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宇宙和生命 >

第84章

宇宙和生命-第84章

小说: 宇宙和生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哇,这个人刺血写经,好大的毅力啊!

  然:没错儿,除了刚才你提到的金乔觉,以及明代的无暇和尚之外呢,还有清朝的大兴和尚,以及供奉在新建地藏寺的慈明和尚肉身、通慧禅林比丘尼释仁义师太真身都是肉身不坏的例证。1998年7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百年僧尸不腐,如今端坐蒲团”为题报道高僧法众达签圆寂170余年肉身不腐。历史上有记载的修炼到肉身不坏境界的仅仅在九华山就有14尊之多。

  庆:这么多!最近几年我也看到过这方面的报道,尤其是最近几年,九华山好象频繁发现高僧肉身不坏的现象。新华社2000年2月28日报道说,九华山有一位在1992年圆寂的明净法师,到1998年开缸发现肉身丝毫没有腐烂。唉,馨然,刚才我们所谈到的好像都是一些佛教中的僧人或者尼姑肉身不坏,除此之外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然:有的。我记得1998年7月22日,《北京青年报》上登载了一则轰动北京的新闻。

  庆:说说看。

  然:报道的题目是“谁解香河老妪尸体不腐之谜”,内容说河北省香河县88岁的周凤臣老人死后肉身在常温常湿的自然环境中保存近六年而不腐,通体剔透,且色泽光润异常,而在老人停止呼吸后,更出现了种种特异现象,她的身体自动分泌油脂而有光泽,头发由全白转成灰白,有些发丝已全根转黑,各种蚂蚁蚊虫,只在玻璃框外爬行,从不爬進玻璃框内。(香河奶奶的遗体没有火化,家人把她置放在一个玻璃棺内,该玻璃框并非完全密闭,与外界空气是相通的。)指甲未停止生长。 

  庆:(笑,开玩笑语气)哇,这真是匪夷所思,是不是这位周凤臣老人也信佛啊?

  然:你还真说对了,这位香河奶奶是在家修佛的居士,生前修身养性,道德崇高,在她逝世前的日子里,老人躺在病床上对全家大小每个人的缺点逐一指出,并有针对性地对大家進行道德品行的教育,特别留了5句遗言:“1、走到天边说话都要口对着心;2、遇事要多为别人着想,不要光想自己;3、受人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4、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5、做好事有人知道,做坏事也有人知道,要多做好事,最终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完这些普通而又含义深刻的话,老人就说她要睡觉了,然后与世长辞。由于全家人对老奶奶十分依恋,只当她真的睡着了,在感觉上一点也没把她看成与世长辞。

  庆:说来说去,好像只有修炼的出家人或者是居士才有可能达到这一步啊。

  然:当然也不是人人都能达到。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的一生都修持的非常精進,才能够有这样的成就。

  庆:我听说西方也有这样的案例,好像罗马尼亚有一个天主教徒,也是死亡后肉身没有腐烂。馨然,那你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只有修炼才能达到肉身不坏呢?

  然:我只能粗浅地打个比方。木乃伊之所以不腐烂是因为他们的身体中人为的灌装了许多防腐剂,而修炼的人之所以肉身可以不坏,也是因为他们通过修炼而在自己的身体中蓄积了许多无法腐烂的物质。

  庆:你这么说,让我想起古书中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叫“采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

  然:对啊,其实他们采集的是宇宙中最好的物质,然后蓄积到自己的身体里。而他们采集来的物质却是不会腐烂的。他的身体中蓄积了一定数量的这种物质,甚至全部都是这种物质的话,那么他们的身体当然就不坏。

  庆:(笑)能不能跟我说说他们是怎么采集的,我当然也想肉身不坏。

  然:(笑)他们当然就是通过修行来采集。这个修行就得符合宇宙的规律了。我记得《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天道的运行是最健康的,君子按照天道去做事,就自然会保持强壮,生生不息。

  庆:那么你说的“天道”又是什么呢?

  然:这个对我也是未解之谜,不过据我理解呢,一切修行都劝人行善,西方讲博爱,佛家讲慈悲,还有许多人应该遵守的美德,象真诚、善良和宽容也应该都是天道的一部分。

  庆:这方面以后我们有机会再深入探讨。好,观众朋友。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和馨然在这里祝大家:元庆,馨然:(合)心中有道,心想事成

  





  正文 第十章 中国神仙传(1)

  

  八仙的传说

  八仙,就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八名得道仙真。共七男一女,即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及何仙姑。八仙的传说甚早,唐代已有《八仙图》与《八仙传》,但其中的人姓名尚未固定。至明代吴元泰小说《东游记》,才确定为以上八人。

  传说八仙分别代表中国人的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等八个方面。八仙所用的法器,合称“暗八仙”,都有一定的含义。张果老所持宝物鱼鼓能占卜人生;吕洞宾的宝剑可镇邪驱魔;韩湘子的笛子使万物滋生;何仙姑的荷花能修身养性;李铁拐的葫芦可救济众生;钟离权的扇子能起死回生;曹国舅的玉板可静化环境;蓝采和的花篮能广通神明。

