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270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270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性宗,像禅宗,那要上上根人。老师说你不是上上根,你修这个法门,在这一生当中要想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看样子是不可能。相宗,中上根性的人行,有条件可以学,时间太长,恐怕你没有那么长的寿命。那时候李老师简简单单的算了一算,「五重唯识观」每一个法门大概需要多少时间,五重加起来要两百多年,能活那么大的年岁吗?而且你还要有老而不衰,你要有这个能力才行,年岁老了就衰了,体力就差,你就不能修了,那没办法。所以,法相也相当不容易成就。最后老师教我还是念佛求生净土妥当,稳当,有把握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依照净土宗的经论,念佛求生净土。
  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说起来也不容易,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放不下。古大德说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那是什么原因?哪一个肯放下,哪个就去了。所以,净宗法门有它真正殊胜之处,你要把这个世界,身心世界、人情世故统统放下。不是说你这么忍心,你要不忍心你自己不能成就,你成就之后,你才能回过头来帮助这些家亲眷属,这些父老故旧你才能照顾得到。佛法里面讲得好,佛不度无缘之人,你过去生中的家亲眷属、乡亲父老,跟你都有关系,只要有关系他跟你就有缘,你将来成佛的时候你就能度他。所以要暂时忍心抛弃,不是真的不顾,我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了,我再回来帮助你。否则的话,我跟你们一起沉沦在六道轮回里面,生生世世彼此没有法子照顾,这是事实真相。谁能照顾谁?只有成了佛,才真正有把握照顾别人,你自己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了,回过头来可以帮助有缘人。你的这些亲故,无论他在哪一道你都认识,你也有能力很容易就找到他们,只要得度的机缘成熟了,你一定会帮助他。什么叫得度机缘成熟?你能信、你能解、你能行,缘成熟了,一定会来,真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真来帮助你,真来救你。
  今天刚才有位老和尚圣怀老法师,刚才我看到他,现在没有看到。这位老和尚也很了不起,他大我三岁,今年八十一岁,我跟他连络上,他今天来我们这个道场来参观,来看看我。我跟他的缘分是一九七六年,我在台北善导寺好像是冬季的一个讲座,七天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他们从香港到台湾去观光旅游,碰到了。他今天告诉我,他说见如法师介绍他去听经,他本来讲只听一次,第二天就准备到南部去旅游去。头一天听了之后,他听了还有兴趣,再听一天,就把这个约会推迟一天,听两天。听两天之后还想听,后面的旅游就取消了,就一直七天的经听完。听完之后,那时候还有一个谢道莲居士,这一僧一俗来看我,跟我商量:法师,我们从香港来的,你能不能到香港去讲经?当时我就答应了,所以过了年之后我就到香港来,在香港住了四个月,他们两位邀请的。
  这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情,我到香港来是七七年,二十多年了,那个时候我们认识的。当时在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在那边讲经讲两个月,后面两个月是在香港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道场,「光明讲堂」,续讲两个月,讲四个月。我记得《楞严经》没讲完,我们的签证时间到了,结果离开了。我们的缘是那个时候结的,现在见面非常欢喜,多年没见面了。当时许多的同参道友,一半以上都不在了,正是古人所讲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多少人都没有过七十岁就走了。所以时节因缘非常重要,你要没有长时间的修行,你很难成就,这是我在讲席当中也常常跟诸位报告的。明白这个道理,对身体不必过分的执著,但是也不可以过分的爱惜。最好?最好是随缘,随缘要知道保养,不可以糟蹋身体。饮食起居要注意,要保持好的体力,你才有能力用功办道,你才能够在这一生当中成就道业。
  所以今天有人问我,有许多难题没有办法解答,他们说是瓶颈不能突破,就是有很多困难,问问我要学什么法门。如果你的疑虑太多,读《金刚经》好,我过去在《金刚经》有一次比较详细的讲解,总共好像讲了二百四十八个小时,我讲了四个月,二百四十八个小时,值得做参考。我是依据江味农居士《讲义》讲的。如果读书,读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读周止庵居士的《心经诠注》,这两本书很好,确实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问题,突破重重的瓶颈,这就是断疑生信。如果要想这一生当中有成就,这一生当中决定不空过,那我就劝你学《无量寿经》,学《弥陀经疏钞》,或是《弥陀经要解》,就够了,你这一生当中一定得生净土。这是在现前一般的根性真正有利益的课程,不多,只要好好去学,没有不成就的。
