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掌为盟-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项技术一点也不难,”她对他们几个说,“急停时你必须把身体横向转到一边,让冰刀咬住冰面。我们大家一致认为队里每个男孩都有足够的力气做到转身,同时把冰刀切入冰面,对吧?”
三个人都对她的话表示同意。
第二部分第8章 任务艰巨(2)
“问题是:为什么他们做不到呢?答案是:因为他们怕自己做错了动作,大头朝下摔在坚硬的冰面上。对吧?这点毫无疑问。所以,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给他们信心,不要认为他们需要学习怎么转身,怎么把冰刀切入冰面。你们今天的任务就是给他们信心。
“注意,一些所谓的技术问题往往和技术无关。”
于是,在米尔特、格斯和艾伦的带领下,所有的男孩子都在冰球上反复做滑行、急停,再滑行、再急停的动作。孩子们自己练习,三个教练则各自从一个孩子身边来到另一个孩子身边,观看、表扬,树立着他们的信心,然后再观看、再表扬他们取得的进步。
10分钟过去了,没见有什么变化。到了15分钟的时候仍然是老样子。等过了20分钟,就像爆米花终于起爆了一样,冰球场四处都纷纷响起了冰刀横向划过冰面的声音,同时还能听到处处响起的喊声:“嘿,教练,快看啊!”
到训练结束时,每个男孩子都能正确地做出急停的动作了。有几个还尝试着快速滑行,然后猛地急停,这样就可以朝空中溅起一阵冰屑了。
当晚的比赛是几个赛季以来最值得纪念的一场比赛。
首先,蒂姆出现了。他坐在一辆轮椅上,头上缠着白色的绷带,在比赛开始前,艾伦把他推到了更衣室。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瞥到了推进门来的轮椅。这群十岁的孩子们刚刚还唧唧喳喳兴奋地吵闹着,这会儿都渐渐安静了下来。当蒂姆站起来,慢慢走到更衣室的长凳前,坐在他的老位子上时,欢呼声、掌声、球杆的击打声,还有尖叫声和一大堆的问题顿时把他包围了。
“好了,孩子们,给他一点空间。”艾伦说。孩子们可能听到了他的话,可他们还是紧紧围在蒂姆身边,直到铃声敲响、距离开赛只剩下五分钟时,他们才不得不披挂上阵,朝冰球场走去。
“弟兄们,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蒂姆在队友离开更衣室时大声喊道,随后在轮椅上坐了下来。
不一会儿,艾伦注意到蒂姆的双手紧紧地抓住了轮椅两侧的扶手,因为就在这时,入场道上回响起男孩子们嘹亮的口号声:
啪啦虎,喀哒虎
我们发誓为蒂姆。
锵咚,嘁咚,河曲,勇士
我们立志夺冠军。
嗨,嗨,噼哩啪啦砰,
热力组合,击掌为盟。
这是蒂姆第一次听到这段口号。
“你在场上被撞倒了,他们觉得很难过,所以……”艾伦开始解释道。
“那不是他们的错。碰巧事情就发生了。”蒂姆打断了艾伦的话。
“不管怎么样,他们还是觉得很难过。”艾伦说。他没有再提及责任的问题。如果教练们事前尽到责任,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急停,把做这个动作看成是信心的问题,而不单单是技术问题,那这次事故是不是也就可以避免了呢?
“每个人都想为你做点什么,所以我们约定以你的名义夺取赛区冠军杯。”
蒂姆迫不及待地盼着在晚上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妈妈。在医院里的时候,他敢肯定妈妈一直都守护在自己身边。妈妈曾经说过,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蒂姆真的需要她,她就会陪伴在他左右。他受伤了。他需要妈妈。现在他已经出院回家了,有时候他很孤单,尤其是在晚上,爸爸去上班了,而且他知道队员们都在训练或是嬉戏。但是眼下他的伤差不多好了,也不再恐惧了。他不像前些天那么渴望妈妈时刻陪在身边了,于是和妈妈团聚的时间又恢复到夜晚了。
蒂姆在赛场上的出现是那晚第一件值得纪念的事,而第二件事也同样具有非凡的纪念意义:河曲勇士队竟然在比赛中将对手逼平!
对方并非联赛中的强队,而且对方球队有两个最好的球员和他们最好的守门员因故没有出场,但是河曲勇士队在场上同样没有杰德。而他们战平了!