  八仙均为神仙中的散仙。也是惩恶扬善,济世扶贫的神仙。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八仙巧惩恶老财”是其中的一个。但以“八仙庆寿”与“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据道书记载及民间传说,八仙“事迹”如下:

  铁拐李,亦称李铁拐。李铁拐,相传名叫李凝阳,或名洪水,小字拐儿,自号李孔目。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游时因其肉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蓬守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铁拐李”。元岳伯川杂剧剧本《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曾记其事,后又被采入《东游记》,但情节有所不同。

  汉钟离,原复姓钟离,名权,后改名为觉,燕台人,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正阳子。相传诞生时,异光数丈,状若烈火。因受铁拐李的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其兄简同日升天,度吕洞宾而去。见《东游记》。有关其神仙传说,起于五代、北宋。《宣和书谱》卷十九:“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后遂称“汉钟离”而不名。钟离权逭双髽髻以传道,手摇扇子,袒露大肚,一派散仙之风。

  张果老,亦名张果。原为唐代道士,相传隐居于恒州条山,唐武则天时自称已数百岁。武后召之出山,他装死不赴。常倒骑白驴,日行万里。唐玄宗时,派使者请他入朝,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职衔,赐号通玄先生。其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新、旧《唐书》均有《张果传》,列方技类。

  何仙姑,名琼,永州零陵人。十三岁时,入山采茶,遇吕洞宾。后又梦见神人教饵云母粉,遂誓不嫁,往来山谷,轻身飞行。每日朝出,暮持山果归来服侍母亲。后尸解仙去。

  蓝采和,唐代的隐逸。所传故事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续仙传》。常衣破蓝衫,一足靴,一足跣,夏则披絮,冬则卧雪,气出如蒸。蓝采和常行歌于城市乞讨,手持大拍板长三尺余,似醉非醉,踏歌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均为神仙脱世之意。后得钟离权之度化,乘云而去。

  吕洞宾,即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相传吕洞宾进士落第后遇钟离权,钟离于炉上煮黄粱饭,授枕予洞宾睡,梦见自己中进士、当 官、升侍郎、成亲、为宰相、被诬害、获罪、家破人亡、穷困潦倒……倏忽醒来,黄粱犹未熟,方知贵不足喜,贱不足忧,人世间不过一场梦而已。遂弃家,拜钟离权为师,入终南山修道。传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有关他的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小说、戏曲中反映其故事很多。

  韩湘子,名湘,字清夫,传为韩愈之侄孙。相传韩湘自幼学道,追随吕纯阳,后登桃树堕死而尸解登仙。韩愈官拜刑部侍郎时,宾客盈门,朋僚宴贺。韩湘子劝韩愈弃官学道,韩愈则勉韩湘子弃道从学。韩湘子以径寸葫芦,酌酒遍饮宾客,数斗不竭。又以盆覆土,开花两朵,上有金字之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后来,韩愈以谏迎佛骨事,贬谪潮州,别家赴任,途经蓝关,值大雪,马惫于道。韩湘子冒雪而来。韩愈问其地,即蓝关,嗟叹韩湘子预言之灵验。后韩湘子护愈抵任,复随愈移袁州,最后度其叔韩愈入道。

  曹国舅,姓曹,名景休,徐州人。宋仁宗曹皇后之弟,故称国舅。因其弟景植不法杀人而伏罪,曹景休耻见于人而隐居山岩,葛巾野服,矢志修真。经钟离权与吕洞宾之度化,曹国舅得还真秘旨而修道成真,并由钟离权和吕洞宾引入仙班。在八仙中,他的事迹最少,出处最晚。

  铁拐李

  八仙者,铁拐、钟离、洞宾、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而铁拐先生居其首。关于铁拐先生身世的传说颇多,一说为西王母点化成仙,封东华教主,授铁杖一根。一说本名洪水,常行乞于市,为人所贱,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飞龙,乘龙而去为仙。一说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这里讲的是铁拐先生遇太上老君得道的传说。

  铁拐先生质非凡骨,学有根源。 相貌魁梧,具五行之秀气;心神宣朗,识天地之玄机。年轻时就不愿打理俗务,却仰慕大道金丹。他认为天地皆虚,人生皆幻。世情嗜欲,悉伐性之斧斤,富贵功名,皆迷心之鸩毒,即使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也是身外之浮云。并且有是从无而来,有则必无,这是不变的常理。人生自有乐境,何必耽于俗情,空度岁月。 于是他立志修真。告别亲友,寻找清幽之谷,依傍深穴之岩,垒石为门,拨茅为席,澄心净虑, 服气炼形,废寝忘食,几年来勤于修行。一日,想到有太上老君至道之名流行于世,听说太上老君居住在华山,何不拜他为师?于是披星戴月,宿水餐风,来到华山,求道于太上老君。老君授于他道之精要,铁拐先生心花顿开,尘情冰释。离开华山后,铁拐先生更是运道益坚,用功益力。

