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 >

第124章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第124章

小说: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九,口二万三千六十一。天宝,户二万五千八百六十四,口十四万七千七百五十六。
至京师一千七百九十六里,至东都九百四十三里。
    义阳 汉平氏县之义阳乡,属南阳郡。魏分南阳立义阳郡。晋自石城徙居于仁顺,
今州理也。宋置司州,后魏改为郢州,隋改为申州
    钟山 汉鄳县地,属江夏郡。隋改钟山县。罗山 汉鄳县地,隋为罗山县。武德四
年,置南罗州,领罗山一县。八年废,属申州。
    黄州下 隋永安郡。武德三年,改为黄州,置总管,管黄、蕲、亭、南司四州。黄
州领黄冈、木兰、麻城、黄陂四县。其年,省木兰县,分黄冈置堡城县,分麻城置阳城
县。仍于麻城县置亭州,于黄陂县置南司州。七年,废南司州及亭州,县并属黄州。仍
省堡城入黄冈。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齐安郡。乾元元年复为黄州。旧
领县三,户四千八百九十六,口二万二千六十。天宝,户一万五千五百一十二,口九万
六千三百六十八。在京师东南二千一百四十八里,至东都一千四百七十里。
    黄冈 汉西陵县地,江夏郡。北齐于旧城西南筑小城,置衡州,领齐安一郡。隋改
齐安为黄州,治黄冈
    黄陂 汉西陵县地。后周于古黄城西四十里独家村置黄陂县。武德三年,置南司州。
七年,州废,县属黄州。麻城 汉西陵县地。隋置麻城县。武德三年,于县置亭州,领
麻城、阳城二县。八年,州废,仍省阳城入麻城,县属黄州。
    安州中都督府 隋安陆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安州,领安陆、云梦、应阳、
孝昌、吉阳、应山、京山、富水八县。其年,于应山县置应州,领应山一县。于孝昌县
置澴州,领孝昌一县。以富水、京山二县属温州。改应阳为应城县。安州置总管,管澴、
应二州。七年州废,澴、应二州县属安州。改为大都督府,督安、申、阳、温、复、沔、
光、黄、蕲九州。六年,罢都督府。七年,又置,督安、隋、温、沔、复五州。十二年,
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安陆郡,依旧为都督府,督安、隋、郢、沔四州。乾元元年,
复为安州。旧领县六,户六千三百三十八,口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九。天宝,户二万二千
二百二十一,口十七万一千二百二。在京师东南二千五十一里,至东都一千一百九十里。
    安陆 汉县,属江夏郡。宋分江夏立安陆郡。武德四年,改为安州,治于安陆。
    孝昌 宋分安陆县置。武德四年,置澴州,领孝昌、澴阳二县。八年,州废,以澴
阳、孝昌属安州。
    云梦 汉安陆县地。后魏分安陆,于云梦古城置云梦县。
    应城 宋分安陆县置应城县,隋改为应阳。武德四年,复为应城。
    吉阳 梁分安陆置平阳县,后魏改为京池。隋改为吉阳,取山名。
    应山 汉隋县地,属南阳郡。梁分隋县置永阳县。隋改为应山。以县北山为名。
    舒州下 隋同安郡。武德四年,改为舒州,领怀宁、宿松、太湖、望江、同安五县。
其年,割宿松置严州。五年,又割望江置高州,又改高州为智州。六年,舒州置总管府,
管舒、严、智三州。七年,废智州,望江属严州,八年,又废严州,以望江、宿松二县
来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同安郡。至德二年二月,改盛唐郡。乾元
元年,复为舒州。旧领县五,户九千三百六十一,口三万七千五百三十八。天宝,户三
