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 >

第404章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第404章

小说: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宜感发!假如临淮陷贼,淮南即是寇场,公何独存耶!”即欲挥刃向公弁,厚本持之。
谠望泗州大哭经日,帐下为之流涕。厚本义其心,选勇士三百,随谠入泗州。夜半斩贼
栅,大呼,由水门而入,贼军大骇。既知援兵入,贼乃退舍,人心遂固。
    浙西观察使杜审权遣大将翟行约率军三千赴援,屯莲塘驿。慆欲遣人劳之,将吏皆
惮其行。谠曰:“杜相公以大夫宗盟,急难相赴,安得令使者无言而还!”即赍慆书币,
犒其使。淮南大将李湘率师五千来援,贼诈降,败于淮口,湘与郭厚本皆为贼所执,自
是无援。贼并兵急攻,以铁锁断淮流,梯冲云合,凡周七月,昼夜不息。乘城之士,不
遑寝寐,面目生疮,军储渐少,分食稀粥。赖谠犯难仗义,求救于淮北诸军。既而马举
以大军至,贼解围而去。
    谠无子,犹子山僧、元老等寄在广陵。每出城,则书二姓名,谓慆曰:“志之,得
嗣为幸。”慆益感之。贼平,授谠泗州团练判官、侍御史。慆迁郑滑节度,谠亦从之,
为宾佐。慆卒,乃退归江东,以隐居为事。
    赞曰:兽解触邪,草能指佞。烈士徇义,见危致命。国有忠臣,亡而复存。何以丧
邦?奸邪受恩。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孝友    
 ○李知本 张志宽 刘君良  宋兴贵 张公艺附  王君操  周智寿智爽许坦 
王少玄附   赵弘智 陈集原 元让 裴敬彝 裴守真  子子余 李日知 崔沔 
陆南金  弟赵璧   张琇 兄瑝   梁文贞李处恭 张义贞 吕元简附   崔衍
 丁公著 罗让
    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夫善于父母,必能隐身锡类,仁惠逮于胤嗣矣;善于兄
弟,必能因心广济,德信被于宗族矣!推而言之,可以移于君,施于有政,承上而顺下,
令终而善始,虽蛮貊犹行焉,虽窘迫犹亨焉!自昔立身扬名,未有不偕孝友而成者也。
前代史官,所传《孝友传》,多录当时旌表之士,人或微细,非众所闻,事出闾里,又
难详究。今录衣冠盛德,众所知者,以为称首。至于州县荐饰者,必覆其殊尤,可以劝
世者,亦载之。
    李知本,赵州元氏人,后魏洛州刺史灵六世孙也。父孝端,隋获嘉丞。初,孝端与
族弟太冲,俱有世阀,而太冲官宦最高,孝端方之为劣。乡族为之语,曰:“太冲无兄,
孝端无弟。”知本颇涉经史,事亲至孝,与弟知隐甚称雍睦。子孙百余口,财物僮仆,
纤毫无间。隋末,盗贼过其闾而不入,因相让曰:“无犯义门。”同时避难者五百余家,
皆赖而获免。
    知本贞观初官至夏津令,知隐至伊阙丞。知本孙瑱,开元中为给事中、扬州刺史。
知隐孙颙,有文词,亦历给事中、太常少卿。从祖兄弟,凡为给事者四人。
    张志宽,蒲州安邑人。隋末丧父,哀毁骨立,为州里所称。贼帅王君廓屡为寇掠,
闻其名,独不犯其闾,邻里赖之而免者百余家。后为里正,诣县称母疾,急求归。县令
问其状,对曰:“母尝有所苦,志宽亦有所苦。向患心痛,知母有疾。”令怒曰:“妖
妄之辞也!”系之于狱。驰验其母,竟如所言。令异之,慰喻遣去。
    及丁母忧,负土成坟,庐于墓侧,手植松柏千余株。高祖闻之,遣使就吊,授员外
散骑常侍,赐物四十段,表其门闾。
    刘君良,瀛州饶阳人也。累代义居,兄弟虽至四从,皆如同气,尺布斗粟,人无私
焉。大业末,天下饥馑,君良妻劝其分析,乃窃取庭树上鸟刍,交置诸巢中,令群鸟
斗竞。举家怪之,其妻曰:“方今天下大乱,争斗之秋,禽鸟尚不能相容,况于人乎!”
