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握的东条英机陆相自然首先想到了冈村宁次。
“此人是个将才,又是中国通,早年在北京青木总顾问手下干过多年,对华北
的情况也是熟悉的。几次大会战指挥得也不错,特别是刚刚晋升了大将,会到华北
去露一手的。”东条把起用冈村的想法,跟近卫首相和上任不久的杉山元参谋总长
一说,两人均表示同意,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话说回来了,如果前不久闲院宫载
仁不因年老多病退下来,还在参谋总长的位子上,冈村不要说能晋升为陆军大将,
恐怕也永无机缘去做独当一面的领兵大员了。载仁心胸不阔,一点小事、一次小小
的冒犯,他也要记恨你一辈子。
那么怎样让两人顺利地交接班呢?多田骏也是日军老资格名将,要让他体面地
下台才不致引起其手下将领兔死狐悲之感,更不能给外界造成日本在中国华北出现
麻烦的印象。于是,近卫、东条和杉山元三位军政巨头,想出了一个不失多田骏面
子的办法。
1941年7月7日,多田骏突然接到大本营的通知,授予他陆军大将军衔。大将军
衔,这可是多田骏梦寐以求、朝思暮盼的幸事。不过,这一辉煌的头衔,他认为早
在一年前或是两年前就应该授子他了,比他在陆士晚一届毕业的冈村宁次,在半年
前就得到这一头衔了。当然,尽管晚些时间授予,他也是心花怒放,觉得内心平衡
了许多。两天后的7月9日下午,大本营来电通知他立即回国,转任军事参议官,所
遗司令官一职由冈村宁次接任。他和冈村正好调换了位置,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
多田骏心里明白了,他的军衔晋升和方面军司令官职务的免去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这是内阁和大本营对他这位有苦劳也有大过的老资格将领,给予的体面下场。同时,
也是为了防止自己手下几个亲近的师团长、旅团长,对接任的新司令官产生抵触情
绪。大本营的用心良苦啊。
多田骏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数灾难的日本将军,从
这天起,其军事生涯实际上画了个句号。回国以后,他过起了几乎与外界隔绝的淡
泊生活,直到1948年病死,人们也似乎忘掉了这位曾显赫一时的人物。
实际上在多田骏接到免职电令的前两天,1941年7月7日,即日军发动声沟桥事
变4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东京三坂宅陆军省小礼堂内已举行了冈村宁次的任命仪式。
任命仪式的主持人是东条英机,他的简短讲话,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了数次。冈村身
着笔挺的大将军服,胸前的勋章闪耀着光彩,他直直地站立在那里,心里充满了被
重新起用的喜悦。至于东条在讲些什么,他并没有怎么在意去听,反正新位子到手,
怎么去干他有一定之规。
任命仪式之后,军政界高层官员纷纷退去,东条英机留下冈村单独谈话,“除
理所当然地指出我在华北的主要任务是维持治安,清剿作战——即对中共军的讨伐
战外,还向我介绍已经开始的阎锡山工作”。
这事让冈村感到吃惊,作为军方上层人物中的一员,他对这项秘密工作竟然不
曾风闻。东条看出了他的这种表情,解释说:
“非常抱歉,关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只有指定的首脑人物了解,在陆军省内也
只限于少数有关人员知道。”
因为一无所知,冈村听得格外认真。
“从谋略工作的特点来看,这也不足为奇。”东条英机接着说,“我们对阎锡
山进行的怀柔招抚工作,在分裂瓦解重庆将领工作中是有可能的,而且对其他方面
的影响很大。陆军省、兴亚院以及中国派遣军对之极为重视,都曾抱有希望。你赴
任之后,此项工作将是你整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领导好。”
冈村点点头。他知道日军所从事的各项谋略计划都是有代号的,便问:
“这项工作,代号叫什么?”
