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宇宙和生命 >

第380章

宇宙和生命-第380章

小说: 宇宙和生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世界上的最初那个地方生命又是怎样起源的呢?

  尽管地球生命是天外来客的说法受到驳斥.后来仍有不少学者提出各种假说。例如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在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生命并非起源于地球,而是来自遥远的太空。与霍伊尔的观点类似的一些学者认为,地球是受了彗星等地外天体的“影响”或者说“带来了”早期生命的种子。

  “外星人在哪里?”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天体物理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生命的诞生必须依据行星的物理环境。例如地球上的许多动物,是由简单的无机物质发展而来,其发展过程非常复杂。某些生命现象一经开始,可能会逐步向智慧生命阶段发展,例如哺乳动物中的从古猿进化到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天文学上的一个影于是天体演化理论。沙普利说过,“生命是广泛存在的,它是宇宙演化的自然产物。”

  “地外生命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不在白宫草坪上着陆,欢迎人类加入银河俱乐部?”著名的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早在1939年曾这样提出问题。1943年.在美国的一次科学家聚会上,费米又曾忽然发奇问:“他们在哪里?”他的谈话伙伴吃惊地问道:“谁在哪里?”“噢,外星人。”费米说道。

  其实,费米的问题是基于一系列清楚而完整的逻缉推理和观察结果。他的意思是说,如果有的星球完成了高级智慧生命的进化过程,他们为什么没有像我们人类一样,出现类似的生命形式呢?也许他们(即外星人)尚未出现,或许是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也许他们早已经来过地球了,但这只是猜想没有任何证据。

  导致费米发问的推理可以是这样的;首先,假设宇宙中应有许多个有生命存在的行星;银河系是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直径约1O万光年的盘状星系,它自转一周需2亿多年的时间;银河系年龄大致为100—15O亿年,银河系包含的恒星约一两千亿颗,其中与太阳及其相似的恒星至少有数十亿颗。据有人推测,这些恒星中,至少应有数千万颗周围有行星绕其运行,这些行星中至少又有数百万颗具有生命生存的条件。既然认为生命不是上帝创造,而是自然产生的,银河系中至少应有上万个行星有生命存在,或保守的说,银河系中至少存在着几百个(存在智慧生命的)文明星球。

  有学者提出,如果在15O多亿期间,有—个智慧生命存在的星球文明程度很高(掌握星际航行、通讯技术),则在500O万年至l亿年内,该文明就应扩张到整个银河系———从一颗恒星到另一颗恒星,传播文明并到处扩散智慧生物:但是,当人们环视周围的宇宙空间时,并没有观测到一个智慧生物大量涌现的天体,也没有可信的证据表明“外星人”曾经访问过地球。

  探索太阳系外的、围绕某恒星旋转的行星,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至今仍是一个艰难的课题。天文学家早已认识到,长期、精确地观测某颗恒星的运动,有可能发现它周因是否有暗伴星存在。这是因为,一颗具有椭圆轨道伴星绕转的恒星,当它在天空中缓慢运行时,在观测上会呈现出摆动现象。

  目前的问题是,检测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所有技术还不够灵敏、成熟、观测到—颗恒星的摆动,还只是探索行星存在的一种间接技术。直接的检测意味着应得到一颗行星的图像,以及其位置可以测量。 I983年发射成功的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IRAS),曾向地球发回了一条令人振奋的宇宙信息:在明亮的织女星的周围,发现一些固体物质团块的存在,虽然这些团块的温度很低。天文学家们分析认为,那里很可能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太阳系”,那些物质团块应属于正处在凝聚过程中的年轻行星。一旦环境条件适于生命繁衍,这些行星上将来也可能会有外星人栖息。

  寻找外星人的“绿岸公式”

  1991年l1月,设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绿岸镇附近的国立射电天文台,举行了一次探讨地外智慧生命的学术讨论会。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德蕾克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方程,后来称之为“绿岸公式’,这是对探索地外智慧生命作定量分析的第一次尝试。

  德蕾克提出的“绿岸公式”是这样的:N=Rnefpnflfi fe L

  公式中,N代表银河系中可检测到的技术文明星球数,它取决于等式右边7个数的乘积;

  R表示银河系中类似太阳的恒星的恒星形成率(即每年平均诞生的颗数),一般认为,只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才有可能孕育出智慧生命来;

  ne是在可能携带(具有生命的)行星的恒星中,其生态环境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的平均颗数;

  fp表示有可能有生物存在的恒星(有人称其为“好太阳’)颗数,换句话说,“好太阳”一般是指那些光度恒稳、能长时间照耀从而满足形成智慧生命演化所需的恒星;

  fl是已经出现生命的行星在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中所占的份额;

  fi表示已经有智慧生命的行星的颗数,因为低级生命演化到智慧生命的概率毕竟很小;

  fe是在这些已有智慧生命的行星中,已经达到先进文明的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如能作星际电磁波联络)的份额;

