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3-女人一生要做的80件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找到人生的目的,那就是关注我们周围的人,尽力帮助他们提高生活的质量,尽可能友善地对待别人,而不是埋头关注自己个人的物质欲求。这样,我们可以在使他人的生活获得升华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升华。 不过,寻找生活的意义,并不意味着只沉浸在一事一物中,而忽略其他的一切。生活的意义是要在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得到体现的,而不是只把意义寄托在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目标上。为此,重要的是,不论我们在从事什么,不论是生活的哪一方面,我们都要积极地为自己寻找目的感。 每天,请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善事,让周围的人也能享受到你的劳动、你的时间和你的快乐吧,这样你也是找到了一条最好的路,使自己的生活也充满健康向上的精神。现在,你将不再是行尸走肉的存在,你的生活拥有了更高的目的,你为社会奉献你自己。从此,你看到自己手边工作的眼光也和从前不同,你能够从中感到振奋、有动力。 对人友爱、宽容、关怀,是幸福生活的秘诀。威特博士在他的很多名著中都提到了这点,他说:“我们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又赤条条地走。生命中实际能做的,就是把爱奉献出去。”
第一部分:生活的使命第5件事:持家有方 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图)
一个女人在外劳累了一整天,傍晚回到了家里,会感到特别的放松和舒适。一盆热水、几道小菜、还有一杯红酒,可以给你任何一家宾馆无法提供的温馨感觉。丈夫宽厚的肩膀,儿女的娇嗔嬉耍,还有老人的谆谆关怀,可以让所有的疲劳与委屈烟消云散。 家也是男人的避风港和加油站,是让他身心最为放松的地方,没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再有激情的男人也会被折磨得焦头烂额,再能干的男人也会感到生活无聊。不要老是问他:“你爱我吗?”他说爱你的时候,要相信他的话。买一件新衣服穿上。不要向他唠叨,尽讲你自己的问题。不要老是告诉他,他已经年纪大了,这件事或那件事不能再做了。不让丈夫做恶人。不对孩子说:“等爸爸回来打你一顿。”或者说:“我可以答应你,爸爸可不肯。” 一个聪明的妻子要首先懂得如何为丈夫创造出一个充满温馨、安全和舒适的爱的小巢,让家成为一个爱的港湾。 有的妻子很擅长装饰屋子,而且每次花费也不多,所以她的家很精致:柔软温和的色调,精致的装饰器具,精巧雅致的设计风格,可是她丈夫却是一个不太拘小节的男人,在这个女性化的仙境里,她的丈夫显得格格不入,他在自己家里都觉得浑身不自在,所以他招待他的朋友和同事一般都去户外活动。这无意间就疏离了他的妻子。妻子开始抱怨这种生活状况,陷入长久的苦恼之中,最后两个人越闹越厉害,不得不分手。 不管男人女人,同样需要一种这个家里没有他就不完整的满足感。所以,除了干净整洁之外,家应该有一种快乐祥和的气氛,能够让人彻底放松。 有一对夫妻,年轻时家里很穷。在城郊的家中,除了一些必需的简单生活用品之外,惟一的奢侈品可能就是摆在小屋中间的那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了。虽然清贫,但他们彼此宽容、互敬互爱,日子倒也过得闲适。