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

第132章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32章

小说: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是毛利人和白人的后裔,但她认为“鉴于血统、肉体和遗传我是个有八
分之一毛利血统的人,但从心灵,精神和情趣方面来说,我是个十足的毛利
人。”克勒温是个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的女子,从绘画到音乐,从历史到宗
教、从钓鱼到下棋、从烹调到酒类无一不晓,无一不精。她自信自傲,以冷
女人自居;她性格坚强,喜怒无常,但感情丰富,攀上艺术家的宝塔并没给
她带来幸福和满足,相反更加深了她与亲人的疏远,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孤独。
她在甫岛一个遥远的沿海村落自行设计建造了一个塔型房子,并借鉴毛利人
的传统艺术和自己的想象,在塔内安造了螺旋形的楼梯,在地上画了双螺线
一人离群索居,第二个重要人物是乔,一个中年毛利工人,心地善良,富有


同情心,但脾气暴躁,性情忧郁,在他第一个孩子刚去世不久时,营救并收
养了一个父母在船只失事不幸遇难的白人男孩西蒙,不久妻子和另一孩子也
被流感夺去了生命,乔悲痛万分,一蹶不振,脾性更为暴戾,时常怀念死去
的妻儿。第三个重要人物就是西蒙,双亲的遇难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创
伤,被乔收养后又获得了家庭的温暖,而乔妻的病故尤如雪上加霜在他心头
刻上了新的伤痕,他为此十分伤心,常说要去找母亲。他平时寡言少语,举
止令人费解,时而可爱逗人,时而惹事主非,好斗违法。在学校里常受到处
罚,乔为此伤透了脑筋。乔是出于同情。其次也是为了补偿失去妻儿的痛苦
一直照料着西蒙,有时他对西蒙充满母爱般的柔情,有时却又粗暴地鞭打他,
事后后悔万分,到时候又会遏制不住了,一个傍晚西蒙离开镇上的家漫游到
克勒温的塔房前,克勒温收留他住了一晚。乔为此登门感谢,两人说起了毛
利语,彼此都有一种亲切感,他们开始了来往,西蒙喜欢克勒温,时而擅自
来到她的塔房,这也增加了她和乔的接触机会,他们各自追忆了故乡的往亭,
倾诉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和内心的孤独和痛苦,乔时常陪克勒温下棋、弹唱、
散步、钓鱼、他们还带孩子一起开车兜风,外出度假,克勒温帮助照料西蒙,
对西蒙萌发了本能的母性,西蒙也会向她撒娇,对她十分亲近。就这样这三
个不同肤色的男人、女人、孩子出于各自的需要聚合在一起。然而,由于他
们在性格、经历上的差异,克勒温因为乔对西蒙粗暴行为的厌恶,乔对克勒
温自信孤高的反感,以及他们在性关系方面的不同经历、分歧扣西蒙给他们
增添的种种麻烦,这一切使这三人又有意无意地互相刺伤感情,他们三个被
损害的人卷入了一场螺旋形的感情纠葛中,有时他们是向心的,互相帮助,
有时是离心的彼此伤害,西蒙对克勒温也偶有暴力行为,克勒温感到伤心。
终于这一切又酿成了他们的分离;克勒温外出旅行,乔被捕人狱,西蒙生病
住进了医院。在分离的这一段时间里三个各自在身心方面都经历了痛苦的考
验、回忆了他们欢聚的时光,克勒温后也身染重病,她还去探望了住院的西
蒙和入狱的乔,最后这三人又重归于好,起先关系不太融洽,但在全书结尾
时,彼此已有所谅解而和睦共处了。

