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宇宙和生命 >

第514章

宇宙和生命-第514章

小说: 宇宙和生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值得非议的是「启灵」这种对禅定特异境界的期待心态,不仅让定力的培养偏离了「减轻身心压力」和「住守寂悦心境」的本意,还让修定的目标完全脱离了智能开发的范围。 

  所以,我们碰到这一类发生问题的人来佛门求救时,一般是相应不理,叫他回家多念金刚经就好了。不是说佛门没有悲心,而是这一类的人有些问题并不严重,只是来考较师父的功力有多高。有些人问题是真的很严重,有时我们心软跟他指导一下调治方法,没治好的话,就会被他们在外面说得很难听,甚至说他们的症状全是法师害的。 

  因此,我深深觉得台湾要有专业的精神科机构,来对这一类喜欢参加「灵能开发讲习会」的人,进行生理异常和心理异常的状况评估,才能防止某些人格结构不稳定的人,被诱发出各种错乱妄想的「灵动」状态。而且,说不定可以过滤出一些有教主情结的潜在危险人物,先行辅导一番。 

  治疗师:我们西方倒很少有这种启灵的困扰,就算有,也不会让教会的驱魔师处理,而会转介给专精宗教病理学的精神科医师。但是,我们深受到一些狂热教派集体自杀事件的冲击,于是政府和民间基金会才开始重视「狂热团体之心灵控制问题」的防治计画。 

  我就有一次支持狂热教派个案的退教协谈经验,是和她家人以及原信徒合作。我们首先要设法安抚个案的燥郁症状,因为她被灌输了「叛教会带给家族恶运连连」的观念,她就很恐惧整个教团会谴责她的背叛行为,所以她的情绪状态就在忧虑和焦燥两极之间来回。其次,我们要设法打破她的催眠状态,以恢复她的现实判断能力,让她了解到那位她很崇拜的教主,实际上是运用宗教的神魔对立观念,制造她对教团神圣任务的认同感,并以教团成员间的强烈连带情感,邀约她加入教主空想的「末世唯一可得救之战斗阵营」。 

  还有,西方教会也开始对想当牧师和神父的人,进行精神鉴定的评估报告,以免招揽到一些容易接收到「神之启示」的妄想症患者。因为,这一类患者在暴露出审判罪恶者的教主妄想前,往往表现出非常热诚的虔敬心,你如果没有审查宗教型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根本无法辨识出来。 

  法师:我在京都时期,也曾去拜访筑波大学社会医学系教授小田晋,询问他对日本新兴宗教的看法。他指出,新兴宗教很擅长用「守护灵」和「恶灵」的二分法,配合一些有集团性催眠作用的咒术仪式,来让信徒从治病和消除生命不安感的双重收获中,建立无批判地服从教主绝对权威的崇拜心态。这一点,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也有指出来,他认为东方文化的救赎主义带有浓厚的「开悟」贵族气息,没办法形成市民团体的实践共识,反而往往为了顺应民俗大众的需求,变成巫术性的偶像崇拜。 

  所以,我认为宗教师的操盘心态很重要。如果我们法师也只知道强调定境的光明想和咒语的净化力量,来满足众生吉祥悦意的需求,那就跟新兴宗教没什么差别可言了。就像我们会赞叹定境中十方诸佛对众生「信解如来」的功德,给予无限量的祝福。外道也会如法泡制,赞叹定境中无生老母、太上老祖等对原灵「认祖归宗」的虔敬心情,会给予无限量的福报。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经过一千多年来「神佛交融」的过程后,各种新兴教派的问题已经不是以「正统」招牌来贬斥「异端」是邪教的手法,就可以解决了。 

  因此,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法师自己要「正本清源」,不要把智能只跟面见诸佛的深定联机,而要让智能回归到现实社会的烦恼体验脉络。这样才不会让智能假托定境的华丽宇宙修辞,遁入「离垢本觉的无菌包装」之中。因为在无菌室之中,客尘烦恼的现实存在性已被极度稀释,有佛菩萨护佑力量可依靠的般若波罗密,就轻易跳开了心之实体性的观察,只跟无始以来的无明缠斗,结果造成「四念处」法门的名存实亡。 

  最糟糕的是,有些大乘法师对此完全没有警觉,还继续无意识地以佛菩萨的护佑力量,打压小乘阿罗汉的「自了汉」作风。我去东南亚时,就受到小乘僧侣的严正抗议。他们指出大乘僧侣既不实修「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四念处法门,又专拿佛菩萨的善巧方便法门来取代,小心这样会堕入佛陀所说的无色界定中各种识阴妄想的陷阱。我只好跟他们说:「很感谢你们的忠告,我们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中国佛教的现况是以最安全的念佛法门为主。」 

  治疗师:我来台湾的时候,就觉得你们的打坐怎么跟泰国的禅修差那么多,害我一直想不通你们的静坐为什么会分成两截,一边强调那种菩萨根器才观得起来的跨银河的佛性空间,一边强调那种凡夫根器可锁定住的调气息的养生空间。听法师这么一讲,我总算想通这其中的关键。 

