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宇宙和生命 >

第610章

宇宙和生命-第610章

小说: 宇宙和生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如何能停止思考?看起来仿佛我永远都在思考中。我甚至现在就正在思考!

  首先,要静下来。附带一句,注意我说要静下来,我没说去思考安静。

  哦,那很好。那非常好。

  好的。现在,当安静了一会儿之后,你会注意到,你的思想至少慢下来了不少。它开始冷静下来。现在,开始思考你在思考什么东西。

  你说什么?

  你听到我说的,开始思考你的思维走到哪里。然后,阻止你的思维走向那里。将你的思维聚焦。思考你的思考什么。这是朝向大师级的第一步。

  哇。我头都要炸了(blowing my mind)!

  一点都没错。

  不,我的意思是——

  是的,你是的。你只是不知道而已。这真的是炸开了你的头脑。你们人类是怎么说的啊?让我们炸掉这地方?嗯,那么现在你将要炸掉你的头脑!那即是说,你将要离开它。

  现在,当人们看见你在这种无头脑(mindlessness)状态,他们很可能会问:“你失魂了吗?”而你可以回答:“是的!不是很棒吗?)因为你的头脑是你的感官输入物的分析者,而你已停止分析所有进来的资料。你已停止思考它。反之,你在思考你在思考什么。你在开始将你的思想聚焦,而很快的,你会根本不将思想聚焦在任何东西上面。

  你怎么能不聚焦在任何东西上?

  首先,你聚焦在一个特定的东西上。但除非你先聚焦在什么东西上,否则你无法不聚焦在任何东西上。

  在这儿,部分的问题是,头脑几乎总是聚焦在许多东西上。它们一直由一百个不同的来源接收输入的资料,它以比光速还快的速度分析这资料,送给你有关你自己以及什么事发生在你和你周边的资料。

  不要对任何东西聚焦,你必须停止所有这些头脑里的噪音。你必须控制它,限制它,并且最终——消灭它。但你想要不聚焦在任何东西上,首先你必须聚焦在一些特定的东西上,而非同时聚焦在每件东西上。

  所以,把它弄简单一点。你可以用烛光的摇曳开始做。看看蜡烛,看看蜡焰,看看你能注意到它的什么,深深瞪视它。与蜡焰共处。别去思考它。就只与它同在。

  一会儿之后,你的双眼会想开起来。它们会变得沉重、模糊。

  这是自我催眼吗?

  试着不要去贴标签。你明白吗?你又那样做了。你在思考这个。你在分析它,想要给它一个名字。思考某件事物会阻止你与它在一起。当你做这个时,不要思考它。只要与那经验在一起。

  好的。

  现在,当你觉得好像想闭眼时,就闭上双眼。别去想它。就只让眼皮自己闭上。如果你不挣扎着保持眼皮睁开,它们便会自然的这样做。

  你现在限制了你感官的输入。这很好。

  现在,开始倾听你的呼吸。聚焦在你的呼吸上。尤其是,倾听你的吸气。倾听你自己阻止你去倾听其他每件东西。这就是了不起的点子到来的时候。当你倾听你的吸气,你是在倾听你的灵感。“insbiration,译注:主要是“灵感”之意,但也有吸入、吸气之意。”

  哦,我的神啊,你怎么做到的?你怎么继续想出像那样的玩意儿?

  嘘。安静。停止思考这事!

  现在,聚焦你的内在视野(inner vision)。因为一旦你有了灵感,它会带给你伟大的“洞见”,“in…sight。译注:亦为内见,与内在视野一样。”将此洞见聚焦于你前额的当中,刚在双眼之上。

  所谓的第三双眼吗?

  是的。将你的注意力设在那儿。深深的看那里。别怀着看到某些东西的期待去看。看向空无、看向无物(no…thing)。与那黑暗同在。别用力去看见任何东西。放松、满足于空的宁静。宁是好的。除非来到空(void)里,否则创造无法到来。那么,享受这空。不期待更多,不想要更多。

  我们该拿不断冒出来的思绪怎么办?大多数人得到三秒钟的空就很幸运了。你可不可以说一说所有不断冒出来的思绪这个问题——特别是就初学者——初学者对他们为什么无法让头脑安静,而达到你在谈的空无,感觉非常挫败。对你而言可能非常简单,但显然对我们大多数而言并非如此。

  你又在思考这事了。我请你停止去思考此事。

  如果你的头脑继续装满了思绪,就只观它,让它不成问题。当思绪跳进来,只退后一步,观察到这正在发生。别去思考它,只注意到它。别去思考你在思考的事。只退后一步去注意它。别去判断它,别因它而受挫。别开始跟你自己说像“哦,我又来了!我只会想!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空无呢?”这类的话。

  你无法经由不断抱怨到不了空无而达到空无。当一个念头——不与任何特定东西相关,与当下一刻也无关的一些外来思绪——跳进来,只注意到它。注意到它,祝福它,并使之成为那经验的一部分。别“住”在上面。它是经过的行列之一部分,让它过去。

