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蒜的免疫力 >

第6章

大蒜的免疫力-第6章

小说: 大蒜的免疫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我们在超市、杂货店的货架上看到的各种杂七杂八的打着“无臭大蒜”的招牌的商品一样,对于无臭大蒜的定义,还没有被正式地规定下来。    
    其实问题就在于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即使是在规定了大蒜营养补充剂规格的“日本健康•;营养食品协会”内部,对于以哪种含有成分为标准,是不是限定于葱属植物等问题,长时间来一直争论不休。    
    能被称之“无臭大蒜”的产品总结起来有下面5大类。    
    ①根据生物学的方法得出的产品。在大蒜的栽培上方法上下功夫,食用后能证明无蒜臭味的产品。    
    ②根据化学方法得出的产品。大蒜收获后,使用酶或药草对大蒜进行无臭化处理,能消除食后的蒜臭味。    
    ③根据物理方法得出的产品。除了进行加热处理以外,包入糖衣、胶囊、油膜中,使无臭化后的产品。    
    ④根据人体感觉的方法得出的产品。用其他的有特点的香气或强烈的气味遮盖原有的气味,使闻起来没有蒜臭味后得到的产品。    
    ⑤根据品种改良的方法,使大蒜本身变成无臭的产品(大粒无臭性大蒜)。    
    在这5大类中,关于⑤中的大粒无臭性大蒜有诸多说法,还有的认为它完全没有大蒜味,这不就是葱头的同类产品吗?    
         
    日本大蒜产量第一的产地·青森县    
    日本大蒜产量最大的是青森县。除了占了全国大蒜生产量的80%左右以外,其它的和大蒜相关的“日本第一”还有很多。就生产量而言,第一名是十和田市,第二名是上北郡天间林村,第三名是三户郡田子町,但实际上田子町作为“日本第一的大蒜产地”即使到现在仍然名声在外。    
    田子町位于青森县的最南端,属于奥羽山脉的典型的山间洼地地形。到了冬天后,从山里会吹来雨和雪的缘故,农作物几乎无法种植。冬天只能靠烧炭来赚钱,到1950年以前,一直都是终年只能靠林业和畜牧业来维持生计的残酷且贫瘠的土地。    
    田子町成为青森县最早种植大蒜的地区是1962年(昭和37年)的事。其开始的契机是日本迎来了从煤炭向石油转换的时代,这一转变造成田子町收入来源被阻断。为了继续获得收入来源,是种植苹果,还是外出打工赚钱呢,当时的田子町的前途处于非常危险的地步。这时传来一个信息,位于田子町东北方向的福地村正盛行种植大蒜,据说收入颇丰。    
    当时有一种名为福地白色六瓣种的大蒜品种,是在福地村突然变异产生的大蒜品种,特征就像名字所描述的一样,白白的、有六片大大的瓣,直到现在仍因为优良的品质成为日本大蒜的代表性的品种。    
    这以前,田子町的大蒜全是田边的野生大蒜,听到这个消息后,田子町的农家全部开始种植福地白色六瓣种大蒜,其结果是1977年田子町的大蒜产量取得了日本第一的辉煌成绩。    
    自那以后,田子町不仅将大蒜看引起地区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该镇所到之处都能看到和大蒜相关的事物。例如桥的栏杆上摆放着仿照大蒜的样子制成的东西,街灯的灯罩也是做成大蒜的样子等等。    
    作为日本产量第一的生产基地,田子町和美国的吉尔罗伊市、意大利的蒙蒂塞利市、韩国的瑞山市等世界的大蒜产地结为姐妹城市。每年10月的第1周都要举行“大蒜首都节”,2001年迎来了第16届“大蒜首都节”,根据吉尔罗伊市的大蒜皇后、大蒜女士而来的“小姐摄影会”、“抓大蒜大会”等各种各样的比赛得以举行。这次盛会的会场是大黑森的229圆形会场。    
    田子町作为日本大蒜产量第一的产地经常登上各种媒体的舞台。1993年,集中了“大蒜拉面”、“大蒜酒”、“大蒜香皂”、“浴液(含大蒜)”等加工产品、特产的大蒜中心开业了。在大蒜中心里设置了大蒜资料馆、卖大蒜拉面的餐馆“吉尔罗伊酒馆”。    
    另外,田子町也进行了一些独特的研究。例如,将1周内食用很多大蒜的团体和完全没有食用的团体分开,然后让他们进行体力比赛;或者将大蒜放入牛的饲料,调查感冒发生率等。结果就不用说了,当然是大蒜派获胜了。    
    在大蒜产量方面,田子町因为生产的过于稀疏化、生产者的高龄化,再加上中国产大蒜的进口量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3年前将日本产量第一的宝座拱手让给了十和田市,但是现在依然作为实质性的日本第一,与海外进行文化交流,举行学术讨论会等,成为大蒜文化的信息基地。    
    


