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 >

第17章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第17章

小说: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通塔顶,可眺望新、旧德里和亚穆纳河的秀丽景色。 
  在库杜布高塔旁有一座清真寺遗迹。这里早期是印度教庙宇,后被拆毁,在原址上建立了清真寺。这座清真寺由库杜布于1193 年动工兴建, 1197 年建成,名叫古瓦特。乌尔。伊斯拉姆清真寺,人们也称它为库杜布清真寺。 
  清真寺长约50 米,宽约25 米,寺内有内外两个庭院,院内屋室都有印度教庙的建筑形式,墙壁、石柱和天花板也都是原来印度教庙的装饰。寺中有11个拱门组成的西墙,共长117 米,中间最大的一个拱门宽7 米多,高16 米。 
  至今尚存的半壁拱门,仍然气势雄伟。从远处望去,这座清真寺的赭红色遗迹,与库杜布高塔浑为一体,交相辉映。 
  在清真寺内,竖立着一根乌黑发亮的古老大铁柱,用8 块巨石固定。铁柱高约7 米,重6 吨,底部和顶部的直径分别为0。4 米和0。3 米。柱上铸的梵文记载,大约铸于印度教国王统治时代,即公元10 世纪以前。铁柱是由合金铸成,虽历经千年风吹雨打,仍不生锈,堪为冶金史上的一大成就。                                 
石像公园   
    石像公园位于印度西北部昌迪加尔市,占地3 公顷,是印度游览胜地。 
  公园园门是用几只废油桶一破两半,由上下两根树棍支架而成。园内庭院连庭院,围墙层层,形态各异,颜色不同。有高大过人、簇拥在一处的仙人掌群组成的绿墙,有用红土做成的一串串大珠子排列起来的红墙,有用煤渣砌成的灰褐色墙,有用酱红色碎瓦片贴面的黄土墙,还有用各种石子、藤条、树根、碗碟碎片和泥砌成的篱笆墙。在一个院子的角落里,几个顽童高踞于一棵大树上,险象横生,做父亲的在树下吓得面如土色,苦苦哀求小冤家们爬下来;一群水牛奔过一条宽阔的大堤;不远处,欢宴的人们正吃喝得起劲,旁边还坐着一群垂涎三尺的猴子。园内既有古代宫廷的园林景致,又有山野村舍的自然风光。有用彩色碎玻璃、瓷片组成的古代印度国王、王后、大臣、卫士的塑像,有根据古代传说用黑石雕成的人猴战斗场面,还有用各色玻璃、瓦片拼接成的长颈鹿、犀牛、羚羊、骏马等。在公园的尽头有一座古城堡,下面有露天剧场,在观众席和舞台之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然而,这里的一切建筑和人物,包括回廊曲径、亭台楼阁和帝王宫殿,以及国王王后、宫娥侍从等,全部是用石头、废瓷、铁片等物雕塑而成,一个个造型逼真,神态生动。 
  这座公园是非凡的想象力和杰出的智慧、艰苦的劳动创造的作品。它的建筑者是一个名叫内克。昌德的雕塑家。内克。昌德于1924 年出生在巴基斯坦的一个乡村里,1951 年,他到昌迪加尔谋生,假日里到东北郊外的锡伐利克山脉漫步时,发现那里的河流把山上的石头冲刷成千姿百态:有的像母亲在喂孩子,有的像舞姿翩翩的女郎。从此,他就坚持不懈地用自行车把这些石头运回昌迪加尔去。昌德白天上班,只能利用晚上和假日建设他的王国。 
  他根据地形特点修筑山岗和围墙,挖掘峡谷和池塘,铺砌道路,用废荧光管建筑篱笆。他继续不断地从山里把各种形象的石头运回城,匠心独运地细加雕琢。经过多年默默无闻的艰苦劳动,昌德的“王国”终于建成了。 
  1973 年,昌德建园的故事开始在社会上传开,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那里。 
  1976 年,昌迪加尔市政府接收了这座艺术公园,并正式对公众开放。                                 
凯拉萨神庙   
    凯拉萨神庙是印度埃洛拉石窟第16 窟,是埃洛拉石窟中著名的印度教石窟,在今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西北,开凿于公元8~9 世纪,是世界上由人工在整体花岗岩上雕凿成的最大石窟古庙。凯拉萨神庙是祀奉印度教大神湿婆的神庙,象征着湿婆隐居在喜马拉雅雪山中的神山——凯拉萨山。 