君良从之。分别后月余,方知其计。中夜,遂揽妻发大呼曰:“此即破家贼耳!”召诸
昆弟,哭以告之。是夜弃其妻,更与诸兄弟同居处,情契如初。
    属盗起,闾里依之为堡者数百家,因名为义成堡。武德七年,深州别驾杨弘业造其
第,见有六院,唯一饲,子弟数十人,皆有礼节,咨嗟而去。贞观六年,诏加旌表。
    又有宋兴贵者,雍州万年人。累世同居,躬耕致养,至兴贵已四从矣。高祖闻而嘉
之,武德二年,诏曰:
    人禀五常,仁义为重;士有百行,孝敬为先。自古哲王,经邦致治,设教垂范,皆
尚于斯。叔世浇讹,人多伪薄,修身克己,事资诱劝。朕恭膺灵命,抚临四海,愍兹弊
俗,方思迁导。宋兴贵立操雍和,志情友穆,同居合爨,累代积年,务本力农,崇谦履
顺。弘长名教,敦励风俗,宜加褒显,以劝将来。可表其门闾,蠲免课役。布告天下,
使明知之。
    兴贵寻卒。
    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北齐时,东安王高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隋开皇中,
大使、邵阳公梁子恭亦亲慰抚,重表其门。贞观中,特敕吏加旌表。麟德中,高宗有事
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
涕,赐以缣帛。
    王君操,莱州即墨人也。其父隋大业中与乡人李君则斗竞,因被殴杀。君操时年六
岁,其母刘氏告县收捕,君则弃家亡命,追访数年弗获。贞观初,君则自以世代迁革,
不虑国刑,又见君操孤微,谓其无复仇之志,遂诣州府自首。而君操密袖白刃刺杀之,
刳腹取其心肝,啖食立尽,诣刺史具自陈告。州司以其擅杀戮,问曰:“杀人偿死,律
有明文,何方自理,以求生路?”对曰:“亡父被杀,二十余载。闻诸典礼,父仇不可
同天。早愿图之,久而未遂,常惧亡灭,不展冤情。今大耻既雪,甘从刑宪。”州司据
法处死,列上其状,太宗特诏原免。
    周智寿者,雍州同官人。其父永徽初被族人安吉所害。智寿及弟智爽乃候安吉于途,
击杀之。兄弟相率归罪于县,争为谋首,官司经数年不能决。乡人或证智爽先谋,竟伏
诛。临刑神色自若,顾谓市人曰:“父仇已报,死亦何恨!”智寿顿绝衢路,流血遍体。
又收智爽尸,舐取智爽血,食之皆尽,见者莫不伤焉。
    豫州人许坦,年十岁余,父入山采药,为猛兽所噬,即号叫以杖击之,兽遂奔走,
父以得全。太宗闻而谓侍臣曰:“坦虽幼童,遂能致命救亲,至孝自中,深可嘉尚。”
授文林郎,赐帛五十段。
    博州聊城人王少玄者,父隋末于郡西为乱兵所害。少玄遗腹生,年十余岁,问父所
在。其母告之,因哀泣,便欲求尸以葬。时白骨蔽野,无由可辨。或曰:“以子血霑父
骨,即渗入焉。”少玄乃刺其体以试之。凡经旬日,竟获父骸以葬。尽体病疮,历年方
愈。贞观中,本州闻荐,拜除王府参军。
    赵弘智,洛州新安人。后魏车骑大将军肃孙。父玄轨,隋陕州刺史。弘智早丧母,
事父以孝闻。学通《三礼》、《史记》、《汉书》。隋大业中,为司隶从事。武德初,
大理卿郎楚之应诏举之,授詹事府主簿。又预修《六代史》。
    初,与秘书丞令狐德棻、齐王文学袁朗等十数人同修《艺文类聚》,转太子舍人。
贞观中,累迁黄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以疾出为莱州刺史。弘智事兄弘安,同于事父,
所得俸禄,皆送于兄处。及兄亡,哀毁过礼。事寡嫂甚谨,抚孤侄以慈爱称。稍迁太子
右庶子。及宫废,坐除名。寻起为光州刺史。
    永徽初,累转陈王师。高宗令弘智于百福殿讲《孝经》,召中书门下三品及弘文馆
学士、太学儒者,并预讲筵。弘智演暢微言,备陈五孝。学士等难问相继,弘智酬应如
响。高宗怡然曰:“朕颇耽坟籍,至于《孝经》,偏所习睹。然孝之为德,弘益实深,
故云‘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是知孝道之为大也。”顾谓弘智:“宜略陈此经切要