丈夫爱看球赛,妻子爱看电视剧。妻子看电视时,丈夫若无其事地在一旁看书;反之,丈夫也一样。 在一个春天的晚上,这种安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家中发生了一件大事:电视机坏了。里面的图像影影绰绰,时隐时现,声音也沙沙的。更要命的是,此时正在直播一场重要的足球比赛。这下可糟了,平时温文谦和的丈夫心急如焚,拼命地对着电视机拍拍打打;文静的妻子也放下书本,着急地把天线拨来拨去,可是全无效果。“好了!”随着妻子惊喜的叫声,电视图像又清晰了,声音也好了起来。“还是你行!”丈夫又坐了下来,妻子也准备继续看书。可刚一离开,图像又恢复原样了。回到原地方,图像又清晰了。“这回可真是好了!”图像稳定一段时间后,丈夫兴高采烈地接着看下去,全身心投入的他没有注意到妻子一直站在那儿。 “真精彩!”球赛结束了,丈夫发出啧啧赞叹,抬头正要招呼妻子,却发现妻子站在电视机旁手扶天线,正在打瞌睡。丈夫叫醒妻子,妻子手一松,天线落下。“沙沙……”电视机的屏幕又模糊了,图像又开始影影绰绰……后来,他们把家迁到了市区,三室两厅的公寓房里装上了进口的“家庭影院”。只是那台清贫时期的黑白电视机,他们仍舍不得扔掉。 爱的港湾不一定要拥有豪华的家具,却一定要有两颗相互怜惜的爱心。 爱的港湾不一定是宽敞明亮的豪宅,却一定是一个充满温情的爱的小巢。 有人说,当一个女人爱着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又爱着这个女人时,天使就会从天堂下来,坐在那家人家里,唱起欢乐之歌。对于我们来说,家,是最舒服、安全、稳定和快乐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拥有一个温暖的家而感到幸福。
第一部分:生活的使命第6件事:学一种乐器 给亲人最好的抚慰(图)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它能以动感的声音方式表现出一种情感,它所蕴涵的宁静致远、清淡平和,可以使终日奔忙、身心俱疲的现代人得到彻底的放松。当我们生活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生活越来越紧张时,我们比以往更需要音乐。需要用音乐的纯净朴素去中和这个世界的纷繁复杂,用音乐的完美和谐去中和这个世界的混乱秩序,使我们的生活张弛有度。 音乐是天使的语言,它最容易触动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至美的享受。音乐是高尚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陶冶情操、交流情感,为生活增添光彩。 有趣的是,在古代,音乐还是身份的象征。贵族们拥有不同规模的乐队。他们自己还要对音乐有所造诣,不然就会被其他贵族轻视为“乡下人”、“暴发户”。而真正的乡下人如果有音乐方面的天赋,反而会被贵族所欣赏。比如说贝多芬,这个农民的儿子,甚至成为奥地利皇储的老师,受到全体王室成员的尊敬。 或如《高山流水》般自然流畅,或如《梅花三弄》婉转般缠绵,或如《二泉映月》般哀婉曲致,或如《梁祝》般凄美动人……不一样的时刻,不同的心事和心情,独上西楼,望断天涯,寂寞无处遣的时候,或许,音乐是最好的寄托,依水而立,一曲诉尽无限心事。这就是音乐中散发的无穷无尽的魅力。 也许你不会成为贝多芬,更不会成为猫王,这并没有什么。但作为一个女人,你有必要学会一种乐器,它将成为你一生不离不弃的朋友。如果你会一点音乐,你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才女,你的才情张扬在你的歌声琴声中。更重要的是,当你有了孩子以后,你的音乐才能也会令他睁大惊奇的双眸,开启他的心灵之窗。