这次没有杰德在场上做靠山,没有他在主宰一切,其他的孩子们开始有了不同寻常的表现。有趣的是,在场上,让他们真正能够向前推进的正是他们刚刚掌握的急停技术。当他们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时候,也就知道如何控球了——至少是比他们从前的表现强多了。速度、灵活性、插入球杆阻截、抢球,他们发现一旦对自己有了控制能力,这些都比从前要轻松得多。
惟一错过比赛的人是韦瑟比。“你们在比赛时不需要我。”当艾伦试图安排时间去接她过来时,她除了这么一句婉言谢绝的话之外,没有做任何过多的解释。但是,在接下来的周二和周四晚上,她都如期前来参加了训练。同样,这两次他们还是训练队员的基本功:急停、控球、射门和传接球。
第二部分第8章 任务艰巨(3)
又是一个周六,而这个周六晚上的比赛是他们迄今为止打得最好的一场比赛。蒂姆站在看台上,现在他不坐轮椅了,只是拄着双拐。韦瑟比再次谢绝了邀请,没有到场。他们输了,但是虽败犹荣!最后的比分是7比5,第三局他们打进去两个球,一度领先“北边袭击者队”1个球。他们赢了这一局,而对手是联赛中最具实力的球队之一。
艾伦马上给韦瑟比打电话,他答应过韦瑟比,等比赛一结束就把比分告诉她。
‘ “太棒了。周二我们要通过培训,帮助每个球员确立个人目标。然后周四我们就可以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讲讲所有伟大的团队都具备的第三个特点。”
“这个特点是……”艾伦想套出韦瑟比的话。
“那是我们周四的训练重点,”韦瑟比答道,“咨询顾问都是按小时收费的。不能一下子就把什么都讲给你听。”
按照计划,周二晚上他们开始制定每个球员的训练目标和参赛目标。韦瑟比把所有内容都记录在一个活页簿上,一个球员一页纸。
米尔特在为杰里——勇士队的一号守门员制定目标。
“杰里,你的参赛目标是什么?”米尔特问。
“把他们都挡在门外。”杰里说。
“了不起的想法。”米尔特笑了。“我们把这个目标用醒目的大号字写在最上面。让对方一球不进,比赛就完美无缺了。你觉得丢几个球可以算是相当不错的比赛结果?”
“让他们进3个球?”杰里壮着胆子来了这么一句。
“要是对方射门100次,那我觉得丢3个球确实是相当不错了。但是,假设他们一共只有4次射门呢?”
“那就不怎么样了。”杰里说。
“所以我们这么办吧,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你的目标。这样,即使有时候球滚到网里去了,你也能挺胸抬头地告诉自己,我在场上已经表现得相当出色了。”
就这样,每个球员都和教练一一沟通。他们一起就个人在场上的表现制定出训练目标和参赛目标,并把这些目标都落实到纸上。韦瑟比发现来到她面前的是拉里,就是教练们私下里说的那个“射啊——拉里——射啊”。韦瑟比了解到,和杰德一样,拉里一旦触球,完全没有传球的意识。但不同的是,他根本不具备杰德那样出色的技术能力。
第二部分第8章 任务艰巨(4)
“拉里,你觉得在比赛中你应该多长时间传一次球?”
拉里对这个问题感到很迷茫,不知如何回答。
“半场?”韦瑟比试探性地问道。
“应该差不多吧,”拉里吞吞吐吐地答道,接着他用欢快的声音补充道:“要是你没有个人突破的机会,那就半场时间传一次球好了。”
“这种情况多吗?个人突破?”
“非常多。”拉里说,咧着嘴大笑了一声。
艾伦站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听到拉里的话,他也笑了笑,暗自庆幸自己今晚没碰上这个“射啊—拉里—射啊”。
韦瑟比和拉里一起探讨了“个人突破”的确切定义,最终让拉里同意了在比赛中传球的比例——包括个人突破期间在内——应占80%。
“你是怎么说服他的?”格斯在训练结束后,一边翻阅那本记录簿,一边问道。
“诈术,”韦瑟比说,“我们要向对方使诈。如果拉里拿球后,80%的情况下传球,20%的情况下射门,那他们就很难推测出他拿球后到底会采取什么行动。我们的拉里很聪明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要传球,只有在他们最想不到的时候才会射门。我告诉他,他的射门次数虽然会有所减少,但是他的射门得分肯定会多起来。”
虽然当时艾伦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那天晚上他已经开始踏上新的征程,开始着手开辟一个全新的事业。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把自己所学到的所有有关团队合作的知识录入个人电脑,制作成一份备忘录。在把这些知识一一收录到电脑里、制成文件之前,艾伦在开头处首先录入了乔治·伯顿给他的临别赠言:你个人干得很出色。但是你们团队里的其他人就做得不怎么样了。我需要大家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相互协调、配合。当然,你个人的得分会有所减少,但是,整个团队的得分会大大地增加。
最初,艾伦怎么也不能说服自己同意伯顿先生的意见。如今,蒂姆、杰德、杰里、拉里,还有韦瑟比已经让他明白了团队合作的真正含义。虽然有些勉强,但他还是可以看出伯顿先生的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第二部分第9章 一个人的智慧永远比不上一群人的智慧(1)
周四,艾伦又开车接韦瑟比去冰球馆,半路上,他迫不及待地问道:“一个成功团队必备的四个要素中的第三个要素到底是什么?”
