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十九路军战记 >

第72章

十九路军战记-第72章

小说: 十九路军战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鸿兴急忙摆手:“杨兄第不要说笑了,我以前是土匪,干的是打家劫舍的勾当,怎么能算是打游击呢?被蔡廷锴老弟收编以后,倒是打过几个月游击,可是时间太短了,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呀!”然后对着孙百里说道:“军长,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孙百里哪肯放过他,态度诚恳地说道:“马老,这个司令的职位是非你莫属,就不要再推辞了!游击司令部主要是对分散在各地的游击队进行指挥、协调,我们这些正规军出身的人,连怎么打都不知道,怎么去指挥别人?”

马鸿兴看军长都这样说了,只好老脸一红,说道:“那我就试试看吧!”

游击司令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马鸿兴的第56师又空出个师长的位子来,使孙百里感到捉襟见肘,无以为继!

第一百四十二章 竹林晚话

孙百里独自站在山坡上,如醉如痴地望着面前如诗如画的山间美景,进入了忘我的境地。

夕阳如同一个巨大的红盆子,静静地落在远处的山边上,把远远近近层层叠叠高低起伏的山峦都染成紫褐色,山间的小溪和天空的云彩都变成了血样的颜色,散发出傍晚时特有的余辉;山坡上茂密的竹林全部仿佛被镀上一层黄金,在晚风的吹拂下抖落满地的霞光;暮归的鸟儿从山前飞过,留下串串清脆的鸣叫。

杜周南悄悄走了过去,站在孙百里的旁边,低声问道:“百里,在想什么呢?”

孙百里这才清醒过来,急忙说道:“没想什么。只是感觉终日戎马倥偬,难得偷得有点空闲,在这里看看风景感觉心胸开阔多了!”

杜周南笑了笑:“看不出来,你倒是还有文人的风范。不过,在我看来,还是军人的身份更符合你。”

孙百里也笑了笑,说道:“杜先生,每次开军事会议总是把你拉上,真是不好意思。”

杜周南轻轻摆了摆手,说道:“具体的行军打仗,我一窍不通,你就是让我去我也不会去,但是涉及到军队整编,武器生产的就和我有关了,很有必要参与的。”

孙百里问道:“我今天提出建立装甲部队的时候,没有听到你反对的声音,感到很是意外,难道福建的经济发展又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杜周南回答道:“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能有多大的变化?只是你之前和我说要从国外购买退役军舰做防空炮台的时候,想起了一条赚钱的路子,估计能够维持装甲部队的花费。”

孙百里好奇地问道:“什么路子?”

杜周南说道:“据我所知,军舰的吨位一般都比较大,少则数千吨,多的可以达到数万吨,这些军舰上面几乎全部是优质的钢材,如果用这些做原料来炼制钢铁的话,比用铁矿石要划算得多。我们现在一年的钢产量才达到五万吨,如果改用这种办法的话,年产几十万吨应该是很轻松的事,然后再把我们用不完的钢材卖掉,赚的钱怎么也可以够你的装甲部队用。”

孙百里惊奇地说道:“杜先生,你真是太厉害了!本来是花钱的事,被你这么一算计反倒赚钱了,真是不可思议!”

杜周南用调侃的语气说道:“别用这种崇拜的眼光看我,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接着他道出了事情的原委:“日本不过是个弹丸小国,钢产量却能够达到400万吨一年,主要就是靠从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进口废钢铁再加工,如果全靠铁矿石提炼的话,是很难达到这么高的产量的!”

孙百里听了杜周南的话,马上联想到另外一个问题:“英美等国在中国都有巨大的投资,按道理来说应该反对日本侵略中国才对,可是为什么至今都没有任何实质的行动呢?既没有进行武器禁运,也没有断绝战略物资的贸易,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杜周南冷笑着说道:“中国在列强的眼睛里始终是一块棋子,对自己有用就拿过来用,没用了就丢开不管!抗战开始之后,世界各大强国的表现都非常耐人寻味:苏联大力援助武器装备,甚至派遣航空队直接参战。英美法则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始终置身事外。德意两国明显是准备抛弃中国,已经禁止武器贸易了。其中缘由虽然不甚了了,但是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想来也都是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吧。”

孙百里分析道:“苏联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想利用中国牵制日本,使其没有余力北进,而英美法刻意纵容日本恰恰是希望其把战火烧到西伯利亚去。至于德意两国,想夺取欧洲大陆的主导权,当然想利用日本强大的海军牵制美国,中国这样的穷朋友自然要抛弃了!”

杜周南点了点头:“听了你的分析,我感到茅塞顿开呀,原来只是单纯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只能得到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现在就非常清楚了!”