  整个神庙包括全部装饰雕刻细节,都是山麓上一整块巨大的天然花岗岩峭壁被凿空雕镂而成。从崖顶向地面挖掘,切削出三面石壁,中间镂空的神庙犹如从地上陡然升起。神庙纵深约80 多米,宽约40 多米,高约32 米,由门楼、祠堂、前殿和主殿4 个基本建筑单元组成。神庙西面的入口处是一座高大的长方形门楼,屏蔽着圣域,隔绝了外界,进入门楼便是一座双层亭阁,是供奉湿婆的坐骑公牛南迪的祠堂。祠堂两侧各有一根雕饰豪华的幢柱,高约18。3 米,幢柱两旁分立着2 只大象。祠堂后面,是前后相连的前殿和主殿,前殿内部是由4 根一组的16 根列柱支撑的会堂。前殿南北外侧各凸出一座门廊,在前殿宽阔的方形平顶中心,刻有硕大的三重莲瓣浮雕图案,上面雄踞着4 头狮子。主殿高大雄伟,神像林立,从顶端延伸的3 层庙塔精巧无比,四壁回廊上雕像众多,北回廊12 座,东回廊19 座,中间回廊9 座,南回廊12 座,这些雕像,或威武强悍,或温柔欢快,神采各异,栩栩如生,神殿中楣上一排石雕大象深厚雄劲。 
  神庙内外布满了大量浮雕嵌板、壁龛和饰带。雕刻题材主要是有关湿婆的往世书神话和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的故事。主殿高塔外壁上一个个凌空飘舞的飞天雕像,更具有火山般的爆发力和流星般的跃动感。 
  在神庙入口走廊圆柱之间的壁龛中伫立着3 尊河流女神浮雕:恒河、亚穆纳河与瑟勒斯沃蒂河女神,既保持着笈多古典主义的高贵、宁静、和谐,又充满着印度巴洛克式的华美、活泼、优雅,被公认为印度雕刻中女性美的最高典范。                                 
桑奇大塔   
    桑奇大塔是印度著名的古迹,印度早期王朝时代的佛塔,位于中央邦首府博帕尔附近的桑奇村。相传公元前3 世纪,阿育王共建有8。4 万座窣堵婆(佛塔),其中有8 座建在桑奇,现尚存3 座,被考古学家编为1、2、3 号。 
  桑奇大塔为1 号。 
  大塔为半球形建筑,直径约为36。6 米,高约16。5 米,原为埋藏佛骨而修建的土墩,后在覆钵形土墩上又加砌了砖石,涂饰银白色与金黄色灰泥,顶上增修了一方形平台和3 层伞盖,并在底部构筑了石制基坛和围栏。南、北、东、西四方建有4 座陀兰那(砂石塔门牌坊),每座砂石塔门高约10米,由3 道横梁和2 根方柱以插标法构成,在横梁和方柱上布满了浮雕嵌板和半圆雕或圆雕构件。在4 座塔门中,南门最为古老,建于公元前75 至20年。南门2 根方柱上有承托横梁的4 只一组的狮子柱头。保存最完好的北门上,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雕刻的有翼的狮子和有翼的公牛,与印度特有的驮着法轮的大象和驮着药叉的骏马并列,波斯波利斯王宫常见的钟形柱头、忍冬花纹和锯齿状饰带,与印度特有的莲花卷涡纹、野鹅和孔雀装饰图案杂陈。 
  在横梁与方柱间的浮雕嵌板中,分别以2 只小象向坐在莲花上的女性身上喷水、菩提树、法轮和窣堵婆,象征佛陀一生的4 件大事,即诞生、悟道、说法和涅槃。在每座塔门的第一道横梁上都刻有7 个一组排列的窣堵婆和菩提树,代表“过去七佛”。 
  桑奇东门方柱与第三道横梁末端交角处的托架像《树神药叉女》,约作于公元1 世纪初叶,是桑奇最美的女性雕像。她双臂攀着芒果树枝,纵身向外倾斜,宛若悬挂在整个建筑结构之外凌空飘荡,显得婀娜多姿。她头部向右倾侧,胸部向左扭转,臂部又向右耸出,全身构成了富有节奏感、律动感的S 形曲线。 
  桑奇塔门上高浮雕或圆雕的构件,基本上左右对称,主要题材包括法轮、三宝标等佛教象征符号,以及印度民间信仰的精灵药叉和药叉女等人物。                                 
拉克希米——纳拉因庙   
    拉克希米——纳拉因庙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是著名的印度教庙,由印度比尔拉财团出资建造,又名比尔拉庙。 
