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04陈赓 >

第26章

04陈赓-第26章

小说: 04陈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德怀是接到毛泽东电报后第二天来到小河村的。   
  7 月19 日,陈赓过了黄河。迎接他的警卫战士看到他的警卫佩带的武器, 感到自惭形秽,都不敢往前去了。陈赓一眼看穿他们的心思,扶扶眼镜,对自己的警卫说:“跟他们换换,拿这样的武器,怎样保卫毛主席,党中央?”   
  到了小河,见到任弼时,他指着换到自己警卫手里的武器说:“我说司令,你们就是用这样破旧的武器保卫毛主席的呀?”   
  “我们叫胡宗南撵得到处跑,哪像你们,尽打胜仗,尽缴获,我们是见敌人就走,不敢交手。”任弼时笑道。   
  “眼红啦,好的还在后头呢!”陈赓哈哈大笑。这时,几个战士赶着五匹高大的骡子,四匹驮着木耳、蘑菇、虾仁、白糖、烟、茶等,一匹驮着无线电器材。   
  任弼时一看高兴地说道:“太好啦,多多益善,多多益善!”又大声叫道,“主席快来看啦,陈胡子慰劳我们啦!”   
  听说陈赓来了,毛泽东急忙从窑洞里出来,后面跟着彭德怀、周恩来、贺龙、习仲勋、王震。   
  陈赓急切他说:“主席,你可经过了不少艰险呀!你带的警卫部队太少了,武器又不好,我们实在担心。”   
  毛泽东听了,笑容满面地回答说:“这次就是叫你们过黄河来的呀,不过,不是来保护我,而是来保护陕甘宁边区的人民。我这里你不用担心!”   
  彭德怀上前说:“你们在晋南打得好极了,对我们鼓舞很大。”   
  陈赓说:“我们两家唇齿相依,互相支援,相互鼓舞,不要分彼此。”   
  周恩来跟陈赓握了手,指一指凉棚下的凳子:“坐下说。”   
  当晚,陈赓回到住处,摊开地图,又反复琢磨,越想越觉得毛主席让他渡河参加陕甘宁边区保卫战这套方案不对劲。   
  从他接到毛泽东要他参加陕甘宁边区保卫战的电报那天起,他心里就有想法,认为毛泽东这样用兵,实在是下下策。   
  7 月20 日,大会正式开始。   
  毛泽东首先综述了全国战场的形势,然后按照他的构思,提出:“我们不能等到敌人的进攻被完全粉碎、我们在数量上装备上都超过敌人后再展开战略进攻,我们必须立即转入进攻,我们的主力应当立即打到外线去!”他神情激昂,手臂用力地一挥。   
  周恩来接着阐述了这个原则,他说:“蒋介石的兵力重点是山东、陕北两翼,中间的黄河天险仅有少数兵力实施防御。从某种意义上说,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铁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现在我们应该越过外壕,跳过铁丝岗,打到他的内壕去!”   
  将军们接着各抒己见,会议热烈地进行着。   
  会议已进行到第六天了。一向活跃的陈赓,像是突然变了一个人,沉默不语。这天散会后,彭德怀故意与他开玩笑道:“陈赓同志,你这把刀在晋南把阎锡山捅得吃不消了,现在你就再磨一磨,要磨得锋利一些,到了陕北,再去捅胡宗南。我告诉你,胡宗南可比你那个阎老西要肥。”   
  陈赓笑笑:“彭老总,再肥的猪也经不起你这一刀啊!”   
  陈赓几次想提出他的那套方案,但欲言又止。他不得不慎重啊,中央已有了决策,怎么能另拿出一套呢?他的那套“劝君”方案,果真是高人一筹吗?万一中央因兵力不足而出了问题,他担不起这责任哪!可是,如果就这样执行中央决策,这明明是下下策,为什么知而不言呢?   