第四章 无臭大蒜的秘密制造温和型大蒜

    在历届生产量日本第一的田子町面前,现在的实际生产量日本第一的十和田市很显然气势很薄弱。反而是展开独特发展途径的田间林村和田子町一起受到关注。    
    JA东北天间(天间林村农协)为了和进口量日渐增长的中国大蒜对抗,1991年花费3亿日元,设置了能提供全年出货的气体储藏仓库。第二年1992年,成功开发了实施特殊真空处理后的、食后几乎不会残留气味的大蒜新品种。    
    其名称叫“MILD229(温和型大蒜)”。天间林村虽然没有田子町那样的大蒜品种,但是制造了很多使用譬如“酱油腌制大蒜”、“大蒜酱”、与蛋黄混合在一起的粉末“黄金”等温和型大蒜制成的独特的加工品。    
    天间林村农协亲自动手开发温和型大蒜是从仙台的健康食品研究家阿部详二氏访问天间林村农协开始的。    
    天间林村的气候条件非常严酷,属于夏天吹山背风的阴凉地带。因为政府的减反政策造成水田减少,所以从种水稻转型为栽培大蒜。但是,由于中国产的便宜大蒜开始遍及日本,造成大蒜的销售陷入低迷状态。当时,主要担当大蒜产品的经济部长町屋荣之介先生认为,天间林村要想和中国产的大蒜相对抗,在市场竞争上幸存下来的话,必须开发出与众不同的产品。    
    这时出现在那里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健康食品研究家。他提出盐的去除异味的话题,据说将大蒜放入这种去除异味的机器里处理的话,大蒜就能变成食后无异味残留的大蒜。    
    “确实大蒜遭到很多人的厌恶最大的理由是因为它的蒜臭味。如果能制出女性、营业人员等对臭味很介意的人或讨厌的人也能毫无芥蒂地食用的大蒜的话,这一定会成为畅销品。”被这番话突然点醒的町屋先生感觉到周围的天间林村人虽然露出了怀疑、不相信的眼神,但仍被阿部先生的话强烈吸引住了。确实如果考虑到大蒜的将来发展的话,天间林村的大蒜产品就必须拥有独特的价值才行。    
    将大蒜放入上下闭合起来高大约180厘米左右的不锈钢制的大罐里,实施瞬间真空处理后能得到的大蒜,感觉和普通大蒜没什么两样,但味道稍稍变得香甜可口了些。    
    最重要的是食后怎么样了呢?町屋先生自己甘做实验品。在未对家人挑明的情况下,每天吃完该种温和型大蒜后再回家。他平时很喜欢将磨碎后的大蒜抹在生鱼片上一起吃,但家人说很讨厌吃完大蒜后残留的臭味,经常躲到旁边去。而这次家人根本没有躲开。    
    因此获得自信的他请农协的妇女会协助他做实验。将实验人群分为2组,每组5人,让他们分别食用处理大蒜的和普通大蒜,然后用口臭测定仪器测试。结果当然不言而喻了。1992年2月,经过处理后制造出温和型大蒜。    
    然后他自己开始尝试销售温和型大蒜,一路走着去向人们介绍温和型大蒜的优点。开始还半信半疑的批发商、老店铺的餐馆表示出了兴趣,最后终于接受了它。现在,温和型大蒜和中国产的大蒜并排摆在超市的货架上。    
    在大蒜加工品中,“酱油腌制大蒜”、“大蒜薄片”受到了一致的好评。尤其是生产地的用特殊腌制方法腌制出来的“酱油腌制大蒜”,据说要有两年左右的放置时间,经常供不应求。    
    在天间林村农协举办的“1997年产大蒜出货讲习会”上,弘前大学医学部的佐佐木甚一博士以“大蒜能消灭病原性大肠菌O…157”为主题举行了讲演,介绍了和大蒜的抗菌作用有关的、趣味性深厚的实验结果。这一系列的信息在“JA东北天间”的主页、小册子上也能看到。在天间林村,和大蒜以及温和型大蒜相关的积极的PR和信息提供正在进行着。    
    


