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

第96章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96章

小说: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他这个权力走廊中的新手迅速失去他拥有的一点儿信誉。他才不肯去冒一
次没有价值的险呢。政府决定成立一个内阁委员会,专门审议罗杰提出的防
务政策。保守党实权人物科林伍德希望罗杰在草拟白皮书时,尽量使用含义
模糊的语言,把真正的意图掩盖起来,不让人们知道废弃的将是些什么武器,
以便蒙混过关,待生米做成了熟饭,政府也就无法中途放弃这项政策。科林
伍德这样做,是为了利用罗杰来保持自己的权力;而罗杰为了实现自己的目
标,也只有同科林伍德达成妥协。这时,劳务大臣突然向罗杰提出警告,希
望他从一开始就估计到劳动力情况,即使一个孤立的单独项目下马,也意味
着7000 人失业,其中有3000 名专家。罗杰相信这是为了刺探虚实而虚晃的
一枪;真正要试探他的真实意图的,是迄今保持沉默的某些利益集团。实际
上,反对党已经开始行动,保守党内也有人不支持他,危机初露端倪。罗杰
的私生活也遇到了麻烦。他的情妇埃伦先是接到一个女人的电话警告,然后
又相继收到好几封匿名信,威胁说要将罗杰的隐私公之于众。刘易斯一方面
赶紧请保卫部门的熟人设法查出策划者的名字,另一方面十分害怕这件事情
与反对罗杰的政治活动有关。他感到,他和罗杰至今为止的一切努力,都是
循着一条封闭政治的渠道,在权力的走廊里很难地挣扎前进,罗杰正经历着
他个人的政治危机。经过努力,内阁作为一项妥协,接受了罗杰的防务白皮
书,罗杰将面对议会的辩论。在辩论前的那些日子里,各种不同意见大造舆
论。保卫部门还找到刘易斯,莫名其妙地调查他和共产党的关系。反对党领
袖在外地发表了演说。他们还提出一项动议,要求将议会通过的海军拨款削
减。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反对罗杰的一步政治棋。科林伍德奉劝罗杰千万谨
慎从事。罗杰的好友,美国科学家大卫·鲁宾则劝他赶快抽身,否则就要自
己掐自己的脖子。罗杰的妻子也收到了匿名信,她暴怒地向丈夫提出最后通
牒。深夜,四面楚歌的罗杰见到了埃伦。这对深深相爱的情人的眼睛碰在一
起又躲开了。这一瞬间,他们之间传递的不是爱,不是欲望,甚至不是感情,
而是理性的知识。罗杰刻骨铭心地感受到爱的残酷。罗杰走到哪里,都受到
人们的注视。刘易斯觉得,一个家庭濒临破产的时候,女主人在外省城市的
小街僻巷里所受到的,也正是这种目光。卡罗决定施加她的全部影响来迎接
这次辩论,尽到她对不忠的丈夫的最后一次义务。但是她的努力失败了。政
治地位不断上升的凯弗不肯帮忙。凯弗不仅妒忌罗杰的才能和成绩,也妒忌


他的男子气魄。他是怀着自己在两性生活中怯懦而备受挫折的悲哀和仇恨的
心情看待罗杰的。所以,当他拒绝卡罗的时候,噪音因为残酷而显得特别柔
软。卡罗的弟弟公开表示要反对自己的姐夫。被罗杰赶下台的前任大臣吉尔
贝也插进一手,在议会辩论时,以一个老战士的光荣身份发泄他对罗杰的仇
恨,辩论结束以后的投票表明,尽管罗杰的白皮书勉强得以通过,但是保守
党内却有34 个人弃权表示不赞成这项政策,从而严重地动摇了他在党内的地
位。罗杰不得不承认失败而提出辞呈。他本来可以急流勇退,接受党内高层
人物的建议,赶快把他那项政策的重负甩开,换一个不太起眼的部继续做大
臣。罗杰却拒绝向党内核心人物求情,给台阶也不下,勇敢地选择了忍辱下
台的结局。辞职后,他与卡罗离了婚,和埃伦一道过着简朴的生活,下次选
举也不会再参加。这颗崭露头角的政治新星就这样从权力的走廊里消失了。