者,以辅不逮。”弘智对曰:“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微臣颛愚,
愿以此言奏献。”帝甚悦,赐彩绢二百匹、名马一匹。寻迁国子祭酒,仍为崇贤馆学士。
四年卒,年八十二,谥曰宣。有文集二十卷。
    陈集原,泷州开阳人也。代为岭表酋长。父龙树,钦州刺史。集原幼有孝行,父才
有疾,即终日不食。永徽中,丧父,呕血数升,枕服苫庐,悲感行路。资财田宅及僮仆
三十余人,并以让兄弟。则天时,官至左豹韬卫将军。
    元让,雍州武功人也。弱冠明经擢第。以母疾,遂不求仕。躬亲药膳,承侍致养,
不出闾里者数十余年。及母终,庐于墓侧,蓬发不栉沐,菜食饮水而已。
    咸亨中,孝敬监国,下令表其门闾。永淳元年,巡察使奏让孝悌殊异,擢拜太子右
内率府长史。后以岁满还乡里。乡人有所争讼,不诣州县,皆就让决焉。圣历中,中宗
居春宫,召拜太子司议郎。及谒见,则天谓曰:“卿既能孝于家,必能忠于国。今授此
职,须知朕意。宜以孝道辅弼我兒。”寻卒。
    裴敬彝,绛州闻喜人也。曾祖子通,隋开皇中太中大夫。母终,庐于墓侧,哭泣无
节,目遂丧明。俄有白鸟巢于坟树。子通弟兄八人,复以友悌著名,诏旌表其门,乡人
至今称为“义门裴氏”。
    敬彝少聪敏,七岁解属文。性又端谨,宗族咸重之,号为“甘露顶”。年十四,侍
御史唐临为河北巡察使,敬彝父智周时为内黄令,为部人所讼,敬彝诣临论其冤。临大
奇之,因令作词赋。智周事得释,特表荐敬彝,补陈王府典签。智周在官暴卒,敬彝时
在长安,忽泣涕不食,谓所亲曰:“大人每有痛处,吾即辄然不安。今日心痛,手足皆
废,事在不测,得无戚乎?”遂请急还,倍道言归。果闻父丧,羸毁逾礼。事母复以孝
闻。
    乾封初,累转监察御史。时母病,有医人许仁则,足疾不能乘马,敬彝每肩舆之以
候母焉。及母卒,特诏赠以缣帛,仍官造灵舆。服阕,拜著作郎,兼修国史。仪凤中,
自中书舍人历吏部侍郎、左庶子。则天临朝,为酷吏所陷,配流岭南,寻卒。
    裴守真,绛州稷山人也。后魏冀州刺史叔业六世孙也。父慎,大业中为淮南郡司户。
属郡人杨琳、田瓚据郡作乱,尽杀官吏。以慎素有仁政,相诫不许惊害,仍令人护送慎
及妻子还乡。贞观中,官至酂令。
    守真早孤,事母至孝。及母终,哀毁骨立,殆不胜丧。复事寡姊及兄甚谨,闺门礼
则,士友所推。初举进士,及应八科举,累转乾封尉,属永淳初关中大饥,守真尽以禄
俸供姊及诸甥,身及妻子粗粝不充,初无倦色。寻授太常博士。
    守真尤善礼仪之学,当时以为称职。高宗时封嵩山,诏礼官议射牲之事,守真奏曰:
    据《周礼》及《国语》,郊祀天地,天子自射其牲。汉武唯封太山,令侍中儒者射
牲行事。至于余祀,亦无射牲之文。但亲舂射牲,虽是古礼,久从废省。据封禅祀礼曰:
未明十五刻,宰人以鸾刀割牲,质明而行事。比鸾驾至时,宰牲总毕,天皇唯奠玉酌献
而已。今祀前一日射牲,事即伤早;祀日方始射牲,事又伤晚。若依汉武故事,即非亲
射之仪,事不可行。
    又《神功破阵乐》、《功成庆善乐》二舞,每奏,上皆立对。守真又议曰:
    窃唯二舞肇兴,讴吟攸属,赞九功之茂烈,叶万国之欢心。义均《韶》、《夏》,
用兼宾祭,皆祖宗盛德,而子孙享之。详览传记,未有皇王立观之礼。况升中大事,华
夷毕集,九服仰垂拱之安,百蛮怀率舞之庆。甄陶化育,莫匪神功,岂于乐舞,别申严
敬。臣等详议,奏二舞时,天皇不合起立。
    时并从守真议。会高宗不豫,事竟不行。及高宗崩,时无大行凶仪,守真与同时博
士韦叔夏、辅抱素等讨论旧事创为之,当时称为得礼之中。
    守真天授中为司府丞,则天特令推究诏狱,务存平恕,前后奏免数十家。由是不合
旨,出为汴州司录,累转成州刺史。为政不务威刑,甚为人吏所爱。俄转宁州刺史,成
州人送出境者数千人。长安中卒。
    子子余,事继母以孝闻。举明经,累补鄠县尉。时同列李朝隐、程行谌皆以文法著
称,子余独以词学知名。
    或问雍州长史陈崇业,子余与朝隐、行谌优劣,崇业曰:“譬如春兰秋菊,俱不可
