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224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224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佛法里面讲鬼神,九法界众生,无量法界众生,科学家所讲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跟他处不好,统统有不良的影响,麻烦大!这是金色世界。
  【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这是我们自性佛,清凉这个注解注得很简单,这个地方说「明彼诸世界,所有皆现」。这是举这些例子,统统都见到了,佛光普照之下,你统统都见到。为什么统统见到?时间空间突破。时空不能突破,那你是决定见不到,时空突破,全见到,没有距离,没有先后。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九七卷)  2004/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297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第十段(最后一段)光照十方,偈颂第一首看起。前面有个说偈仪,我们念一遍: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在这一首说偈仪里面,为我们显示出佛佛道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同一道同统,我们在此地看出这个讯息。请看第一首:
  【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
  清凉大师在《疏》里面给我们说明,这一大段有十首颂,「十颂明因果圆遍德」,因果圆满周遍。这十首偈里面可以分为两大段,前面四首偈「示佛因果遍说」,这前面四首,一、二、三、四是讲佛的因果;后面六首「劝物顺行」。你看看他用的字,不是劝人是劝物。物包括人,人不能包括物,物的范围大,物是九法界众生。我们显而易知的,诸天、畜生、饿鬼、地狱,我们很难知道的有声闻、缘觉、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我们常讲九界众生,用这个物就全部都包括了,九法界众生。劝导大众,随顺修行,这是后面六首。现在我们看第一首,这一首偈四句,第一首偈是讲「因圆果满,彰有说因」,彰是明显,明显的有说因。初三句,四句偈里面三句,「三达因圆」,最后一句「十力果满」,如来果地上的因圆果满,这个果用十力来说明。
  我们现在看偈子的内容,最重要的就是前面这两个字,一念。『一念普观无量劫』,这是时间突破了,「劫」是讲时间,时间没有了。第二句『无去无来亦无住』,空间没有了。科学家所说的,在某一种条件之下,时间空间等於零,佛在此地为我们示现,什么条件?一念。一念,就成佛了。什么叫一念?一念没有念,无念是一念。有念就麻烦,有念就堕九法界,一念就恢复成佛了。一念是真,九法界是妄,二念是妄。清凉大师在注解里给我们讲,这一句「了相」,第二句「了性」。《般若经》里面说,「诸法实相」。
  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的什么?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我在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馆长在,郑石岩居士夫妻两个来拜年,那个时候他在教育部任职,同时也是辅仁大学的教授。他告诉我,最近在辅仁讲《普贤行愿品》,好!很难得。我问他一个问题,我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他讲些什么?你用一句话回答我,不要罗嗦,世尊一生讲什么?他想了半天想不出来。如果用一首偈,那就是这一首偈。一句话,最后他问我,我跟他讲《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这句话行不行?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只是跟大家讲「诸法实相」,他同意。这句话要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宇宙万有的真相,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万有的真相。这范围太大太大!
  时间是三际,过去、现在、未来;空间是十方,十方还不行,现在讲的是无尽无数无量的不同维次空间,全都包括在其中,说不尽!说不尽,佛有方便说,善巧方便。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合起来讲最适合的方法,最恰当的方法。在佛法里头说「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这叫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的作用,所以方便属於般若。你看看《华严》都是讲十代表圆满,大乘教里面常常讲六波罗蜜,《华严经》讲十波罗蜜,你们想想这个味道。十波罗蜜里面又要加四条,加哪四条?六度最后一度是般若波罗蜜,第七个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后面这四个都是从般若波罗蜜流出来的,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后面这四种叫后得智,后得智就是根本智的作用。
