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134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134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了好几遍,他记不住,这是什么?过去生中没有学过,初学就很生了。过去生中学过的,你接著干很熟,你要说没有过去生中的因缘,怎么会有这个现象?那这个现象讲不通。有这种现象,肯定人有过去生,过去生还有过去生,既然有过去生当然有来生。这个地方也能够很明显的让你觉察到,一切众生都有三世,不能不信。
  学佛是教我们开智慧。真正要开智慧,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对人对事对物你要细心,佛经上讲的「微密观照」。这四个字我们要是做不到,我们就换句话说,细心观察,这个总可以试。细心观察的时候,你就能够看到一些徵兆,从这些徵兆更深入的去观察,你就能了解事实真相。纵然见不到,能体会得到,你对於圣贤人的教诲就生信心了。信心的建立实在是不容易,有信心你就有受用,没有信心很难有受用。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六0卷)  2004/4/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60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百千世界,偈颂最后一首看起:
  【心分别世间,是心无所有,如来知此法,如是见佛身。】
  这四句偈义理很深,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后偈」就是最后这首,「复拂前迹」。拂,我们用现在的话大家容易懂,就是否定,前面所说的现在完全把它否定。「谓即前分别之器」,前面所讲完全是分别,器就是器世间,就是说我们这个物质的世界,包括虚空、空间、时间都包括在里头,包括刹土所有一切众生,这叫器世界,「亦无所有」。完全是讲诸法实相!怎么说无所有?真的是无所有。这我们在前面也讲过不少次。一切诸法,佛说幻有,幻有不是真有,确确实实就像我们看电影,银幕里面景象一样;像我们看电视,这个电视画面上的景象一样,有即无有。现画面的时候,你就要知道那就是没有,不是不现画面的时候知道没有。现画面的时候,你知道那是有,那你就错了,现画面的时候,它这个银幕还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这就是大乘佛家常讲,当相即空。不是说相没有了是空,相没有了是空好懂,那三岁小孩都懂得。当相即空,那就是智慧,它有没有相?有相,有相晓得是什么?空的。空是什么?银幕丝毫不沾染,为什么?它确实不存在。你讲这个画面,画面已经过去了。《金刚经》上讲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把心换个字,过去相不可得,现在相不可得,未来相也不可得。心是能现,相是所现,能现都三心不可得,它所现的相怎么会可得!所以,末后他一定要把它否定,要不否定的话,他根本就不了解事实真相。
  相有性无,事有理无,那个有是幻有。有,不是真有,所有一切有法,佛家讲的有为法,有为法都是刹那生灭。这个刹那是形容词,不是真的一刹那,因为事实真相比这个一刹那短得太多,一刹那太长,《仁王经》上讲一刹那就已经有九百生灭了。所以我们凡夫,不但是凡夫,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都见不到真相,这个原因就是粗心大意,这是真的,实实在在粗心大意。粗心大意这句话真正意思懂得的人也不多,没有少分契入境界,这句话不懂,含糊笼统的好像有这么回事情,真相不知道。粗心到底粗到什程度?大意到底大到什么程度?不晓得,含糊笼统。不但凡夫含糊笼统,多少世间名人学者也是含糊笼统,我还见到一些大学名教授,国内外,跟他谈起来的时候也是含糊笼统,实在是不容易。
  这是大经大论里面佛常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那就是世间聪明智慧的人,佛讲的他不懂,一定要有人说。什么人说?过来人说,不是过来人他说不出来,他也不懂。所谓过来人,就是佛法里面讲修行证果的人,那就没错;修行而不能证果,还没证果,他所说的是听说的,听佛这么说的,听祖师这么说,自己没亲证。如果自己亲证,那就不一样。我听佛说,我可以给他证明,他讲的话没错,为什么?我证到了,我见到了。所以佛说那个说法的人标准在此地,这个标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法身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证一分法身,这是法身菩萨。他不在十法界,他在一真法界。
  这些人应化到我们世间,来给我们说法;这些人示现在世间,身分不一定,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无论现什么身他都是佛,他都是菩萨,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甚至於他现个乞丐身,我们世间人看到,叫化子,讨饭的,不知道,连虚云老和尚这样的大德都不知道。你看他朝五台山,那是真正诚心把朝山的功德回向给他的母亲,回向给他的冤亲债主,三步一拜;三步一拜不分寒暑,三年才拜到五台山。这样虔诚,那么样的辛苦。尤其是冬天,冬天跟夏天,严热、酷寒,那很难度过,他还要拜。所以两次冬天都生病了,在荒山野岭,四周围没有人家,那真可怜。这感动了菩萨,菩萨化身,菩萨是什么身分?乞丐要饭的。路上碰到一个乞丐,乞丐看到他那么可怜,就发心来照顾他。他就问这个乞丐:你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姓文,他叫吉,吉凶的吉,叫文吉。住在哪里?他说:住在五台山。他说:我就是要朝山的,朝五台山。难得难得,我的家乡在那边,我照顾你。他说:你到五台山去问我,大家都知道。他就记在心里,第二年在路上又碰到文吉,文吉救了他两次命,所以到五台山拜文殊菩萨之后,就打听问这个人,他就说明他朝山经过,遇到这个乞丐两次救他。人家说那是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当时不知道。