“叫伯工作。”东条英机说。
“伯工作?”冈村宁次有些不解。
“对。”东条英机说,“伯工作的名称是这样来的,阎锡山的侄子阎宜亭在此
事初期与我方进行联系时,称阎锡山为伯父,因此就以‘伯’字作为阎锡山的代称,
而由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坂垣征四郎命名为‘伯工作’。”
冈村宁次心想:坂垣真是非我族类,这种事竟然没有向他透露过一点信息,好
在4个月前坂垣已从南京调到了朝鲜,遗缺由后宫淳中将接替,畑俊六大将也再次来
华,代替西尾寿造担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大本营为了理顺关系,想得周到啊。
“负责该工作的是华北方面军。”东条继续说,“实际执行的是驻太原的第1军,
特别是第1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中将和参谋长花谷正少将,他们灵活运用丰富的对华谋
略经验,以极大的热情努力推动工作。”
冈村知道,自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之后,原第1军司令官筱(土冢)义男作为
第一责任者,而退出了现役。华北方面军参谋长笠原幸雄中将,也被降职到关东军
任一个新编师团的师团长。大本营将原第13军第15师团长岩松义雄提升为第1军司令
官,把第37师团长安达二十三提升为华北方面军参谋长,成为自己的新助手。对于
岩松义雄和安达二十三,冈村都是了解的,“七七事变”时,他们还都是大佐级军
官,短短4年工夫,他们都已成为日军的高级将领了。“时势造英雄啊!”冈村心里
思忖,自己岂不也是随着对华战争的逐步扩大而步步升迁的吗?只不过他觉得凭自
己的资历和能力受之无愧罢了。
东条英机还分析说:山西军拥有10几万兵力,但苦于给养不足,士气消沉,缺
乏战斗力,受到重庆中央军严厉的督战监视;另一方面又不断受到中共方面的蚕食,
对日军则采取避我锋芒,保持不即不离的态度。因此,阎在没有战斗力的情况下,
一旦发表独立宣言,怕遭到重庆军的打击,给其全军招来危险。现在阎表面上的理
由是,为了日华合作,首先必须依靠日本来充实战斗力,要我供饷供械并减少军事
压力。但我们还不能判明阎的真意,此人非常狡猾,你赴任华北后,在向八路军进
攻的同时,还要摸清阎锡山的底牌。如能把阎争取过来,就可带动支那为数不少的
反蒋将领归顺我们,从而打开重庆政府崩溃的缺口,同时以此向中外进行宣传,以
期有利于促进中国事变的解决。
冈村宁次对东条英机的交待,心领神会。在谈完关于阎锡山的工作后,东条还
给他一项秘密指示:
“你在重庆那方面也有不少熟人,可能的话,要对重庆进行和平工作。你不要
担心别人说三道四,这事遇机会我将向首相禀告。”
这一次谈话很长。似乎是预感,这是他俩最后一次面对面地交谈。因为冈村这
次离开日本赴华北上任后,直到1949年2月被“无罪释放”回国,将近8年再没有回
过日本,而东条英机在他归来之前,便已于1948年12月23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
以绞刑。
谈话结束后,已是夜幕低垂。冈村回到四谷坂町私邸,想到今天任命仪式上的
荣耀和今后要肩负的重任,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于是索性起身,叫专属副官铃
木去邀请住对门的邻居片山严来下几盘围棋,一来排遣一下兴奋不安的情绪,二来
也赌一赌今后的吉凶兆头。他是很迷信的。
后来,片山严还专门写了一篇“对奔记”发表在报纸上,文中追述道:“7月7
日晚,突有对门冈村将军宅内差使来称,今夜想试作乌鹭(谕围棋黑白子)之战。
近一周来,将军宅内军靴声响,进出频繁,使人觉得有些异样,或许接受了某种大
的使命,正在猜测之中,今见遣使来邀对弃,似乎完全非我所料,于是欣然应诺,
遣人回复即去迎战。“将军像往常一样穿着朴素的和服,见我只‘喂’了一声,立
即走向棋盘。前次对弈我以二子惨败,今天定要捞回三子。于是我暗自鼓足勇气,
极力拼杀。不料一再失利,每局都遭到惨败,终于三战皆北。夏夜渐深,将军提出
再战一局,我予以拜辞。于是,将军稍微欠身,一面收拾棋子,一面微笑着说:
‘这次拜受华北最高指挥官之重任,将要再次踏上征途,后天就启程。舍下请多关
照。’我说:‘衷心恭贺受此殊荣,对您再度出征感激之辞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行
前繁忙时节,我如此久坐,实在抱歉。’将军笑道:‘不,确实准备就给了,所以
今夜要和你较量一番。’此时确有邻居远行的那种惜别之情。他谦恭和蔼地把我送
到大门,我步出门外,还觉得将军站在背后目送我离去。将军在出征前的棋战中大
获全胜,这真是吉祥之兆,我忘掉了输棋的沮丧,心中满怀喜悦。第三天,我到东
京车站给将军送行。东条陆相和其他陆海将领以下达官显贵竟有数百人之多参加送
行。将军身着陆军大将戎装,胸佩彩色略授,率众幕僚,俨然屹立在了望车的外廊
上,英姿凛然,和对弃时的将军判若两人。这凛凛威风正是皇军永不败退决心的象
征……”
冈村踌躇满志踏上了驶往宇品军港的专列。因东京无港口,日军高级将领出征
或回国的迎送仪式一般都在东京火车站举行。他这次赴任华北,本来选择空路最好,
几个小时之后便可飞抵北平。但是,冈村还是选择了海路前往。“这是因为我适应
乘船,在航海中遇到风浪,旅客不去食堂时,我也常有独自去食堂与船员一起用餐
的经验,对在海上航行感到十分愉快。”在船上,他可以一边享受着航海之乐,一
边在旅途中悠然自得地思考着未来的重任。每次渡海,几乎都是到中国去,所以他
的一些亲朋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黄桥”,意思是说,冈村是架在黄海上的一座桥梁,