废也。”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泾、岐二州有隋代蕃户子孙数千家,司农卿赵履
温奏,悉没为官户奴婢,仍充赐口,以给贵幸。子余以为官户承恩,始为蕃户,又是子
孙,不可抑之为贱,奏劾其事。时履温依附宗楚客等,与子余廷对曲直。子余词色不挠,
履温等词屈,从子余奏为定。
    开元初,累迁冀州刺史。政存宽惠,人吏称之。又为岐王府长史,加银青光禄大夫。
十四年卒,谥曰孝。子余居官清俭,友爱诸兄弟。
    兄弟六人,皆有志行。次弟巨卿,卫尉卿;耀卿,别有传。
    李日知,郑州荥阳人也。举进士。天授中,累迁司刑丞。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
无冤滥。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元礼怒,曰:“元
礼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答曰:“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因以两状列
上,日知果直。
    神龙初,为给事中。日知事母至孝。时母老,尝疾病,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
变白。寻加朝散大夫。其母未受命妇邑号而卒,将葬发引,吏人赍告身而至,日知于路
上即时殒绝,久之乃苏。左右皆哀恸,莫能仰视。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
之迹,使求其状,日知辞让不报。服阕,累迁黄门侍郎。
    时安乐公主池馆新成,中宗亲往临幸,从官皆预宴赋诗。日知独存规诫,其末章曰:
“所愿暂思居者逸,莫使时称作者劳。”论者多之。
    景云元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御史大夫,知政事如故。明年,进拜侍中。先天
元年,转刑部尚书,罢知政事。频乞骸骨,请致仕,许之。
    初,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妻惊曰:“家
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何为遽辞职也?”日知曰:“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
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及归田园,不事产业,但葺构池亭,多引后进,与之谈宴。
开元三年卒。
    初,日知以官在权要,诸子弟年才总角,皆结婚名族,时议以为失礼之中。卒后,
少子伊衡,以妾为妻,费散田宅,仍列讼诸兄,家风替矣。
    崔沔,京兆长安人,周陇州刺史士约玄孙也。自博陵徙关中,世为著姓。父皑,库
部员外郎、汝州长史。沔淳谨,口无二言,事亲至孝,博学有文词。初应制举,对策高
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
名。再转陆浑主簿。秩满调迁,吏部侍郎岑羲深赏重之,谓人曰:“此今之郄诜也。”
特表荐擢为左补阙,累迁祠部员外郎。沔为人舒缓,讷于造次,当官正色,未尝挠沮。
    睿宗时,征拜中书舍人。时沔母老疾在东都,沔不忍舍之,固请闲官,以申侍养,
由是改为虞部郎中。无何,检校御史中丞。时监察御史宋宣远,恃卢怀慎之亲,颇犯法,
沔举劾之。又姚崇之子光禄少卿彝,留司东都,颇通宾客,广纳贿赂,沔又将按验其事。
姚、卢时在政事,遽荐沔有史才,转为著作郎,其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