作品鉴赏《骨干人物》是毛利作家们一直试图把本民族文化和欧洲文
化熔于一炉的优秀作品,也是凯里·休姆的长篇处女作,小说的成功标志着
70 年代兴起的英语毛利文学的发展,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小说以三个主要
人物的相识、交往、欢聚、分离、再次聚这一条主线展开情节,刻画了新西
兰社会的种族关系,家庭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如书名所提示的那样。
他们的关系是具有“骨干”的概括性和社会代表性的。作者在克勒温身上主
要表达了毛利人与本民族人在感情上琉远的一些问题。他们的与毛利家乡都
已失去了联系,留恋故乡追忆往事和互诉感受把他们连结在一起,他们都认
为这是他们生活方式中失去的最宝贵的一部分,这种失落感给克勒温带来身
心的痛苦始终贯穿于全书,小说还涉及了当今社会上的同性恋、犯罪和暴力
等问题。《骨干人物》所反映的主题正是80 年代来毛利作家们力求表现的主
题和他们创作的艺术源派。而凯里·休姆独特的艺术手法对这一主题的刻画
比她的同行同胞们更为出色和成功。作者开篇不凡;描写了三个主人公各自
在路上行走的轻松心情和美好感受,暗示着故事大团圆的结尾,塔屋内的螺
旋形梯子和地板上绘画的双螺线象征着主要人物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起
初,他们出于需要和愿望,生活在一起,象围绕着同二基点的舞圈跳着舞,
结果,这个舞圈又成了分离他们,并使他们陷于孤立和绝境的漩涡,螺旋体


对全书的含义、构思和形式都是至关重要的,作者有意识地将人物关系的描
写、情节的发展作了螺旋体般的结构安排,从广义上来说人类社会和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象螺旋线一样无限止地延伸,从他们三人关系的狭义上来看,螺
旋线又回归到起点,这种描写结构给小说细节带来了活力;也是作者最直接
深入地吸取毛利文化的方法之一、她在书中写道:“她(克勒温)脚下地板
上刻着两条螺线,你的目光循着其中一条一圈又一圈地延至中心,这时你会
吃惊地发现,另一种螺线又从这里开始,将你的目力引至室外。。老人们会
发觉,这正是他们在笔直的羊齿树。上姻熟地刻双螺线所引起的灵感。。”,
小说在思想上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但采用的手法却是现代主义的。作者
用“意识流”和象征主义强化主题,不注意人物的情节,只着眼于揭示人物
的内心世界,小说进展缓慢,无跌宕悬念之势,但内容纵深广泛,表层描写
丰富多采,着墨错落有致,全书出现的人物并不多,但对书中虚设和真实人
物的刻画都以精辟的纯心理分析落入情节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内心活动
则又通过对话和思想丰富,感情炽烈的内心独白来完成的,乔多次和亡妻的
对话写得哀怨凄婉,催人泪下。这种描写在新西兰小说中是十分罕见的。小
说的语言也极其丰富,从军事艺术到用于烹任用的蒲公英,从音乐到钓鱼等
描写各种兴趣的专门词汇和习语使小说生趣盎然,可见作者驾驭语言能力之
深和知识面之广的程度。

(任荣珍)


加拿大文学

休·麦克伦南长夜漫漫(1959)

作者简介休·麦克伦南(1907 一),加拿大小说家。生于新斯科省市
雷顿角岛。父亲是苏格兰医生,母亲爱好音乐美术。他在哈利法克斯长大,
从达尔豪西大学毕业后,靠罗德兹奖学金赴英国牛律大学进修,并且游历欧
洲,后来又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古典文学博士学位。在普林斯顿读书期
间,他也开始尝试写小说,然而为生计所迫,他只得在1935 年去蒙特利尔下
加拿大学院教授拉丁文和历史。1936 年与美国女作家多萝西·邓肯结婚。邓
肯鼓励他创作,最初他写了两部描写国外生活的小说,均不成功。于是妻子
引导他以自己熟悉的加拿大风情为题材。他根据1917 年在哈利法克斯的童年
经历,撰写了《晴雨表在长升》(1941 年)。后来他又创作了《两地孤栖》、
(1945 年)、《悬崖》(1948 年)和散文集《穿越田野》(1949 年)这三
木书都获得加拿大文学最高奖——总督奖。他的另一部散文集《30 和3》
(1954),使他又一次荣获总督奖。1959 年,在多萝西·邓肯的逝世的激励
之下,他创作了充满激情的《长夜漫漫》,并且因此第五次得到总督奖。一
般认为,这是他的最优秀的作品。他的主要作品还有《斯芬克斯重返人间》
(1967)和《时代的不同声音》(1980 年)等。从1951 年起,他一直在麦
吉尔大学任教,1979 年退休后,与第二个妻子弗兰西斯·沃尔克住在魁北克
省北哈特利。