当你的家人情绪不佳之时,你的音乐是他心灵上的一帖清凉剂,或者是春天里那和煦的微风,或者是冬天里暖洋洋的阳光……当音乐响起,这个世界所有的喧嚣不再,所有的疲惫也随风而散。 已经为人妻子为人母亲的卡林太太回想幼时学手风琴的经历,感慨万千: 当时是1960年,我还记得那天父亲费劲地拖着那架沉重的手风琴来到屋前的样子。他把我和母亲叫到起居室,把那个宝箱似的盒子打开。“喏,它在这儿了,”他说,“一旦你学会了,它将陪你一辈子。” 我丝毫没有父亲的雅兴。我一直想学的是一把吉他,或是钢琴。之前好多日子,我都粘在收音机旁听摇滚乐。在我狂热的头脑中,根本没有手风琴的位置。 接下来的日子,手风琴被锁在走廊的柜橱里,而我将开始上课了。我难以置信地看着母亲,企图得到帮助,但她那坚定的下巴使我明白这次是没指望了。 我在柜橱里翻出一个吉他大小的盒子,打开来,我看到了一把红得耀眼的小提琴。“是你父亲的。”妈妈说,“他的父母给他买的。我想农场的活儿太忙了,他从未学着拉过。”我试着想象父亲粗糙的手放在这雅致的乐器上,可就是想不出来那是什么样子。 紧接着,我在蔡利先生的手风琴学校开始上课。第一天,手风琴的带子勒着我的肩膀,我觉得自己处处笨手笨脚。“她学得怎么样?”下课后父亲问道。“这是第一次课,她挺不错。”蔡利先生说。父亲显得热切而充满希望。 我被吩咐每天练琴半小时,但我竖着耳朵听窗外女孩子的尖叫声,每天都试图溜开。但我的父母毫不放松地把我捉回来练琴。 逐渐地,连我自己也惊讶,我能够将乐符连在一起拉出一些简单的曲子了,父亲常在晚饭后要求我拉上一两段,他坐在安乐椅里,我则试着拉《西班牙女郎》和《啤酒桶波尔卡》。 音乐会一天天地迫近了,时间进入了倒计时。我将在本地戏院的舞台上独奏。“我不想独奏。”我说。“你一定要。”父亲答道。“为什么?”我嚷起来,“就因为你小时候没拉过小提琴?为什么我就得拉这蠢玩意儿,而你从未拉过?”父亲指着我:“因为你能带给人们欢乐,你能触碰他们的心灵。这样的礼物我不会任由你放弃。”他又温和地补充道,“有一天你将会有我从未有过的机会;你将能为你的家庭奏出动听的曲子,你会明白你现在刻苦努力的意义。” 我很少听到父亲这样动感情地谈论事情。我哑口无言。从那时起,我练琴再不需要父母催促。 音乐会那晚,父亲提早下班,穿上了套服并打上了领带,还用发油将头发梳得光滑平整。 母亲戴上闪闪发光的耳环,前所未有地精心化了妆。 在剧院里,当我意识到我是多么希望父母能为我自豪时,我紧张极了。 终于轮到我表演了,我走向舞台,奏起《今夜你是否寂寞》。我演奏得完美无缺。掌声响彻全场,直到平息后还有几双手在拍着。我头昏脑涨地走下台,庆幸这场酷刑终于结束了。 时光飞逝,手风琴在我的生活中渐渐隐去了。在家庭聚会时父亲会要我拉上一曲,但琴课是停止了。我上大学时,手风琴被放到柜橱后面,挨着父亲的小提琴。 它就静静地待在那里,宛如一个积满灰尘的记忆。直到多年后的一个下午,被我的两个孩子偶然发现了。当我打开琴盒,他们大笑着,喊着:“妈妈,拉一个吧,拉一个吧!”很勉强地,我背起手风琴,拉了几首简单的曲子。我惊奇于我的技巧并未生疏。很快地,孩子们围成圈,格格地笑着跳起了舞,甚至我的丈夫也像个小孩一样大笑着拍手应和着节拍,他们无拘无束的快乐令我惊讶。 “有一天你会有我从未有过的机会,那时你会明白……” 父亲的话重又在我耳边响起,父亲说得没错,抚慰你所爱的人的心灵,是送给他们最珍贵的礼物。
第一部分:生活的使命第7件事:30岁之前 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图)