  《华严》太大,但是没有关系,我是每一次都讲得很细,听一次有一次的利益,听一品有一品的利益。能够有机会听,也能够帮助你断疑生信,而且我们处处都指归净土,这个绝不违背大经的宗旨,为什么?《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隋唐大德就已经说出来了,《华严》、《法华》皆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这个话讲得好!意思就是讲《华严》、《法华》都是引导你归无量寿的,归无量寿就是归净土,归念佛法门,这个很难得。
  我们看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个参访的善知识德云比丘,德云比丘所修的法门就是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说了二十一种念佛法门,二十一是表法,不是数字,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没有一个法门不是念佛法门。在许许多多念佛法门里面,他特别为我们所示现的,就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个善知识。中国人常讲「先入为主」,善财果然不错,就是以专修念佛为主。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接引,真的往生了,他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证究竟圆满的佛果,不可思议。善财童子是一生圆证无上菩提,所以《华严》导归极乐世界是天经地义,我们一丝毫疑惑都没有。
  那么这个地方所提出来的问题,就是《瑜伽论》当中讲「异熟赖耶」。什么叫异熟?异熟就是不是一个时间成熟,成熟有先后不一样,这个叫异熟。赖耶实在就是讲阿赖耶里面含藏著种子,这些种子十法界都有,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每一个人阿赖耶里面都有作佛的种子,都有作菩萨的种子,也都有作饿鬼、地狱的种子。所以,从因上来讲,一切众生个个具足,无二无别,缘就不同了。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阿赖耶里头有佛的种子,如果我们随顺佛的种子,那你这一生就作佛去,你随顺菩萨种子,你就作菩萨去。所以佛说缘生,他不说因生,阿赖耶种子是业因,是因,但是因要是没有缘,它不能够结果,一定要缘。所以缘非常重要,缘每个人就不一样,这是异熟的一个状况。
  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最容易成佛的,最稳当、最快速的,无过於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如果我们真的肯定,没有疑惑了,这一生当中死心塌地,抱住这一句阿弥陀佛,我就决定成就。世间所有一切的缘要暂时放下,你要是放不下,麻烦大了,你这一生的机会错过了,所以自己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下定这个决心。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上放下我都不顾你,这个在伦理道德上讲不过去,那世间法破坏了,这个要记住。佛在一切经教里头常常讲,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不坏世间法怎么放下?是心里放下,心里头干干净净,决定没有牵挂,决定没有忧虑,这是真放下。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连经教都没有,这才叫专精!
  常常想著经教也不行,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掉了,《金刚经》上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我学的佛法在我真正用功夫的时候,这个放下,我要把念佛往生作为我一生当中第一个大事来办。至於研究经教,或者是讲经说法,附带的,那不是我主修的,主修我的选择是一卷《弥陀经》、一句佛号,就这么简单。跟大家在一起研究这些大经大论是附带的,这个东西平常绝不放在心上。
  也许有同学又问了,你没有把这个放在心上,好像你还讲得不错,这是什么原因?实际上我在讲席上讲得很多,古德说「一经通一切经通」,我得这么一点利益,得这个利益老师教的。很多同学都知道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十年学五部经,这就是我看家的本事。我第一部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些资料现在在这边都找得到,经文不长。第二部学的《阿弥陀经》,第三部学的《普贤行愿品》,第四部学的《金刚经》,第五部《楞严经》,我在台中十年就这么多功课。这个五部经是次第完成的,李老师教学「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部经你学到他要不认为满意,决定不准你学第二样,要学到他点头了,行,你可以再学一样。