  一日,太上老君跨鹤而来,邀他十天后同游西域诸国。十天后,先生嘱附徒弟杨子说:“我的神(元神)将出身体,赴老君之约于华山,留魄(身体)在此。倘若游魂(元神)七日还不返回。你可将我的魄火化。若七日未满,定要看好此魄,切勿让他被损坏,千万别违背了我所言。”嘱附完毕,先生静坐,元神离体,神游而去。

  徒弟杨子受命守尸,加意防护,日夜不敢懈怠。到了第六日,忽见家人飞驰而至,催促他说: “母亲病得十分严重,死而复醒,专等见你一面,请速归。”杨子大哭道:“母病危急,师魂未返,如我离开,谁来守尸。”家人说:“人死了那有复生之理,况且已死了六日,其肺肝必已腐坏,那里还能复生,真是愚啊!我认为你的师父六日了还不归来,有失信之罪。如果亲人一旦告终,送死不及,那是终生之恨,不如火化他的尸体,速归事奉母亲。 ”杨子听完,一心犹豫。但事已至此,不可兼得,就听了家人所言。

  于是杨子架起柴薪,置尸于上,并陈列祭品共挽章,哭涕着拜祭师父。挽章道:母病不可起,师魂犹未归;师言将待践,母命安忍违。舍鱼取熊掌,二者难兼之, 涕位辞灵魂,华山好自依。祭祀完毕,燃起火,薪多火烈,尸骨很快化尽。杨子望空大哭一场回家尽孝去了。到家时,母亲已死。

  这边先生神出华山,随老君西游竺乾诸国,历蓬莱、方丈,遍游三十六洞天。邀游数日之间,多得老君之道,七日即到,于是向老君辞归。老君笑而不答,为之作偈,并催他赶快回家。偈曰:辟谷不辟麦,车轻路亦熟;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

  先生归家之时,正当第七日,来到茅斋寻找魄,却毛发无存。也不见徒弟杨子。一转身见堆柴薪之处,暖气腾腾,幽烟寂寂,方知尸身已被火化,深怨弟子违背盟约。

  先生的游魂无处可依,日夜凭空哭号。 一日见一饿莩之尸,倒在山侧,猛想老君临别之偈:“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遂知这饿莩之尸,即是他的依附。即然如此,何必怨天尤人?魂正无依附之处,那还有时间选择躯体?于是先生将魂附在饿莩之尸,站了起来。那饿莩是蓬首垢面,袒腹跛足,倚紫色拐杖而行的。后世所见先生之跛恶之形,就是来源于这饿莩之体,而并非是他的本原旧质。先生托尸而起之后,又能辟谷变化,于是将手中竹杖以水喷之,成铁拐。

  (资料来源:《旧唐书》《明皇杂录》)人间多不知其姓名,故以铁拐李来称呼他。

  倒骑驴的张果老

  且说张果老看到人类道德日下,尘世中人迷于功名利禄,还以为过的越来越好,于是倒骑着毛驴游戏人间,留下了很多传说千古流传。

  张果老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且说张果老看到人类道德日下,尘世中人迷于功名利禄,还以为过的越来越好,于是倒骑着毛驴游戏人间,留下了很多故事千古流传。

  从来没有人搞清楚过他到底来自哪里。史书记载,张果老确有其人。唐代的时候居住在恒州中条山,自称已经有好几百岁了。那时的人都说他有长生不老之法。神仙本不同于凡人,将相王臣不过都是凡夫俗子,想见神仙谈何容易。唐太宗、唐高宗多次召见他,他都谢绝不肯相见。武则天也招他出山,张果老就在妒女庙前装死。当时正是酷夏,他的身体转眼之间就开始腐烂生虫。武则天听说了,以为他真的死了,只好作罢了。可是后来又有人在恒州的山中见到了他。

  据说张果老总是倒骑着一头白驴,日行几万里。休息的时候将驴子折叠收起,就像纸一样薄,放入巾箱中;需要乘坐的时候用水一喷,又变成了驴子。开元二十三年,唐玄宗派遣通事舍人到恒州请张果老,张果老在他面前气绝而死。他吓得赶紧焚香祷告,说明天子求道的心意,张果老才又活转过来。通事舍人不敢相逼,赶回京城告知唐玄宗。唐玄宗又派遣中书舍人带着玺书相请,张果老于是随着他到了东都。唐玄宗将他安置在集贤院,乘车入宫,倍加礼敬。

  唐玄宗见张果老老态龙钟,就问他说:“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什么还发疏齿落,老态龙钟?”张果老说:“活到了衰朽的一大把年纪,又没有什么道术可以依侍,所以才变成了这个样子,实在令人惭愧。如果把它们全都去掉,不是更好一些吗?”然后他当着唐玄宗的面拔掉头发,击落牙齿,血流满口。唐玄宗吓了一大跳,赶紧说:“先生稍稍休息一会儿吧,一会儿我们再谈。”一会儿的功夫,张果老再见唐玄宗时,容颜一新,洁白的牙齿,乌黑的头发,变成了一个壮年人。

  一天,两位大臣来拜访张果老。张果老突然对他们说:“如果娶了公主做老婆,那是很可怕的事情啊。”二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不一会儿,唐玄宗派的人来了,对张果老说:“玉真公主从小喜欢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