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 >

第11章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第11章

小说: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成了一种伤害!马克思说:“对这种人来说,只有一种动力,那就是虚荣心。像一切爱慕虚荣的人一样,他们所关心的只是眼前的成功、一时的风头。”    
    前不久,我在一份家教报纸上看到一个儿子控诉父亲的文章,题目的《是父亲的虚荣心害了我》。文章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在我国一个偏远的小镇,有一位小学体育老师,一心希望儿子能出国留学、光宗耀祖。考研究生时,儿子分数差了一点儿,失去了出国留学的机会。父亲着急得不得了,到处托人找关系,想让儿子早一点出国。最后,终于通过一个中间人,交了两万美金,把儿子“弄”到了美国。父亲逢人就讲:“我的儿子出国留学去了!”    
    没想到,儿子出国后,并没有走上父亲企盼的那种“辉煌”求学之路。不仅历尽艰辛,最后还受了重伤,“人财两空”地回到家乡。    
    在这之前,儿子先后把自己挣的1000美金寄回了家。父亲立刻“牛”起来,穿戴也讲究起来;过去他们家冷冷清清的,如今门庭若市,连校长也经常光顾他们家。很快,父亲从一位体育教师升到了教导主任的职位,后来还当上了副校长。但就在父亲竞争校长职位的工夫,儿子被打伤了。儿子给父亲打电话诉说自己的遭遇,并提出要回国。父亲哭了,勉强同意他回来。儿子回来后,父亲很不高兴,说:“你真不给我争气。我现在正在竞选校长呢,你偏偏在这个时候回来丢我的脸!你最好找个没人看到你的地方呆着去!”    
    儿子十分伤心、愤恨,连夜写了这篇文章,控诉父亲的虚荣心使他沦落到今天这种悲惨的地步。    
    这是个很典型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虚荣心是很可怕的东西,父母的虚荣心可以毁掉孩子的一生!正如古人所说:“世人单为‘体面’二字,坏却平生。”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很多大人把孩子当成工具,当成他们未竟梦想的延续,要求孩子为父母挣面子,于是,一味地要求、强迫孩子,不尊重孩子。殊不知,这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摧残。我们丢掉虚荣心,找回责任心的前提是———承认孩子不是父母的工具,孩子的生命为了本身的目的而存在,父母只是陪孩子走一段路而已。    
    


没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家长没有差孩子 只有差家长(10)