  L表示具有高级技术文明世界的平均寿命(或者说延续时问),因为只有持续发展很长时间的文明星球才有可能做星际互访。

  绿岸公式是以乘积形式表示出的,这些因子的确切大小目前尚属未知。公式中各个因子的重要性相同,其中有的因子可取近似值(例如R),有的因子则纯属主观(例如L)。有的学者认为,除了L,其余因子的乘积给出的是银河系中可检测文明的产率,用粗略估计的最低值代人计算,可得到N=4O;用每一项最大可能值计算,则得N=5000万,这就是说,在银河系中的高级技术文明星球的数目为40万一5O0O万个。

  美国著名科学作家阿西英夫根据自己的见解,曾提出与绿岸公式类似的公式估计出,银河系大约存在53万个文明星球,即银河系中每1OO万颗恒星中。平均可能有18个高技术文明世界。

  监收外星入的‘电波”

  近几十年来,射电天文学蓬勃发展.促使人们去寻找难以想象的、遥远的地外文明。射电天文设备包括单独的射电望远镜,或组成阵列的射电望远镑,灵敏的射电据测器.处理收到的信息资料的电子计算机等。为了探索她外文明,也为了与“他们”进行通信联络,应用射电天文技术是最佳的方法 因为这种方法是比较廉价购,大量的信息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得以发送相接收,而且这种方法是快速有效的.致使恒星际间的“对话’有可能进行。

  前苏联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什克格夫斯基认为,“星系际无线电通讯与恒星际无线电通讯相比,有一个明显不同的重要特点,即进行星系际无线电通讯时,信号可一下子发送给几十亿颗恒星。因此,如果在这些恒星中,即使只有—颗恒星周围存在着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这个信号也会被发现。实际上,在被探测的星系中,这样的文明社会可能很多。因此.当发送各种定向的星系外信号时,发现它们的文明社会是“十分有把握的”。然而,当向任何单一恒星的方位发射定向信号时,发现那儿存在文明的概率,或者—般地存在生命的概率,就极其微小。”

  在1928年4月3日,在荷兰菲利浦公司实验室工作的挪威教授史托马,无意中收到了一组奇怪的无线电信号,其波长为314米,这信号每隔3秒就出现—次。极有规律,史托马向电台总监作了汇报。后者对此极感兴趣,并认为这种信号可能来自外星人。

  于是、他们给对方“回电’,他们仍用31.4波长、把一组莫尔斯电码信号每隔20秒钟一次发射出去,连续发射了15天没有回音,就在第16天,他们又收到了那个奇怪的、每隔3秒出现一次的信号好像是有人企图与地球入联系似的。史托马惊喜之极,于同年10月又安排了一次发射试验,结果又收到了同样奇妙的信号。

  有关这奇妙的信号的消息轰动了新闻界,许多电台都转而密切注视这个信号。其中,美国就有人报告在1929年2—4月期间,收到过1O次这种信号;一艘法国科学考察船,于1929年5月9日无意中也收到了同样的信号。遗憾的是,这组奇怪的信号里面究竟包含着什么信息,却没有人能破译出来。

  直到1972年,年轻的苏格兰天文学家罗伦无意中发现了当时史托马留下的珍贵记录。他立刻被这些信号所吸引,并利用现代科学的逻辑思维对其进行研究。经过许多个不眠之夜后,罗伦宣布,他破译了这一信号的意思,其内容是:一艘来自牧夫座星球的宇宙飞船,正在环绕太阳系飞行,可是,怎么证明罗伦所破译的真实性呢?后来人们怀疑,这信号根本不是“外星人”发出的信号,因为有些射电星常常自然地发出无线电波。虽然如此,人们还是从中得到很大启发,觉得应该主动地通过发射无线电信号与外星人进行联系。

  “奥兹玛”计划

  本世纪60年代,人们终于开始尝试接收地外文明世界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地点设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西部绿岸镇附近的国家射电天文台。当时的工作由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德雷克负责组织,并于1960年4月l1日正式开始实行,命名为“奥滋玛计划”。这是—个被动式收听地外文明之音的计划,“奥兹”是神话故事中的一个地名,那是一个非常奇异、非常遥远和难以到达的地方,在那里居住着一位名叫“奥兹玛”的公主。该计划的含义是“寻找遥远的地外文明”,目的是搜索“外星人“的来电。

  该天文台使用一台口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选择21厘米的波长来接收外界信号。为什么要作这样的选择呢?我们知道,任何天线电波的发射都只能用某个波长。实际上,无线电信号的波长有无穷多个,我们怎么知道宇宙人用的是哪个波长呢?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中最多的元素就是氢,因此,任何智慧生物都会对氢加以透彻的研究。21厘米波长是氢原于发出的微波的波长,它可能是被宇宙间一切智慧生物最早又是最充分研究的,又可能是被运用得最成熟的。

