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将下令,由小矶和冈村具体负责指挥,向义勇军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
其实,至1932年底,整个关东军的人马不足5万,它的强悍,主要在于军队的素
质。关东军以区区几万人马,要向散布于东北广大地区的20多万抗日义勇军发动扫
荡,谈何容易?冈村宁次带着斋藤弥平太大性和远藤三郎少佐等几个司令部高参,
整日关在作战室里埋头搞扫荡计划,并提出了“步步为营,重点突破”的作战方针。
日军进攻的矛头,首先指向活跃在辽宁东边道的以唐聚伍为总司令的辽宁民众
自卫军。9月12日,关东军以第1、第4骑兵旅团为主力,并从其他师团抽调部分步、
炮、装甲以及工兵等部队,外加伪满奉天警备军的3个旅,开始向东边道地区进攻。
东边道辖宽甸、桓仁、新宾、通化、辑安、临江、柳河、辉南、金川、抚松各县,
该地区30年代初属辽宁省。现通化、辑安、柳河等县市划归吉林省。
关东军的这次军事行动部署周密,采取了不同于以往一阵风似的作战方法。首
先用3周左右的时间以沈海、安奉铁路沿线的要地为据点组成警备网;又在攻击开始
前,派出一支部队从临江向八道江进犯,切断义勇军向东部山林地带转移的道路。
从日本国内增派的混成第14旅团也参加了这次“讨伐”,并抽出部分兵力作机动,
穿插于警备网内,逐渐向通化、桓仁一带缩小对义勇军的包围圈。
10月11日,日伪军分4路发动了总攻击:西路从千金寨向新宾李春润部,南部经
风城向宽甸张宗周部,东路由朝鲜江岸向辑安、临江王风阁部,北路从沈海路出发,
经海龙、山城镇向三源浦包景华部、通化孙秀岩部及唐聚伍所在的自卫军总部进攻。
日军的装甲车横冲直撞,跟进的骑兵攻势凌厉,迫击炮和机关枪猛烈轰击扫射,又
出动飞机狂轰滥炸。在日伪军猖撅进攻面前,自卫军各部之间失去了联系,各自苦
战一方,终因抵抗不住而节节败退。唐聚伍的第37路军司令王永成阵前投降,有的
队伍宣布自行解散。唐率领自卫军总部和部分主力部队,突出重围,向北转移。11
月上旬,关东军首脑再度集结重兵进攻自卫军,在临江一战中,驻守该地的自卫军
徐达三投敌,由冈村宁次代表武藤司令官出面宴请“宣抚”。临江失守后,驰援的
郭景珊、惠空光、魏萌楼等部陷入重围,自卫军伤亡惨重,被迫向抚松转移。日伪
军穷追不舍,11月下旬,又把“讨伐”扩大到吉林省桦甸地区,自卫军难以抵挡,
唐聚伍决定将余部化整为零,进行游击战。但由于在冬季的原始森林里,部队生存
异常艰难。12月,唐聚伍、郭景珊先后退至热河凌源县,这时部队仅剩千余人。
日军在攻打东边道的义勇军得逞后,紧接着就转向峋岩、庄河和凤城等所谓辽
东“三角地带”。这一地区活跃着邓铁梅率领的东北民众自卫军和李纯华所部辽南
救国军。日军的进攻从1932年12月中旬开始,各路义勇军奋起抵抗。12月下旬,邓
铁梅率众3000余人攻击岫岩县文家街守敌,击毙日军70余人,并包围了守城的日军,
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不久,日伪各路“讨伐队”分头进入岫岩以东的大营子地区,
在大营子西南包围了邓铁梅、李纯华部义勇军。经过激战,义勇军主力溃败,邓、
李率余部突出重围。日军的这次“讨伐”到1933年1月上旬结束,先后发生过50多次
战斗,辽南义勇军大部溃败。
按照冈村宁次制定的扫荡计划,关东军对辽东“三角地带”完成“讨伐”后,
即开始向活跃于辽河地带的黄显声、张海天部义勇军进攻。1933年1月下旬,日伪军
分4路从太子河东侧、奉山铁路沿线、营口以及营口铁路支线出发,边扫荡边前进,