孩子是家庭和睦的润滑剂,不管今后生活怎样,我们都要有自己的孩子,否则,孤独终老太可怕了。而且最好是30岁以前有自己的孩子,因为25-30岁的妈妈往往比高龄妈妈更注意母爱的适度,她不是有意识这么做,而是她没空,她自身的成长尚未完成。这反而有利于孩子获得互动的、天然的母子情感。 “丁克”一词为英文Double ine and no kids的缩写DINK,意即双收入、无子女的家庭结构。如今,虽不见媒体在此事上大做文章,但丁克家庭却如雨后春笋般成倍增长,尤其是北京、上海这种超级都市里。最近,一则短消息称,我国的丁克夫妇已突破了100万对。对于许多的适龄青年来说,要孩子还是要丁克,已是必须面对的选择。 25岁的你,也许是个只要爱情和事业的时尚女孩,年轻和美丽赋予你追求潇潇洒洒和自由自在的资本,未来的家庭生活也许被你描绘成“丁克”一族所特有的纯粹浪漫。不要孩子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女孩最在乎自己的青春和靓丽。眼见着身边早早结婚生子的女友们,不是身体发福到无法控制,就是脸上的细纹和黄褐斑大行其道,就打消了将来生孩子的念头。 30岁是道槛,这一点只有在经历之后才有体会。这时,你已为人妻,年轻时的轻狂和自负已荡然无存,自然而然、平凡安定才是生活真谛。当一个女人开始忽略一点自己,多了一些责任的时候,她会很自然的想要一个孩子,这可能就是天然的母性吧!婚姻会让女性改变许多,身材、脸蛋、名牌服饰和高档化妆品等等已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素面朝天面对老公大喊大叫,寒冷的冬夜熟睡于他温暖的臂弯,双休日埋头布置自己的家居……原来生活还有这么多的内容,而它们的精彩远胜于精心包装的美丽。现在,是不是打算让家里再添一种声音———“咿呀咿呀”婴儿的啼哭。 作为母亲的快乐,只有在你成为真正的母亲以后才能体会到。那是一种让人感动的快乐。 我老公刚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就与我还有两岁大的儿子纳特搬往阿拉斯加的一个淳朴小村庄。我们转搭的小型飞机大概是三或四人座的,我们的儿子非常害怕,拿起他最喜欢的毛毯盖在头上,直到我们降落在小小的临时机场才放下。然后在接下来长达数月的适应期里,我们学习如何与一群文化背景不同的新朋友相处,我的儿子不管到哪里都带着他的安全毛毯,毯子很快就被用得软软的旧旧的。他必须抱着毛毯,依偎着它的温暖才能安然入睡。 我们搬到这村子的第二年,老公有机会去西雅图,在一个神学会议中做客座演讲。我在房间为这趟行程整理行李时,我儿子一直跟在老公后面问他要去哪里,会去多久,为什么他得去对那些人演讲,有谁要跟他一起去。老公正在背讲词,被他吵得有点分心,还要担心能否准时赶到村外搭乘小飞机。我的儿子最担忧的似乎是,他的父亲必须在不良气候下搭乘他最害怕的小飞机。老公向他再三保证会平安无事,还要他照顾他妈妈直到他回来。 在门口相互拥抱,然后老公便出发前往村外的临时机场,去完成他答应要做的演讲。我抱起纳特靠在窗边,让他看着父亲开车驶离屋子。我建议两人一起祈祷他爹地旅途平安。我知道儿子最怕坐小型飞机到大机场去,所以我们祷告:“亲爱的主,请你帮助爹地在小飞机上能有安全感。”祷告完毕,我们的儿子纳特说话安慰我:“妈,别担心,我把安全毛毯给爹地了,这样会让他平安无事的。” 如果不是身为母亲,又怎么会感受到孩子那种令人感动的纯真的爱?还有一则小故事同样令人感动。 我们住在加州的哥斯塔梅加市,那真是忙碌的一天。但是因为家中有11个孩子,所以每一天都是兴奋无比。然而在这特别的一天里,我连做些例行家事都是困难重重———全都是因为一个小男孩的缘故。 蓝当时3岁,不管我走到哪儿他都跟着。每当我停下来做事情,一转身就会被他绊倒。我好几次很有耐心地建议他去玩一些有趣的游戏好让他有事做。“你不想玩跷跷板吗?”我再次问他。 但是他只是对着我露出天真的笑容,说:“喔,没关系的,妈咪。我宁愿跟你在一起。”之后他就继续跟在我后面,沿路快乐地跳上跳下。第五次踩到他的脚时,我开始失去耐心了,我坚持要他到外面去跟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