  对于声音或感受,也同样这样做。你可能会注意到,你再也没有比当你试想体验全然寂静时听到更多声音的了。你可能会注意到,你再也没有比当你试想全然舒服的坐着时,更难以感觉舒服的了。只要注意及此。退后一步,看你自己注意及此。将所有这一切包括为你经验的一部分。但别“住”在上面。它是经过的行列的一部分。让它过去。

  就象你刚才问的问题,它也只是你有的一个问题。它是个突然跳进来的思绪。它是经过行列的一部分,让它过去。别试图回答它,别试图解决它。别试图去想出答案。就只让它在那儿。让它是经过行列的一部分。然后让它过去。注意到你不必对它做任何事。

  在此你会发现了不起的平静。多么的轻松啊!无东西可要,无事可做,什么也不必“是”,除了是你现在所是的之外。

  放手。放下。

  但继续“观”。不带焦虑,不带期盼。只……保持一个温和的“观”。没有看见任何东西的需要……只有看见任何东西的准备。

  现在,当你第一次、第十次,或许第一百次 、一千次这样做时,你也许就会看见看似一个闪烁不定的蓝色火焰,或一个舞动的光点的东西。它可能首先像闪光般出现,然后在你的视线中稳定下来。与它同在,挪入它。如果你觉得自己与它合而为一,就让它发生。

  如果它发生了,就不必再对你说任何的话了。

  这蓝色火焰、这舞动的光是什么?

  是你。它是你灵魂的中心。它是包围你、流过你的东西,就是你。跟你的灵魂说哈罗。你终于找到他了。你终于体验到它了。

  如果你与他混合,如果你与他合而为一,你会体验到你会称为至福的一种崇高饱满的喜悦。你会发现你灵魂的精髓就是我的精髓。你会与我合而为一。也许只有一瞬,只有一兆分之一秒,但那就够了。在那之后,别的都无关紧要了,再没有任何事会与以前一样了,并且在你们的物质世界,没有任何东西差可比拟。而就在此时,你会发现你不需要任何外在于你自己的人或物。

  在某个层面那似乎有点吓人。你是指我再也不会想与任何人在一起了?我不会想爱任何人,因为他们不可能给我我在内心找到的东西?

  我并没有说再也不会爱任何外在于你自己的人或物。我说你再也不会需要任何外在于你自己的人或物。我再说一次,爱与需要并非同一件事。

  如果你真的有我描写过的内在合一的经验,其结果会与你害怕的正相反。一点也不是不想与任何人在一起,你会想要与每个人在一起——但现在,为了一个全然不同的理由。

  你不在试图与别人在一起,以便从他那儿得到什么。现在你渴望给他们什么东西。因为你会全心渴望去与他们分享你内心找到的东西——对一体的经验。

  你会与每一个人寻求这一体的经验,因为你知道这是你存在的真相,而会想你自己的经验里认识这真相。

  这是当你变得“危险”的时候。你会爱上每个人。

  地球人的生命与生活,包涵很多奥秘,说奥秘,当然是对不明白者而言,对于明白者,这些奥秘只是稀松平常,司空见惯之事。以下跟大家分享其中的三个奥秘    

  第一个奥秘:吾人之真正身份   

  吾人当下即是神圣完美的神(子) 

  人人皆具「永恒的生命」。这个永恒的生命,有很多不同的称呼,西方宗教称做<神子;上主之子>,中国的禅宗称做<真心;真性;真我>。 

  人生之所以永远有希望,就是因为人人具有这个永恒的生命,这就是吾人真正的身份。 

  这个永恒生命的内涵是无穷尽的,譬如说它(祂)是「无限的智能、无限的爱、无限的慈悲、无限的生命力、无限的勇气、无限的供给、无限的丰富、无限的调和、无限的平安、无限的清净、无限的喜悦、无限的甘甜、无限的幸福感、无限的光明…。。」。 

  也可以说它(祂)是「清白无罪的、百害不侵的、金刚不坏的、神圣完美的、万德庄严的…。」。 

  从这个永恒生命的角度来说,人人皆一体,人人本是同根生,人神也是一体。这个「一体性」永远不会被破坏。 

  不(深)明这个一体性者,就会变出种种的幻象、幻觉及苦恼。在【与神合一】一书中,列出人类的十大幻觉 

  ,读者自己去看。随着对于一体感的体验愈深,这十大幻觉就愈是淡化掉。 

  所有心灵成长的教学体系与法门,大体上都是为了对此「真我」的内涵有更多的洞见、感受与享受(对此「一体性」,有更深的体悟)。 

  举凡人类的活动,譬如:运动、歌舞、爬山、游泳、作务、做爱、散步、冥想、诵经、阅读、静坐、静心……等,多多少少皆有助于人们去感受到这个永恒生命的片面。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如实正观当下>。此「观」是纯然的观照、轻轻的观照、被动式的观照、绵密地观照、同步地观照、没有认同的观照。这种观照很有助于体悟真我。 