作品鉴赏在当代世界文坛上,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作家,具有斯诺这
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对西方社会权力结构的内幕作如此深入的研究和生动
的艺术描写。他既是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又是在政府和议会中长期担任要职
的官员;他虽出身贫寒,却因贡献卓著而受封为勋爵成为贵族,他是货真价
实的自由派人道主义者,还是一位坚持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小说家。他这种
独特的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杰出的艺术才能,使他成为今天西方“权学”研究
中当之无愧的名家。这部小说发表后,“权力的走廊”这个原本仅指故事发
生场所的十分普通的名词,竟然迅速步入了英国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
当代英语词汇中一个耐人寻味的成语。仅从这一点,我们就不难想象出小说
的巨大成功和深远影响。斯诺不喜欢隐晦曲折的象征手法和意识流。他采用
的是地道的现实主义传统创作方法,对环境、人物和情节作真实而细致的描
写。在这部小说中,他通过3 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
深刻反映了五十年代中期英国社会权力结构中的矛盾冲突,从一个侧面展现
了当代西方社会的现实生活风貌。主人公罗杰·蒯夫是个悲剧人物。尽管他
雄心勃勃,要为提高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制止人类核灾难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
情,而且不乏智慧、毅力、勇气、手段和机遇,他却仍然无可避免地败下阵
来。和他不同,保守党党魁科林伍德和主持“政治之家”的贵妇人黛安娜这
些人,才是真正的权力拥有者,生活在受到魔法保护的圈子里,随心所欲地
玩着权力的游戏。工业巨头拉富金属于又一种典型。他白手起家,惨淡经营,
终于成为航空工业中举足轻重的首富,在自己的经济王国里拥有了巨大的权
力。他所代表的资本的势力,与黛安娜等人的特权势力,理所当然地汇合在
一起,从而增强了这两种并行不悖的势力的永久性。在这种情况下,幻想突
破等级束缚、把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和对过去时代的浪漫主义向往当作精神
支往的罗杰,除了从权力的走廊中黯然消失,还可能有什么更好的结局呢?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满足于故事本身的叙述,而是把笔触探伸到人物的内
心世界,刻意描写各种人物的心理活动,使这部小说呈现出鲜明的心理分析
的特征。这样一来,尽管情节的曲折性和紧张程度相对有所淡化,却使人物
形象更加生动,具有更为丰厚的内涵和隽永的艺术魅力。为适应这一需要,
作者的文笔简约深沉,在借助线索人物刘易斯的第一人称叙述时,常常有意
打破叙述、对话和思想的界限,运用有别于传统对话叙述方式的自由间接引
语和半直接引语,大大提高了语言媒介的精致微妙。

(方开胜)


克里斯托弗·依舍伍德一个单身汉(1964)

作者简介克里斯托弗·依舍伍德(1904—),英国小说家、剧作家。
全名克里斯托弗·威廉·布雷德肖——依舍伍德,1904 年8 月26 日生于英
国的柴郡,祖上是当地有名望的古老家族和庄园主。他11 岁时丧父。1923
年入剑桥大学,因与朋友专心学习创作,1925 年考试不及格,遂被命退学。
此后,依舍伍德当过秘书和自由撰稿人,还曾想学医,并在名作家福斯特的
影响下开始创作长篇小说。他和w·H·奥登、斯蒂芬·斯彭德组成“奥登帮”,
一起探讨文学创作。1928 年,依舍伍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切阴谋家》出
版,被评论界认为是一个不成功的开端。1932 年问世的《纪念碑》为他在创
作界赢得了一席地位。三十年代,他与奥登合作,创作了三部诗剧,并以旅
居柏林的经历为素材写出《诺里斯先生换乘火车》(1935)和《再见吧,柏
林》(1939)。这两部作品以其对德国社会的深刻描述而为作者赢得广泛好
评,被誉为对柏林市的“无以伦比的刻画”。此后,依舍伍德与奥登访问战
火中的中国,写出著名的游记《战地行》(1939),并于1939 年1 月去美国
定居,1946 年加入美国籍。依舍伍德在美国经历了精神上的锐变,从早期的
左倾相关心政治转向和平主义和印度吠檀多派的清心寡欲。在创作上,他继
续完善其独特的自传体风格小说,《傍晚世界》(1954)、《南下旅行》(1962)、
《一个单身汉》(1964)、《河边相会》(1967)是此间创作的长篇小说,
其中尤以后两部为佳。此外,他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自传等多种作品,进
一步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的地位。