连接着日本在中国的“事业”。这一称谓,自然使他高兴,“桥”的两边,也确实
给他留下了不少兴奋和悲伤。
海浪滔滔,年已57岁的冈村宁次激情不减当年,“我戴上崭新少尉军衔时,正
值日俄战争末期,随即出征桦太接受炮火洗礼。从那时算起,这是第8次离开本土出
征”。每次出征他的官衔职务几乎都提升一次,从小队长、参谋、领事馆武官、到
副参谋长、师团长和军司令官,这次终以一个方面军大将司令官的身分去为帝国的
利益效劳。正是:卸下闲差赴新任,人主华北逞凶狂。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
解。
冈村宁次
第二十六章 “肃正作战”
华北来了恶煞神,屡屡“扫荡”用兵狠;
名将左权献生命,抗日烈焰未消沉。
在日本的官方文件中,其华北方面军的正式称谓叫“北支那方面军”。它的前
身是“中国驻屯军”。其历史沿革是:1901年,日本作为\国联军”的参加国,在
《辛丑条约》中,与各列强共同获得了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日本遂
于同年10月正式编成“清国驻屯军”。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中华民国成立,日本
迟迟于1913年才将驻军名称改为“中国驻屯军”。根据条约规定,它主要驻扎在平
津和冀东一带。“中国驻屯军”与日俄战争后日本建立的关东军没有隶属关系,因
为在那时日本就认为“满蒙地区”不能算中国,包括冈村宁次后来担任的那个中国
派遣军总司令,也无权指挥东北日军。关东军是日本在另一个“国家”的驻军,怎
能归中国派遣军管辖呢?这就是日本侵略者的逻辑。
由此可见,华北方面军在日本扩大侵华以来陆续成立的诸方面军中,资格最老。
“中国驻屯军”在1936年6月以前仅有兵力1771人;之后,有兵力近6000人,司令部
设在天津的海光寺。发动芦沟桥事变前后,日军开始向平津一带大举增兵,并于19
37年8月31日将“中国驻屯军”改编成华北方面军。到阿村上任前的1941年7月,该
方面军下辖第1军、第12军、驻蒙军和直属第27、第35、第110师团及4个独立混成旅
团,成为日本在华的最大一个方面军,总共约有18个师团的兵力。
华北方面军的司令部设在北平。沿着紫禁城外那条护城河向东行走,没多远便
是老北京人所熟悉的翠明庄。翠明庄青砖楼房,绿色的琉璃瓦顶,中西合壁,别具
一格。在日军占领下早已寂寥的北平城内,这片房子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几百米
开外就有持枪荷弹的日本兵站岗,另有步兵游动哨,还设置了两座岗楼。这里就是
冈村宁次走马上任的地方——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从“七七事变”以来,冈村是第6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他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华
北的八路军,“我就任时的形势是,对辖区内重庆系军队的作战已大致结束,但周
围几乎到处都有共军活动”。这是多田骏留给他的烂摊子。
在翠明庄,他集中一段时间分析了前任失误的原因,认为:华北方面军历来高
度分散部署兵力,由于缺乏确切定期的肃正目标,常常变成静止的防御。日军如不
主动讨伐、扫荡和剔抉,则中共方面也不进犯。乍看起来,相安无事,宛如缔结了
互不侵犯条约。但在双方共存期间,中共却在民众中秘密进行工作,充实其力量,
一旦时机成熟,即可一举转向进攻。百团大战就是例证。因此,日军施策的目标,
应是采取主动进攻的有计划的措施,要划分地域,限定时间巩固治安地区,隐蔽准
治安地区的兵力,有计划进入治安地区,并以剩余的兵力向未治安地区挺进,使之
向准治安区发展。最终目标是把华北1亿民众拉到日方。按照这样步骤去做,既不宜
急于求成,也不可坐失时机,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战法。
经过周密策划,1941年8月14日,冈村下令开始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次“晋察冀边
区肃正作战”。日军主要参战部队是:方面军直属第27、第35、第110师团和独立混
成第8、第15旅团,第五军的独立混成第3、第4旅团主力与第9、第16旅团各一部,
第36、第37、第41师团各一部,驻蒙军的第26师团一部和独立混成第2旅团,再加上
伪军和配署部,共计约10万人。日军号称此战为“百万大战”,以示对八路军整整
一年前发动“百团大战”的报复。
8月18日,冈村飞往石家庄,对第110师团进行视察;19日乘装甲车去晋县对第
35师团进行视察;20日对保定的第27师团又进行了巡视。在他的亲自部署下,日军
采取所谓“铁壁合围”新战术,分13路进攻晋察冀边区,攻击重点指向边区的中心
——北岳区、企图将北岳区八路军主力和边区军政首脑机关聚歼于内外长城两侧。
“扫荡”一开始,日军首先实施封锁,一部在古北口、密云佯攻,主力则从四周合
围滹沱河沿岸的无极、深泽一带;接着主力又集结于平汉沿线,22日以后一齐向地
处太行山脉的北岳区合围,先后攻占蓬头、倒马关、阜平等地,使大“扫荡”达到
高潮。 在作战期间,冈村宁次动员了日伪北平的所有报道机关,对这次“百万大战”
大力进行宣传。
日军在进行攻击作战的同时,更毒辣的手段是对抗日根据地采取“蚕食”封锁
的政策。即通过挖沟、筑墙、开河、修路、建碉堡、制造无人区等野蛮手段,企图
切断根据地与敌占区,根据地与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