麦克伦南的小说以描写加拿大的现实生活为主,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堪称加拿大民族文学的代表作家。但是,他并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他还十分关注希腊和罗马文明的衰落,并希望把新旧两个世界——传统文化
和北夫的实利主义调和起来。他的小说基本上是写实的,但有时也出现夸张
离奇的渲染;虽富于哲理有时却流于说教。他喜欢用连续不断的形象化描述
结构来烘托人物和主题。

内容概要朝鲜战争的第一个冬天,二月初的一天傍晚,乔治·斯图尔
特离开大学教堂准备回家。乔治是电台的政治评论员,并且在大学里兼课。
他有一个温馨的家,他一直把妻子凯萨琳视为生活的基石。虽然不感到十全
十美。但是活得很安逸,无优无虑。可是,一个电话却搅乱他和他的家庭的
平静生活。打电话的人叫杰罗姆·玛特尔。是凯萨琳的前犬。在30 年代未,
他为了支援西班牙人民的战争,毅然离别病弱的妻子和女儿,前往西班牙前
线。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又到法国参加反法西斯斗争,被纳粹夫进了集
中营。据当时的报道和一位法国飞行员的证实,乔治他们一直以为杰罗姆已
经惨死在法西斯的屠刀下。杰罗姆死而复后的消息使凯萨琳极为震动,而杰
罗姆的生女莎莉却对此感到气愤,因为她难以忘却当年父亲的离去给她的生
活造成的创伤。乔治更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他回忆起少年时代。那时他
才17 岁,与凯萨琳是邻居,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渐渐地爱上了凯萨
琳,凯萨琳也爱他。最初,两人爱情如同早春的嫩芽一样建康成长,然而不
久就出现阴云。凯萨琳活泼可爱,却患有先天性的风湿性心脏病,被医生诊
断为不能生育,不适宜结婚。这令她十分苦恼,她是个充满生活理想的姑娘,
但是也十分清楚地意识自己的病体。另一方面,乔治虽然心地善良,感情执
著,却生性怯儒,自幼缺乏自信。他深深地爱着凯萨琳,却无力抵制姑母的


干预。他姑母竭力反对他同凯萨琳发展爱情关系,她不让他和凯萨琳一同上
麦吉尔大学,而是安排他回弗罗比歇中学再读一年。结果,凯萨琳上大学后
他们便分手了。

后来乔冶历尽艰辛,终于读完了大学。毕业舌他到滑铁卢中学教了5 年
书。照他的话说,是5 年的苦役。因为学校里一团混乱,滑铁卢这地方又枯
燥无味。乔洽只能利用周末去蒙特利尔寻找刺激。他结识了一位名叫卡罗
琳·霍尔的女人,并与她同居,虽然他们彼此并不真正相受。他从卡罗琳口
里第一次听到杰罗姆·玛特尔这个名字,并且得知杰罗姆和凯萨琳结了婚。
但是他伯见凯萨琳,因为他觉得结了婚的凯萨琳是他望尘莫及的成熟姑娘。
其实,他仍然爱着凯萨琳。终于,一次看戏的时候他又见到了凯萨琳,顿时,
他内心里又荡起一股激情。凯萨琳见到他也是喜不自禁。从此以后,乔治便
进入了杰罗姆和凯萨琳的圈子里。他经常出入他们的家中,凯萨琳告诉他是
怎样因看病而认识杰罗姆的。杰罗姆是蒙特利尔一位杰出的外科医生,他同
凯萨琳认识没几天便闪电般地爱上了她。他认为凯萨琳能够生育,因此让她
打消顾虑。很快他们便正式结婚,不久女儿莎莉也诞生了。杰罗姆性格刚烈,
敢做敢为,这使生性羞怯的乔治颇为敬佩,不知不觉地,他逐渐把杰罗姆视
为自己的保护人,甚至几乎把他当做父亲的替身。而对乔治和凯萨琳之间的
奇特关系,杰罗姆似乎并不在意,他仿佛是超然一切之上的,他不属于任何
特殊的团体,只属于总体的人类。他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正义感,是那种把
职业道德看得高于一切的人物。凯萨琳以全部身心爱着杰罗姆,这一点乔治
也意识到了,但是由于他对凯萨琳的爱情仍然有增无减,他无力自拔,不能
违心地同另一个女人结婚。

