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19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195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道众生,痴爱是通病,四句里面,前面两句是「所救」,也就是要度化的。清凉大师注解用比喻给我们说,「如人堕海,五事难出」,一个人不小心堕在大海里面,很不容易出离。哪五种事情?第一个是「水深」;第二个是「波迅」,就是我们讲水流的速度非常快;第三个是水里头「迷暗」;第四个「虫执」,就是海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我们知道有很多动物要吃人的,肉食;第五个是「忧迫失力」,忧逼迫你,使你能力丧失,这是五种比喻。「众生欲海流转亦尔」,佛常常把六道比作苦海,苦海无边。六道,堕落在六道难出,实实在在讲,比一个人掉在海里面去还要困难。真的,落在海里面,我们现在抢救还有方法,还有生还的机会。堕落在六道里头真困难,要想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实在不容易,这是我们不能够不警觉的。
  『众生流转』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个『爱欲海』,只要爱欲没有断,你就决定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如果爱欲你能够伏断,根没有断,你伏住了,伏住果报在哪里?在色界、在无色界。我们讲三界,爱欲不断的,他轮回的范围是在欲界;欲界有六层天,天下面有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你总是在这里面轮回。能够用智慧、用定力把爱欲控制、伏住,虽有不起作用,你可以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出不了六道,三界是没有办法超越的。必须把爱欲真正断掉,不是伏断,是灭断,你才能够超越三界。在小乘里面,是阿罗汉果,证阿罗汉,证辟支佛;在大乘里面,是权教菩萨。为什么叫权教?你没有破无明。没有破无明,虽然离开六道,出不了十法界,六道外面还有个大圈圈,很不容易出去。那得要破一品无明,就出去了;无明没有破,出不了。破一品无明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就超越了,所以说见性成佛,这个佛是分证即佛,天台六即里面讲分证即佛。所以我们想想,修行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实在不是容易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
  知道这个事情难,不容易,我们就得死心塌地修净土,净土往生,伏断就行了,这个诸位一定要懂得,往生净土,烦恼没有断,要能够伏住。用什么伏住?总的来说,是戒定慧;别说,方法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在我们净宗,法门也很多,有人用执持名号伏住,有人用观想伏住,我们在《十六观经》里面,观想佛像,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都行,都会产生力量。或者观察这个世间苦,在这里产生畏惧之心,我不愿意再继续受苦,激发自己求生净土的愿望,要用种种方法。换句话说,决定不能贪恋这个世界,不可以贪恋色身,更不可以贪恋名闻利养。
  有这些事情你念佛往生就产生障碍,念佛的人多,真正往生的人并不多,原因在什么地方?对於这个世间没有能够完全放下,放下一部分,不可以。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大家,「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对於娑婆世界、天上人间一丝毫贪恋都没有,一丝毫牵挂都没有,这样你才能往生,只要有一桩放不下,就去不了。经论上,世尊常常提醒我们,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是地狱五条根,只要有一条你就不能往生,五条都具足,还得了吗?你还能去得成吗?怎么念佛,怎么发愿,五欲六尘放不下,只能够跟西方世界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这要懂得,这一生去不了,结个法缘而已。
  这种情形,实在讲就是我们过去生生世世所干的。祖师大德们常说,不是我敢讲的,我们每个念佛同修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曾经学过这个法门,不知道学了多少次,都没去得成。为什么去不成?没有放下。如果这一生还不放下,那跟过去生一样,种善根。你很想去,很想去你一定要放下,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要放下,决定不贪生怕死。现在每个同学都知道世间灾难很多,人命无常,你知道哪一天死?现在在这个世间,意外事件而丧失生命的,一天不知道有多少次,所以真正学佛人要放下。真正放下,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随时都能去。当然不可以自杀,自杀是决定去不了的,这要知道。自杀的罪很重,你细读佛经就明了,自杀的果报都在地狱。