  当初,我们哈佛医学院对于印度上师如何从定境中得到咒术力量也不是很感兴趣,因为那涉及到自我从时空环境中完全撤离的问题。根据精神医学界对这个撤离过程的了解,很多人会因为「全能的幻想」,而耗弱了客观审视现实环境的能力,连带也无法察觉到人我接触的生命意味,因而跑去追逐指导别人的快感。有关这点,唐望(Don Juan)也曾说过:古代的巫士执迷于巫术技巧的应用,一心追逐控制他人所能带来的利益。现代巫士则执着于巫术本质的探索,追求知觉自由的最大可能限度。 

  所以,从社会医疗的观点来看,我们认为静坐的养生旨趣反而比上师的咒术力量更能利益众生,也更少副作用。我们一开始感兴趣的是静坐的「松弛反应」面,因为这有助于解决自律神经失调的问题,可以减缓压力和焦虑的折磨力量,对于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治疗很有用。而且,我们的心脏科医生班逊(Herbert Benson)认为,不必花几百块美金去超觉静坐那儿,跟上师领一个不得外泄的梵咒,因为只要你用任何简单的祈祷词来取代,也一样能发挥治愈的力量,达成深层松弛的效果。 

  于是,班逊医生决定进一步研究松弛反应和宗教信念结合,能够发挥出什么样的信心效应?以及「信心效应」和「安慰剂效应」有何不同之处?因此,他趁一九七九年DaLai喇嘛访问哈佛大学时,当面提出「静坐的内在控制作用和信心效应」这个研究计画。DaLai喇嘛认为这个计画在说服西方人相信宗教修行的精神力量上面,或许比宗教哲学的说明更有效一千倍,就答应安排三位修行高僧来配合这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三位高僧的拙火瑜珈可以控制人体的生理机制,产生强化气血循环的热能,使手指与脚指的皮肤温度提升五度以上。 

  此外,我们也了解到西藏医学很强调医生要帮助病人建立对佛性的信心,以培养内在的灵性勇气,来容受业力的困扰,并激发出人体自然自愈力。这种信心效应似乎能根治长期慢性病,跟安慰剂只能暂时解除病人的病痛感受比较起来,有更深层的治愈效果。因此,班逊医生开始强调在演练松弛技巧的过程中,让病人默念个人宗教祈祷词(如「求主垂怜」或「阿弥陀佛」),就可强化病人对自愈系统的信赖感,加速病情的自动消退过程。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作者:

  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梦想着这样的一本书,而东杜活佛这位西藏佛教的上师、天赋异禀的学者兼著名翻译家,正是这本书最理想和作者。本书善巧地萃取佛法的治疗理论,以非常迷人、清晰而简单的笔调呈现出来,让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都可以获益。在这迫切需要安详的时代里,让我们希望每一个地方的人都能够熟读这本书,并且唤起内在的无限治疗力量。

  法鼓山创办大法师:

  这是郑振煌教授继翻译《西藏生死书》之后的又一本好书,我在美国,知其原著自出版以来,一直畅销,值得向国人推荐。本书从人的身心健康及精神的开发为着眼,透过佛法的观念及方法,帮助我们放下成见,豁达心胸,发挥心灵治疗的功能。

  心清净则国土清净,正与我们法鼓山推动人间净土的理念相契。

  佛光山开山大法师:

  人类的身体,不是用来捆缚心灵的。

  人类的身体,是用来帮助心灵,用来完成生命的。

  不幸的是,由于不认识自己,大部分人类的身体,反而变成了心灵的障碍,甚至奴役心灵。

  《西藏医心术》这本书,让你透过身与心,进而促进身与心的合作,提升生命的境界。

  一个人有慈悲,会做人,可以救自己;有智慧,会做事,可以救社会。如果全世界四十亿人,都乐意开发内心慈悲与智慧的能源,这本书就是很好的“教练”。

  陆达诚(辅仁大学宗教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长):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大宗教中,佛教的伦理及人生哲学比较而言最具可理解性和实用性,因为佛教从人生的烦恼痛苦出发,助人用智慧来修获解脱,不借助启示和神学。比较起来,相似儒家系统,但更易普及。《基本医心本》把这种可普及且实用的佛教修持及解脱之道,写成一本人生哲学的手册,使任何人借之而能走出苦恼,勇于面对生命的顺逆,建立健康圆融的生命。书中准于避免有佛教的切入点和术语,但不妨碍无此信仰者参考应用。此书能为一切忙碌的现代人提供心灵治疗的功效。

  吴伯雄(政界人士):

  《西藏医心本》是一本直指人心、字字珠玑的好书,更是现代人处理日常情绪的实用手册。诚如作者所言,身心健康的最佳药物是要活得安详、放下我执、无忧无虑,并借由精神的修行,放松自己紧绷的心情,进而帮助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平和、快乐和健康,活出真正的自在与喜悦。

  郑石岩(政大教育系教授):

  本书把禅的实践法门,巧妙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上;一则做为禅修和提升精神生活的指引,一则做为心灵生活上疗伤止痛的丹药,是生活自助咨询的好素材。生活的幸福和喜乐,大部分决定于自己的想法。人的想法、情绪、感受和行为,彼此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因此,要改变自己,必先改变想法,并付诸行动,才会奏效。这本书提供了许多改变想法和行动的方法,对于修行、提升心灵生活和治疗心理伤痛,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丁乃竺(表演工作坊行政总监):