第四章 无臭大蒜的秘密吃起来感觉像蔬菜的大蒜

    青森产的大蒜有很多日本第一的称号,但是能被称为“大圆大蒜日本第一”的只有位于十和田市东边的六户町。六户町在青森省算是气候风土比较好的,不但雪少,而且受夏季凉风(山背风)的影响也比较少,据说可能是这种气候比较适合栽培良种大蒜,六户町的大蒜发育得很好。    
    在六户町,根据“能量(8)大蒜(29)”的发音腔调,将8月29日规定为“大蒜日”,举行以大蒜质量竞争为目的的“大蒜品质•;大玉奖励会”,这是只有“大玉大蒜日本第一”的六户町才举行的活动。    
    在六户町,有一个生产者团体组织“六户町矿物质农学组织”,他们用心改善土壤,毫不吝啬地为土壤补充堆肥和矿物质成分,致力于开发出气味少、吃起来感觉像蔬菜的大蒜。    
    “如果光是大圆的话也没什么意义。”说这句话的是该团体组织的代表,前任村长政先生,他得到有蔬菜博士之称的中嶋常允博士(农业学研究所所长、日本综合医学会副会长)的指导后,致力于制造出大家都能认可的大蒜。    
    一般市场上销售的大蒜可以生吃或煮熟吃,每天吃少量对身体有益,如果吃多了的话,不光造成口臭,还会引起胃下垂或者拉痢疾。这是因为大蒜中的硝酸氮(NO3)的浓度达到2000~4000pp以上的缘故造成的。    
    中嶋博士的考虑是,人有好恶之分,既有喜欢喝酒的人,也有喜欢抽烟的人,还有喜欢吃甜点心的人。即使劝他们食用喜欢东西以外的物品,纵然吃了,也不会吃得太多,而且绝不会高兴。实际上,对于农作物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据说大蒜是一种独特的对矿物质吸收力非常强的农作物,现在通常的大蒜是在以化学肥料为主体,氮素过多的状态下培育出来的。而六户町矿物质农学组织相则不一样,他们将有机发酵肥料(油菜籽渣、大豆渣、鱼渣、血粉、骨粉等)组合在一起,根据中嶋博士的土壤分析,为土壤补充矿物质(猛、铁、铜、锌、镁、硼、钼),再加上补充吸收了大海的养分的海藻后成功地制造出了“无须介意食后气味的大蒜”。收获量增加了,质量也提高了,而且硝酸氮的浓度近于零度,糖度达到40度(通常28~32度),吃起来感觉像普通蔬菜的大蒜终于开发出来了。    
    所以说同样是青森县的大蒜,或者说即使是日本第一大蒜也有很多说法就是这个道理。    
    长野县•;长谷村的地域振兴    
    和青森县不同的是,长野县上伊那郡长谷村通过利用大蒜有效成分•;大蒜增进素制成健康饮料来发展地域性经济。    
    长谷村位于相当于南阿尔卑斯山脉的入口的山间地带。附近有分杭岭,可以称得上是日本最古老的断层的中央构造线从这里经过,所以在地质构造上作为特殊的场所非常有名。    
    中央构造线从九州岛、四国的四万十带开始,经过纪伊半岛,从爱知省丰川延南阿尔卑斯山脉•;赤石山系北上,在諏訪湖周围一带被大地沟分断开来,向东改变方向向鹿岛滩延伸的纵断日本列岛的具代表性的大断层带。这条中央构造线以西南方向为内带,南边的太平洋方向称为外带,长谷村的地质构造内带和外带都包含着,所以在长谷村到处都能看见断层的露出部分。在分杭岭附近,还存在着从地底不定期、不断喷发出地磁气、放射线的特殊地方。    
    1995年7月,以中国湖北省莲花山为据点的著名气功师张志祥大师应邀来到长谷村是指出“日本也有能和莲花山相匹敌的地方”,他指的正是分杭岭。为了更好地活用这种拥有特殊“气”的地方,长谷村打出了“气的村庄”的招牌,开设了拥有冥想室(特别研修室)等研修设施的“入野谷•;南阿尔卑斯生涯学习中心”,致力于建造耳目一新的村庄。    
    在长谷村还有一个上伊那森林组合长谷分所,过去就拥有食品加工工厂,利用山里的优势制作一些煮山菜、腌菜、手工制作的冰激凌等。或者说由当地的小学生和老人协助收集一些用于制作艾草年糕的艾蒿,在整个村庄开展地域经济。    
    在地域经济发展的出场顺序中,新添加上的还有创玄村(有限公司)以无农药自然栽培的大米制作的糙米汤,加入大蒜有效成分大蒜增进素后靠酵母菌发酵制造出来的健康饮料“Thanking(感谢)”。创玄村的董事长是素食养生法(糙米菜食=素食主义)的指导者之一,写过《天才和金平牛蒡的制造方法》(三五馆)一书的小仓充倭子先生。创玄村奉行不使用合成保鲜料、防腐剂等一切添加剂的原则,力求制作出自然的健康食品,所使用的增进素也是从无农药有机栽培的大蒜中提取出来的。    
    创玄村制造的“Thanking(感谢)”商品名中包含了制造商的愿望,希望不管是制造的人也好,购买的人也好,饮用的人也好,都能抱着感谢的心情看待它。糙米汤的液体成分通过各种途径制成糙米汉堡、糙米煎饼等固体形态的食品,在食品店、连锁店销售。    
    除了“Thanking(感谢)”以外,像添加了大蒜提取液制成的药草油等等,为了发展地域经济的构想数不胜数。    
    