    四、丢掉惧怕心,找回保护心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关    
    键是会教育孩子。”独生子女的父母更爱孩子,但有些父母却把爱变成了过度的保护,产生了惧怕心,即:生男孩子怕变坏,生女孩子怕受害。每天为孩子提心吊胆。有的父母恨不得把孩子变成BP机,挂在自己的裤腰上,有什么事就“紧急呼叫”。但是,你不可能整天围绕在他身边,你有你的事业,孩子也有腿有脚,有自己生活的空间。    
    大家都记得发生在北京的“流星雨事件”吧?女学生马晏由于没有自护能力,竟被一个假冒警察的坏人骗到小树林里杀害了;山西一位女大学生,大白天走在校园里,竟被一个声称“是教务处的”坏蛋骗到一个废旧的房屋强奸后焚尸……一个个令人发指的恶性案件的发生,一次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做父母的要保护孩子,并不只是用自己的肩膀,而是要教给孩子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父母要特别关心自己的女儿。    
    女孩儿容易上当受骗。父母要从小告诉女儿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不要跟陌生人走,更不允许男性随便摸她。要告诉那些脖子上挂着钥匙的女孩子,一定要把钥匙藏好,不要让别人看到。北京有个流氓成性的人,常常跟踪那些脖子上挂着钥匙的小学生,入宅抢劫,他多次作案,先后强奸了四十多个女孩子。    
    女孩子要从小培养勇敢精神,遇事要不慌不忙。    
    我记得我在北京女一中上初中时,就曾经遇到过一个流氓。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放学后我乘公共汽车回家。车上很挤,我感到后面老有人拱我。我警觉起来。我想起妈妈的话,遇到坏人别害怕,要沉着。我慢慢往车门口挪动,没想到脖子上的大围巾却被那坏人悄悄拽住了。我不动声色,也没有回头看那个人,怕自己害怕。    
    车一停,我“噌”地跳下车,同时使劲把围巾拽了出来,快步往家走。走着走着,我忽然发觉后面有人跟踪我,可能是那个坏人也下了车。这时,我又想起妈妈的话:有人跟踪你的时候,你要往人多的地方去,不要往家跑,因为坏人要是知道你住在哪里,以后你就会天天处在危险之中。    
    我灵机一动,径直往胡同口的首都剧场走去,正好赶上刚刚散场,我混在人群里转了两圈,把围巾放在书包里,换了个模样。看看“尾巴”甩掉了,我才跑回家。到家才发现,我的衬衣全湿透了———那可是大冬天呀!我把“历险记”跟妈妈一讲,妈妈当时就夸了我:“太好了!你真勇敢,还挺聪明,干得好!”    
    其实,妈妈就是这样大胆的一个女人。她常说,女人就是要胆大,将来才能做大事。我们小时,父亲在外地工作,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妈妈做主,她果敢坚毅,有了妈妈我们的心里都感觉好踏实。而妈妈呢,也教给了我的姐妹———她的女儿们从小拥有这种坚强的性格。    
    没想到的是,妈妈培养我的坚强勇敢的性格,竟成为我离开她后独立生活的最重要财富。    
    19岁,我离开家,去东北农村插队。不久,当上了北京知青集体户的户长,带着大家过日子;后来,又当上了妇女队长,带领着村子里的60名妇女下地干活。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怎么会干农活,可是我心里有那么一股“我能行”的勇气,帮助我把工作做得很好。记得有一个傍晚,我被通知去县里开会,集体户的一名女生送我去大队,我们在大草甸子上迷了路。周围是一片沼泽地,怎么走也走不出去,慢慢地天黑了,远处还传来了狼的嚎叫声。我们两个并没有害怕,只是静静地呆在草地上,等着天亮。后来,生产队才发现人丢了,派了许多村民来找,才把我们找回去。大家见到我们就问怕不怕有鬼来。我说:“鬼怕人,人才不怕鬼呢!”    
    事后想起来还真有点儿后怕。但是这件事,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害怕,那就是自己吓唬自己。就像培根说的:“没有比害怕本身更害怕的了。”在农村插队的那些年,我经历了许多次惊险,每一次成功地摆脱险境,都使我向“勇敢”靠近了一步。我终于悟出这样的道理:勇敢是精神气魄的力量,而不是四肢的力量。那些最能适应环境的人才是勇敢的人。勇气是在每一次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大胆是取得进步的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生活把我锤炼成为了一个大胆的人。    
    一次,我带领三十多名北京小学生去香港参加夏令营活动。回来的那天晚上,北京下起了大雨,机场雷电交加,飞机几次降落都没有成功。飞机大起大落,机舱内颠簸得非常厉害,好像马上就要机毁人亡一般。旅客乱作一团,有大声惊叫的、有喊爹喊娘的……跟我同行的一位年轻女记者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险情,她紧紧地抱着我哆嗦,忍不住大叫起来。我一直在安慰她:“不要紧,不要紧的……”    
    飞机终于在天津机场迫降,等待北京方面的命令。这时,外面还下着瓢泼大雨。    
    一些旅客吵着要下飞机。有的人还对我们说:“你们怎么这么奴性,还不叫乘务员打开舱门,把孩子带下飞机,你们不想活了啊!”    
    同行的人问我怎么办,下不下飞机。我冷静地说:“不能下去。外面下着那么大的雨,只有飞机上最安全。我们要相信中国民航。”于是,我们招呼孩子们安静地休息,还把自己手里的矿泉水贡献出来,给那些吵着要喝水的旅客。在孩子们的影响下,机舱里的旅客慢慢都安静下来。一个小时后,飞机在北京机场安全降落。在机场等候多时的家长们看到孩子安全归来,都十分高兴。    
    那位年轻的记者动情地对我说:“卢头儿,我真佩服你!你真有大将风度,临危不惧!如果我们中途下了飞机,我想我以后肯定再也不敢乘飞机了!”她的话,给我很大的鼓励。我想,人生也是如此,要做暴风雨中的海燕,才能领略风雨的壮观。妈妈给予我的这种勇敢精神,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社会上,还有一些大男孩儿抢劫小男孩儿钱财的现象,这也要特别注意。家长们最好不要让孩子把名贵的衣服穿到学校去,否则很容易引起别有用心的人打他的主意。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男孩子穿着妈妈从美国买的价值一千多元钱的名牌运动鞋去上学,一出门,就被人截住了。    
    “把鞋脱下来,让我穿两天!凭什么你就穿这么好的鞋?”那个大男孩狠狠地说着,把自己的旧鞋踢过来。小男孩吭也不敢吭一声,把鞋脱下来了。    
    很多孩子被人劫去钱物,不是因为穿得太好,就是由于兜里有钱太招摇了。新加坡、日本等国对中小学生都有严格的规定:所有的学生必须穿校服到学校,不允许穿别的服装。这样,就不会在学生中间造成贫富悬殊的现象,也就不会发生什么恶性的抢劫事件。    
    在这里,我想提醒家长,尤其是那些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宽裕的家长,不要让孩子在经济方面产生比别人强的心理,更不要让孩子在金钱方面有优越感,因为,这样对孩子并不是什么好事。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普通一点儿、平凡一点儿,并不是在“虐待”孩子,而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空间。让孩子摆脱惧怕,获得保护,是每一个家长必须要做到、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要让今天的孩子成功进入21世纪,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伟业的人才,必须调整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改善孩子成长的环境。    
    


没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家长没有差孩子 只有差家长(11)