逐渐在大高丽房和沙岭一带缩小包围圈。这次“讨伐”破坏了义勇军的许多据点,
将部分队伍缴械,迫使大部分义勇军转移或分散活动。
辽宁基本“安定”后,武藤和冈村等关东军首脑,开始对吉林的义勇军进行大
规模“讨伐”。这时,吉林各部义勇军主力集结在东部密山至梨树沟镇和穆棱一带
(今属黑龙江省)。李杜所部吉林自卫军、王德林所部中国国民救国军和丁超所部
护路军曾联合对敌,被日伪当局称为“满洲国治安的一大祸根”。12月,关东军司
令官武藤信义批准了第10师团长广濑寿助的扫荡计划,并为其增强兵力。1933年1月,
第10师团各“讨伐队”向各部义勇军猛扑过去。卫日,日军国部支队首先攻击磨刀
石隧道及东南方守军,并向穆棱进逼,迫使义勇军主力向绥芬河、梨树沟镇方向退
却,5日,日军占领梨树沟镇。4日,日军竹本支队从下城子出发东进,5日进入绥芬
河,日军熊山支队也于4日从下城子直扑密山,李杜所部于6日退出密山城向虎林方
向转移,日军穷追不舍。9日,日军汽车纵队以最高时速进入虎林城内,李社部全军
溃散,李杜等乘雪橇逃到冰河对岸苏联境内,日军追至时,见苏联边防军正荷枪实
弹在江那边等候,未敢作进一步行动。饭冢支队于8日占领七星河镇后,向宝沟进犯;
13日,丁超等率部投敌。日军在扫荡密山地区的同时,又在小绥芬河方向进攻王德
林部,义勇军在东宁力战不支,王德林等率2000余官兵退人苏联境内。在此以前,
冯占海部义勇军于1932年10月向吉林市进军,直抵郊外,因关东军在城内有重兵驻
守,防务坚固,不得不撤退。义勇军在渡饮马河时,突然受到日伪军袭击,损失惨
重。11月后且战且行,经长岭、瞻榆等地,于1933年1月退到热河。
关东军在黑龙江省进攻的主要对象是重新抗日的马占山所部官兵和苏炳文、张
殿九等人领导的东北民众救国军。
1932年4月,才当了“满洲国”军政部长没几天的马占山,在黑河通电抗日。6
月初,关东军司令部令其第14师团向齐齐哈尔附近集结。接着,该师团所属的第28
旅团及部分伪军侵入海伦,对马占山部进行“讨伐”。日伪军首先切断马占山各部
队间的联系,包围歼灭了一部分义勇军;并派日军北进,切断马部退路。7月27日,
日军在庆城附近借助浓雾,伏击了马占山率领的精锐部队2000余人,打死打伤300余
人;次日夜,又围歼了露宿在林中的马占山余部。在马部的牺牲官兵中,日军发现
了一具50岁左右留有胡须的矮个子尸体,于是吹嘘击毙马占山的电报、文件满天飞,
日伪军争相报功请赏。实际上马占山早在27日的伏击战中,已率领少数人突围进山,
不久收拾残部,绕道于10月间到达扎兰屯与苏炳文汇合。
关东军击溃马占山所部主力后,仍不得安枕。10月1日,苏炳文、张殿九在海拉
尔宣布成立东北民众救国军,部众有5000余人。马占山旧部朴炳珊、邓文等也率部
坚持抗日。朴炳珊、邓文和苏炳文商定联合进攻省会齐齐哈尔。朴炳珊率队攻占克
山,向齐齐哈尔进发,途中被日军骑兵阻击,无法前进,转至讷河、克东一带活动。
邓文部攻下安达后,因嫩江水大无法渡河,回师明水驻防。朴炳珊与日军激战20余
日,部队损失惨重,退守拜泉。11月20日,拜泉失守,朴部瓦解。朴炳珊只身经大
连到内地。邓文部亦于1933年初退至热河。日军在向朴炳珊、邓文所部义勇军进攻
的同时,投入了更大的兵力向苏炳文部发动攻击。10月7日,日军向驻守在富拉尔基
车站防线的救国军张玉挺团进攻,日飞机大炮狂轰滥炸,救国军伤亡甚众,被迫撤
退。11月11日,关东军司令部令各部日军消灭集结在嫩江右岸、兴安岭以东、中东
铁路沿线的救国军。29日,由日军混成第14旅团和第14师团骑兵第1旅团编成的服部
支队从齐齐哈尔出发,于12月1日攻占扎兰后,继续向西北进击。3日,关东军侦知
马占山的指挥部设于海拉尔的面粉厂内,即令轰炸机前往轰炸。4日夜间,马占山、