万五千三百五十三,口十八万六千三百九十八。在京师东南二千六百二十六里,至东京
一千八百九十三里。
    怀宁 汉皖县地,晋于皖县置怀宁县。晋置晋熙郡。隋改为熙州,又为同安郡。武
德四年,改为舒州,以怀宁为州治
    宿松 汉皖县地,梁置高塘郡。隋罢郡,置宿松县。武德四年,置严州,领宿松一
县。七年,废智州,以望江来属。八年,废严州,二县来属舒州
    望江 汉皖县地,晋置新治县。陈于县置大雷郡。隋改新治为义乡,寻改为望江。
武德四年,置高州,寻改为智州。七年,州废,县属严州。八年,废州,以县属舒州
    太湖 汉皖县地,宋置太湖县
    同安 汉枞阳县,属庐江郡。梁置枞阳郡。隋罢郡为同安县,取界内古城名。
    江南道
    江南东道
    润州上 隋江都郡之延陵县。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置润州于丹徒县,改隋延陵
县为丹徒,移延陵还治故县,属茅州。六年,辅公祏反,复据其地。七年,平公祏,又
置润州,领丹徒县。八年,废简州,以曲阿来属。九年,扬州移理江都,以延陵、句容、
白下三县属润州。天宝元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润州。永泰后,常为浙江西
道观察使理所。旧领县五,户二万五千三百六十一,口十二万七千一百四。天宝领县六,
户十万二千三十三,口六十六万二千七百六。在京师东南二千八百二十一里,至东都一
千七百九十七里。
    丹徒 汉县,属会稽郡。春秋吴硃方之邑地,吴为京口戍。晋置南徐州。隋为延陵
镇,因改为延陵县。寻以蒋州之延陵、永年,常州之曲阿三县置润州,东润浦为名。皆
治于丹徒县。
    丹阳 汉曲阿县,属会稽郡。又改名云阳,后复为曲阿。武德五年,于县置简州。
八年,州废,县属润州。天宝元年,改为丹阳县,取汉郡名
    延陵 汉曲阿县地,晋分置延陵郡。隋移郡丹徒。武德三年,移于今所,属茅州。
七年,废茅州,以县属蒋州。八年,改蒋州为扬州。九年,改属润州
    上元 楚金陵邑,秦为秣陵。吴名建业,宋为建康。晋分秣陵置临江县,晋武改为
江宁,武德三年,于县置扬州,仍置东南道行台,改江宁为归化。六年,辅公祏反,据
其地。七年,公祏平,置行台尚书省,改扬州为蒋州。废茅州,以句容二县来属蒋州。
八年,罢行台,改蒋州置扬州大都督府。改归化县为金陵。扬州领金陵、句容、丹阳、
溧水六县。九年,扬州移治江都,改金陵为白下县。以延陵、句容、白下三县属润州,
丹阳、溧阳、溧水三县属宣州。移白下治故白下城。贞观七年,复移今所。九年,改为
江宁县。至德二年二月,置江宁郡。乾元元年,于江宁置昇州,割润州之句容江宁、宣
州之当涂溧水四县,置浙西节度使。上元二年,复为上元县,还润州。当涂等三县各依
旧属
    句容  汉县,属丹阳郡。武德四年,于县置茅州,领句容。七年,州废,以县属
蒋州。九年,属润州。乾元元年,属昇州。宝应元年州废,属润州。金坛垂拱四年,分
延陵县置也。
    常州上 隋毗陵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化,置常州,领晋陵、义兴、无锡、武进
四县。六年,复陷辅公祏。七年,公祏平,复置常州,于义兴置南兴州。八年,州废,
义兴来属,省武进入晋陵。天宝元年,改为晋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常州。旧领县四,
户二万一千一百八十二,口十一万一千六百六。天宝领县五,户十万二千六百三十一,
口六十九万六百七十三。在京师东南二千八百四十三里,至东京一千九百八十三里。
    晋陵、汉毗陵县,属会稽郡,吴延陵邑也。晋改为晋陵郡。隋省郡,于常熟县置常
州。武德中,移于今治
    武进 晋分曲阿县置武进,梁改为兰陵,隋废。垂拱二年,又分晋陵置,治于州内
