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角度看,是失败了。但中国军队两大战区的主力没有被气势汹汹的日军吞掉,中
国政府没有像东京一心企盼的那样垮台或投降。对于这一点,在现地指挥作战的冈
村宁次心里是清楚的,所以他后来回忆当时攻占武汉的心情时说:“国内出现了庆
祝胜利的各种活动,对国民的支持我为之感到放心。但是,我并不特别感到高兴,
因为,占领了武汉并不等于我军主力方面的战斗已经完成。”他似乎意识到日本已
陷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沼,那种出于无知和偏狭而发出的“半年灭亡中国”、“中国
人不堪一击,少量日本师团便可占领中国”的叫嚣,是多么令人可笑的梦人吃语。
中国不会灭亡。武汉弃守前,中共主席毛泽东即指出:“保卫武汉重在发动民
众,军事则重在袭击敌人之侧后,迟滞敌进,争取时间,务须避免不利的决战,至
事实上不可守时不惜断然放弃之。”武汉弃守后不久,他在延安第二次青年代表大
会上发表讲话,向青年们分析抗战形势时说:这次蒋介石放弃武汉是对的,不能死
守。我们把力量保存起来,四面跟它打,不好吗?武汉失守,日本方面不便宜,它
的力量被分散了。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要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是敌人不能
再进攻,敌我相持……
11月1日,冈村宁次在幕僚、卫兵们的簇拥下,以胜利者的姿态踏进了武汉城。
他把其第11军司令部设立在位于武昌的湖北省政府大院内,副官铃木安排他下榻和
办公的地方,恰巧是中国军第9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陈诚的官邸。
国民政府留给侵略者的大武汉,乃是空城一座。这一点,可以冈村宁次一路所
见为证:“我军进攻地区之彭泽、港口、九江等地居民中的士绅富户,在我军进攻
以前早已躲藏避难,剩下的不过是少数贫苦人家或老年人。汉口有各国租界,又是
商业城市,一部分人和经营商业的没有走。但武昌为政治、军事的中心地,几乎全
部撤退。大街上商店的门口、窗户,也都用砖堵死,值钱的东西也都搬走。我司令
部住的省政府大厅,也空空如也。”接着,他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这样
的现象,可能是对先前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恐惧,也可能是经历几世纪战乱而积累的
民族特性。由此使我想起,明治以来日本虽有多次战争经历,但都是出征国外。日
本民族至今尚未遭受过异民族的蹂躏,没有尝到真正恐怖和悲惨的滋味。”
这个侵华的高级指挥官,在一场恶战之后的不打自招,看来应让今天某些无视
历史的日本人好好读读。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当时中国屈指可数的繁华都市。华中派遣军
司令部远在南京,这里日军的最高长官现在是冈村宁次。眼见日本对华侵略之速战
速决希望破灭,要维持长期作战,巩固侵略成果,就要现地掘罗经济和人力资源。
而要使武汉成为对中国腹地继续作战的跳板和后方战略基地,入城后,首先就须
“安抚”民心、改善侵略者的“形象”。否则,其他一切便无从谈起。这方面,冈
村宁次有何独特招数呢?请看下章细说。
冈村宁次
第二十一章 “改善形象”
兽军暴行鬼神惊,奸淫烧杀无人性;
改善形象称“爱民”,有所收敛手段精。
说起日本侵略军的“形象”,曾遭其蹂躏的中国老百姓莫不咬牙切齿,众口一
辞:一群披着人皮的禽兽!
近代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军队在中国犯下的一次次暴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
远的不说,就在日军发动武汉会战的半年前,华中派遣军的前身华中方面军,在司
令官松井石根大将的指挥下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随即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
烧、杀、抢、奸活动,制造了世界近现代史上罕见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当时,日本列岛上至天皇、下至贩夫走卒,一片“膺惩中国”的狂嚣,松井石
根在入城之前,就向所属部队下达了“发扬日本武威慑服中国”的命令。我堂堂中
华文化曾促进、甚至说哺育过日本社会的进步,中国人民不知为何竟遭致彼等如此
丧心病狂的对待!