  比尔拉庙面临一条林荫大道,从外面望去,巍峨壮观,宛如3 座并立的华丽四方形塔,塔底四周有雕工细致的石栏围绕,整个建筑呈粉红色。这座庙是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庙宇建筑形式。庙宇后面有一个小院,这里风景秀丽,小山溪流,清清水池,古树参天,绿草遍地,处处是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巨像,马和人像,个个造型美观,栩栩如生。每逢节日,一队队乐师盘腿席地而坐,边演奏边唱颂敬神歌曲。教徒们围着乐师,和着乐曲,也低声吟唱,以表达内心敬神的心意。 
  庙宇前院的地面都用白色大理石铺成,闪闪发光。院内共有3 座庙:拉克希米——纳拉因庙、格达(印度教的古圣典)宫和佛陀庙。拉克希米——纳拉因庙位于中央,进入庙内,迎面是拉克希米(女财神)和纳拉因(护卫神)的偶像,右面是湿婆神,左面是杜尔加(女力量神)的偶像。这些偶像都是用白色大理石雕成,形为站立,高似人体,洁白如玉,脸部用彩色作了装点,形象逼真,表情自然。这些石雕像都是出自技艺高超的斋浦尔工艺匠之手。印度教徒进入庙内,首先向偶像双手合十致敬,有的虔诚教徒还匍匐膜拜,然后献上鲜花或钱币。庙内的祭司赐给这些教徒一小匙“圣水”,教徒们把它放在手心,当即饮下或撒在头上,以期未来诸事如意,吉祥平安。 
  比尔拉庙左侧是格达宫,里面供奉着克里希南(当毗湿努神化身)的偶像,珍藏着许多印度教圣典。四周墙上绘着叙述《摩诃婆罗多》史诗的壁画,画面色彩鲜艳,笔触细腻。右侧为佛陀庙,庙内供奉着佛陀像,墙上绘有释迦牟尼的生平和劝世奉佛的故事。在比尔拉庙及其旁边宽敞的游廊墙壁上,绘有许多叙述印度教义的壁画。                                 
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的悬崖上,西距奥兰加巴德106 公里。石窟环布在新月形的山腰陡崖上,高低错落,绵延550 多米,以壮丽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壁画,与泰姬陵并称为印度的双壁。 
  阿旃陀石窟是印度古代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开凿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阿旃陀”一词源于梵语“阿谨提那”,意为“无想”。全部石窟29 座,从建筑形式上基本分为支提与毗诃罗两类。第9、10、19 和26窟为支提,其余25 座皆为毗诃罗。支提窟当中置窣堵婆,天然岩凿,内殿四周,建造列柱。毗诃罗内部陈设简单,有石床、石枕和佛龛。石窟内有精美的壁画和精工细凿的雕刻,因建成时间不一,各具特色。内容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和当时印度社会生活和宫廷生活等情景,包括山林、田舍、战争、乐舞以及劳动人民狩猎、畜牧、生产等场面,内容十分丰富。 
  第1 号石窟建于7 世纪,是大乘派佛教建筑的典范。窟内有一尊释迦牟尼雕像,高3 米,从3 个角度观看有3 个不同的神态:从正面观看,佛似沉思,左面看似在微笑,右面看又似庄严凝视。拱门和6 根大柱上雕有飞天和仙女,刻画细腻精巧,形态优美。中间有一大厅,四周壁画上有500 罗汉像,其貌各异,表情丰富。第1 窟内壁画场面的幅度皆较大,最著名的是持青莲菩萨像,妙相庄严,头戴宝冠,肌肉匀称。窟内前壁的波斯使节来朝图,反映了印度和波斯聘问通好的场面。该窟中的灌顶图、尸毗王本生图和降魔图,也都是十分精彩之作。第2 窟时代最晚,其前廊壁上与藻井等处都有壁画。 
  洞内左右的小佛龛壁画尤引人注意,右龛以山岳为背景,塑造了妇女和儿童的形象,左龛的重层室内,奴婢们簇围一贵妇人,人物颇为写实。另外,周壁上的鹿王本生、摩耶夫人之梦等佛教故事,情节曲折,内容更为广泛。 