  这叫什么?善人,天无绝人之路,到你在最辛苦的时候,佛菩萨出现了,他以乞丐的身分来帮助你、来照顾你,你不会怀疑。如果是其他的身分,你觉得奇怪,你一个人怎么会跑到这个地方来?怎么会走到这个路上?讨饭的,到处跑。所以佛菩萨无处不现身。千万不要想到,我们起心动念,做什么事情,佛菩萨不知道,那你错了。你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诸佛菩萨统统看在眼里,你精进他也看在眼里,你退堕他也看在眼里。你动一个善念、动一个恶念,佛菩萨统知道。你只能欺骗自己,你不能欺骗佛菩萨;你能欺骗迷惑颠倒的凡夫,你欺骗不了真正有学问的人。真有学问的人看到你,不说你,你不要以为他被你蒙蔽,那你错了。这些都是早年李老师教给我们的。
  求佛菩萨在哪里求?在自己内心求,只要求心正、心净、心善,你只在这上求。不必巴结权势,有权有势不巴结,连诸佛菩萨也不用巴结。世间正人君子你想巴结他,没有用处。天地神明,什么叫神明?我们中国词汇里面给神明有个定义,聪明正直谓之神。正直是神,没有私心,没有偏心,没有偏爱,大公无私,这种人叫神明,所以这些我们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所以,今天许许多多社会问题,多少人在这里研究寻求解决之道,而束手无策。什么原因?没有找到根本。解决这个大问题,你要找不到根本的话,就跟治病一样,这个病的根源没找到。这个地方肿给它消肿,这个肿的根源在哪里不知道,看到好像消了,根没拔掉,过几天又发了。这个地方这是讲到根源,虚空从哪里来的?宇宙从哪里来的?一切万事万法从哪里来的?从『心分别』来的。
  心分别才有『世间』,这个世间就包括了一切。「世」是时间,你看三个时,过去、现在、未来,中国古人讲三十年为一世,所以这个世的符号就这么划出来的,卅底下一,三十年一世一个段落,这讲时间。那个间,间跟界,有讲世间、世界,「间」是讲空间,四方四维上下这是界,世间就是世界。世间里面,所有一切万事万物就都包括了,所以讲世间、讲世界就统统都包括了,怎么来的?心分别来的。你要是不相信,不相信我问你,你有没有做过梦?如果你曾经做过梦,问你梦中有没有虚空?梦中有没有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梦中有没有山河大地?梦中有没有树木花草?梦中有没有很多很多人、有很多很多事?有,有这个经验。那要问梦从哪里来?常常作梦、天天作梦,做的梦还都不一样,这是什么缘故,要找它的根。为什么有的人作梦很复杂,有的人作梦比较单纯;有的人梦多,有的人梦少,这什么原因?佛在这里告诉我们,心分别。
  我们就知道,妄念多的人一定梦多,梦一定很复杂;妄念少的人一定梦少,他的梦也比较单纯。从我们自己本身经验上来讲,自己确实有这个体验,自己能证明,没有学佛之前梦多,而且是什么?恶梦多,几乎天天都是被恶梦惊醒。学佛之后,大概在学佛前五年,差不多,跟没有学佛前,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学佛十年,你就会觉得有显著的变化,怎么样?梦少了,特别是恶梦好像渐渐没有了,梦中境界还都平平安安。如果能有二十年、三十年这么锲而不舍的话,你也会常作梦,梦什么?梦佛菩萨,梦听经,梦念佛,梦这个。四十年、五十年这样一个境界,梦中也是一样,起心动念都是想到一切苦难众生,梦中亦复如是,怎样去帮助这些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就学佛四、五十年,有没有离开世间?没离开,为什么没离开?还有念头,有念就不能离开,无念才能离开。我们怎么修?说老实话离开六道不容易,离开六道,执著没有了。离开十法界更难,十法界是分别。
  所以,你一定要真的觉悟,『是心无所有』。所以真正修行人,常言说得好,大修行人他们从哪里下手?从根本下手。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念头是根本,一般讲的心都讲念头,起心动念是根本。从根本修,不是说把恶的念头换成善念,染念换成净念,不是的,那还不是从根本修,那是很接近根本,不是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你要了解心是什么,如果真正观察到心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入这个境界你才真清净。这个真正叫究竟圆满,这个境界叫大涅盘,寂静。
  能现能变的心识尚且不可得,哪里还有世间?哪里还有诸法?世间跟诸法都没有了。那要问,世间跟诸法在不在?在,在怎么会没有了?当相即空。不是说把这个相灭掉之后是空,是说空跟有都空,空不可得,有也不可得,空有是一不是二,这是佛境界。世间人为什么入不进去?他就是把空跟有分作两桩事情,空不是有,有不是空,这个难了,这是永劫都不能契入。那你要问:这个现相怎么产生的?还是分别执著,你分别空不是有、有不是空;你执著空不是有、有不是空,还不是错在这里。你为什么这样坚固执著?这种执著障碍你见性,障碍你得定,障碍你开慧,障碍你入佛知见,障碍你契入佛净土,你这个亏吃大了。
  清凉在这个注解里头说得很好,他这个科题「复拂前迹」。这是真正如来说法总的原则,一种模式给你讲,讲到最后是统统否定,让你在这里面体会到事实真相,你可一点都不能执著。这是佛说法,这是跟你讲真法,如果没有这两句,佛说法只说了一半;最后有这两句,佛说的法大圆满。你自己对世出世间一切理事性相因果,你都明了,你都懂得,这是智慧;你丝毫都不执著,那是大定,定慧合起来就是寂静涅盘。寂静涅盘不是死了以后才证的,当下证得的,证得之后永远不失。那是什么?你住在涅盘里头,虽住涅盘又不离生死,妙,这微妙!