  眼看会议已接近尾声,陈赓心里异常焦急。   
  陈赓在会议期间的表情,毛泽东早已看在眼里,知道他心里有事,准备散会后再找他谈谈,做做他的思想工作。   
  没等会开完,陈赓就走到毛泽东身边,悄声附在毛主席耳边说道:“主席,我这次来陕北,你可还没给我接风,会快散了,你是否准备给我饯行呢?   
  嘿嘿。。”陈赓憨笑道。   
  毛泽东望着陈赓那憨厚的表情,笑道:“你呀,馋啦?食堂早有准备,早给你陈大将军准备了送行酒。”   
  陈赓笑笑:“那是党中央请客,众人陪桌,不便跟你谈家常,看在同乡的份上,今晚我到你房间吃家宴。”   
  主席看看陈赓,心想:这家伙又有什么名堂了!   
  陈赓与毛泽东是同乡。1921 年,陈赓离开湘军,来到长沙,进入毛泽东倡导开办的湖南自修大学,与毛泽东结识。从那时起,毛泽东就对这位同乡有了很深的印象。他性情活泼,能说会道,富有表演才能。一次,他演拿破仑,维妙维肖,引得台下的毛泽东眼泪都笑了出来。陈赓从来在毛泽东面前不拘束。那是在延安时期,一天,党中央正召开会议,陈赓也参加了。毛泽东在作报告,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陈赓还不时地记着笔记。突然他开始不老实起来,先是搔耳朵,再伸伸脖子,接着站起身来,径直朝主席台走去。   
  毛泽东正讲得起劲,不明白陈赓上台来要干什么。陈赓冲着主席做了个怪脸,笑道:“主席,天气太热,嗓子干得快冒烟了,借主席的水润润嗓门,行么?”   
  说着,未等主席回话,他就拿起主席的杯子,咕噜咕噜地喝了几大口。   
  然后正经地说道:“现在好了,谢谢主席!”   
  台下的人都惊呆了。有的人暗暗佩服陈赓真有胆量,敢抢主席的水喝,有的人心想陈赓太放肆了,大家都等着看毛主席如何发话。   
  只见毛主席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对陈赓点点头,笑笑。主席对陈赓从来不求全责备,他了解陈赓的脾气,大胆、诚恳、坦率,有时还很会开玩笑。   
  这天晚上,毛泽东真的备了几样酒菜。七点整,陈赓应邀来到毛泽东所住的窑洞,只见毛泽东正在等他。两人入座。席间,毛泽东先端起酒杯,说:   
  “来吧,薄酒一杯,略表乡情。这一杯酒是庆功酒,祝贺你晋南大捷,这也是一杯送行酒,祝你一路顺风!”毛泽东一口浓浓的湖南乡音。   
  陈赓连忙起身,两位同乡举杯相碰。   
  “有什么话就直说吧,别跟我演戏了。”毛泽东说。   
  “主席,恕我直言了。你令我回师陕北保卫党中央,是消极防御,而不是主动进攻。难道你不觉得这是下下策吗?”   
  陈赓说了几句便打住了,抬头望着毛泽东。   
  毛泽东微笑着点点头,说道:“说吧,我正洗耳恭听呢。”   
  “主席,你命刘邓大军的主力挺进大别山区,令陈粟大军挺进鲁西南地区,都是英明决策。这两路大军,南逼武汉,东逼南京,就像两把钢刀直插敌人心脏。可是,对我这小棋子儿,你却摆错了地方。你不该让我西渡黄河,保卫陕甘宁,你应该让我南渡黄河,东杀西砍,再给敌人胸膛插进一刀子。   
  有了这三把刀子直插敌人心脏,他那‘哑铃战术’的两个拳头,还有什么进攻力量?!”   
  陈赓一口气说完,毛泽东连声叫好:“真不愧为陈赓,我就知道你肚子里有绝的!刘邓大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把蒋介石搞得手忙脚乱,到处抽兵去堵。胡宗南现在头在陕北,尾在豫西,肚子在西安,他的头已被彭老总扭住了,想缩头也不可能了。豫西一带,确是一个空子,你乘虚而入,南渡黄河,出师豫西,在西至潼关东到郑州的八百里地区,打他个天翻地覆!既踩着了他的尾巴,又威逼其心脏,既支援了刘邓和陈粟两路大军南进,又可西向配合陕北作战。从背后抽他胡宗南一鞭子,他胡宗南脚下的八百里秦川必然动摇!”   