  对此永恒的生命,体悟愈是深刻者,愈不容易被种种现象的得失、生灭、来去、成败所干扰。   

  第二个奥秘:现象亦珍贵 

  万物正在演唱着真理 

  人类之间所建立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创造物也是珍贵的,因为这些关系及文物有助于吾人体验喜悦及幸福感。 

  幸福感不用跑到天涯海角去寻得,而是在寻常生活中,每天可以体验到无数次,但是基本前提是人的心够敞开、柔软、有爱。 

  譬如:当跟配偶(子女…。)相亲相爱的时候,就是幸福现前的时候。也许是全家一起吃饭时、也许是全家一起散步时、也许是下班返家时,孩子叫你爸爸,同时扑进自己怀中时、也许是跟妻子共浴,互相爱抚时、也许是将早餐端到床上请太太享用时、也许是抱着妻儿一起观赏<神隐少女>时、也许是在非特定日子买一束花送给妻子时、也许是正在炒菜时,先生从后面抱住你,亲你,同时感谢你时、也许是看着自己孩子在公园飞奔嬉戏追逐时、也许…。。这些幸福感可能是未婚者或青少年就出家者所享受不到的。 

  现象虽然是瞬逝的,但亦是珍贵的,所以要惜缘而不执着。 

  亲友之间无法相亲相爱的主因是过去的伤痛所造成的疏离与隔阖。唯一的解药是<宽恕、祈祷、静心、真爱>。 

  第三个奥秘:心生则法生,转心则转境 

  「何其自心本自具足,能生万法。」 

  六祖坛经 

  人心的奥妙处,就是常常想甚么,甚么就会现前。常常想健康,健康就会现前,常常想生病,出病就会现前;常常想成功,成功就会现前,常常想失败,失败就会现前。但是这种想经常是幽微得连当事者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当这些幽微的思想,一次又一次地内心播放,就会幻现出种种现象及事件。 

  人类的种种现象及事件,皆起始于「起心动念」,也就是观点、思想、(图画式的)想象、语言、感受。心想配合言行确实可以事成,但是这个想必须是强烈的信心、专心、耐心与恒心。而且是在想的同时,有强烈的感受同时发生,而这种感受就是与美梦(恶梦)现前时所相对应的情感状态现在就现前。(这个技巧称作让「果」现前,那么「因」也只好现前了)   

  人生的境遇,其实是跟着自己的心境在打转的,所以转心即转境。怎么转变心境呢?简单说就是常感谢、常感恩、常赞美、常信任、常鼓励、常关爱、常布施、常行善、常宽恕、常歌舞、常练功、常诵经、常诵咒、常正思、常祈祷、常静心、常正观、常祝福、…。等。创造与改创命运之道即在其中。    

  (附注:人类的十大幻觉:1)需要的存在 2)失败的存在 3)分离的存在 4)不足的存在 5)必备资格的存在 6)审判的存在 7)定罪的存在 8)有条件的存在 9)优越的存在 10)无知的存在   

  我什么时候对于关系才学得够多,而能令它们顺利进行?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在关系中保持快乐?它们必得是经常不断的挑战吗?

  关于关系,你没有什么可学的。你只要展现你已经知道的东西。

  可是的确有一个方法能让人在关系中得到快乐,那就是,以它们本该有的目的去运用关系,而非你设计好的目的。

  关系是经常具挑战性的;经常召唤你去创造、表现,并且经验你自己之更高又更高的面向,你自己之更宏伟又更宏伟的视野,你自己之越来越崇高的版本。没有什么比在关系里你更能即刻地、具冲击力地,并且纯净地做到此点。事实上,没有关系,你根本完全无法做到。

  唯有透过你与其他人、地及事件的关系,你才能存在于宇宙里(作为一个可知的“量”,作为一个可被认明的某物)!记住,每样东西都不在时,你也不在。只有在相对于非你的东西时,你才是你是的东西。那就是相对世界的准则,与绝对世界――我所居之处――相反。

  一旦你清楚地了解了这点,一旦你深切地理解了它,那时你便会直觉地祝福每一个经验、所有人类的接触,尤其是个人性的人际关系,因为以最高的讲法而言,你视它们为建设性的。你明白它们可以被用、必须被用,正在被用(不论你想要它们如此与否)来构筑你真正是谁。

  那个构筑可以是你自己有意设计的一个宏伟创作,或完全是个偶发的形状。你可以选择做一个人,他只是由所发生的事产生的一个结果,或,它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选择做怎样的人及做怎样的事的一个结果。自体(self)的创造是在后者的形式才变得有意识起来。自体在第二种经验里才得以实践。

  所以,祝福每个关系,将每个都视为特殊,并且都形成了你是谁――并且现在选择做谁。

  且说,你的询问是与浪漫的个人人际关系有关,我了解那一点。所以让我明确的,并且详细的谈论人类的情爱关系――这些不断给你如此多麻烦的事!

  当人类的爱情关系失败(除了完全就人类的说法而言,关系永远不会真正失败的,它们只不过没产生你所想要的东西),是因为人们为了错误的理由进入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