    江阴 梁分兰陵县置。武德三年,于县置暨州,领江阴、暨阳、利城三县。九年,
省暨阳、利城入江阴,属常州
    义兴 汉阳羡县,属会稽郡。晋立义兴郡及县。武德七年,置南兴州,领义兴、阳
羡、临津三县。八年,废南兴州及阳羡、临津二县,义兴复隶常州
    无锡 汉县,属会稽郡,隋属常州。
    苏州上 隋吴郡,隋末陷贼。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苏州。六年,又陷辅公祏。
七年,平公祏,复置苏州都督,督苏、湖、杭、暨四州,治于故吴城,分置嘉兴县。八
年,废嘉兴入吴县。九年,罢都督。贞观八年,复置嘉兴县。领吴城、昆山、嘉兴、常
熟四县。天宝元年,改为吴郡。乾元元年,复为苏州。旧领县四,户一万一千八百五十
九,口五万四千四百七十一。天宝领县六,户七万六千四百二十一,口六十三万二千六
百五十五。在京师东南三千一百九十九里,至东都二千五百里。
    吴 春秋时吴都阖闾邑。汉为吴县,属会稽郡。隋平陈,置苏州,取州西姑苏山为

    嘉兴 汉由拳县,属会稽郡。吴改嘉兴,隋废。武德七年,复置,属苏州。八年,
废入吴。贞观八年,复置,属苏州
    昆山 汉娄县,属会稽郡。梁分娄县置信义县。又分信义置昆山,取县界山名。
    常熟 晋分吴县置海虞县。梁改常熟县。今昆山县东一百三十里常熟故城是也。隋
旧治南沙城,武德七年,移于今所治城。
    长洲 万岁通天元年,分吴县置,在郭下,分治州界。
    海盐 汉县,属会稽郡。久废。景云二年,分嘉兴县复置。先天元年,复废。开元
五年,复置,治吴御城。
    湖州上 隋吴郡之乌程县。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湖州,领乌程一县。六年,复
没于辅公祏。七年平贼,复置,仍废武州,以武康来属。又省雉州,以长城县来属。天
宝元年,改为吴兴郡。乾元元年,复为湖州。旧领县五,户一万四千一百三十五,口七
万六千四百三十。天宝领县五,户七万三千三百六,口十七万七千六百九十八。在京师
东南三千四百四十一里,至东都二千六百四十四里。
    乌程 汉县,属会稽部。梁置震州,取震泽名。隋改湖州,取州东太湖为名。皆治
乌程。
    武康 吴分乌程、余杭二县立永安县,晋改为永康,又改为武康。武德四年,置武
州,七年,州废,县属湖州。
    长城 晋分乌程置长城县。武德四年,置雉州,领长城、原乡二县。七年,州废及
原乡并入长城,属湖州。
    安吉 武德四年置,属桃州。七年,废入长城。麟德元年,复分长城县置。
    德清 天授二年,分武康置武原县。景云二年,改为临溪。天宝元年,改为德清县。
    杭州上 隋余杭郡。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杭州,领钱塘、富阳、余杭三县。六
年,复没于辅公祏。七年平贼,复置杭州。八年,废潜州,以於潜县来属。贞观四年,
分钱塘置盐官县。天宝元年,改为余杭郡。乾元元年,复为杭州。旧领县五,户三万五
百七十一,口十五万三千七百二十。天宝领县九,户八万六千二百五十八,口五十八万
五千九百六十三。在京师东南三千五百五十六里,至东都二千九百一十九里。
    钱塘 汉县,属会稽郡。隋于余杭县置杭州,又自余杭移州理钱塘。又移州于柳浦
西,今州城是。贞观六年,自州治南移于今所,去州十一里。又移治新城戍。开元二十
一年,移治州郭下。二十五年,复还旧所。
    盐官 汉海盐县地,有盐官,吴遂名县。武德四年,属东武州。七年,省入钱塘。
贞观四年,复分钱塘置。
    余杭 汉县,属会稽郡。隋置杭州,后徙治钱塘。
    富阳 汉富春县,属会稽郡。晋改为富阳。隋旧县。
    於潜 汉县,属丹阳郡。武德七年,置潜州,领於潜、临水二县。八年,废潜州及
临水县,於潜还杭州。
    临安 垂拱四年,分余杭、于潜,置于废临水县。
    新城 永淳元年,分富阳置。