就是那个第6师团,是日军首先进入南京城区的部队。转天14日,日军后续部队
大量拥入城内。他们首先在燕子矶,对正在通过八卦洲渡江的逃离难民10余万人,
用机枪狂扫滥射,悉数杀死。然后在中华门、夫子庙、朱雀路、中山路、国府路等,
将多年来建设的楼堂馆舍纵火焚烧为瓦砾。日军在难民区内挨户搜查,凡被认为容
貌像军人者,一律捆绑,每天用大卡车数十辆来回载运,运往雨花台斩首者总计不
下四五万人,运往五台山活活烧死者也不下3万之众。此外,集体枪毙、当肉靶子劈
刺、投江、活埋等,每次动辄成百上千。根据松井石根的“不留俘虏”指示,日军
肆意残杀战俘。据日军第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的日记记述:其佐佐木旅团“处理”
俘虏15000人;守备太平门第三中队“处理”了竟达13000人。仙鹤门附近集结了七
八千名俘虏,因为很难找到能容纳这么多人尸体的壕沟,于是决定把他们“按一二
百人分开,诱到适当地方处理”。
大屠杀中,日本兽军采用的杀人方法花样之多,其状之惨,世所罕见。如砍头、
劈脑、切腹、挖心、水溺、砍去四肢、割生殖器等等,无所不用其极。最令人发指
的是,日本兽军为取乐而进行的杀人比赛。有两个日本少尉,一个名向井敏明,一
个叫野田岩,两人决定进行一次杀人比赛游戏,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杀中国人最多,
多即为胜利者。杀人的办法是用刀劈,两人在大街小巷里见人就劈,不分男女老幼,
一刀下去,人即两半。当两人杀到百人时,相约到紫金山最高峰,面对东方,向他
们的圣上举行“遥拜礼”,并为“宝刀”祝捷。最后细一统计,其中一人共杀106人,
另一人杀了105人。因为相差无几,决定这次不分胜负,下次再见输赢。以上事实,
决非妄言,是东京《日日新闻》正式披露并予“夸赞”的。
松井石根所率日本兽军的另一个令人发指的罪恶是奸淫妇女。南京惨案中,日
军奸淫妇女之多打破世界军事侵略史上的历次纪录,因此有人把南京惨案也称为
“南京大强奸事件”。战后,在远东国际法庭上,目击者作证时说:“日本兵对女
人之嗜好,简直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全城无论是幼年的少女或老年的妇人,多数
都被强奸了。”法庭最后认定的数字是2万起左右,而实际上受害者远不止此数。
特别是日军官兵的强奸罪恶,是同杀人连在一起的。多数是好后再杀。如12月
13日,民妇陶汤氏在中华门东仁厚里5号被日军轮奸后剖腹焚尸;怀胎9月之孕妇肖
余氏、16岁少女黄桂英、陈二姑娘及63岁之乡妇,亦同在中华门地区惨遭奸杀;乡
女丁小姑娘,在中华门堆草巷被日兵13人轮奸后,因不胜狂虐,厉声呼救,当即被
刺小腹致死;同月13日至17日间,日军在中华门外,于轮奸少女后,复令过路僧侣
续与行奸,僧侣不从,竟被处宫刑致死。在沦陷期间,即使住在“国际安全区”的
妇女,也有许多人被抓走,供日军官兵发泄兽欲之用……”
够了,这种沾着中华民族血泪和耻辱的文字,令人不忍去过多地书写。但是,
仅仅这些事实就足以证明,日本法西斯军队是一伙穷凶极恶、蛮悍无与伦比、实为
人类蟊贼的文明公敌。它制造的种种暴行,是当代文明的耻辱。 这就是日本侵略军给自己树立的“形象”。
南京大屠杀发生后,引起了国际公正舆论的一致谴责。日本政府一面对外百般
抵赖、死不认帐,一面又在侵华部队内部,进行了所谓“整饬军纪”和调整人事的
