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300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300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从大乘经里面听佛给我们的开示,知道我们自己生灭的身中有不生灭的性在里头,这个性是自性,这个性是真性,这个性也叫法性,能现能变,这才是宇宙万事万物起灭的根源。你对於这桩事情真的彻底明白了就叫明心见性,就叫觉了实相。觉是觉悟,了是明了,事实真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觉了,决定是湛然清净寂灭。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不但没有执著分别,连起心动念都不生,这个境界就是法身菩萨。十法界依正庄严,过去未来不起作用的时候,无知!你要是问他,向他请教,他无所不知。他那个知是自性本来具足的,绝对没有通过思惟、没有通过学习,知道过去未来。
  就像《无量寿经》上佛所说的,佛告诉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些人,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他们的智慧能力相好,确确实实是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落实、愿愿都兑现,没有一愿落空,所以每个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那个能力恢复几乎就跟阿弥陀佛差不多。洞视是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就像在眼前一样。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所有一切众生,这些众生起心动念,他都知道。你要问为什么?他障碍没有,起心动念是波动,言语也是波动,我们动作也是波动,这个波动再微细、再微弱,他们的心是定的。佛在经上说「净极光通达」,净到极净的时候,极其微细的波动他都能感受到。像现在我们用的科学仪器一样能接收得到。所以他统统知道,没有不知道的。
  所以佛教我们诚实,我们愈想愈有道理,为什么?瞒不过人。既然瞒不过,为什么不老实一点?应当要诚实。我们欺骗人、瞒人,只能够瞒愚痴的人,糊涂人,可是你要晓得愚痴糊涂人不多,聪明伶俐、修行证果的人多,极乐世界的人就多。我们连这些人(下下品往生的人)都瞒不过,你还能瞒得过佛菩萨吗?这个事实真相你要是想通了,你一定会忏悔,一定会说应该老实。我要学老实,我对一切人、对一切众生再没有一丝毫的隐瞒,对了就对,错了也没有关系。不断求改进,这叫修行。
  凡夫无量劫在六道里面打滚,哪有不犯错误的道理。中国古德常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话讲得好。过失决定有,「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改不掉,改不掉是我们习气太重,不怕,慢慢改,一次改不过来,十次;十次改不过来,一百次,只要我念念不忘改过,总有一天会改过来,这就对了。诸佛菩萨也是这样修成的,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当中,他会点头是这样修的,他也是这么修成的。所以过不怕改,改不过来没有关系,绝不灰心,绝不畏缩,绝不退转,决定有成功的一天。这就是首先肯定我有不生灭的真心,跟儒家读书一样,首先肯定人性本善,这一定要肯定。本来是善的为什么现在不善?习性,过去今生被外面环境染污了,以前不知道,现在觉悟知道被染污了,那我们自然就有这个念头我要脱离染污,一定要忏悔,我远离染污,这就对了。
  学佛的人,除了自己主修的经论之外,多看因果报应的书籍,多看《往生传》、《净土圣贤录》,能够激发自己的道心。他也是人他成功了,他能成功我为什么不能成功?多看因果的书,多观察因果的事实,你只要细心观察都在眼前。那么你会深信不疑,逐渐逐渐你心地清净,因果的理你明白了,事实你肯定了,你自己平常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你会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为什么?你知道果报不可思议!极其微细的念头都造下了业因。正是《地藏经》上所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一个善念,善业;一个恶念,恶业;一念佛,一念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叫净业。你造什么样的业,你受什么样的果报。
  昨天香港有同修有一个传真给我,告诉我广东某个地区现在又发生了瘟疫非常严重。起因是什么?这个地区的人喜欢吃生鱼片,吃醉虾、醉蟹(螃蟹),喜欢吃这些海鲜。这些动物都带著有严重的病菌,正是古人所说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话不小心得罪人,让人家发生误会怨恨在心,都不知不觉做的。有意无意,言语造作,怎么能不谨慎?所以佛教导我们,修行人是处处赞叹人,没有教你批评人,没有教你毁谤人。我们想想,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都互相赞叹,这个社会祥和,这个社会平安。如果人人都喜欢批评人,都喜欢指责人,都喜欢毁谤人,这个社会人人对立,人人都怀怨恨,人人都想报复,这社会就动乱,这社会没有和平、没有安宁。谁造的?这共业!共业哪里来的?别业来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从自己本身做起。