杰罗姆出主在新布伦瑞克省内地的一个伐木营地,一个不知谁是自己的
父亲、没有姓氏的可令孩子。他母亲是工地上的厨工,几乎是那里唯一的女
人。她同许多伐木工人同居过,有些男人十分粗暴,给杰罗姆的幼小心灵里
留下阴郁的印记。一年冬天,他母亲与一位同居的工程师发生争执,结果工
程师一怒之下把他母亲杀了。杰罗姆乘上小木舟,冒着生命危险沿河漂出林
区,在一个铁路小站被一对善良的老教士夫妇收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他应召上了前线;战争毁灭了他的宗教信仰,战后归来,他变成了不可知论
者。后来靠勤工俭学获得学位,取得医生资格。西班牙爆发内战,白求思组
织医疗队赴西班牙帮助同佛朗哥作战的游击队。这对杰罗姆触动很大,他同
情西班牙人民的革命斗争,非常渴望能去那里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时世界局
势越来越不稳定,战争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杰罗姆的这种情绪使凯萨琳深感
不安,她不仅担心杰罗姆会离家远去,而且害怕他爱上另一个女人。可是杰
罗姆已经被远方的斗争吸引住了。一次集会上,他与法西斯分子发生冲突,
新闻界有意渲染这一事件,为此医院的首席医生解雇了同杰罗姆一起参加集
会的一名护士。于是杰罗姆愤而辞职,去西班牙参加战斗。1941 年初,传来
杰罗姆被纳粹析磨至死的消息,凯萨琳受惊而病倒了,病愈后不久,她便同
乔洽结婚了。杰罗姆的归来,在凯萨琳心中又引起一次剧烈的震荡,她心力
衰竭,感到已经无力承受眼前的突变了。她的整个一生都是属于杰罗姆和乔
洽的,可是由于固有的疾病,她经受不了这种打击。见到此情此景,杰罗姆
只得默默地远走他乡。乔洽和凯萨琳恢复了宁静的生活,最后,凯萨琳终于
安详地走完了人生旅程。

作品鉴赏《长夜漫漫》被公认为麦克伦南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主要刻


画了三个形象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乔洽·斯图尔特、凯萨琳·卡里和杰
罗姆·玛特尔。作者通过这三个人物的经历和彼此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揭
示了三、四十年代加拿大人的生活观念和命运。乔治和凯萨琳都出生于古老
的移民家庭,虽然住在被称为国际城市的蒙特利尔郊区,但是受传统文化的
影响,他们对于都市的气氛感到格格不入。他们似乎更迷恋纯朴、幽静的田
园生活,这种生活酿就了他们的诗一般的初恋,也塑造了他们的懦弱胆怯、
耽于安逸、缺乏自信的性格。他们虽有理想,却总是摆脱不了旧的道德意识
的阴影;虽然接受了不少外来的新观念,却抑制不住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的眷
念。这在当时的加拿大颇有代表性。从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看,加拿大
仿佛是一块世外桃源,远离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冲击,大部分加拿大人对世
界上的动荡不安只是冷眼旁观,漠不关心。但是,也有少数敏感、活跃、敢
于接受新思想的人其行为与此截然相反,杰罗姆·玛侍尔就是一个典型。他
是个倔强自信、敢做敢为的人,不论对于事业还是爱情,他都表现出一种果
断、坚决的作风。他并没有那种病态的乡土观念,而是关心国外的事变,甚
至包括与国内生活毫无关系的西班牙内战。他富于正义感、充满献身的热情,
为了支持异国他乡人民的革命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