  听了毛泽东的分析,陈赓佩服他说道:“还是主席的水平高,分析得头头是道。”   
  陈赓端起酒杯:“主席,请接受我陈赓这杯敬酒,你的大度和韬略,实在令我佩服。”   
  第二天,会议继续进行。毛泽东一开始就在会上讲出了陈赓的那套作战方案,供大家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确是一个好方案。   
  会议结束时,兼任军委总参谋长的周恩来副主席说道:“刘邓直插大别山,朝蒋介石胸膛砍上一刀!陈赓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再砍他一刀!陈毅、粟裕大军,进入鲁西南,挺进豫东,再砍他一刀!这三路大军,在战略上就布成了‘品’字阵势,互为犄角,协力配合,在南起长江,北至黄河,西起汉水,东到黄海的中原大地上,向敌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中央决定:将陈赓统帅的四纵队,秦基伟和黄镇统帅的九纵队,孔从洲和汪锋统帅的三十八军,联合组成一个强大的兵团,由陈赓任司令员兼前委书记,在豫西一带突破黄河天险,直捣胡宗南屁股。”   
  陈赓听了,把手中的茶杯掂了掂道:“任务还怪重,我就要当过河卒子了!我说过解放全中国我才刮胡子,我都有点等不及了。”   
  任弼时磕了下烟斗:“那你得赶紧准备剃胡刀,形势发展得很快。”   
  夜幕降临小河村。山野透出一丝凉意。庄稼地里发出嘎嘎吧吧的抽穗声,青蛙在稻田里呱呱直叫。   
  河滩上出现两个人影,顺着水流缓缓而来。   
  走在前面的身材高大的是毛泽东。走在毛泽东后面的、腰里扎着皮带、英武神气的是陈赓。   
  会议结束后的当晚,毛泽东又约陈赓来到小河边散步交谈。   
  “。。你们进到豫西以后,应当放手发展,东面配合刘邓、陈粟,西面配合彭德怀,东西机动,大量歼敌,在豫陕开避一片根据地。”毛泽东说。   
  “好的。”   
  两人继续走着。一阵沉默。   
  还是毛泽东先开了口:“你知道‘破釜沉舟’的故事吗?”   
  陈赓望望毛泽东,没有回答。他深知此刻毛泽东不是考他,也不是让他复述典故。   
  毛泽东划一根火柴,点燃了香烟,说:“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以后就把锅砸了,把船也沉了,激励士兵不打胜仗决不生还!说来也巧,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你们将要渡河的地方,你要以最大的决心和勇气打出去。”说着,他拿着香烟的手在空中一挥,烟火在夜空中一闪一闪的。   
  陈赓认真地听着,毛泽东边走边继续说:“现在,胡宗南几乎占领了边区所有的县,敌人离我们只有一天多的路程,目前我们南有胡宗南,西有马家军,北有邓宝珊,如果敌人再压,我们的回旋余地将更小,况且,粮食也是个大问题,彭老总几万人要吃饭,我虽然在会上讲了许多乐观的话,可从陕北的形势看,我们仍然处于劣势。从全国形势看,我们没有打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陈赓深知毛泽东这一番话的份量。默默地点着头。   
  “如果你们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的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一部,陕北则将难于支持!”毛泽东说。   
  陈赓听了,说道:“主席,那我更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打到豫西去!”   
  毛泽东风趣他说:“只是锅别砸了,船别沉了!”   
  “有什么困难吗?”毛泽东又问。   
  “我想没问题。”陈赓扶扶眼镜,说,“部队士气很高,有主席和军委正确领导和指挥,此次出师一定可传捷报。”他说得很谨慎,“出师以后,部队迅速展开,弹药的运送补给可能有时跟不上,到了新区,伤员的安顿也可能有困难,但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主席,你放心吧!”   