  但是意外灾害而丧生的,那个不算数,真正念佛人求生净土,就是意外丧失生命也能往生,这个不可思议。信愿坚定,一切时、一切处你没有一丝毫恐惧,你的心都是平静,都是安稳的。谚语所谓心安理得,道理你清楚、明白了。你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心就定了,心就清净了,与西方极乐世界就相应。念念感应道交,念念得弥陀本愿威神加持,无比的殊胜,这桩事不能不知道。在世间一切随缘,随缘你的心相应,攀缘就不相应了,攀缘你有牵挂、你有忧虑,你一天到晚还是在分别、执著(念佛念什么?就是念一心,就是念清净心),对一心、对清净心决定有障碍,这个不能不知道。
  永明延寿大师讲「有禅有净土」,著重在「有」。我们今天不谈禅,有没有净土?没有净土,先要把净土抓住;我有净土,然后才能做佛事,佛事就是帮助众生。在从前道场里面的执事,你不要以为:住持、大和尚,佛菩萨再来!为什么?有禅有净土,真的就是佛菩萨。甚至於寺院里面小的执事,经论上记载的,菜头,寺庙里头负责种菜的;火头,厨房里头烧火的;打杂的、照顾信徒的,这里面有很多有净土了,他西方极乐世界的签证拿到,拿到叫有净土;没有拿到,没有净土。有净土就是决定往生,什么时候往生?可以随意往生,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这叫有净土。你往生极乐世界还没有把握,你不能干别的事情,你要这桩事情要紧。拿到之后再做别的事情没有关系,一点妨碍都没有,所以轻重、得失我们要明了。
  怎样你才能够拿到?才真正有?你不放下你怎么会有!这是什么道理?你没有放下,那是你的业障,财色名食睡是业障,贪瞋痴慢是业障,名闻利养是业障,自私自利是业障,这些东西障碍你开悟,障碍你证果,也障碍你往生,你这个东西不放下怎么行!社会慈善事业重要,要不要做?随分随力去做,有缘就做,没缘就不做。我这一生,跟大家说过很多遍,我从出家,老师就把这些道理告诉我,我一生奉行,信受奉行。所以这些年来,也做了一些事情,不是我要做的。有很多同学跟我时间久的都知道,我一生被动,从来没有主动过;主动是我想做什么什么,没有,从来没有。可是偶尔讲经的时候说说,譬如我们看到现代这种高科技的传播,这个东西好。电视、广播这个东西好,如果我们弘法能利用这个,那多殊胜,谈谈而已,没有意思做。不要说电视台,就是一个普通的电台,无线电广播电台,需要多少钱!我到哪里去找钱?说说而已。遍数说多了,就起作用。
  好像是一九八三年,我在美国洛杉矶讲经,讲经的场所是在一个老人公寓;美国叫老人公寓,中国叫老人院,澳洲叫退休村,说的名词不一样,实际上是一样的,退休老人养老的养老院。那个老人公寓是犹太人办的,里面有四百多个单位,规模很大,四百多个单位差不多一半是老夫妻两个,还有一半是单身的,建得很好。它有几个大厅,我们借它这个地方来讲经,连续好像是讲了五天,每天两个小时。我觉得这样的一个道场不错,所以我就想到,二十一世纪佛教的道场应该是这种形式。为什么?退休的人,他已经没有工作,一切都放下了,儿女都长大了,都成家立业了。自己完全退休了,他可以全心全力来学佛,来听经、来念佛,很容易成就。
  我那个弥陀村的观念就从那个地方生的,就在那里讲了,在那里住了一个星期感触到的。所有的听众都住在一起,像老人公寓一样的那种经营的方式、管理的方式,确实身安、心安,能够接受经教薰陶,能够真正修行,或者是念佛,或者是参禅。道场里面有喜欢参禅的,可以建个禅堂,可以建个念佛堂。人住得多的,像那个老人院住四百多人,四百多人当然信仰不一样,根性不相同,真的像大道场一样,可以分几个堂口,请法师、请大德来领导,好事!不要搞成寺庙那种形式。真正修行,真正成就。我只是想想说说,我没有去做,为什么没做?没有这个缘。我们想那样子做,到处去化缘,那太苦了。即使有人送一大笔钱来,我也未必肯做。为什么?没有人手。你里头要不要(我们现在讲)员工?你到哪里去找?我是一生讲经教学,孤家寡人一个,我没有帮手。所以你纵使拿一千万给我,我也不敢收,底下要有人手才行。
  没想到,我在新加坡讲经也提到这桩事情,李木源居士发心,他要干,行!那个时候他是居士林的总务,居士林信徒多,有好几万信徒,组织很庞大,有的是人手,也有财力,他发心来做,我们非常欢喜。到最后怎样?还是办不成,办不成不是财力的问题,也不是人力的问题,土地找不到。新加坡的土地跟香港一样,寸土寸金,新加坡的面积比香港小得很多,我们真的三年的时间到处去找地,找到看的不错了,谈,谈到最后,价钱谈不拢,别人拿去了。李木源居士(不是我)真做,到最后没有法子,我也离开新加坡了。他把居士林,居士林还有一块小的空地,不大,就在这个小的空地上盖了一栋大楼,七层楼。他告诉我,好像有一、两百个房间,可以收容这些老年人在居士林念佛,这是实在不得已的方法。新加坡的法律很严,移民的法规非常严格,一般退休的老人到新加坡养老是拿不到签证的。所以,居士林这个房舍盖好之后,只能够收容新加坡的公民,另外就是新加坡有永久居留的,他们可以到那边去念佛,可以在那边安单。这就是说明内外因缘具足,因缘不具足,很苦!愿要发,一定缘具足,自自然然现前。