内容概要乔治开始醒来。苏醒的过程就是恢复自我意识的过程。乔治
先想到自己的存在,然后是“我现在活着”,最后才是“我在家里”。大脑
随即向身体发布命令:起床。身体赤裸着走向卫生间,象往常一样进行一系
列的活动:解手、称体重、洗漱。这之后,大脑才明确地意识到:我是乔治。
乔治开始穿衣、下楼、进厨房,这些日常行为使他想起不久前因车祸突然去
世的同房好友吉姆:吉姆在世时,无论做什么,两人都免不了在这个空间窄
小的房子里你碰我、我触你,只要乔治在这幢房子里住下去,他就会永远记
起吉姆。乔治做饭、吃饭,去起居室看书:看书是他与他人的一种对话和交
流,尽管看书也曾使他入睡或忘掉忧愁。他拿起一本拉斯金的书,走向厕所。
他从那里的窗户向外眺望,看得见樟树巷的部分景色。这是加利福尼亚的冬
日早上,空中飘着太平洋的雾气。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樟树巷还是人迹稀
少的地方,大战之后,退伍军人们回到送他们走上战场的海边,在这里安家,
这个地方便成了人口稠密的居住区。乔治认识所有的邻居,但不常与其来往,
孩子们把他当成怪人,喜欢他扮成怪物冲他们吼叫。电话铃突然响起,乔治
只好冲出卫生间去接电话。是女邻居查利请他晚上过去吃饭,他礼貌地谢绝
了。20 分钟后,乔治自己开车去学校,去讲11 点30 分开始的那堂深。一路
上,乔治的头脑灵活地从一个念头跳向另一个念头:高速公路的快捷,地方
环境的治理,古巴危机与美国政府的态度。。乔治今天挺运气,在教室附近
的停车场上找到了一个空位,而且还高兴地发现他竞认出了3 辆自己学生的
汽车。他去办公室看了看,又去咖啡厅小坐,然后向教室走去。前排座位上
坐着用功的学生,包括一位即将在教会学校任职的修女和一位日裔姑娘。乔
治今天讲英国作家赫胥黎的作品《天鹅死在许多个夏天之后》(1939)。他
曾让学生顶习这部作品,因此一上课便首先发问。书中典故颇多,许多学生