  “对嘛!弹药不足,由蒋介石来‘补充’,伤员安顿,靠群众嘛!根据地是创建起来的,不是一切搞好了才去革命,我相信你们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就一定能取得胜利的!”毛泽东笑着说。   
  临别的那天,毛泽东又亲自把陈赓送出了小河村外。路上,陈赓恳切他说:“主席,我看你还是过河吧!河东毕竟要安全一些!”   
  毛泽东爽朗地笑道:“不要担心,你们打得越厉害,打的胜仗越多,陕北人民的安全就越有保障,我的安全也就不会有问题。”   
  七月末,骄阳似火,酷暑难耐。   
  陈赓带着党中央的指示和毛泽东的殷殷嘱托,由陕北回到了晋南驻地山西翼城,立即向全军传达了党中央的进军命令。八月初,在太岳解放区的首府阳城召开了兵团前委扩大会议。会上制定了强渡黄河,挺进豫西的军事计划。   
  经过十多天紧张而周密细致的准备,渡河作战的一切准备皆已完成。   
  正当部队积极准备渡河作战的时候,黄河水势突然变化,河水暴涨。听到这个情报,陈赓心里异常焦急。他立刻派纵队司令部情报科长到黄河边日夜监视水情,又专门架起了一条电话线,随时向他汇报水情变化。一天过去了,河水仍在暴涨,二天过去了,河水仍在涨。陈赓急得直跺脚。   
  陈赓的耳边又仿佛响起了毛泽东的声音:“现陕北甚为困难,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有效的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这是前几天他接到的毛泽东的电报。   
  看了毛泽东的电报,陈赓心里更加着急了。他怕黄河水情会影响这次渡河的行动,又立即给刘、邓首长发电报:河水突然暴涨,因渡船都是用新伐的树造的小船,水高浪急,强渡不能,不能如期渡河,焦急万分。只待河水稍落,立即率部抢渡。   
  毛泽东得悉这一情况,即拟稿电示陈赓,指出可推迟几天待水退后再渡河。   
  “你们看!中央多关心我们。但是,现在是战略反攻,需要整个解放战场统一行动,互相配合,刘、邓首长屁股后面的左右跟着二十来个旅,情况太紧急了,我们还是尽量争取早日渡河吧!”看了电报,陈赓很激动。   
  刘、邓首长接到陈赓的电报后,也立即回电陈赓:“我们这里并不太紧张,你们晚一天过河也没有关系,渡河要确保安全,不能着急。”   
  看了电报,陈赓感慨他说:“我们吃的是刘、邓的饭啊!”   
  就这样焦急地又等了两天。雨终于停了,黄河水终于落下去了,陈赓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地。   
  8 月12 日,陈赓兵团所属各部,开始南征。全军振奋,士气昂扬。曾经养育过这支部队的太行父老,大力支援子弟兵的南征,九纵队的战旗上,写着太行人民引以为荣的壮语:“太行子弟结长缨,跨河南征缚苍龙。”   
  陈赓和太行父老挥泪告别,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片与子弟兵血肉相连的土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正是阴雨连绵的季节。白天,战士们在暴风骤雨中踏着泥泞的山道艰难行进。晚上,村边,路旁燃起了篝火,战士们脱下淋得透湿的衣服烘烤。尽管艰辛,可他们不知疲劳,个个精神振奋,欢欣鼓舞。   
  8 月20 日,东路部队抵达济源长泉渡口附近,西线也如期到达平陆蒡津渡口。这里地势凶险,水流湍急,两岸均为峻峭的陡壁。   
  为确保这场战役的胜利,陈赓指示司令部制定了一套周密的作战方案。   
  他亲自带着同志们来到黄河岸边,仔细查检了部队的渡河准备工作。望着奔腾呼啸的黄河,他对四纵队各旅旅长们讲起了当年项羽北渡攻打邯郸“破釜沉舟”的故事。   
  旅长们听了,都激动他说道:“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望着旅长们个个神情激昂的表情,陈赓微笑地点点头。是啊,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