  为什么不离生死?看众生太可怜,看众生太苦了。绝对不是说我入这个境界,不理你们了,算了,你们去搞你们的去。那这是什么?那是小乘,小乘不究竟,小乘纵然「好,不理你们了」,走了,住在涅盘里去了,享受清净寂灭的法乐。我们常讲人毕竟有天理良心,人有良心,良心就是什么?佛性。所以佛说阿罗汉住偏真涅盘两万劫,这是讲最大的极限;他不理你们了,离开了,时间最长的是两万大劫。两万大劫之后他还会回头,回小向大,他发菩提心,慈悲心现前,还是要帮助众生。辟支佛比阿罗汉根性要利,辟支佛有的时候看到度众生很辛苦、很麻烦,众生不听,还要毁谤,甚至於还陷害你,算了不干了,不愿意行菩萨道,菩萨道太辛苦、太难行了,退心了。他住涅盘一万劫,比阿罗汉快,阿罗汉两万劫,他是一万劫他就回头。回头,就是我们世间俗话可以能在那里想像,叫良心发现,这大家容易懂。他回头,回头还是要帮助苦难众生。
  我们知道菩萨里头,最了不起的一位菩萨,叫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为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不忍心看到这些罪苦众生。地藏菩萨到底是怎么回事情?给诸位说,是真如自性里面一片真诚的慈悲心,这一点真诚慈悲心就是地藏王菩萨,特别怜悯地狱众生,这是最苦。这个慈悲心遍满法界虚空界平等的,那就是观世音菩萨。诸位要知道,地藏、观音都是大慈大悲变现出来的,一个是平等的慈悲心,一个是特别怜悯苦难的慈悲心,就这么一点。特别同情,要帮助苦难众生,这个要先帮助他,这个心变成地藏。所以你晓得,一切诸佛如来、一切法身菩萨,全是性德自自然然显露的。遍法界虚空界所谓是一个心,一心一智慧,共同一法身,哪有不和睦的道理。
  今天这个世界真的不和,我和,他不肯跟我和,这是什么原因?我学了我才愿意跟人家和,我要是没有学,我跟他一样,我也不会跟你和。由此可知,在众生法界里面,最重要的是教学,你要教他,你要引导他,你要帮助他觉悟。世出世间无上的法宝就是觉悟,觉悟才是真正把问题解决;不觉悟,财富解决不了问题,权势解决不了问题,科学技术也不能解决问题。教育,教育看教什么?现在这些教育,著重在科学技术,工商业的发展,怎么样赚钱,怎么样享受。这种教育不能解决问题,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制造社会问题。
  社会何以有冲突?不平就冲突了;诸佛的世界何以没有冲突?平等,平等就不起冲突,高下就起冲突。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华藏世界是平等的世界,你知道平等就没有冲突。平等是怎样得来的?觉悟的教育得来的,觉悟就平等,你看看这个地方讲「是心无所有」,平等了,这还有什么话说!我们明白之后,我们跟诸佛菩萨平等了,我们跟一切众生平等了。跟诸佛菩萨平等,那是我们的享受,那是我们的家园。跟一切众生平等,一切众生不知道,我跟一切众生,我来教他,我来帮助他。他贪,贪而无厌,他有贪瞋痴慢,他要什么,我统统都给他。让他在这里面觉悟,让他在这里面反省,他会得到启示,你所要的我都给你。
  贪而无厌,你有没有快乐?没有快乐,你得到之后又怕失掉,患得患失。没有的时候想尽方法把它得到,得到之后又想尽方法来保护,怕丢掉,最后怎么样?最后还是丢掉。为什么?你要死,你死了什么都带不去,没有一样是你的。古大德讲的话你不懂,讲的什么话?「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你也常常听,有时候你也会讲,可是你还是放不下。没有一样东西能带得去,你争它干什么?你看看祖师大德都是再来人,他给我们示现的,有很好,没有也很好;没有的时候不争,有的时候决定不贪恋,永远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