  德雷克等人首先将射电天线对准了类似太阳的恒星鲸鱼座τ星,它距地球11.9光年,结果是一无所获。之后,他们又把天线对准了另一个目标——波江座ε星(距地球lO.7光年)、最初收到了一个每秒8个脉冲的强天线电信号,10天之后此信号又出现了。不过这并不是人们期待的“外星人”电报信号。奥兹玛计划在3个月中,累计“监听’15U小时,最终未获得任何成功的结果。虽然如此,这毕竟开创了人类寻找地外智慧生命的新纪元。

  在1972年至1975年进行的”奥兹玛”二期计划中,科学家对地球附近65O多个星球进行了观察。希望能在宇宙的天然无线电噪音外,收听到这样的信号:“你们并不孤独,请来参加银河俱乐部。”这当然不是异想天开,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编码信号可能是数字形式,也可能是某种元素(例如铀)的原子量、或者任何其他可以辨认是外星人有计划制造的信号。

  德雷克教授深知与外星人取得联系的种种困难,他指出,“对此,我们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要探测整个天空,即便是阿雷西博那么强有力的望远镜,也得指向2OO0万个方向。”科学家至今只监听了几千个星球,而且大部分都是地球附近的星球,所用的频率也很有限。

  198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保罗.霍洛威茨领导下。开始了一项新的探索外星人的计划——“太空多通道分析”计划(META):通过8O0多万个不同频率、高强自动化探测外星文明。由于波段增加了上万倍,相应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普查一次太空竟需要2O0—4O0天。除了美国、前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先后参加了这一探索计划。

  自从“奥兹玛”计划执行以后,世界上已提出过多项搜索地外智慧生命珠计划。他们的共同认识是:(l)就像人类的情况一样,生命很有可能产生在地外“太阳系”,因此,探索目标应放在类似太阳的星球上;(2)射电望远镜能“听到”的最好频率范围在1O0O到 lOOOO兆赫之间,这时的本底燥声最低。因此,想同外界建立联系的外星人,可能会选择这一被称作“微波窗口”的波段进行星际对话;(3)如果我们想同其他星球建立联系,应利用电磁波(譬如无线电波),因为它以光速进行传播。遗憾的是,以上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结果,即没有接收到任何可确认为来自外里入的信号。

  UFO大探秘 

  UFO以充满神秘的方式存在,数以千万计的地球人声称看见过UFO。究竟这些“目击者”是幻想家还是骗子?抑或在谎言与真实之间存在着某些东西?答案是在太空中的星球,还是来自人类对神秘的崇拜?

  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掀起UFO研究的热潮,始于UFO研究史上最著名的“阿诺德事件”。

  UFO是英文缩写,意思是“不明飞行物”,也称“飞碟”或“幽浮”, 是指一种会移动的飞行物或天文景象,可由肉眼观测或雷达监测到,而人类目前尚无法解释的现象。对UFO感兴趣的人,不仅推测这是来自比地球更进步的文明,并以现代人可能面临的问题,心理学上的推断来解释此一现象。

  对UFO的描述有:快速地移动或盘旋;移动时悄然无声、飘忽不定或轰鸣异常; 外形如碟子、雪茄、球形、环形或椭圆形,据目前统计,被目击到的UFO的形态,已达100多种。

  在世界范围内有关UFO的记载自古就有。但是,1947年6月24日, 美国新闻界以首创的“飞碟”一词大篇幅地报道阿诺德目击飞碟事件,才把今世人都感到好奇的天外来客展现在人们眼前,而轰动全球。这一天,他驾驶私人飞机在华盛顿州雷尼尔地区飞行时,突然看到9 个呈“V”字队形飞行的发光圆盘。经媒介报道后,飞碟立即成为全球的热门话题。

  自那以后,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声称看到过飞碟,仅美国就有超过1500 万的人宣称曾亲眼看到过飞碟。在众多的目击者中,即有平常百姓,也有知名人士、科学家、官员,或被认为精神上有问题的人。

  1954年,一架英国飞机在从纽约到伦敦的航行中,在5700米处,机长看到1大6小7个不明飞行物,并不断变化着形状,当前来接应战斗机出现时,不明飞行物以令人吃惊的速度飞走了。

  英国国防部发言人曾在一项公告中承认:“我们以对在英国发现不明飞行物的许多详细报告给予重视。我们不能忽视在宇宙中存在智能生命以及他们访问地球的可能性。”

  1962年5月24日,阿根廷的5个省数百人称见到一个巨大的飞碟在一农庄附近降落, 从中走出两个机器人。当地政府证实了此事,并正式宣布有一飞碟在拉潘帕着陆。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给“全国空中现象调查委员会”填写的一份目击报告中写道:“1969年10月13日晚7点30分,我在佐治亚州利里市上空目睹到发光透亮的不明飞行物。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称亲眼见过飞碟。格林纳达前总理盖里说他有许多拍下来的飞碟照片。

  1986年6月,意大利报纸刊登了8幅UF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