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冈村宁次 >

第44章

冈村宁次-第44章

小说: 冈村宁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他这位末任侵华日军总司令官的结局是什么?且听下章分解。   
   冈村宁次        
      第三十二章  末日来临
                    帝国末日已临头,天皇诏命把军收;
                    国兽犹斗不济事,签署降书谋新筹。
    1945年6月1日,也就是中国的湘西战役即将结束之际,美国总统杜鲁门与他的
科学顾问团研究决定:从速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6月23日,日军在冲绳岛败北,11万官兵丧命,另有近20万该岛居民在日美两军
对阵中死亡。从此,“太阳之国”的本土,已完全暴露在盟军面前了。它面临着是
战,还是投降的严峻抉择。
    还在美军冲绳作战打响的第4天,即4月5日,小矶国昭内阁提出总辞呈。同日下
午5时,在宫内谒见专用的房内召开重臣会议,讨论新阁组成问题。近卫、平沼、铃
木、广田、若(木规)等前几任首相几乎悉数参加。近卫提出,新任首相由“与过去
的事件没有关系的人出任比较适宜”,因为这样便于与盟国方面开展交涉。平沼补
充说:“从社会的角度和国民的要求看来,最重要的是,与以往无关系而且可以信
任的人。”接着,平沼提议由铃木贯太郎大将继任首相。因为此人自“二二六事件”
以后,从未出现在任何公开的政治场合,似乎是跟战争和人民生活的破坏毫不相干
的人物。而且他虽身为海军大将,但并未去指挥过海外出征,而是多年担任天皇身
边的侍从武官长,对皇上“精忠无比”。当时日本国民虽然诅咒着生活苦痛,但是
对于日本法西斯的支柱天皇制,还不知憎恨。因此,对于日本统治集团来说,再没
有什么人比铃木更适合当总理大臣了。
    近卫、若(木规)等人急忙一致同意。铃木则以自己的现役军人身分为由坚意推
辞,他说:“我认为,由军人来搞政治是亡国的根源。罗马的灭亡,是如此;恺撒
的末路、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也是如此。所以,由我来搞政治,从我的条件来说,
是困难的事情。耳朵也聋,希望辞退。”
    这些人一反过去争权夺利的常态,互相推波谁也不愿承担明摆着的“战败内阁”
的责任。重臣会议一直持续开了两天,铃木终于被迫出任新首相。4月7日,举行了
铃木贯太郎内阁出任仪式,新内阁即告组成。
    铃木内阁上台后,对日本现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和统计,看看是否还能
继续把战争进行下去。调查结果表明,局势比任何人所能想象的都要严重。日本各
行各业,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的,都受到基本原料不足的影响。钢铁的月产量已不
足10万吨,比官方估计少2/3。同样,由于铝和铝矾土的不足,飞机产量也降到原
指标的1/3。煤的缺乏使军火生产下降50%。船舶总吨位已不足百万,由于缺乏燃
料和装卸货物的人力,整个运输系统已处于瘫痪状态。调查报告最后预言,用不了
几个星期各城市间就不会再有铁路交通,钢铁船舶的建造就会停止,化学工业也会
崩溃。
    国民食物的供应,由于粮食作物的减产已降至最低限度。政府制定了把橡子制
成食物的计划。号召全体国民“同心协力”,特别是小学生和被疏散的居民要完成
收集500万石橡子的任务;官方的每天食物定量已降到1500卡路里以下,不足日本人
以前最低标准的2/3。城里人苦难最深,每星期天都有数百万人带着衣服、首饰、
家具以及任何值钱的物品,跑到乡下去换填充肚子的食物。
    调查的结论是:“日本国内之现状,除非实行特别新奇之措施,否则战争无法
继续。”但是,军部的死硬派决心要把仗打到底。铃木一方面听到了“全国人民怨
声载道”,另一方面又认为“要想执政后急速变更航路,也不会行得通。……如果
强行变更,一定会引起不测的混乱,发生变故”因而表示要将战争继续下去。
    6月22日,在日本第87次帝国议会上通过了义勇兵役法,规定对于15岁至60岁的
男子和17岁至40岁的妇女,必要时可以实行召集。翌日,公市实施“国民义勇战斗
队统率令”,上述适龄男女,统统被编成国民义勇战斗队,总人数达到2800万。而
这些义勇队员的武器只是一次性装弹步枪、竹矛以及弓箭。铃木内阁所贯彻的“在
战斗到底”中谋求“和平”的政策,以所谓七生(转生七世)尽忠的精神为力量的
源泉,实质是用继续牺牲日本人民的血肉为赌注,换取在对日本统治者有利的条件
下——即以维护天皇制为条件而投降。至于其他条件,日本已经没资格可讲了。
    7月17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会议,讨论处理德国、
对日作战等问题。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发表,要求
日本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波茨坦公告发表之后,日本统治集团自恃还有一定的本钱可进行垂死挣扎,对
这一通告采取极不认真、置若罔闻的态度。
    从7月27日到8月1日,盟国飞机在日本各大城市上空散发了150万张传单和300万
