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168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168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佛说这是真如自性,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不是哪个人造的,自性性德就是这样的。所以现在有些科学的知识来看这一桩事情,这是《华严经》上讲宇宙,不可思议,真的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但是佛法里面说的跟世法说的不一样,它大小不二;大小不二就是没有大小,大小是平等的。这个说法在哲学里面、科学里面统统没有,佛讲这才是事实真相,这才是「善巧通达一切法」。我们看到现代科学报告,看到现在科技发展,我们能够联想到,对於佛这个说法,我们接受,我们没有怀疑。我们也晓得科技的发展,前途也是没有边际的。
  现在我们学院的图书馆有一套《四库全书》的光碟,也有几套《大藏经》的光碟,《大藏经》的光碟有好几片,《四库全书荟要》的大概有好几十片,这么大的光碟。我相信再过若干年,科技再进步,十几片可能变成一片,这非常有可能。怎样将那一片这么大的几寸的光碟慢慢再缩小,缩小到你口袋可以装,一部《大藏经》可以装在口袋里,可以放在掌心里面,肯定能做到。也许三、五年之后,也许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之后,我相信一定会做到的。但是那一个小晶体里头要包括整个世界,这恐怕人还做不到。
  佛法里头有高科技,《华严经》里面有高科技,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神通,科技就是佛法讲的神通。到什么时候,像经上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个地方多远?十万亿个佛国土,这个距离我们很难想像。天文学家告诉我们,银河,这是宇宙当中的大星系,我们太阳系围著银河在转。银河的东面到西面,直径的距离多大?天文学家告诉我们是二十个光年。光的速度一秒钟是三十万公里,光的速度从这一边到那一边要二十年,你看多大!一佛土,一个佛国土,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我们用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一个佛国土是十亿个银河系。一个银河系的边缘两边就二十个光年,银河系跟银河系当中的距离,决定不止二十光年。用光的速度,从我们地球到极乐世界,也要亿万年,距离太远太远了。
  可是佛法里面,你真正恢复你自己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一切众生统统有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里头「德」就是德能、就是能力。什么能力?能够突破空间。突破空间,空间没有了。空间没有了,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就在我面前,距离没有了。科学什么时候能做到这个?没有距离,没有先后,没有先后就是没有时间,亿万年前的事在哪里?就在此地,就在此时;亿万年之后,也在此时。所以你能够看到过去,你也能够看到未来。不但是看到,你能够进入,就是现在讲时光隧道,你能够回到过去,你能够跨进未来。因为时间跟空间不是真的,时间跟空间是个抽象概念,是不相应行法。
  这些都是属於科学,佛不用机械的方法来达到,佛用什么方法?佛用禅定。佛家用禅定来突破,突破现在科学讲的空间维次,突破无际的时空,所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话绝对不是说赞佛的,赞叹佛的,佛是全知全能,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有!你有,你现在失掉了,并不是真的失掉,你是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你现在是因为有障碍,障碍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讨厌。所以佛说,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你的智慧、你的能力、你的相好统统现前。所以佛才说,佛帮助一切众生,佛教化一切众生,佛说我没有帮助你,我也没有教你。为什么?完全是你自己的,我没有给你一分一毫。这不是佛谦虚,佛讲真话。
  佛又告诉我们,「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证得究竟的果位,得到什么?什么也没有得到。你所得到的全是你自己的本能,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本具,本来具足!本来具足,迷的时候并没有失去,悟的时候也没有增加,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佛教人没有别的,转烦恼而已,希望你早一天转过来,跟诸佛如来一样。除此之外没有一法,这是佛跟我们讲真话。你能信,你有福报;你不信,这次的机会当面错过。所以真正信,你一定跟佛学习,你一定跟得紧紧的,决定不会舍弃。佛在哪里?经典就是佛,所以这个我们不能不重视。你造一尊很庄严的佛像,你跟它没用处,那不是真佛,真佛是经典。