第四章 无臭大蒜的秘密自给自足的小规模理想村落

    现在,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和山村都存在着人口过于稀疏化的烦恼。其实这也正是发展地域经济的一个原因,因为农村和山村的年轻人离开家乡的最大的理由就在于农村和山村没有工作的机会。    
    长野县也是日本的大蒜种植产地之一,如果“Thanking(感谢)”的销售额持续增长的话,工厂的从业人员的人数就必须增加。如果在长谷村生产制造的话,使用的大蒜也肯定是在长谷村种植比较好,而大蒜相关商品、糙米汉堡等商品的生产、无农药大蒜的栽培等都需要年轻劳动力。    
    如果食品加工厂进入轨道后,已经离开村庄的年轻人也会回来,和年迈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也会自然的负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其实这才是真正希望追求的地域振兴吧。    
    一直以来就和长谷村结下很深的缘分的创玄村的拥护者之一的五十铃公司的下平洋一社长,曾向宫下市藏村长提过地域振兴的“自给自足的农住构想”的方案。五十铃公司是环境建设相关事业的专业公司,率先提出并实现零排放,是长野县极具代表性的靠专业科技知识进行新业务的风险企业。    
    现在的地域现状是不光人口过于稀疏,还存在着离村、废村的危机,在农村和山村,到处是荒芜的田和土地以及无人居住的房屋。而在大城市里,因为公害和人口的过密化,要想单纯地靠自己的养老金去得到一幢带有土地的房子简直是难上加难。老后安度晚年的梦想依然还只是梦想。    
    对于那些在大都市生活的人们,下平社长曾提出:“让他们老后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