  先自度而后才能度他,度他就是影响别人,自度而后度他。你自己把这些毛病统统改过来,你才会影响别人;自己做不到,讲得再好也不能影响别人,一切都要从自己本身做起,从今而后,对於一切人,对於恶人,对毁谤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没有怨恨,没有批评,没有说他们的不是,要从这个地方学起,这叫修行。不懂佛理的时候,以前这是承受不了,你毁谤我,我一定要骂过去,一定记恨在心,一定批判你。修行什么?修正错误的行为。这些对立是错误的,互相批评是错误的,明了之后再不干这个事情。
  学菩萨,你看菩萨对一切人礼敬,真诚的礼敬;对恶人,对自己的冤家对头,平等的恭敬。他做的恶事恶行不说,不赞叹就是了;他做的善事善行,赞叹。不可以说他是个恶人,做了一点好事我还赞叹,对,他做很多恶事一句不提,他做一桩好事,赞叹他,这就是度他。时间长了他自己会觉悟,所谓良心会发现,我们这段经文讲的「即事恒真」,不生灭性不会改变,他有良心,时间久了良心发现。发现之后他一定会想到,我做的恶人家原谅我,提都不提;我做一点小善,人家都表扬我、称赞我,改过自新,这就是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改过自新的缘。我们要给他这个缘,一般人讲机会,我们要给他这个机会,让他自觉,让他自悟,让他自己改过,这就对了。
  他做的一些善事、好事,我们不提还把他抹杀掉;他做的一些恶事,我们大肆给他渲染,这是什么?这是跟人家结冤仇,冤仇结下去之后,你要晓得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就是大祸的根源。没有学佛,这是世间平常事;学佛之后明白了,有人这样对我,我就想像佛菩萨怎么对他?我要学佛菩萨不能学凡人,凡夫的知见、凡夫的行为不可有,凡夫肯定跟人家结冤仇。佛菩萨,你看看怎样把怨结化解,这有道理。
  你要说是佛菩萨为什么要把他化解不结冤仇?佛菩萨知道宇宙是一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凡夫不知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个心识是自己,真心只有一个,本识也只有一个;就好像一棵大树一样,根是一个,本是一个,枝干就很多,树叶花果那就无量无边,同一个根生,不可以不知道,这才叫学佛。所以你有分别、有执著,这是凡夫;离妄想分别执著,真学佛。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三一卷)  2004/1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31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觉首菩萨偈颂第三首,清凉大师注解最后一段,水喻真心十义。这十条我们学过前面的八条,现在我们从第九看起。
  「九随地高下,排引流注,而不动自性,喻真心随缘流注,而性常湛然」。在问明品前面一半,就是觉首菩萨所讲的十首颂,这个十首颂就是答覆前面文殊菩萨所问的十事五对。十事五对,我们一定要把它记住,才知道这么长的经文,清凉大师《疏钞》当中所说的义趣。第一对是业、心,我们这样记就好记,「业不知心,心不知业」,我们记个业,记个心;第二对是受跟报,「受不知报,报不知受」;第三对是心、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第四对是因、缘,「因不知缘,缘不知因」;第五对是智、境,「智不知境,境不知智」。我们只把这五对要记住,这里头的解答就清楚了。清凉大师处处也都提示我们,可是我们总是记住是最好。
  第九段这是说水的性质,谚语有所谓,人往高处去,水往下面流。人总是希望步步高升,可是水的性质一定是往下流的,所以「随地高下」。「排引流注」,排引是流注之因,这前面说过,后面的水排前面的水,前面的水引后面的水,水於是就有流动的相,排引确实是随地高下,高处往下处流。「而不动自性」,水的心是性,不但流注不动自性,甚至於我们前面所读的,随冷暖温度变化不同,遇到冷它就结成冰,遇到暖它就变成蒸气,不失自性。自性是湿的,蒸气也是湿的,冰也是湿的,不失不动自性,这个意思好懂。菩萨用这个意思,用它来比喻「真心随缘流注」,就像水随缘一样。「而性常湛然」,这个道理跟事相我们要清楚。
  从大的方面来说,真心随十法界的缘,流注是什么意思?现十法界依正庄严。真心有没有变?没有。真心的性质,湛然寂灭,古来大德常常用四个字来形容,「湛寂灵明」,湛然、寂静、虚灵、明照,《般若经》上讲「照见」。湛寂是定,灵明是慧,真心的性质就是定慧。一切的规律,规律就是戒,十法界依正庄严运行的规律。大的,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到的,星系;在太空当中,最小的是太阳系。行星围绕太阳有一定的轨道,卫星围绕著行星也有一定的轨道,它一点都不会错乱。这是大的。