  我在台中学五部不容易,我的基础是《金刚经》跟《楞严经》,在这上打下的底子,其余这些大经大论都没有学过。我看起来没有困难,你们要我讲什么,我就可以给你们讲什么,不但佛法能通,世间法也能贯通。何况世间一般宗教的典籍,无论哪个宗教的典籍,我拿到手没有困难,我都会讲得头头是道,讲得大家都很欢喜。所以真的要一门深入,要在一部经上下真实功夫。这个真实功夫,不但你透彻了解,了解之后你要能落实在你的生活当中,落实在你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这个学了才有用处。如果你所学的经教与你自己生活不相干,这学了没用处,你只是学文字而已,皮毛而已,你没有得到真实的受用。好像吃东西一样,囫囵吞枣,你没有消化,没有吸收,没有吸收它的养分,白吃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这个答,答里面就说得很好,说「瑜伽等中,对於凡小」,这两个字是关键,凡夫、小乘,「约就权教,随相假说」,这两个字用得好,假说就是不是真说。《华严》真的是真说,可是权小的经典很多,初学的人都是从这儿开始学起。你从这些学起的时候,已经好像养成一种习惯,常常就想著这些,一下给你讲真实的时候反而觉得疑惑。这就是我前面所举的这些例子,佛说法一定要契机契理,要观机,他是什么样的程度给他说什么法。华严会上这些大根器的人,也是从初学慢慢培养出来的,不是天生的。佛也是像我们这种程度慢慢修成的,三大阿僧只劫,无量阿僧只劫,是这么修成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有些人根利,有些人根钝,这什么原因?过去生的宿根不相同,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宿根不相同。有些人过去生中修得好,修的时间长,现在接触就容易;有些人过去虽然修,不很认真,没有真正奠下基础,这一生再接触,也很欢喜,契入就困难。又何况,缘各个人不同,有人障缘很多,有人障缘就比较少,助缘比较多,各个不相同,原因在此地。所以,他这一句讲得很好,对於凡小,约就权教,随相假说,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好,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一七卷)  2004/10/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17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四小段的答,「会相违者」。
  前面他所问的,他说「若尔,瑜伽等中,异熟赖耶,从业惑种,办体而生,非如来藏随缘所成,如何会释」。这是前面的疑问,我们已经跟诸位解释过了,今天来看清凉大师这个解答。问答都是一个人,用问答的方式使我们容易明白经义,契入境界。「答,瑜伽等中」,《瑜伽师地论》这些书里面所说的,「对於凡小,约就权教,随相假说」。清凉在此地引用得很多,《瑜伽论》这个地方的一小段就非常明显。
  佛说法,我们总要记住他有原则,总的原则就是契理契机,理是一个,永恒不变,机则是千变万化。所以现不同的相,说不一样的法,但是他的方向、目标决定是一致的。对於凡夫、小乘,虽然讲得很浅显,方便说,这个方便也是把他境界慢慢的向上提升。经文特地给我们写得很清楚,凡夫、小乘这是用权巧方便,权教就是权巧方便,在佛门里面也称为善巧方便,善就是权,善巧方便。随相假说,这个凡夫、小乘人很容易懂,是讲俗谛,俗谛就是凡夫的境界,这很容易接受。这不是真说,不是实说,是假说,是在教学某一个阶段的,再往上提升就把这个假说否定了。佛常常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用得非常巧妙,我们要懂得学习。
  到最后,佛是把所有一切法全都否定掉了,有没有佛法?没有佛法。没有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法,有佛法决定就不是佛法,这是向上一著,最高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面,也许有同学听到佛门有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都是说这个境界,那是真正《华严经》上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不思就是心行处灭,再没有议论了,就是言语道断,这是真的。但是佛如果用这个方法对初学的人来说,那初学人是完全听不懂,说了等於白说。不但他不能契入,反而引起许许多多误会,这些误会决定产生障碍,不但提升境界有障碍,就是你开悟都发生障碍,悟门被它堵塞了。所以,佛是用权实二智,该用什么他就用什么,用得非常恰当。所以众生遇到佛,那是有大福报,决定得度。
  「楞伽密严」,这也是两部大经,这两部经上所说诸法是对大菩萨。诸位在这里要看清楚,前面是讲瑜伽等,像《瑜伽师地论》是对权教菩萨的,这个是对大菩萨的。大菩萨就是大乘菩萨,对他们就是「依於实教,尽理而说」。这是完全依真谛,就是如来亲证的境界,决定是真实的,这不是假的,不是虚妄的,说得清楚,说得透彻,尽理而说。下面清凉大师有四句话教导我们,「既机有大小」,既然,机是听众、学生,学生当中有大菩萨根性,有小乘根性,所以机有大小。「法有浅深」,随俗谛,法就浅,随真谛,法就深,同样是一个法,绝对没有改变,确确实实浅深不一样。「教有权实」,权就是善巧方便,实是真实不虚,「故不相违」。文殊菩萨所问的这些,你要是真正懂得佛法,你会笑笑,你也一句话不说。文殊菩萨一定在那里点头,给你印证,你通达了,你明白了。
  宇宙之间决定没有一法是相违背的,你要问为什么?因为心性是一,虚空法界、刹土众生都是心性变现的,它怎么会有相违背的?它怎么会不包容?怎么会不合作?没有这个道理!整个宇宙是和谐的,把这个和谐、包容、敬爱破坏,是一些迷惑颠倒的凡夫、小乘,他们误会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知道之后,我们的心平等了,无论在顺境、在逆境,顺境像四圣法界,像六道里面的人天两道;逆境里面讲三恶道,现在说个实在话,现在这个人间我看慢慢的也已经变成恶道。如果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恐怖当中,这不是人道,人道哪里会有恐怖?每天生活在恐怖当中,这是哪一道?给诸位说,饿鬼道。
  下面这三道叫三途,三途是刀途、血途、火途,这叫三途。动物之死,大多数都是弱肉强食,所以死的时候都流血,都被这些其他动物吃掉,叫血途。死的时候都流血,几乎真是没有不流血的,所以称畜生道叫血途。鬼道叫刀途,为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