  上一个月,释迦牟尼佛的佛指舍利在香港展览,这边有几个朋友邀请我去瞻仰,他们来邀请,好意,那我就去了;没有人邀请,我不会去。为什么?那是形相。佛的真正舍利叫法身舍利,你知道吗?法身舍利是真的,法身舍利是经典。经典是佛的法身舍利,你每天读诵,你每天去研究、学习,你真的转凡成圣。你天天去看佛指舍利,拜佛指舍利,你还是凡夫,你不会开悟,你成不了佛。佛能够普度众生,在世的时候是讲经说法,灭度之后是留下这些经典的流通,要靠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有缘遇到佛的真身舍利,我们瞻仰、尊敬,那是一个纪念。最重要的东西是经典,经要天天读,要求理解,要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你把经典里面的道理真正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把经典里面的教训统统变自己生活行为,这个得大受用!所以经典叫法宝,一切宝里头,没有比这个更高的,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能比得上经典,所以我们要重视它,要不断的认真努力来学习,这就对了。这样子自自然然通达一切法,善巧在其中。「善巧」两个字包括的范围太大太大了,完全在自己能体会得多深,能应用得多么巧妙,你自然就能契入,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第四首第二句:
  【正念勤修涅盘道。】
  这一句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正念』,大乘法里头说得很多。什么叫「正念」?正,反面是邪,所以正念无念。是不是我们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就叫正念?不是的,什么念头都没有的话,也是邪念。何以见得?佛跟我们讲,色界天第四禅里头有一层天叫无想天,无想天你顾名思义就懂得,无想就是他没有想了,一切念头统统都没有,无念就是无想。无想要修成了,将来果报就在四禅无想天。无想天在佛法里面叫外道天,功夫也不错,到第四禅。
  佛家所讲的禅定,不是无想,就是不是真正什么念头都没有,而是什么?而是正念,正念不是无念,正念是无邪念。正念无念是无邪念,有念是邪,无念也是邪,无念是无想天,到无想天变成外道了,所以有念跟无念都是邪。无念为什么称邪?无念是无明,所以它不能说是正。无念,什么都不知道,这个不可以。佛法无念是无邪念,无邪念它有正念,正念是无所不知;换句话说,它是活的,活活泼泼。这个名词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那是邪与正的辨别。
  以佛法的标准来说,与自性相应的是正念,与自性相背的就是邪念。以《华严经》的说法,执著是邪念,表现在事相上叫邪行,分别是邪念,起心动念是邪念;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著叫见思烦恼,与性德完全相违背;换句话说,真如自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没有,你生出这个东西,它是邪,它怎么是正?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无想,一切都不想了,那落在无明里头。所以,这个一定要辨别清楚。由此可知,正念之难,不容易。
  『涅盘道』是大乘佛法终极的目标,「涅盘」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通常最常用的,翻作圆寂,翻作灭,灭就是灭烦恼、灭生死、灭邪念,灭是这个意思,是从果上讲的。「道」是从因上讲的,正念这是关键,『勤修』是道,修道圆满,果是涅盘。所以涅盘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清净寂灭,正念完全现前,那就是性德圆满现前。性德里面的正念是什么?智慧,本具的般若智慧,无量无边,深广无际,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就是正念。
  所以,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定中来。正念无念,无邪念,就是禅定。禅定这两个字,这个名词,我们也要搞清楚。大乘经里面,佛所说的,祖师所说的,说得很清楚。尤其是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讲,什么是禅?「外不著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我们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影响,这是禅;内心接触外面境界如如不动,这是定,这是禅定的本意。所以,禅定在哪里修?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修学禅定活活泼泼,不是盘腿面壁。
  盘腿面壁那是教初学,像我们读书一样,盘腿面壁是什么阶层?幼稚园,初学!你的心七上八下,定不下来,每天叫你坐香,叫你把一切妄念放下。古时候这个里头用功的方法,观心,古时候坐禅的时候是观心,那很微细。到后来,人的烦恼重了,观心不得力,所以祖师用参话头,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用到现在,现在参话头能不能开悟?能不能得力?不行,现在参话头也不行;换句话说,现在修禅是相当不容易。
  香港在早年,倓虚法师、定西法师在这边住过很长的一段期间,这是宗门大德。倓虚是学天台的,他的老师谛闲老和尚,我跟他没见过面,我听过他的录音带,在美国听到的,是他在佛七里面,不是禅七,佛七里面讲的开示,我听了很受感动。他是很肯定的说,他一生(他活到九十多岁往生的),学禅从禅开悟的,像古来祖师大德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大彻大悟,他一生当中不要说没有见过,听都没有听说过。在他那个时代,修禅得禅定的,他见过;开悟的,一个都没见过。但是诸位必须要晓得,修禅不开悟,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得禅定,不行,得禅定,你将来死了之后,你的去处是四禅天、四空天,看你禅定功夫的浅深,你到那个地方去投生。