  那么我们想的电视弘法,我们也说了多少年,做不到。美国那边同学早年做了个试验,就是在别人电视台买一个时段,还不是每天播,大概是一个星期四天,四天还是五天,每天一个小时,这个花钱不多,但是也相当可观。许多同修攒积一点钱,把这个时段买下来,我们就在美国做试验。第一个电视台就是在旧金山这个地区,还算不错,播了三个月之后,反应很好,收听的人很多。收听的人每个月寄一点钱给主办的单位,居然这个电台就一直维持到现在,听众发心来供养,因为我们这个电视台没有广告。听说像这样的方式,在美国好像有七个电台,七个电台有两个它的覆盖面很大,整个美国,连加拿大到墨西哥、巴拿马这一带都能收得到,这是北美洲,有两家。另外有几家,大概有四家的样子,四家还是五家,是地区性的。一直到现在,还在维持。
  全球性的卫星电视台是陈彩琼居士她搞出来的,她筹备多少时间我们不知道。筹备期间没有人晓得,她从来没跟我讲过,她要跟我讲,我也不会相信,因为这个成本太高了。没想到她默默的在做,居然给她做成功了。二00三年元旦开始播出,她在前两天打电话才告诉我这个事情。告诉我,我心地很冷静,为什么?我没有欢喜心,我怕她财力不够,恐怕一个月就完了,就维持不下去,就倒闭。一个月过去了,大概很难维持三个月;三个月过去了,恐怕没有办法过得了半年,没有想到到现在已经一年半了。她告诉我,现在全世界各地方寄来的钱,维持这个电视台没有问题。从这个试验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个世界上善心人士还不少,喜欢接受正面的、圣贤教诲、伦理道德,这么一个频道,这么一个节目的,还大有人在。她大概是租用四颗卫星,全世界只有欧洲没有。这一次我到欧洲去访问,我觉得欧洲有必要。回来我跟她说:欧洲再去租一颗卫星,你现在是四星级,希望你提升到五星级,全世界就能收到。她很欢喜,说:可以,行,没有问题。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全世界爱好佛教教学的真有人,这个电视台就可以长远下去。这是个带头,是个开端,非常希有难得。我希望像这种电视台,在这个世间愈多愈好,这就是佛陀教育,佛陀的教学。再好的事情都是缘成熟,缘不成熟不能做,你会做得很辛苦;缘成熟了,轻而易举。所以佛在经论上常讲,佛法从缘生,佛家讲缘生论,我们要懂得缘,要能够观缘。
  注解里面说,「此中爱有二义,一已得无厌,深广如海」。这是什么?你已经得到的,贪而无厌。已经得到是什么?舍不得放下,已经得到的,增长你的悭贪。有钱的人很多,我们看到过,做一点好事,你想去请他帮个忙,一毛不拔,我们看到过,亲眼所见。真有钱,还真的是好事,不肯。有钱人肯拿钱出来,必定对他有利,如果对他没有利的话,一毛不拔。利益要非常现实,眼前能看得到;眼前看不到的,将来的利益,他不要,他要眼前的,跟这个经上讲的一样。
  「於未得处,无足如流」,无足就是不知足。没有得到的,没有得到是什么?想尽方法得到,永远不知足,就像大海里面的回流一样,它不停,它不息。一切众生忙忙碌碌的,这一生,一生搞些什么?患得患失。没有得到想得到,得到之后又怕丢掉,日夜为这个操心,为这个牵挂。是不是真能得到?死了以后什么都带不去。古人说的话说得好,「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哪一样东西你能带走?这个话人人都会讲,听得耳熟,可是自己心里头为什么还不能改过来,还是在患失患得,这就错了。人一生,古圣先贤常常教导我们要有志,就是说你这一生,你要有目标,你要有方向,永恒不变,你一定有成就。
  经上我们前面读得很多,先成就自己,再帮助别人,这一卷经里头是这样教我们的。这总共十大段,前面八段是成就自己,后面这两段是帮助别人。自己不能成就,你怎么能帮助别人?自己不成就,帮助别人,往往叫帮倒忙,不如法!管理一个道场亦复如是。内行人管理,什么是内行人?真正修行人过来人,他来管理一切如法,得心应手,大众能和睦相处,心都在道业上。如果他没有学过佛法,他是个外行的,拿著一般工商业管理管理公司那个方法来管理道场,那就糟了。我们这里很多信徒,四众同修,不是你公司里头的顾客,你拿信徒当作顾客,拿里面服务的人员当作你公司的职员,这样子来管理,错了。现在这种事情在全世界我们也常常能看到,归根结柢还是古人讲的话对,有道理,先成就自己。修净土的真的有净土,修禅的人真的有禅,学教的人真的有教,他通了。然后你自己已经成就,你再发心为常住工作,护持常住,做护法。寺院里面这些执事,从住持一直到我们现在讲的义工,是护法,内护;外面的信徒、政府里面的宰官,外护。内护、外护具足,我们这里头的清众(清众是在道场修行的人、学习的人)身心安稳,道业当然会有进步,会有成就。
  道场,印光大师讲得好,道场不要大,小道场;住众,在家出家四众同学,住众不要超过二十个人。他老人家讲得好,末法时期人多口杂,各人有各人的妄想,很不容易管理,是非都很多;小道场人少,真正志同道合。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的,净宗法门很单纯,一句佛号念到底,就修这个法门,就是学这个法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