在经典上给我们讲比喻,譬如我们这个人是真的,这真人,在阳光之下我们行走地上有个影子,有自己的影子,那个影子就是妄心,影子还是依身才有影,没有这个身哪来的影。
  所以真心不动。依不动起了波动,这个波微微一动,这就是无明,这就是把不动变成动,不动是真的,不动是永恒的,动是虚妄的。这个意思确实很难懂,这是不思议境界。佛在经上常常用水做比喻,水在宁静的时候就好比是真心,起波浪的时候就好比是识,没有起波浪的时候不动。波浪依什么起?波浪还是依水平起来的,没有离开水平。波浪要一息,马上就恢复到平静,佛这个比喻我们容易体会。因此,佛弟子供佛最重要供一杯水,什么供养具没有,都没关系,没有香、没有灯都没关系,一定供一杯水。水表什么?水表心。确确实实它代表的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杯水决定是平静的,代表真心。如果我们把杯子稍微移动一下,它里头就起波浪,这个波浪很小,但是我们能够觉察出来。它这一动,这一动就是识,心现里面有识变,那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情形我们可以在水边观看,河边也好、湖边也好,你看风平浪静的时候没有波浪,岸边一切景物倒影在水面里头。水像一面镜子一样倒影得清清楚楚。
  往年我在马来西亚,丹斯里李金友居士,他那个旅店有个湖,这个湖是人工湖,面积也不小,听说早年那里是锡矿,锡已经挖完了,这坑以后填上水就变成湖了,有相当的深度。这个岸边有岩石、有树木,他照了一张照片,在水平很静的时候,倒影下去之后,这个景非常非常之美。有一天他偶然把这一张照片竖起来看,竖起来一看,看到里面好多佛菩萨。他这张照片我看到之后,我就让他翻印,我给他题了四个字「华严胜境」。你看全是菩萨,全是佛菩萨。如果你要是把它再倒过来,把它颠倒过来看,全是妖魔鬼怪。他这个照片现在印的很多,流通的很广,诸位不妨细细看看。
  那就是不动的时候是唯心所现,一真法界,一动的时候就变成十法界了,十法界没有离开一真法界,就像水不离波,波不离水;水就是波,波就是水。所以佛才讲真妄不二。有没有真妄?是有真妄,你只要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妄也是真。所以最重要的,识是从什么地方变的?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只要一放下,你真心现前,自性现前。真心所现的是法身,所以菩萨出世,出现在世间是示现,做给别人看的,你只要照菩萨这个行谊去学习,你也能够得如来充满三世无上法身。充满三世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超越时空,无上法身现前了。菩萨知道,他做这个示现,肯定有人见到之后心里面有所感悟,能够证得。纵然不能证得究竟地,肯定能够证得分证菩萨位。所以他笑了,微笑自誓。
  第四句「菩萨尔时,以无障碍眼,遍观十方所有梵天,乃至一切大自在天,作是念言,此等众生,皆自谓为有大智力,如是知已,熙怡微笑心自誓」。这个微笑的时候,已就是他来的时候有能力、有智慧、有方法帮助他,把他们错误的知见、错误的行为扭转回来。菩萨要不示现,这个事情没有人能做,没有人能帮助。这一句里面讲,这是用佛眼,无障碍眼,《般若经》上讲的五眼圆明,这就没有障碍了。遍观十方,这不是一个世界,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我们在前面读过,几乎多数的刹土都有十法界、有六道,只有少数是真正的净土;像西方极乐世界、像华藏世界这样。这里头没有十法界、没有六道,纯一法身菩萨居住修行养道的处所,我们称它作净土。十方世界,很多世界跟我们这里差不多的,所以它有六道,有六道当然它也有梵天、有欲界天,梵天是色界天,乃至一切大自在天。大自在是梵天的天顶,大自在天王,摩醯首罗天王。
  凡夫总有骄慢这种心态,天上如是,人间尤胜,有过之而无不及。你看看现在这个社会,不要说你做到国王、帝王,现在民主时代的总统、元首、国家领导人稍稍有一点点的长处,自己感觉得值得骄傲,这一骄傲就坏了。这一段里面你看看,「此等众生,皆自谓为有大智力」,这就是傲慢。自己觉得自己智慧过人,神通道力超人一等,起这个念头,有一点点长处瞧不起别人,这是大病。这个病六道众生都有,普遍!儒家教人「傲不可长」,它是世间法不是出世间法。所以就劝导你,知道每一个人都有骄傲,希望你这个骄傲不要再增长就好了。佛是教人要出离三界,要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有骄傲的态度没有法子,你出不去。不但你有骄傲的念头这种行为,有念头都不行。