并不知道这些典故。乔治做了一些说明,随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并适当加以
引导。在作者是否持反犹立场的问题上,乔治大发议论,不觉间已过了下课
时间。下课后,乔治回答了几个学生的问题,然后去食堂吃饭。饭后,他开
车去医院看望生命垂危的多丽丝。她是吉姆的女友。从医院出来,乔治进了
健身房,在那里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回家路上,他去超级市场买食品,丰
富多样的方便食品反使他生厌。他的情绪越来越低沉,他觉得自己无法单独
度过晚上的时间。他给查利打电话,表示要去她那里吃饭,查利高兴极了。
和查利在一起,又使乔治想起吉姆。往日里,当他和吉姆闹别扭不说话时,
常常是在查利这里得以沟通和解。查利是个迟钝的女人,她的帮助往往是无
意识的。喝了许多酒后,查利再次要乔治讲述他与吉姆的英国之行。乔治借
着酒兴,讲起在小酒店里如何开怀畅饮为吉姆祝贺生日,讲起英国的乡村特
色。这些话引得查利忆起自己的过去。查利是个英国人。她年轻时遇上当士
兵的美国人巴狄,嫁给了他,从英国来到美国。她的姐姐认为她这是抛弃自
己的祖国,对她始终心怀不满。后来巴狄抛弃了她,倒使姐姐认为这是她罪
有应得。查利和乔治边喝边聊,直至大醉。乔治告别查利,踉踉跄跄地朝海
边走去。他在海边站了一会儿,又进了小酒店,不期竟在这遇上学生肯尼。
肯尼承认他知道乔治常来这家酒店,似乎有意来这里等着见他。醉意浓重的
乔治开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他和肯尼的谈话设想为一次具有象征性的行
动,起码是青春与老年的对话。他大谈过去、现在与将来,自认青年不屑于
考虑过去,他们只关心现在,还认为青年们不愿设想未来,因为未来与死亡
联系在一起。有趣的是,肯尼的观点与他的完全不同。肯尼经常想到过去时
代的迷人之处,甚至想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肯尼对现在并无太大兴趣,未
来倒是他常想的,但绝没有把未来与死亡相联系。俩人还就经验、人生谈了
很久,最后一齐下海游泳。酒醉的乔治已经控制不住自己,被肯尼拖出海水。
肯尼与乔治一起回家,乔治继续喝酒。肯尼告诉乔治,他今夜到这家酒店,
本是想与那位日本姑娘在外边过一夜,不料姑娘不肯,两人吵起来。最后姑
娘独自开车回城,撇下他一个人在酒店里。听到这里,乔治大发同情心。他
对肯尼说,他今后每周都定期去邻居家吃晚饭,届时家中无人,肯尼便可以
领女友来幽会。他还告诉肯尼,他的房子从来不上锁,出入自由;起居室有
长沙发,一切都会很方便。不知不觉间,乔治体内的酒精把他送入梦乡。一
觉醒来,他已躺在床上。他拧开床头灯,看到一张字条,方知肯尼扶他上床
后已经离去。他想到肯尼和他的女友,又想到一些肮脏的念头,骂自己是“老
白痴”,最后他决定做一件疯狂的事:圣诞节时独自一人去墨西哥,一早起
来就去订机票。昏昏然中,睡意再次袭来。乔治的大脑开始改变工作方式。
乔治在向自己提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将不会留下任何辰迹。他在第二天醒来
时不会回忆起它们。乔治睡着了,只有心脏还在工作。迟早有一天,身体会
发生动脉堵塞,假如当时乔治的灵魂正在独自漫游,回来时它将无家可归。
无用的躯体将和垃圾一样成为废物。

作品鉴赏从结构上看,《一个单身汉》颇似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它以男主人公的活动为主线,写他在一天中的种种经历。主人公乔治是一个
典型的现代人,一个“非英雄”。他在美国加州的一所不知名学府中教授英
国文学,工资低而待遇差。他未婚,是一个受到社会攻击的少数派“同性恋”
者。他的好友吉姆又不幸死于车祸。他的住房狭小,全无教授的派头。唯一
值得提及的是,他在学校里还算得上是一位老资格的讲师。小说的背景是60


年代的美国。作者通过对一位中年男子(乔治已58 岁)单身生活的细致入微
的描写,生动准确地展示了60 年代初期的加州生活。刚刚发展起来的高速公
路,日益增加的私人汽车,24 小时营业的大型超级市场,注重广告与信息却
不懂得节约纸张的各色通知与小报业务,及至时髦的健身房和男主人公的同
性恋症,此类情节无一不生动地反映了美国西部生活风貌。评论家认为,《一
个单身汉》是作者描写城市的又一部佳作,堪于早期名篇相媲美,小说对洛
杉矶市的描写将成为经典,流传于世。依舍伍德创作这部作品时,早已加入
了美国籍。但是美国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英国小说。英国小说家兼文学评论
家安·伯吉斯也说这是一部“有十足的英国味”的作品。诚然,主人公乔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