张波茨坦公告。传单对这些城市发出警告,说它们将受到猛烈的空中轰炸,而每次
警告之后,紧接着就是一次常规炸弹的猛烈袭击。但日本政府并没有表示接受波茨
坦公告的迹象。这样,美国政府便按原定计划,不顾日本平民的生命,对日本使用
了原子弹,10来万生灵葬身火海。
    8月6日早晨,广岛上空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首次运用于实战的巨型妖怪,蘑
菇云。全市化为灰烬。
    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同时参加《波茨坦公告》。9日零时,苏联远东军
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一声令下,万炮轰鸣,震撼大地,5000多辆坦克从不同的
进攻地域同时向日军阵地冲去。后方满是雨水的机场跑道上,‘导航灯划破夜空,
上千架装满炸弹的轰炸机,在歼击机的护卫下,冒着大雨强行起飞。强大的机群飞
越苏境,朝着吉林、哈尔滨、沈阳、长春等重要军事和工业目标飞去……
    进攻关东军的苏军分3路向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迅猛推进。第一路由马利诺夫斯
基元帅率领外贝加尔方面军,主攻满洲里至礼赉诺尔和呼伦到防山的防线,越过大
兴安岭,向长春、沈阳挺进。第二路由麦列茨科元帅指挥远东第1方面军强渡乌苏里
江,突破米山、绥芬河,向吉林挺进。第三路由普尔卡耶夫大将指挥远东第2方面军
突破黑龙江、乌苏里江,向佳木斯、嫩江方面挺进。日本人措手不及,仓促应战,
不到一周,号称百万的关东军被击溃。
    就在苏军开始进攻的那一天,8月9日上午互互时,美空军少校史威内驾驶的B2
9飞机飞临长崎上空,投下了第2颗原子弹。‘长崎市一片火海,市内居民化为累累
焦尸。
    当日晚11时30分,天皇在宫中防空洞内召集御前会议。经过激烈争吵,裕仁决
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同时命外相通过中立国瑞士和瑞典,向中、美、英、苏四
国发出“乞降照会”……
    1945年8月的南京。
    盛夏的骄阳烘烤着汪伪政府和日军统治下的金陵古都。虽然天气很热,但冈村
宁次每天夜里还能睡得很好,足足8小时。他的生活很有规律,早晨7时起床,上午
到总、司令部听取参谋汇报。下午,如果天气好,就到兵器厂的大水池钓鱼;晚上
读书或者下围棋。不料,他的这种“平静”的生活被搅乱了。8月8日,他的总司令
部情报课从欧洲、重庆等地的无线电广播中收听到了有关日本将要投降的消息。他
和日本其他高级将领一样,对“无敌皇军”之类的神话深信不疑,难以接受日本宣
布投降的事实。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我于1941年就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以来,
继续了4年多的战场生活。在这期间,一次也未回国。因此,国内的事情,虽然片断
地听到一些,但实际情况如何,既不知道,也不让我知道。虽然大体上对战局的前
途感到颇为暗淡,但认为还有相当的余力。”
    他的幕僚把8月10日抄录的消息摆在了他的案头:
        1.杜鲁门就日本要求投降,正与英、苏、中三国联系。
        2.日本皇室是独裁政治的根源。可能以日皇退位结束战争。
        3.日本通过瑞士、瑞典政府,向美、英、苏、中各国政府提出,如
    允许维持天皇制,则接受《波茨坦公告》。
    并不是冈村不谙世事,实则因他以中国战场的现状来作参照系去衡量日美、日
苏作战,以为日本还有能力将仗打下去。其实,在10日的夜里,南京、上海的中国
老百姓已在窃窃私语了。有人得到了这个消息,便以电话告诉自己的亲朋挚友。当
然,那语言是经过修饰的,或双关、或暗示。接到了电话的人们,是再也睡不着觉
了,有些便立刻穿好衣服,像大年夜走喜神一样兴奋地在马路上徘徊。许多打烊了
的店铺重新燃起了灯火。在上海旧法租界那些充满异国情调的酒吧间里,不少犹太
人醉眼朦胧地拉着夜行的中国人到酒吧里喝一杯,庆祝日本战败。
    冈村的参谋副总长今井武夫也是知道这情形的。他说:“从8月10日左右,盟国
电台就传播着关于日本投降的风声,流言飞语盛行,人心极为混乱。”
    所以,冈村宁次看见情报课呈递给他的消息时,不免有些发怔。但是,就在10
日夜里,他又接到东京大本营发来的“大陆第1378号”命令:
        1.大本营企图在完成对美主要作战同时,为摧毁苏联的野心,重新
    开始全面作战。击破该方面苏军以维护国体、保卫皇土。
        2.关东军总司令官应将主要作战针对苏联,就地击破来攻之敌,保
    卫朝鲜。
    冈村宁次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将投降前兆与此命令相对照,使我等驻外人
员迷惑不解。”
    8月11日,冈村派参谋西浦、野尻直飞东京,表面上去大本营商讨向满洲调转兵
力的问题,实际是去探听消息。这一天,欧美各国和重庆电台有关日本投降的消息
广播得更加频繁,内容更加具体。12日,冈村收到了东京大本营的如下电报:
                             陆机密电第61号
        帝国由于苏军的参战,必须同时完成强硬的作战,正按照下列条件与