  如果你有禅定的功夫,你没有得到禅定,这个在佛门里叫什么?叫未到定,修禅定而没有得到禅定,也不错。生欲界上面的四层天,夜摩天、兜率天(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他修十善,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还要修禅定,不过那个禅定还没有达到初禅的境界。只有四王天跟忉利天不需要禅定,只要修十善业就行,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种人生天,果报在四王天、在忉利天。要再往上面去,多少都要有一点定功,那是未到定。由此可知,修行真的不容易。为什么修行这么难?难是你放不下。我们一般讲自私自利你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不下、贪瞋痴慢放不下,你出不了欲界。你这些东西放不下,你修禅定,你不会得定,不要说开悟,得定都不可能。纵然修禅定,也就是讲的未到定,修得再好,也不过在欲界天而已。
  大乘法里面,这讲到正念,真正的因是过去生中很长的时间,不是一世,十世、二十世、三十世累积的功德,在这一生当中成熟;这一生当中遇到大乘佛法,这是缘,你的因遇到缘,我们常讲善根深厚!你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生贪恋,不生分别执著,得清净心,世出世间法都不受它的染污。出世间法也会染污,贪爱佛法,你就被佛法染污。佛法可以学,佛法不能贪,贪是染污、是烦恼。所以这个境界非常微细。《般若经》上佛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不是说不要,我们不要了,我们靠什么?要。要,怎么样?不可以执著,不可以分别。不执著、不分别,那我们学佛法怎么学法?古大德教给我们的,妙绝,就直接用正念。正念里面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妄想,有分别执著妄想就不是正念。
  所以,古德教给我们,教我们诵经,怎么读诵法?经本展开,如对真佛,真诚恭敬心生起来。经本展开,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恭恭敬敬去读诵,读得字字句句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的。这部经念完,没有一个杂念,不要去想这个经里头什么意思,你这一想就是夹杂,就是杂念。经里头,经里没有意思,你不要去胡思乱想,你规规矩矩去念,这样读诵利益无边。为什么?就是佛家讲的,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你念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在修戒定慧三学,念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在修学。戒是规规矩矩、诚诚恳恳,这是属於戒;一心专注,没有杂念,这是定;念的字字句句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没有念错,这是慧。这个慧就是佛法讲的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知的那个般若是根本智。它起作用,起作用是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所以,古大德求智慧,先求根本智,就是从戒定慧三学下功夫。现在人不懂,现在人一开端就要广学多闻,学到最后怎么?学到最后是一无所知,他不懂得先求根本智重要。
  中国自古以来,我们佛门里面的修学,祖师大德教诫学人,你出家也好、不出家也好,你拜一个老师,想跟他学,五年学戒。这个五年学戒不是学戒律,是完全服从老师的教诫。老师教什么?老师帮助你、成就你的根本智。等到你根本智真的成就,你在老师这里就毕业了,从前叫出师,你可以出去参学,参学是成就你的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在老师会下成就的是无知,般若无知;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慧里面的根本智。我学佛沾一点边,李老师用这个方法教我,你看限制的,只可以听他一个人讲经,除他之外,什么人讲经都不可以听。看书,我喜欢读书,无论是什么书,不经过他同意不可以看。这是什么?定。有疑问,只可以问他,不能问任何人。老师负责任,把你从迷惑颠倒带出来。所以,学跟一个老师学,叫师承,不可以同时跟两个老师。两个老师两条路,三个老师三叉路口,四个老师十字街头,你就学了一大堆的垃圾,你怎么能得清净心?你怎么能开智慧?
  不但佛如是,儒、道也如是。到你根本智成就了,什么叫根本智?就是你有能力辨别邪正、辨别是非、辨别真妄,你有这个能力了,老师很欢喜,这就是根本智。老师就叫你出去参学,这个时候你接触的老师愈多愈好。为什么?你有能力辨别,你只得其利不受其害。为什么老师管得那么紧,不让你去听第二个人讲?你还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利害,怕你听到似是而非的道理,你心动摇了。好不容易成就一点戒定慧,立刻就完了,是这么个道理!老师爱护学生,就像母亲保护婴儿,婴儿不能独立,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全心全力照顾。老师接受新的学生,就跟婴儿一样,他什么都不知道,没有能力辨别是非,特别是听一些似是而非的这些理论,很容易动摇。现在这个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楞严经》上说的。几个人能够遇到真善知识?几个人懂得修学的理论与方法?
  五年学戒,没有别的,无非帮助你建立正念而已。只要正念现前,你就可以出去参学。你看《华严》末后,善财给我们表演,善财的老师是文殊菩萨,在文殊菩萨会下成就了根本智。文殊菩萨就叫他出去参学,后面就是五十三参。参学它真正的意思,就是从今之后,什么样的人你都可以接触,什么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