孙百里问道:“现在德国政府对我们的态度有没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杜周南回答道:“变化是有的,但是不是非常明显。比如说吧,他们援助建设的工矿企业里面的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分批回国,现在剩下的已经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了!德国领事给我的解释是:这些企业已经全部走上正轨,不需要这么多技术人员了。可是为什么早不走晚不走,偏偏在中国和日本开仗的时候走?岂不是欲盖弥彰吗?”

孙百里又问道:“军校的教官走了吗?好像没有人跟我提起过。”

杜周南回答道:“军校的教官和医生都没有走,可能是因为人数太少,太容易被人看出来,就没有撤。”

孙百里哦了一声,接着问道:“那用钨砂换犹太人的贸易停止了吗?现在福建总共有多少犹太人居住?”

杜周南回答道:“德国人已经明确表示不再进行这种贸易,宁可用钱购买钨砂。所以省内的犹太人口已经不再继续增长了,最终维持在70万人左右。”

孙百里说道:“这样也好,如果太多了就不好控制了。不过,犹太人对我们的工商业发展还是大有益处的,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技术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杜周南说道:“犹太人的生意头脑确实与众不同!前几天,罗思柴尔德还来省政府找过我,说有很多犹太商人想到其他省去做生意,希望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保护。我对这事没有什么把握,就推说要和你商量一下,把他唬弄回去了。”

孙百里饶有兴趣地问道:“这些犹太人准备到内地做什么生意?”

杜周南回答道:“什么生意都做,可能最主要的就是用福建生产的工业品去交换内地的原材料吧。”

孙百里说道:“这倒没什么,就答应他们吧!只要他们的根在福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做些对福建有利的事情的。”

这时候,夕阳已经完全消失在群山的背后,只在天际留下一抹灿烂的彩霞,头顶的天空开始呈现苍茫的白色,几颗星星散发出若有若无的光芒。

一阵疾风吹过,满山遍野的毛竹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给人带来深深的凉意。

孙百里重伤初愈,杜周南怕他受不了,于是沿着竹林中的青石小径往寓所走,边走边谈。把孙百里送到门口之后,杜周南拍着他的肩膀说道:“百里,你的年纪也不小了,该考虑考虑一下个人问题啦!我觉得杨梅这个姑娘还是蛮不错,是不是要抽点时间去表示表示?”

孙百里笑着说:“这个我会处理的,你就不要费心了,等到需要你出面的时候,自然会请你的!”然后施施然地回房休息了。

杜周南摇了摇头,笑眯眯地回去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国计民生

“孙将军,看到你安然无恙真让人高兴!”罗思柴尔德紧紧抓住孙百里的双手,好像他会突然消失一样,话语当中显露出发自内心的关怀——如果没有孙百里仗义相救,聚集在这里的数十万德国犹太人大部分都要被投入德国的监狱,接受被迫害的命运。

孙百里对这位犹太老人的热情有些吃不消,不动声色地把手抽了出来,很客气地说道:“谢谢关心!”

罗思柴尔德意犹未尽地说道:“我们犹太人向来是知恩图报的,将军对我们的恩德所有的犹太人都会铭记在心,竭尽所能来报答的!”

孙百里正色道:“罗思柴尔德先生,面对纳粹对犹太人的残忍迫害,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坐视不理的!百里所作所为都是代表福建人民的意志,先生如果一定要报答的话,就全力投入到改善民众生活当中去吧。”接着孙百里问道:“先生此次登门造访,是不是关于犹太人到其他省经商的事?”

罗思柴尔德急忙点头:“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想和将军商量,不过还是先谈谈第一件事吧!目前福建的工业发展比较快,民用的工业品产量相当高,但是我们省的人口不过700多万,受市场规模的限制,产品的销售已经有些困难,而这些产品相对于国外来说,竞争力很弱,所以只能把向内地拓展市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福建的工业化程度已经是中国最高的,产品在国内还是有很强的竞争力,如果由省政府出面在其他身份设立商务中心,而经营和管理则让我们犹太商人来负责,既推销了工业品,也方便在内地采购原材料。这样一举两得的好事,我想将军是能够同意的!”

听了罗思柴尔德的话,孙百里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个犹太银行家已经可以主动替福建分忧了,显然是已经认同了自己的中国人身份!

孙百里说道:“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我当然是支持的,同时,我也很高兴地看到,罗思柴尔德先生能够站在福建政府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不是把犹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罗思柴尔德急忙说道:“我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好,还是有点私心的!”然后他微笑着望着孙百里,说道:“现在,聚居在福建的族人已经达到了七十多万,很多商人不得不做相同的生意,与自己的同胞进行竞争,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如果能够在政府的保护下去其他省经商,中国这么大,有多少生意可以做啊!”