    美苏英交涉中。
        1.帝国对最近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的条款,准备以不变更天皇
    统治大权为条件,予以接受。
        2.对上述条件的确切保证,如有任何疑义,帝国应坚决为完成战争目
    的而迈进。
                                        陆军大臣、参谋总长
    此电文虽措词强硬,但核心内容透露了准备接受投降的实情。冈村看了这封电
报感到:“这对百战百胜的中国派遣军来说,真是晴天霹雳。”他后来仍一直认为
“中国在军事上并未战胜日本,不过是挟同盟国家之胜利聊充战胜国而已。”
    不过,同一天,他收到了大本营梅津参谋总长发给其个人的电文:“为维护国
体保卫皇土,全军宁可玉碎决不收兵。勿因各国之和平宣传攻势及区区情报,而削
弱斗志,务期彻底完成任务。”这封电报合他的口胃,所以冈村在闻得“晴天霹雳”
之后,向全体侵华日军下达了如下训示:
                           对派遣军将士的训示
        苏联终于向我进犯。皇国如今面对美、英、苏等大敌,已进入关系国
    家兴亡之决战中。
        苏联参战早在预料之中,我数百万精锐皇军正严守皇上及大陆。必须
    发挥建国以来最大勇猛之传统,为维护国体、保卫皇土,只有断然决一雌
    雄。本官决意率吾百战百胜皇军之最精锐部队,抱全军工碎之决心,誓将
    骄敌击灭,以挽狂澜于既倒。
        全军将士勿为敌之和平宣传攻势所迷惑,全军应愈加精诚团结,再现
    大楠公“臣一人在,圣这可保无虑”之忠诚及必胜信念,和时宗公之壮烈
    斗志,克服万难,一心一意为去灭骄敌而奋斗。
                     昭和20年8月12日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  冈村宁次
    冈村发了训示之后,又向陆军大臣和参谋总长发了电报,要求拒绝《波茨坦公
告》,继续作战,表现了他极其强硬的态度。他的要求本来是不符合8月9日日本天
皇御前会议精神的,但是,陆军却把冈村要求继续作战的消息播送出来。
    8月13日,南京汪伪政府出刊的《中央日报》头版头条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中央社京讯)日驻华派遣军12日发表声明如次:
        最近于街巷之间,流言风行,无知之辈随声附和,人心动荡,殊深遗
    憾。派遣军无论战局如何转变,决以严明之军纪,公正严肃之态度,向击
    灭骄敌之途迈进,如有曲解军方真意,于治安上有不良行动或有冒渎日本
    军威者,军方决予断然处置。
    13日,东京。清晨,陆相阿南闯进内大臣木户的住室,向木户说:“盟国的条
件会毁灭大和魂,应该打一场决战,你难道不能再请求陛下重新考虑一下吗?”上
午9时,日本内阁举行会议讨论盟国的复文。14日,天皇再次君临内阁会议,令15名
内阁大臣在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文件上依次签字,总算没有让他的千万臣民血肉
之躯去“玉碎”。
    8月15日9时半,冈村从他的私邸来到总司令部,获悉了由陆军部次长于昨夜发
来的“天皇陛下将于15日12时亲自广播。应谨拜闻”的通知。10时10分,他又接到
了东京发来的关于“天皇陛下已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陆第68号密电。
    冈村宁次根据这封密电,已大致猜出天皇将要广播的内容。
    11时过后,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全体人员在他的率领下,按平时遥拜式的队形,
于广场东面集合,聆听从数千公里之外本土传来的天皇广播诏书。
    正午12时,天皇的声音在广场上响起:
        察世界之大势及帝国现状,朕决定采取非常措施,收拾时局。帝国政
    府已受旨通知美、英、中、苏四国政府,我帝国接受彼等联合宣言之各项
    条件。……朕对曾与帝国紧密提携解放东亚之东亚诸盟邦表示最深切之遗
    憾。每念及战死沙场之官兵及其他以身殉职者,每念及死于非命者及其遗
    族,朕日夜痛心,凄然涕下。对伤者、战争受害者、无家可归者,丧失生
    计者之福利,朕深为轸念。帝国今后之苦难自不堪言,朕深知尔臣民之衷
    情。然者,时运之所趋,朕为和平计,不堪忍者亦忍之,不堪受者亦受之
    ……
    通篇讲话虽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百般辩解,把自己打扮成和平天神的形象,但
贯穿此诏书的主旨是两个字:投降。
    从总司令到警卫,都木桩般钉在空阔的广场上,骄阳在地面上画出他们短小的
投影;酷热使他们汗流浃背,军衣湿透;绝望使他们精神麻木,目光呆滞如死鱼的
眼瞳。
    末日临头,来得这样突然,这样不可抗拒。冈村宁次悲极无泪。天皇的广播结
束后,他和部下一同陷入茫然无措的沉默之中。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身分和责
任。他走上讲台,用十分简短的语言向全体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