活动。松井石根大将、两个在大屠杀中最凶残师团的主官——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
和第16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被先后调离所在部队,有的还转为了预备役。
冈村宁次就任第11军司令官后,其司令部最初便设在南京。在那里,他看到已
被日军占领半年多时间的这座城市,市容还是那么萧条和荒凉,从市民的脸上看不
到一丝笑容,而且一见了日军官兵,老百姓便迅速躲藏。根据他多年带兵的经验,
只要一看当地居民的表情是否惊恐,就可以判断其军队的纪律了。他在北满驻扎和
回东京受命期间,也曾闻知了国际舆论对日军的谴责。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已由畑俊
六担任,第6师团也由稻叶代替了谷寿夫,但是这个师团还是属于第11军的序列,而
且是他要倚重的主力。他担心这群来自南九州的官兵给他惹麻烦,对于皇军征服中
国不利。所以,他在正式行使军司令官职权的第三天,就首先到该师团巡视。
“7月18日,我访问了第6师团司令部。该师团长稻叶中将到任不久,据他讲,
该师团官兵作战英勇无比,‘但忽视抢掠、强奸等非法行为。团结心强,排他性也
强,对其他配属部队等缺乏关心。……于是,我向各团队长和师团司令部职员作了
训示。”
训示中,他首先夸赞第6师团在皇军里是有名的精锐师团,在进攻南京的时候,
首先攻进城里,立下了首功,一定会载人皇军辉煌的史册。然后话题一转:“我军
要完成圣战的使命,一定要发扬神武天皇的精神,大力整顿军风纪。我军对俘虏的
政策也要改变。敌人被俘以后,第一线部队不能借口给养困难,养成杀俘虏的习惯。
最近我看到一个材料,据被俘的敌军军官说,被日军俘虏就要被杀掉,后退就被督
战者杀掉,所以只有顽强抵抗一条路。这对皇军是不利的。如果继续杀害俘虏,实
际上就是增强敌人的抵抗力。我并不爱敌人,也不喜欢俘虏,但是为了削弱敌人的
抵抗力,我军应该改变对俘虏的态度。同样的,对于支那老百姓,我也不喜欢他们,
特别是敢于反抗我们的老百姓,我也和你们一样憎恨他们。可仅仅憎恨他们有什么
用呢?主要的要使他们不帮助敌人,归顺皇军,进而帮助皇军,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最后,他要求第6师团官兵能自我约束和节制,为了日本帝国的长远利益,在攻
入城市时不要再大量杀戮和好淫抢掠当地居民。
冈村认为,南九州民情蛮勇斗狠,但素无秩序,此地征集来的官兵作风亦然。
第11军战斗指挥所设在九江后,“在九江我的宿舍后面,有一片丘陵草地,这是替
换进攻部队的临时宿营地,与我的住处相隔三四百米,从室内即可大致看到在军容
风纪方面,各部队有很大差异。由南九州兵构成的第6师团,携带的帐篷被当作背袋
使用,以致破烂不堪,难以遮风挡雨,因此宿营时以侵占民房为主。与此相反,来
自北陆地区的第9师团,自参加上海战斗以来,转战各地,出征时日亦不短,但来到
此地便支起修理完好的帐篷露营,营中秩序井然、肃静,早晨士兵肩负背囊,成四
路纵队威风凛凛地出发,与前者出发时的混乱队伍形成鲜明对照~但是,来自南九
州的这群乌合之众打起仗来玩命儿,因此还是深得冈村的喜爱,赞他们是日本第一
精锐师团,是日军的代表和象征。
确实,日本武士们最崇尚的岂不就是杀人掳掠吗?