  小的,你仔细观察我们地球上这些生物、植物,这很容易看出来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佛法里面讲,「生住异灭」,春生;夏住;秋天它就产生变化,老了,衰老了;冬天它就没有了,灭了。再看矿物、山河大地,它有成住坏空,动物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的规律,自然的规律就是戒。我们能随顺自然的规律,身体健康,健康长寿;违背自然规律,灾难就发生,就不正常。在地面上最明显的,你能觉察到,动物跟植物。你看生在热带的,热带的动物、热带的植物不适合生活在寒带,它在低温之下不能生存。同样的道理,生长在寒带的动物、植物,你把它放在赤道这个边缘地区,它不能生活,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圣贤人教导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去求养生之道,你这一生生活得很快乐、很幸福,没有别的,你要懂得自然的运作,那叫道;随顺自然的法则,这叫德。得到什么?得到幸福,得到快乐,得到健康,得到长寿。整个宇宙的大德,是爱、是和、是平,平是平等,和是和睦,决定没有冲突。宇宙的中心,我们也讲是真心,真心的核心就是爱,这个爱是真诚的爱、清净的爱、平等的爱、正觉的爱,佛法叫慈悲,慈悲就是我刚才讲的爱心,这个爱心里面圆满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爱心。遍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众生,这是我们的自己,这不是从外头来的,这是我们自己本人。现在呢?现在我们都没有了。真诚没有了,表现出来是虚伪;清净没有了,显露出来是染污;平等没有了,表现在外面是高下,贡高我慢,轻视别人;正觉没有了,就是愚痴。
  所以,爱心没有了,慈悲没有了,叫自私自利,这就是《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造作罪业,果报是饿鬼、地狱、畜生,这个境界本来是没有的。所以佛说得好,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心想生,是心现识变的,这个我们要知道,这就是「真心随缘流注」,现出这些现象。无论现什么样现象,我们眼前的现象也好,畜生、饿鬼、地狱都好,现象不一样,真心没变。真心里面的德能,大乘经上常讲,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并没有失掉。你与性德一分相应,性德就透一分,两分相应,性德就透两分。这个道理要懂,不能不懂。
  我们就以刚才讲的原则,那在佛法叫菩提心,你的心能跟菩提心相应,菩提心是真心,纯真无妄,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这个心多一分,你的智慧就多一分,你的烦恼就少一分,你的相好就多一分,你的福报也多一分,就这么回事情!如果你少了一分,没有真诚,不清净,不平等,愚痴,没有爱心,你现出的相是什么?你的智慧少一分,你的烦恼多一分,你的相貌、体质衰一分,你的福报一样也少了一分,与别人毫不相关!智慧、德能、相好是真心里头本来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所以佛菩萨教人从里面求,不能从外求,从外面求,佛法称之为外道。所以,外道并不是骂人的,外道也不是说别人,说谁?说自己!自己心外求法就叫外道。佛法叫内学,佛经叫内典,佛理叫内明;内就是真心,内就是本性,教我们从真心本性上求,没有一样求不到。为什么说没有一样求不到?因为你自己真心本性里统统具足。
  真心本性就像个大的金矿一样,我要用的时候尽量往里面去挖,黄金源源不断就流出来;你要离了金矿到别的地方去找,找不到,怎么求也求不到。所以,这个东西不能向外求,一定要向内求。你的幸福、你的圆满、你的智慧、你的才艺、你的福德,统统要向内求,就求到了。这个义理很深很深,一般人不知道,你给他讲,他不相信,为什么?他从来没见到过,从来没听人说过,那是在这个时代。古时代在东方说的人很多,儒释道都讲,「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统统都讲,这都是从内求,不是从外,外面没有东西。这个话,佛讲得透彻,为什么外面没有东西?一切法从心想生,唯心所现,外面哪有东西?你在真心上求,无往而不利,真是有求必应。这不是佛菩萨应,不是外在的力量应,你的真心在应,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只要与性德相应。
  古圣先贤的教学就教这个,就是把这个宇宙人生事实真相说破,让我们明白,让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就知道怎样做人,怎样求智慧、求福德,就懂得了。这些圣贤不但他教我们,他自己本身做到了。看到我们受苦,慈悲心现前,为什么?你不应该受苦,你应该像诸佛如来一样的得大自在,你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迷而不觉,染而不净,毛病出生在这里。佛菩萨教你、帮助你,绝对不居功,为什么?你智慧开了,德相现前,不是佛菩萨给你的,是你自己本有的,佛菩萨有什么功?是你自悟、自修、自证。所以佛菩萨不居功,佛菩萨对你的尊重跟对诸佛如来的尊重无二无别。对你的尊重、对你的礼敬,无论你迷成什么样子,堕落在阿鼻地狱,你的真心、你的本性丝毫没有失掉,丝毫没有改变,性常湛然。你这时才真正觉悟到,了解这个事实,我们才知道怎么样修学,我们的方向、目标才正确。
  大乘教里头只求见性,明心见性,念佛法门也不例外。我早年亲近李老师,听李老师讲《阿弥陀经》,我做了个心得报告,我的心得报告是用图表画的,很简单,送给老师看。老师看到之后,给我加了个箭头,这个心得就圆满了。这个箭头是什么?往生净土,明心见性。往生净土之后,那个箭头要指向明心见性,我就少了这一点。我都想到了。那个箭头一画,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