  如果我们讲体用来说,般若波罗蜜是体,这四个是应用,应用里头头一个就是方便,所以善巧方便是般若波罗蜜的应用,用在生活,用在工作,用在处事待人接物,用在说法,用在度生。愿,从般若里面生的,没有智慧,你发的那个愿是假的不是真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你为什么忽略了众生?这个众生我讨厌,我才不想帮他忙,不度他。你发愿的时候是不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某某众生除外,是不是这样?没有智慧,愿发不出来;没有智慧,你功夫不得力;没有智慧,处事待人接物感情用事,没有理智。十波罗蜜最后那个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理智。佛法所求的就是为我们说明宇宙万有真相,我们做学生的人、跟著佛学习的人,听了佛说法要能够悟入,你要觉悟,你要契入佛的境界。
  所以佛教化众生唯一的一个目的,《法华经》上说「入佛知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目标就是你要悟入佛的知见,佛的知见就是你自己自性本具的知见,正知正见,一丝毫错误都没有。佛教导我们,佛的知见是什么?一切经中所讲的,无一不是佛知佛见。一切经里面所讲的,最重要的一句是什么?就是一念。一念,在我们净土宗叫一心。净土宗修行目的在哪里?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此地讲的一念,这就成佛了。一念是真,一念是正,一念叫正念,一念是真心。时间空间都没有了,所以「一念普观无量劫」,这个无量劫是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你全都见到了。「无去无来亦无住」,这一句讲空间。空间的维次全部突破了,在佛法里面讲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就是一法界,一念,你就见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此界他方。
  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在不在一法界里头?在,我们凡夫见不到。为什么见不到?迷在幻相之中,梦幻泡影,迷在这个地方。正如同作梦一样,迷於梦中境界,把梦中境界当真,真的境界忘得一干二净。梦中境界没有离一真法界,梦里头还有梦,你们同学们有没有这个经验?你作梦的时候,你觉得你在作梦里头又在作梦。我有这个经验,我也常常提出来问问同修们,有几个,不多,真的有这个经验。梦中还有梦,梦中又有梦,不可思议。我们今天到底是堕落在第几个梦境当中,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佛菩萨要不给我们说破,我们哪里知道是在作梦?永嘉大师觉悟了,他要不觉悟他说不出来。他说,「梦里明明有六趣」,六道是梦,十法界也是梦,「觉后空空无大千」。一念就觉,二念就迷。一念是真心,一念是真如。
  我们念佛,念佛真正的功夫总要记住,真正的功夫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真如、是本性,心不颠倒是自性本具智慧现前。我们也可以这样的来体会,一心不乱是根本智,心不颠倒是后得智,万事万物了了分明。《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一念是无知的根本智,心不颠倒是一念的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看看,我们念佛与般若相不相应?怎么个修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就是修行的方法。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都是修这桩事情,都能够圆满的达到,所以《金刚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门确实是平等的,人的根性不平等,烦恼习气不平等,於是你就要在法门当中去选择,选择什么?适合自己根性的,适合自己程度的,适合现前生活环境的,这样学习方便,困难少,容易成就。佛为我们开这么多法门,就路回家,不要绕圈圈,这就是方便法门。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想想自己的根性、程度、主观客观的条件,选择净土是最方便,方便之中的方便。就是说你怎样能够修到一念?我们今天方法是执持名号。净土修行的方法也很多,念佛,通常我们讲的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四大类。我们选择持名,为什么选择持名?世尊在《弥陀经》上教我们持名,在《无量寿经》上也教我们持名,在《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经最后一观第十六观也是教我们持名,我们就用持名的方法修一心不乱,修心不颠倒。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好好运用这个方法,达到你的目标,目标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不能不知道。
  所以今天这个世界念佛的人不少,有许许多多的方法都在流行,到底哪一种方法适合我?这些问题很多人来问我,我都告诉他,不必来问我,问你自己。哪一种方法能帮助你到一心不乱,或者我们平常讲,讲得浅显一点,哪一种方法我学了之后,我的心比较清净?我的妄想杂念比较少?这个方法就有效。诸位要记住,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没有一定的形状,没有一定的身形,所谓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我们决定不能执著佛是什么形状,不可以,你执著就错了。