  梵天、自在天王,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他们修定,四禅八定,四无量心,有没有骄傲?骄傲的行为没有了。欲界天有,欲界天最高的是魔天,魔从欲界来算,它第七层,它上去就是色界天了。色界天人没有骄傲,就是他没有慢,傲慢没有了,真正是一团和气。我们世间人常讲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在色界天才真正看到。傲慢虽然没有了,傲慢的习气有,这个经上讲的是傲慢习气,微细的念头没断,这个念头是若有若无,说老实话,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自己要知道他一定会把它断掉,自己不知道!这种情形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为什么?在我们这个世间亦复如是。不要说别人,自己,自己有很多习气自己根本就不晓得。别人要是给我们提出来,还不相信,还要跟他反驳。真正修行有相当警觉性的人,有相当智慧的人,你给他提起来,他仔细想想:对,我是有。他承认,那是有功夫的人;没有功夫的人,他不会承认的。你遇到菩萨,菩萨给你讲不讲?不一定,看什么缘分。有时候你不能接受,菩萨也说一下,轻描淡写的提一提,提醒你。但是知道你不会觉悟,你不会回头,可是提醒有好处,多几次提醒,你就会认真的反省。
  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我对於经教非常羡慕,对於戒律不能接受。怎么不能接受?我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而且自己以为这个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合乎逻辑!佛所讲的一些理论道理真的是好,超越空间时间。但是制定的这些戒律,戒律是生活规范,生活规范这桩事情,肯定是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印度人的生活习惯跟中国人不一样,文化不相同,环境不一样,气候也不一样,印度人三衣一钵就够了,但是在中国人决定不可能,中国这个地方比印度冷多了,印度是热带。中国,你在中原地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你三件衣服怎么够?这不可能的。饮食习惯统统都不相同。就在中国,三代之礼都不一样,三代是讲的夏商周。我们再看看近代,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跟五十年前不一样,跟一百年前更不一样,怎么能够教我们现代人去过三千年前佛陀时代那种生活规范,去学那个东西。我们是中国人还去学印度人,这怎么讲也讲不通,我实在是想不通。
  但是那个时候自己年纪很轻,对老师确实非常尊重,心里面这个疑团总是解不开,也不好意思问。可是章嘉大师有智慧,他看出来了,看出来怎么样?偶尔提一句,「学佛戒律很重要」,提一句。我笑笑点点头。我跟他三年,这一句话至少提过十几次,换句话说,两、三个月当中一定会提到一次。所以他老人家圆寂之后,在北投火化,专门给他做了一个火化炉,我在火化炉旁边搭了个帐篷,在他那里守了三天三夜。我在那里想,我跟他三年,三年他教了我些什么东西?这一回忆,这一句话最清楚,就是戒律很重要,他讲的遍数太多了。所以一回忆,第一个念头就想到他这一句话,就觉得这一定有用的。本来对戒律毫无兴趣的,现在老师走了,这个话提了这么多,那这不是一个普通话。所以这才对戒律比较上重视了。
  看看在家的戒律、菩萨戒律。出家戒律,我们知道不是出家人不能看,阅藏是例外的。如果你要阅藏,那个戒律你可以全部都看,如果不是阅藏,出家人的戒律不能看。以后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怕你看了之后批评出家人,批评人有罪过。他是他的事情,他持不持戒、犯不犯戒与我们不相干,我们尊敬他有福,我们批评他有过失。所以戒律里头并没有秘密,是为了这桩事情。为什么阅藏可以看?阅藏你有智慧,你通达明了,那是另当别论。你不是阅藏,怕你断章取义,甚至於怕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