    2000年3月,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共同创办了“知心家庭学校”。我们倡导这样一种理念:在“知心家庭学校”里,爸爸妈妈和孩子,既是同学,又是朋友,大家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全国第一个挂牌的城市就是金华市。我荣幸地担任了“金华市知心家庭学校”名誉校长。    
    事隔八个月,“知心家庭学校”如雨后春笋,在金华市中、小学校建立起来。11月11日,全国“知心家庭学校”现场推进会议在金华召开。我欣喜地看到,金华市刮起了“知心风暴”。    
    在徐力读书的金华四中率先建立起“知心家庭学校”,开办了知心信箱、知心报、知心辅导室、心灵之桥演播室、知心热线等以知心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知心家庭学校”不定期地以座谈会、专家报告会、家长现身说法等形式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传授。针对家庭中母亲与子女接触较多的现状,“知心家庭学校”开办了“现代母亲素质讲座”。金华四中的知心信箱就挂在学校通知栏旁边。同学们学习上、生活上的烦恼,对同学、老师、学校的建议等等都可以写在信上,投进知心信箱。知心信箱为每一位来信的同学保密。知心信箱的辅导老师,通过信函的形式尽快给来信的同学答复。普遍的问题,还在学校的知心报上予以解答。目前,学校收到的来信中有诉说自己感到孤单没有朋友的,有询问学习方法的,也有讨教如何与同学、老师、父母相处的等等,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知心家庭学校”对每一封来信都有回信,而且由专人送到来信人手中。“知心热线”曾接到一位爸爸的来电,问该如何教育他的儿子。经询问得知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已懂事的儿子整天郁郁寡欢,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接热线的老师问这位父亲:“可以和您的孩子谈谈吗?您先问问儿子愿不愿意?”父亲小心翼翼地询问子,儿子慢慢地走过来,拿起话筒,辅导老师就与他商量能否与他交个朋友,与他谈谈知心话?那孩子答应了,第二天来到了“知心辅导室”,在辅导员的耐心开导下,终于揭开了多年的心结。    
    这样的学校在北京,在辽宁营口,在山东青岛,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建立起来,2001年将建起300所。    
    在金华,当我提出再去看看徐力时,我听到一个好消息:徐力已由原来的15年徒刑改判为12年,现在已经转到杭州少年管教所。可是,听说徐力曾说,15年和12年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    
    我心里很不安。看来徐力对自己的前途尚没有信心。我想,别的少年犯会有父母去看望,而徐力呢,没有了妈妈,他更需要的是母爱。于是,我便决定推迟一天返京,去杭州看他。我要让天下的父母都相信一个事实:环境可以改变人!好的环境可以把孩子变好!阳光可以融化一个少年心头的冰雪!11月16日,我来到杭州少年管教所。在宽敞明亮的探视室里,少管所负责人说,徐力刚来半个月,但表现很好。所里组织少年犯学习时,他朗读文章,还会出板报。听了这些,我十分高兴。    
    一会儿,教官把徐力带来了。他剃光了头发,身穿少年犯的服装。    
    “你认识她吗?”教官问道。    
    “知心姐姐!”徐力亲切地叫着,脸上露出好看的笑容。天天都会听见有人叫我“知心姐姐”,不知怎么,今天听到徐力这样叫我,我心里的滋味却不寻常。看得出,在徐力的内心世界里,“知心姐姐”占着多么重要的位置!    
    我们并排坐着。我仔细端详着他:比起八个月前,他白了,也长胖、长高了,令人欣慰的是,他苍白的脸上有了红晕。“听说你减刑了,祝贺你。”我真诚地对他说。    
    “是的,同学们联名上书法院要求为我减刑,我爸也到处奔走为我说话,法院终于判了,减了三年。我很感动也很难过,我犯的罪,判多少年也不算多啊!”徐力低下头动情地说。我的心放下了,原来徐力所说的“15年和12年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的话,并不是出于自悲而是自责。    
    “这说明大家对你还抱着很大的希望啊!你要有决心重新开始!你在少管所每天都做些什么呢?”    
    “上午学习政治文化,下午劳动。我只要有空就学习,我叫我爸把我的书包和课本都带来了,我要好好学习,出去还要考大学。”徐力坚定地说。    
    “你很有志气。少管所也是一所学校,你只要珍惜大好时光,会学到好多知识。方志敏烈士生前在国民党的监狱里,条件那么恶劣还写下了《可爱的中国》那样不朽的著作,因为他坚信共产主义的理想一定会实现;你现在的条件比他好得不知多少倍,又有那么多人关心你,你可不能虚度年华,要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将来出去要为祖国效力,没有科学文化知识不行!再说,这也是你妈妈一生的希望……”一提到妈妈,徐力的眼睛红了,眼眶里噙满了泪水。“我会努力的,知心姐姐您放心。我还让我爸带来了《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还借给别的人看。我还要学习外语和电脑,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没有本领不行!”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