苏炳文率部乘火车离开海拉尔,5日晨抵满洲里以西的中苏边境,向苏联边防部队交
出武器后,马、苏及其残部4000余人被允许暂居苏联境内。
至1933年春,也就是武藤、小矶和冈村他们组成关东军新首脑班子半年后,东
三省各部义勇军在日军围剿面前,除少数坚持斗争外,绝大部分先后遭到失败。武
藤信义大将是只过问“大事”的司令官,而小矶又不为军部所信任。所以,冈村宁
次是扑灭自“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抗日高潮的实际指挥者。千千万万义勇军战
士为反抗日本侵略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表现出的中华儿女决不当亡国奴的民
族气节和英雄气概,将永垂史册。
随着抗日义勇军的失败,日本侵略者以为他们在东三省的统治逐渐安定了下来,
关东军司令部便把夺取热河提上了日程。欲知其占领热河的计划是否得逞,且看下
章分解。
冈村宁次
第十一章 进攻热河
扩大侵略狂热河,天皇默许动刀戈;
守军溃败如山倒,长城一线日军克。
话说关东军预谋图占的热河省,地处辽宁、察哈尔两省之间,南与河北省为邻,
长城在其南境,省会是承德。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炮制“满洲国”时就已公然宣称热
河在其版图之内,他们认为据有热河省便隔绝了东三省与关内地区的联系,既可巩
固其对东三省的占领,又可据以向华北推进。
但是,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对热河作战,日本国内有不同意见。冈村宁次回忆说:
“我记得当时满洲的气氛是,如果不占有热河省则无法形成满洲国;若是缺了那块
地方,满洲国的国土就不完整。而东京的气氛是,不需要把热河省拿到手,特别是
不宜使用武力扩大地盘。两者之间争执不下。这时从东京最上层机关不断有人以私
信或其他方式向武藤关东军司令官传送东京的意见。”
1932年10月18日,冈村的密友、参谋本部第2部部长永田铁山少将乘飞机抵奉,
与关东军首脑审议热河对策,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此前,日本政府已于10月1日向关
东军将佐一级军官传达了“李顿报告书”,该报告提议:“在中国政府的宗主权下
组成有广泛自治权的东北自治政府,作为日本、苏联和中国之间的缓冲地带,对于
日本对热河的权利要求毋庸再议,而且这个缓冲地带不包括万里长城和内蒙古。”
因此,永田认为,“李顿报告书”刚刚发表,对此无视而实施热河作战,对日本的
外交政策有损。现在不如进行满洲国的经济开发和调整国际关系,当务之急是在和
苏联关系不出问题的前提下改善国内状况和充实军备。
为了尊重军部上层首脑的意见,“关东军曾反复通过张海鹏及其他中国方面要
人,尽最大努力使热河省圆满地纳入满洲国,但经过数月工作,终成泡影。武藤司
令官乃决心以武力占领热河省”。东三省义勇军失败后,关东军的总兵力已超过了
10万人,伪满军队也有了一定的战斗力,他们认为可以把手再朝南伸一伸了。
这时,关东军小矶参谋长的日子颇不好过。东京方面排挤他,遇事往往甩开他
直接找副参谋长冈村宁次;下面的人也瞧不起他,司令部工作一般避开小矶以冈村
为中心。混到年底,自觉没趣儿的小矶向武藤提出辞意,顺便诉说一下心里的委屈。
武藤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叠信放在小矶的面前,小矶读罢哑然,这几十封全都
是部下、日本侨民甚至“满洲国”官员告其状的信。