  在众多的心灵丛书中,《西藏医心术》以幽雅而简洁的文字,为身、心、灵治疗做了最佳诠释。是一部易学易懂,超越信仰的现代心灵典籍。

  佘德慧(东华大学教授):

  如果心理辅导仅仅处理俗事的困扰,而不在一种深刻的精神根处运转,那么心理辅导只能当作处理情绪的工具;如果心理治疗者了解,所有的心理症状往往与精神的迷障有关,那么应当接受痛苦的必要性,而不应该急着要消除痛苦,反而要能教导病人聆听痛苦的声音,听一听它到底要询问我们什么。这本书虽然从藏佛和观点来做心理治疗,但却彻底地掌握精神的广阔深处,打破俗世的精神迷障,值得一读。

  陈荣基(佛教莲花临终关怀基金会董事长、财团法人恩主公医院院长):

  佛教信仰认为“贪嗔痴”是生、老、病、死种种“苦”根源,根据佛教思想衍生的西藏医学,更认为“贪嗔痴”身、心疾病的根源,而“我执”是妄想和烦恼之根,痛苦之因。现代医学也认知身心的互动关系,长期的焦虑或精神压力,不但会改变身体的免疫力,更会引起很多身体的疾病(统称为身心症),或促使潜藏疾病的发作。西藏旅美高僧东杜法王仁波切告诉我们:“放下我执,具有治疗力量。”他的这本书提供实务性的指导,可以帮助读者学习“放下我执”,对治贪嗔痴,获得内心的宁静,治疗焦虑、压力和痛苦,更进而促进身心健康。这是追求健康或疗病时,除遵循医师的指导以外,很值得一试的辅助疗法。

  袁琼琼(专业作家):

  人们曾谈到过西藏医学的一种说法:“人体是三种主要的NOPA(编注:即汁液)所支配,如果能使它们始终保持均衡,身体就能维持健康。《西藏医心术》可以说是一本实地教导如何维持体内NOPA均衡的书籍,西藏医学的秘法正在此书中。

  徐政夫(西藏文物收藏家、观想文物艺术中心负责人):

  《西藏医心术》是一本引经(佛经)据典(实证),帮助我们明心正道,追求安详、圆满、慈悲及智慧,进而治疗现代疾病的好书,也是学佛的朋友们,静坐、禅修、观想的宝典。拜读此书,并依照书中的建议修习,常令我观想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香格里拉,沐浴在自然美妙的和风、慈祥和蔼的佛颜中。心灵清新,心胸宽广,内心充满喜悦、圆满。郑振煌老师这么发心,不眠不休翻译此书,想来必是和我一样。深受感动,愿与大家分享。祝福人人健康幸福。

  陈琴富(中时晚报执行副总编辑):

  如果能实证佛陀法义,我们会了解身心的微细处,体会苦、空、无常、无我的本质,终究了悟生命的实相。

  佛陀号称医生,自然有其特殊的理由,众生所有的病都源于心念,所有的苦都源于无明,所以根除痛苦只有从修心做起,别无二途。

  东杜法王仁波切以他个人对于佛法的了悟,不忍众生痛苦,而把佛陀最根本的法教用于当前众生最需要处,真正体现了藏传佛教的甚深见与广大行。

  《西藏医心术》是一本实用的身心治疗手册,也是一本生命实践的修行法要。透过郑振煌老师对佛法的契入和他的生花妙笔,让读者再次浅出深入佛陀法义,慈悲无量,功德无量。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西藏医心术》不只是另一本介绍禅修的书。东杜法王将传承自西藏佛教最古老的宁玛学派的丰富治疗资源,加以融会贯通……。从作者的观点看来,禅修不只是寻找心灵平静或是专注的方法而已同时也是通往身心治疗的重要道路。简而言这,东杜法王提供古老的转化法门,帮助人们接近心的真性,并了解苦难的根源。书中提到的简易练习方法与观点,是连接身体与心灵之间的重要桥梁,既可增强免疫系统,亦能强化健康。欲了解古老西藏的宝藏,此书即是一本难能可贵的指导手册。

  Joan Botysenko, Minding the Body, Mending the Mind 作者:

  这本讨论治疗的精彩好书,探究身心医学书籍很少触及的领域——心的真性和痛苦的根源。书中温柔、睿智的文字和实务练习,建立在西藏佛教的古老精神智慧上。这是详和的精致献礼,可以转化你全部的生命经验。

  Dean Qtnish,M。D。,美国治疗医学研究所所长:

  阅读这本绝妙好书,本身就是一种治疗过程。

  Herbert Benson,M。D,Timeless Healing作者:

  作者指导我们透过实修来纾解焦虑、压力和痛苦。这些法门以古老的佛法为基础,非常切合现代世界。我高度推荐。

  Sharon Salzberg,《慈》作者:

  这是一本好书,结合古典教法、个人经验和善巧建议,以处理任何身体和心理的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