“你第一次来‘庄园老年人之家’看我的时候我就告诉过你了。”
“是吗?”
“是的。我觉得那是我那天,或者说是自那天以来,在这个话题上说的最英明的一句话。”
“我知道了,”艾伦说,他想起了今天早些时候自己还重新翻阅了电脑里的备忘录,还看到了那句惟一被自己设定为黑体字的话:
一个人的智慧永远比不上一群人的智慧。
“就是这句话,”韦瑟比说,“我当时就跟你说了,现在我要再跟你说一遍:这是团队合作的关键所在。一个团队的集体力量绝对要胜过个人的能力。如果大家都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个人的声望上,那他们就会毁了整个团队的业绩。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把团队放在首位,都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团队的声望上,做好配合,那他们就能够创造奇迹,艾伦。我在体育团队、教师团队、销售团队身上都看到了这一点。甚至连我父亲农场里那四只马组成的马队都不例外。大家一同努力的效果总是比个人倾尽全力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片刻间,艾伦没有说话,他在认真地思考。这一连串的要素别有一番意义。首先,是能激发人们斗志的目的。然后是技术,有了技术人们才能实现目的。现在是……?协调,艾伦得出了答案。协同配合。这就是第三个要素的主旨。他正要把自己的分析告诉韦瑟比,却听到车后座上传来了一阵轻轻的鼾声。
和平常一样,当车轮停在铺着碎石的停车场时,韦瑟比一下子就醒过来了,跨出车门,急急忙忙地朝冰球场走去。
艾伦及时赶在她前面来到大门口,替她开门。“我们怎么才能说服这些孩子,让他们真正懂得一个人的智慧永远比不上一群人的智慧?”
“这些都装在卡片里呢。”韦瑟比故作神秘地答道。她把手伸到提包里,掏出了六捆卡片。她把卡片递给艾伦,说:“给,你拿着卡片。不过,小心点,别搞乱了。”
他们穿过小卖部来到冰球场,艾伦边走边看着手里的卡片。六组卡片都是一样的,都是白色的硬纸板做的索引卡,每组十张。韦瑟比在每组的十张卡片上都分别注上了又粗又黑的数字,从零到九。艾伦想不出来这些卡片是干什么用的。
“告诉孩子们今天他们会感觉很自在的。今天的训练从更衣室里开始。你先赶过去,告诉他们我要来了。我得过几分钟才能走到那儿呢。”
教练们和孩子们都好奇地抬头看着站在面前的韦瑟比。“提个重要的问题。这里谁的算术最好?”她一边进屋一边问道,“想想最近一次的考试成绩。按分数顺序站成一排。最高分站在门口,最低分站在屋子里头,就是我身边的这个位子。”
孩子们开始比较算术考试的分数,然后按指令很快就排好了队。所有15名队员都到齐来参加训练了,韦瑟比把他们分成前8名一组和后7名一组。接着她让艾伦分别给成绩最好的3个队员还有成绩最差的3个队员各发一组卡片。
“这不公平,”泰勒说,按分数他要呆在差组里,“他们有成绩最好的3个,可我们呢……”,说到这儿,他停了下来,他不想用最差这个词,可一时又找不到更婉转的说法。
“慢组。你们是慢组。”前8名当中的一个孩子向他嘲弄道。
“再说,你们组有8个人,而我们只有7个人,”泰勒说,这时他对自己的抗议更有自信了,说起话来更振振有词了。
“不,不,”韦瑟比说,“我们组也有8个人。我就是第8个人。好了,你们这些算术好的孩子们到靠左边墙的长凳那儿去。我们坐在右边的长凳上。”
孩子们很快就各就各位了。
第二部分第9章 一个人的智慧永远比不上一群人的智慧(2)
“游戏是这样的,”韦瑟比说,“戈尔曼教练要从0到27之间随意喊出一个数字。每个组拿卡的三个人都要各举出一张卡。卡片上都有数字。三个数字加起来的和一定要等于戈尔曼教练喊的那个数字。第一个算对的组就胜出。你们可以互相说话。还可以向组里其他人求助。举起卡片后要是改了主意还可以再换。哪一组首先举起了三个正确的数字就算赢了。教练,你想好了就随便喊一个数字。”
“18。”戈尔曼教练喊道。话音刚落,就有卡片举起来了,孩子们大喊大叫着,很快有的卡片又放下去了,大家开始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