  我前几天在马来西亚,好像是在麻六甲一所缅甸的寺庙,我去参访。大殿里面供奉著有三十多尊释迦牟尼佛的像,统统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像,石雕的,缅甸玉,玉佛。像差不多有一个人这么高,都是立像,站著的,全是释迦牟尼佛。我仔细一看面孔不一样。看看下面说明,这个大雄宝殿造得好,有特色,释迦牟尼佛像有印度人的像,你看他是印度人,只是缅甸玉是白色的,不像印度人皮肤比较黑一点,全是缅甸玉雕的;有缅甸人,有越南人,有泰国人,有中国人,有西藏人,有韩国人,有日本人。我一看,那个面孔是哪一个国家人就是那一个国家面孔。这是说明,告诉你释迦牟尼佛没有一定的相,在哪一个地区,在哪一个国家,他就现那个地区、那个族群人的相;跟哪一个人,这个人是什么根性,就给他说什么法。所以佛没有一定的形相,没有定法可说。
  我们初学怎么办?这样一来不就搞乱了吗?初学有初学的办法,初学只能跟一个人学,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所讲求的师承,可不能跟两个人,跟两个人,两条路;三个人,三叉路口;四个人,十字街头。一定要跟一个人,一个老师,为什么?容易得一念,容易得一心。两个人,他说这样,他说那样,到底哪个好?我要跟哪一个学?麻烦就来了。中国古人教儿童,童蒙养正,基础教育,现在人讲扎根教育,学佛也不例外,学佛也要童蒙养正,也要扎根。扎根只能跟一个老师学,跟多了不行。我这一生学佛,方东美先生,我是跟他学哲学,从哲学里面介绍我认识了佛学,那个时候给我开的这一门课,佛经哲学,我从这里去认识佛学,这才非常羡慕这一门学问,向往这一门学问,开始研究经典。
  研究经典,缘很殊胜。那时候我住在台北新北投,我们邻居有一个蒙古人是过去清朝的皇室,亲王,跟我做邻居。他有个女儿念小学,常常跑到我们院子里面来玩,看到我房间桌子上放著有佛经,她回家告诉她爸爸,领著她爸爸来看我,因为他们都是佛教徒。听说我在看佛经,问我学了多久?刚刚开始,还不到一个月。我就把我学佛的因缘告诉他,这是老师介绍我,这是很高深的哲学。他说:你看这个东西有没有困难?当然有。你需不需要有人帮忙,帮忙给你解释?我说:有这种人,太难得了。我说:谁?章嘉大师。我那个时候不知道章嘉大师是何许人,他们对他非常尊敬,一定要陪著我去拜访章嘉大师。我说:好!他夫妻两个非常热心,陪著我去拜访章嘉大师。
  章嘉大师他是专门搞佛学的,方先生是附带的,这是专门搞佛学的。我们非常有缘分,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章嘉大师六十多一点,对我们年轻人很爱护,很喜欢,很有缘分,就叫我每个星期天到他住所去,他住在青田街八号。我这一个星期看的佛经,有了问题,我把它记下来,星期天跟他见面的时候向他请教,我这样跟他三年。有时候他也跟我讲,很少,多半都是我提出问题向他请教。他老人家圆寂之后,这又过一年我才认识李炳南老居士。没想到李老师劝我学讲经。
  我出家,把佛学当作自己的职业,这是章嘉大师替我决定的。这个行业好,很适合你,而且告诉我,你真正发心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你的一生佛菩萨给你安排,你一点都不要操心。我完全接受,一生当中真的什么都不操心,为什么?佛菩萨替我安排的,顺境是他安排的,逆境也是他安排的,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全都是佛菩萨安排的,所以我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有些人说,那个人对你很不好,毁谤你,侮辱你,糟蹋你,我听了之后,佛菩萨安排的。所以有些同学靠近我的,感觉到奇怪,这人在毁谤你、糟蹋你,你怎么无动於衷?我说:我很感谢他。你还感谢他?是。你感谢他什么?他替我消业障。你佛经多念就晓得,无始今生造多少罪业,这些罪业都要到三途去受报,决定躲不过!我们以真诚纯净的心在修持,在做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工作,他们还来障碍阻拦,这是什么?消业障,重罪轻报。我接受他们所加给我的,毁谤也好,侮辱也好,什么都好,我不要到三途去受报,现在就报掉。我这么一讲,他冷静想想也有道理。
  所以我学佛这么多年,别的不敢说,心里头没有冤家、没有对头。这是我常常讲,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没有了。别的我没有,这个没有了。别人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他毁谤我,他骂我,我尊敬他,我感谢他,我知道消我业障,我没有怨恨心,更没有报复的念头。所以境界一年比一年好,心地一年比一年清净,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我今天展开经本,一句一字现在多半是讲一个小时,我的能力大概可以讲到四个小时,但是不能讲四个小时,这一部经一生讲不完;愈讲愈欢喜,业障消除了。所以常常跟在我身边同学,我很感叹,你们跟我这么多年没有学会。别的不怕,你能学会我这个本事,你的前途比我还光明。几句话说得不好听,要生好几天的气,你这不糟糕吗?这一点功夫都没有。不但你没有证悟,你解悟都没有。这就是什么?烦恼习气严重的障碍,禁不起一点点的委屈,这怎么能成就?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这个,这就真用功,会用功。
  人家赞叹我们,生惭愧心,为什么?不值得赞叹,赞叹太过分了;别人毁谤、侮辱,应该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别人以种种不善、恶行对我,岂不是消业障!怎么可以有怨恨?感恩都来不及。我离开台湾到新加坡,我写了六句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永远感恩,永远知道种种挫折、种种障难都是消业障。业障消除之后,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所以对这些人决定不能有丝毫怨恨;有怨恨,麻烦大了!经论上讲得很多,招来什么后果?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冤冤相报是两方面都痛苦。纵然这个人是我的冤家对头,这一生没有结怨,前世。遇到了,他对我施行那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