    紫溪 垂拱二年,分於潜置。万岁通天元年,改为武隆。其年,依旧为紫溪。
    唐山 万岁通天元年,分紫溪,又别置武隆县。神龙元年,改为唐山。
    越州中都督府 隋会稽郡。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越州总管,管越、嵊、姚、鄞、
浙、纲、衢、谷、丽、严、婺十一州。越州领会稽、诸暨、山阴三县。七年,改总管为
都督,督越、婺、鄞、嵊、丽五州。越州领会稽、诸暨、山阴、余姚四县。八年,废鄞
州为鄮县,嵊州为剡县,来属。丽州为永康,属婺州。省山阴县。督越、婺二州。贞观
元年,更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天宝元年,改越州为会稽郡。乾元元年,复
为越州。旧领县五,户二万五千八百九十,口十二万四千一十。天宝领县七,户九万二
百七十九,口五十二万九千五百八十九。在京师东南三千七百二十里,至东都二千八百
七十里。
    会稽 汉郡名。宋置东扬州,理于此,齐、梁不改。隋平陈,改东扬州为吴州。炀
帝改为越州,寻改会稽郡,皆立于此县
    山阴 垂拱二年,分会稽县置,在州治,与会稽分理
    诸暨 汉县,属会稽郡。越王允常所都
    余姚 汉县,属会稽郡。隋废。武德四年,复置,仍置姚州。七年,州废,县属越

    剡 汉县,属会稽郡。武德四年,置嵊州及剡城县。八年,废嵊州及剡城,以剡县
来属。
    萧山 仪凤二年,分会稽、诸暨置永兴县。天宝元年,改为萧山。
    上虞 汉县,属会稽郡。
    明州上 开元二十六年,于越州鄮县置明州。天宝元年,改为余姚郡。乾元元年,
复为明州,取四明山为名。天宝领县四,户四万二千二十七,口二十万七千三十二。在
京师东南四千一百里,至东都三千二百五十里。
    鄮 汉县,属会稽郡。至隋废。武德四年,置鄞州。八年,州废为鄮县,属越州。
开元二十六年,于县置明州
    奉化,慈溪,翁山,已上三县,皆鄮县地。开元二十六年,析置。
    台州上 隋永嘉郡之临海县。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海州,领临海、章安、始丰、
乐安、宁海五县。五年,改为台州。六年,没于辅公祏。七年平贼,仍置台州,省宁海
入章安。八年,废始丰、乐安二县入临海。贞观八年,复分置始丰。旧管二县。永昌元
年,置宁海县。神龙二年,置象山县。天宝元年,改为临海郡。乾元元年,复为台州。
旧领县二:临海、始丰。户六千五百八十三,口三万五千三百八十三。天宝领县六,户
八万三千八百六十八,口四十八万九千一十五。在京师东南四千一百七十七里,至东都
三千三百三十里。
    临海 汉回浦县,属会稽郡。后汉改为章安。吴分章安置临海县。武德四年,于县
置台州,取天台山为名
    唐兴 吴始平县,晋改始丰,隋末废。武德四年,复置。八年,又废。贞观八年,
复为始丰县。上元二年,改为唐兴
    黄岩 上元二年,分临海置
    乐安 废县。上元二年,分临海置,徙治孟溪
    宁海 永昌元年,分临海置
    象山 神龙二年,分宁海及越州鄮县置。
    婺州 隋东阳郡。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婺州,领华川、长山二县。七年,废纲
州,义乌来属。八年,废丽州为永康县、衢州信安县,并来属。又废谷州入信安,长山
入金华县。贞观八年,复置龙丘县。咸亨五年,置兰溪、常山二县。垂拱二年,分龙丘、
信安、常山三县置衢州,又置东阳县。天授二年,又置武义县。天宝元年,改婺州为东
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婺州。旧领县五,户三万七千八百一十九,口二十二万八千九百
九十。天宝领县七,户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