  在第16 窟内左边墙上的壁画,是乔达摩出家修道时他妻子的悲哀画面,乔达摩出家修道后,妻子耶输陀罗斜坐在椅子上,微微低头,忧伤欲绝、痛不欲生的神情活现于画面。在16 窟的外面,有一条小路,是在岩石上凿成的,从石阶下去有一门,门外两旁各有一只用黑石雕成的大象守门,再往前就是巴哥拉河岸。据说,唐朝玄奘法师在公元638 年曾航行到此登岸,访问阿旃陀石窟。在第17 窟里的佛在兜率天宫说法一画,生动地描绘了众多善男信女骑马、乘车从各个地方赶来,集中精力听讲的情景。画中人物表情各异,不同的坐骑也表现得生动逼真。 
  阿旃陀石窟集印度古代建筑、雕刻和绘画之大成,融三者于一体。它虽然取材于佛的生平事迹,但却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印度古代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壁画和雕刻的优秀艺术,不仅对后来印度的美术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对东方佛教所曾传布的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贾玛寺   
    贾玛寺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位于旧德里,由莫卧儿王朝的贾罕杰大帝建造,1650 年动工,由5000 名工人历时6年建成,耗资100 万卢比。 
  贾玛寺建在一座岩石小山上,距地约9 米,从地面到大门有30 多个宽阔的石台阶,全部用红砂石建造。寺庙长75。5 米,宽24 米,面积1170 平方米,建筑风格独特,雕工细致。大清真寺有3 座大门,都十分宏伟,东门是专供帝王使用的,修建得尤为壮观,形为八角3 层楼阁,宽18 米,高和深各15米。寺顶为3 个白色大理石穹形圆盖,上面点缀着镀金圆钉和黑色大理石条带,圆顶中央各竖一个铜尖塔。中间的圆顶最高,距地面60 米,两侧各有一个33 米高的圆顶。大清真寺的南北两侧各竖一座叫拜塔,是用红色沙石和白色大理石交错砌成,高39。6 米。叫拜塔有3 层,每层建有阳台,大厅中央有一个宽5 米的宽大壁龛,是作礼拜时教长站立的地方。塔内有130 级台阶,可登上塔顶。站在八角形白色大理石凉亭下眺望,旧德里的闹市景象,尽收眼底。 
  300 多年来,大清真寺历尽沧桑,饱尝忧患。1857 年民族大起义时,英国殖民军对起义的德里人民进行报复,曾封闭大清真寺达5 年之久,甚至扬言要炸毁它。当德里人民交付20 万卢比之后,才得以回到伊斯兰教徒手中。 
  现在每天有大批穆斯林来到这里念诵《古兰经》。每逢节日,大清真寺门前挤得水泄不通,一望无尽的头戴白帽的教徒,排列整齐,跪在大清真寺门前祈祷。许多外地伊斯兰教徒也经常专程来这里朝拜。                                 
真纳墓   
    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东南面有一座高大圆顶的白色建筑,这就是巴基斯坦国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陵墓。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为巴基斯坦国家的建立,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在巴基斯坦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威望。早在20 世纪初,正当英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南亚次大陆人民开始觉醒的时候,他就投身于政界,积极组织从事民族独立活动。1936 年,他领导下的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穆斯林国家的最初设想,并把这个国家定名为“巴基斯坦”,意思是“纯洁的国土”。此后,在真纳的领导下,次大陆的穆斯林经过艰苦而顽强的斗争,终于在194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