武汉会战过程中,冈村宁次给日军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鲜的口号:“讨蒋爱民”。
这个别出心裁的口号,此前上至东京大本营,下至任何一个侵华高级指挥官,均没
有提出过。这个口号蕴藏的涵义,正像他的部下所吹嘘:“也只有将军那样熟悉中
国和中国人,才能有这样深切的感觉。”
“讨蒋爱民”的口号居心险恶。首先,它与侵华全面战争爆发以来,日本举国
一致“膺惩中国”的狂嚣不同,它把中国、乃至中国政府与蒋介石区分开,把蒋与
中国内部各反蒋、倒蒋势力区分开,以达到分化和瓦解中国抗日力量、引诱妥协派
的目的。二是这个口号既可令他的侵略军改善“形象”,又可安抚占领区居民、欺
骗外界舆论。惯于舞文弄墨、雕琢辞章的冈村宁次,的确与一般蛮勇武夫有异,政
略上也有过人之处。
口号提出后,他以之为基调亲自撰写布告,以第11军司令部的名义大量印发给
各部队,每攻占一城一地,即令士兵上街粘贴,宣传日军的所谓“讨蒋爱民”方针。
攻占武汉前夕,日本各新闻社派遣大批记者来前线。为了拉笼他们,冈村常邀
记者们在九江指挥所的屋前庭院里聚餐,请他们除了宣传报道日军官兵的“勇武精
神”外,尤其要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向外界散布其部队所谓的“爱民”方针和事例。
当时,来第11军采访的记者总计达260多人,作为繁忙的军司令官,他一有空就与记
者们广泛接触,其部下宫崎回忆时吹嘘说:“冈村将军视野宽广,交友遍及国内外,
健谈善听,记忆力非凡。因而与随军作家、记者交谈的话题似乎无所不包。在司令
官室内,常可看到他翻阅高级综合杂志。他对人心动向,洞察人微,或许就出于这
种渊博的习性。像我这样一介武夫,既不善于和文人们交谈,且有嫌弃之感,自觉
心胸狭窄,因此,我更增强了对将军性格的崇敬。”
别出心裁的口号提出了,宣传也在大肆进行,总要有点儿实际行动吧?
冈村宁次认为,“性道德下降(其实是压根儿就不讲此道德———作者注)是
对华作战部队的第一大问题”。他看到的一份宪兵报告中提到,一位曾住在蚌埠已
嫁给中国人的日本妇女说,中国兵掳掠而不奸淫,日本兵却奸淫而不掳掠。此妇人
之见虽片面,却道出了远在国外征战的日本兽兵作恶的侧重点。
当时,一位《读卖新闻》的战地记者在对日军部队进行了大量调查之后,发表
了自己的见解:“……造成上述纪律失控的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军
事当局对士兵的身心健康关心甚少;二是下级军官有意纵容和包庇士兵,我接触的
许多军官都这样认为:作战越勇猛的士兵,就越是激烈地侵犯被占领地的妇女。反
之,越是激烈侵犯女性,就证明该官兵越是生性勇猛。他们说,这样的士兵都是最
优秀的战斗骨干……”记者显然不敢把此归结到侵略战争的最高决策者,以及高级
军官的头上。
日本民族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文化渊源,因而具有许多其他民族所不具有的特
殊气质。例如他们既爱美(菊花)又尚武(刀),既礼仪周全又野蛮残忍,既信仰
科学又崇拜皇权,既民主又专制,既守旧又纵欲,等等。总之,这是一个奇特和充
满矛盾的民族,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性情,又无一不是以最高冲突的形式表现出
来的。连冈村在其回忆录里也不得不承认,“这可能是几千年来闭居岛国的日本民
族自然形成的天性”。如果这样一种民族“天性”,放在一个经济和军事实力均落
后、羸弱的国家,或许还没有什么,偏偏日本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强大起来的东
方国家,再加上明治以来定下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国策,愈加蔑视它周围的国家和民
族,将其极端矛盾之民族性格的另一面,一股脑儿地宣泄在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头上。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