孙百里点了点头:“这个问题不大。我们可以用省政府的名义在全国各地设立办事处,并派驻少量的部队武装保护。福建的犹太商人每抵达一个地方,先到办事处去登记,这样就非常安全了。”

罗思柴尔德感激地说道:“将军考虑的真周到,我代表族人谢谢你!”然后给孙百里深深地鞠了个躬。

孙百里急忙说道:“你先别忙着道谢,我还有事情让他们做的,并不是白白提供保护。我的计划是想尽量拓展办事处的职能:首先,绘制所在身份的详细地图。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哪里都可能变成战场,手中有了精密的地图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失误,而大本营提供的地图甚至不如日军的地图好用。商人们需要四处走动,很方便做这件事。其次,国民政府已经成立了特种矿产统筹管理委员会,对战略资源进行专买专卖,虽然没有在福建搞,但是却使我们无法继续在其他省收购,所以需要商人们以走私的方式尽量购买一些,以保证兵工企业的正常运转,间接支援前线作战。最后,我们十九路军已经升级为集团军,对兵源的要求急剧扩大,而随着战争的延续,这种需求将稳步上升,所以商人们在做生意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宣传十九路军的战绩,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到福建来参军。”

罗思柴尔德诧异地望着孙百里,问道:“我虽然不懂军事,但是感觉这个办事处有点像情报站,会不会遭到其他地方势力和国民政府的猜忌?”

孙百里回答道:“猜忌肯定是有的,即使我们不这样做,他们还不是同样要猜忌我们!我孙百里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早日击败日寇,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只要自己问心无愧,何惧别人猜忌!”接着他又给罗思柴尔德打个预防针:“收购战略物资的事情一旦被国民政府发现,不但要没收全部的财产,还很可能会有牢狱之灾,你要和他们先打个招呼。不过,福建政府和十九路军会补偿全部的损失,并负责把人解救出来,这一点也请你放心。”

罗思柴尔德急忙表明自己的态度:“孙将军为我们作了这么多事,冒这点险算什么,请放心,绝对不会有一个犹太人临阵退缩的!”

孙百里放下心来,说道:“这样我就放心了!对了,你刚才说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和我商议,到底是什么事?”

罗思柴尔德说道:“这件事和经济的关系最密其,最好能请杜周南先生一起商议。”

孙百里说道:“这好办,他的办公室就在旁边,我们一起过去就可以了。”说完和罗思柴尔德一起来到了杜周南的办公室。

杜周南奇怪地看着两人,问道:“什么事啊?表情这么严肃!”

罗思柴尔德直截了当地提出了问题:“随着战争的逐渐深入,政府和军队对经济的依赖就会越来越严重,根据目前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对日作战的巨大消耗很快就会把它压垮,而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对民间进行掠夺!其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利用掌握中央银行的优势,增加货币的发行量,用无价值的纸币购买战争必须的物资和粮食,其后果必然是无价飞涨、货币贬值!”说到这里,他悲哀地看着聚精会神听自己诉说的孙百里和杜周南说道:“我们虽然有自己的银行,但是没有自己的货币,最后也只能沦为货币贬值的牺牲品,把辛苦积累起来的财富交到国民政府的手中!”

孙百里的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问道:“会有这么严重吗?”

杜周南缓缓地点了点头,说道:“实际的情况可能比罗思柴尔德先生说的还要严重:现在政府还可以用手中掌握的战略物资与国外交换急需的药品、武器装备,可是一旦战争继续扩大,中日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日本肯定有凭借强大的海军封锁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这样一来,作战消耗的武器弹药只能全部自己生产,问题就会凸现出来!”

罗思柴尔德进一步解释道:“我的家族在欧洲已经生活了数十代,一直是从事金融业务,从早期的高利贷到近代的银行,经历过无数次国家之间的战争,也经历过无数次厚颜无耻的掠夺,是有血的教训的!”

问题如此之严重,是孙百里始料未及的,他感觉自己的喉咙有点发干,用力咽下一口唾沫,问道:“现在福建的物价怎么样?”

杜周南说道:“非常平稳,还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罗思柴尔德先生的意思是提醒我们要提前制定出预防措施,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孙百里看罗思柴尔德点头表示同意,急忙问道:“先生既然对这个问题了解如此之深,肯定有比较完善的解决办法吧!?”

罗思柴尔德回答道:“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自己发行货币,与法币按照1:1的比例兑换,这样无论中央银行发行多少纸币,都影响不到我们,到时候只要把兑换的比率适当地调整就可以了!”

孙百里不假思索地说道:“绝对不可以!现在正是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我们这样做无异与宣告福建独立,对全国的民心士气必将造成重大打击,也会授人以柄,指责我们十九路军不顾大局!”

罗思柴尔德两手一摊,为难地说道:“你不同意的话,就没有别的好办法了!只能提前把手中的法币兑换成外币,同时大量囤积黄金、白银等硬通货,把将来的损失减少一点。”说着异常惋惜地叹了口气。

杜周南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个办法很好!其实我们可以鼓励民众把钱全部存到银行,然后再由银行兑换外币,降低民间的损失。”

罗思柴尔德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