“我是信任你的,不想再说什么了,我不是那种听到别人说自己部下坏话就高
兴的人。”说完,武藤把这些信丢进炉子里烧掉。
小矶见状,感激涕零地紧紧握住武藤的手。其实,武藤已有些讨厌荒木和真崎
给他派来的那位冈村副参谋长,希望利用小矶国昭来平衡和制约冈村的权力。
书归正传。再说关东军侵占热河省的军事准备早已就绪。1932年4月,日本第8
师团开进东北后,不久即配置在辽西,受命秘密准备侵热。这一年年底,日本又从
国内调遣第6师团到东北,与第8师团一起准备进攻热河。另外,关东军还积极收买
土匪、招募伪军,建立所谓“谋略部队”,作为执行侵略任务的工具。
1933年1月1日,日军第8师团致电中国山海关驻军,要求中国军队撤出山海关。
此无理要求遭中方拒绝。2日9时,该师团向中国驻山海关第9旅发出最后通碟,限中
国军队在2小时内离开山海关。10时半,日军4辆兵车及3辆铁甲车抵山海关,即遭中
国守军顽强抵抗。1月3日,日军大部队逼至山海关。由于过去《辛丑条约》的规定,
中国在山海关不能构筑永久性工事,因此,中国守军在装备优势的日军攻击下,无
险可依,双方激战4小时,守军伤亡过半,营长、连长大半战死,不得已撤出山海关。
同日,山海关被日军第8师团占领。
是役,日军也死伤500余人。
日军攻占山海关,其实是关东军发动热河战役的序曲。日军进攻热河,其重要
目的是击溃中国在该地区的主力部队,占领长城以东地区,封锁中国关内外之交通,
割断中国东北抗日力量与关内的联系,为进一步进攻华北、内蒙开辟前线战略基地。
武藤信义等人知道这次行动可能要触动中国关内军队根基,面对的不是东北各地义
勇军那样的民众武装,而是装备和素质均较之高一些的正规部队,所以动员了日军
2个主力师团、3个旅团和其他配属部队。这是日军自“九一八事变”以来规模最大
的一次作战。 当时,驻守热河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原东北军部队。省主席汤玉麟,奉天阜新人,
早年出身绿林,后被张作霖收编,成为张在东三省开基创业的把兄弟。在东北军,
汤历任奉天巡防营队官、帮带、陆军第27师营长、团长、旅长。1920年10月,任奉
天东边镇守使兼右路巡防统领。1922年改任陆军11旅旅长,1924年该旅扩编为师,
任工工师师长。1926年春任奉军第12军军长,率部人热河,被委为热河都统。1928
年东北易帜后,改任热河省主席。
汤玉麟对日态度暧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把汤的家属姨太太们从沈阳
护送到天津,伪满委任他为热河省主席兼省军区司令,让外界以为汤做的是“满洲
国”的官,他也不介意这个是非名份。时任伪“满洲国”参议府议长的奉系老友张
景惠派人来拉拢他,汤也未加拒绝。热河开战前不久,日伪在北票召集会议,汤玉
麟居然领部下张舜卿前往参加。在会上,日方提出了3条要求:第1,要汤担任伪热
河省长兼军区司令,必须派亲信为代表,常驻长春,加强联络;第2,为了满、热一
体的关系,要求汤同意把铁路延长到承德;第3,为了加强联系,要汤同意关东军在
承德设立无线电台。张舜卿把这3条报告给汤玉麟,汤没有明确表态。张舜卿知道此
事重大,把情况直接报告了张学良,张学良断然地拒绝了。“张学良觉得让汤玉麟
守热河是靠不住的,想把他撤掉,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汤是张作霖的拜把兄弟,
算是张学良的长辈,再说阎、冯倒蒋时,奉军人关抄了阎锡山的后路,汤玉麟立过
功劳;郭松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