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名门 >

第235章

名门-第235章

小说: 名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月初三的上午,马大维接到快报,崔庆功已率三万残部退到了二百里外的萧县,事情已经到了眼前,他必须要拿定一个主意了。 
马大维随即命人将他的大舅子请来商议,他的大舅子自然就是刚从长安返回的马思疑,虽然有人劝他两马同槽、必有内乱,但马大维却不理这一套,依然娶了马思疑的年轻美貌的妹妹为续弦,片刻,马思疑被亲兵带了进来。 
马思疑是前天从长安返回,刚刚得到了消息,他的父母被马大维从崔庆功手上索回,而汝阳在被裴俊的河东军占领后,张焕已派人趁乱将他的妻儿救走,父母妻儿都告平安,前途又有了保证,马思疑自然神清气爽,又恢复了他往常的诸葛风度。 
他进帐便向马大维施一礼拱手笑道:“将军找思疑来可是为了崔庆功一事?” 
马大维见他猜中了自己的心思,便摆了摆手苦笑道:“坐下说话吧!” 
马思疑坐下来又道:“不管将军做什么样的选择,都必须要决定下来了,我想崔庆功的残军也该到了吧!” 
“他已经到了萧县。”马大维叹了一口气。他见左右都是亲信,便低声道:“我想把崔庆功趁机吃掉,思疑以为如何?” 
这件事马思疑当然也是深思熟虑,他沉吟一下便道:“我想问一下。崔庆功地手上究竟还有多少人?” 
“听说还有近三万人,而且都是他从山东带出来的直属卫队,战斗力颇强。” 
“问题就在这里。”马思疑轻轻捋着长须笑道:“崔庆功与将军有旧隙。他岂能不防备,如果将军想吃掉他。一场恶战是不可避免,偏偏渔人在旁,将军不妨想一想,最后倒底会被谁吃掉?” 
马大维恍然,“思疑是意思是说,我应向北或者向南去寻找一个出路么?” 
“不!”马思疑依然摇了摇头道:“大丈夫处世,当求自立一域,又何必去看人脸色?” 
“此言深合我意。那依思疑之见,我又该如何行事呢?” 
马思疑阴阴地笑了,他要让崔庆功为自己的冷酷无情付出代价,“将军可仍然投靠崔庆功,但他是他,将军还是将军,若崔庆功反扑成功,将军可趁势壮大自己,若崔庆功再次被击败,那时将军便可趁机杀崔庆功。向天下人请功!” 
萧县,崔庆功一路溃逃至此,经过近三天的休整,他已经渐渐稳定下来,虽然他损失了十几万大军,但幸运地是事情还没有到最坏的地步,马大维毕竟是文职官出身,在最关键的时候没有落井下石。依然效忠于他。令崔庆功感动万分,遂派人送袍给马大维。将他们间地从属关系变成了兄弟关系。 
此刻加上收拢的残军和马大维部,崔庆功还有七万余人,控制着彭、临淮和东海三郡,保存了一点点实力。 
就在崔庆功整顿军队准备进行最后地困兽之斗时,韦德庆的四万追击大军却意外地停滞在砀山县,没有继续追赶。 
崔庆功立刻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一方面火速派人去朝廷向崔小芙求情,另一方面又派次子去山东向崔家认错,希望能返回山东,同时他又派人去东海郡沿海四处收集海船,如果能就此罢兵最好,实在罢兵不了,他也要给自己准备一条退路。 
就在崔庆功苦苦为自己寻找一条退路时,他却不知道,韦德庆军的内部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故。 
陈留大营,韦清铁青着脸望着空地上堆积如山的战利品,盔甲、兵器、粮食、钱物,一队一队的战俘低着头从他面前走过,战斗结束已经两天了,虽然韦德庆大获全胜,但韦清却没有一点喜悦之感,他是河南道安抚使,可至今没有一个地方官来向他述职,他总监河南诸军; 
而且他不仅是朝廷的监军,同时也是韦家的监军,可韦德庆对他却是阳奉阴违,嘴上说绝对不会违抗家主地命令,一转身却暗地里命令大军夜袭崔庆功,这分明就没有将他放在眼里。 
韦清忧心忡忡地又走回了大帐,现在的问题已不仅仅是韦德庆擅自进攻,而是韦家还能不能控制住他了,他昨天接到了父亲的紧急情报,说韦德庆的老娘竟在除夕之夜被人杀了,命他无论如何要在数日之内夺权,否则一旦韦德庆知道此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数日内夺权。韦清的眉头皱成了一团,这怎么可能办得到?退一万步说,就算韦德庆肯让出部分军权,可他现在也不在大营,时间上来不及了。 
这可如何是好?韦清心乱如麻,整整一天时间,他也想不出一个办法。 
这时,一名侍卫走进帐禀报道:“监军,王将军求见!” 
韦清的精神忽然一振,他想到了一条驱狼吞虎之计。 
王将军也就是副将王武俊,刚开始总对自己横眉冷眼,可这几天他的态度忽然转了个大弯,竟变得热情有加,而且偶然还流露出一点愿意投靠他的心思。 
韦清就像即将溺毙之人抓到了一根木头,连声道:“快快请王将军进来。” 
片刻,王武俊笑呵呵地走了进来,他年纪约四十岁,身材修长、相貌英武,一缕长须飘然于胸,初见他之人都会忍不住对他心生好感,他目前是大营的留守主将,替韦德庆镇守陈留。 
“听说监军一天都没有出大帐一步,末将放心不下,特来探望。” 
“王将军请坐!” 
韦清热情地请王武俊上座,又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自己也坐下来,韦清见王武俊眼中有关切之色,便叹了一口气道:“我心中烦闷得很,所以不想出帐。” 
“韦监军是名门之后,年纪轻轻便做到了河南安抚使,前途一片光明,比我们这军兵痞子出身的不知强了多少倍去。” 
王武俊嘴里笑着劝他,可眼睛里却冷冷地注视着韦清地表情变化,“再者,大将军一战击溃了崔庆功,这正是说明韦使君监军有功,过些日子军功报上朝廷,不说首功、至少四分功劳是有的,韦监军应该开怀大笑才是,怎么会烦闷呢?” 
韦清低头不语,王武俊看在眼里,便暗暗冷笑一声,出言挑道:“莫非监军是对韦大将军有什么不满不成?” 
韦清摇了摇头,苦笑道:“你们韦大将军英明神武,我怎么敢对他不满,只是我收到了太后的密旨,正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监军不妨说说看,说不定我能替监军解忧呢?”王武俊的眼睛慢慢眯了起来,他的试探在一步步深入。 
“你?”韦清也感觉到了对方是在试探自己,便含蓄地笑道:“你是韦大将军的心腹,你怎么可能做对不起大将军的事呢?” 
这时,王武俊忽然跪了下来,他凝视着韦清的眼睛肃然道:“我曾对监军说过,我王武俊只忠于朝廷,绝非是谁地心腹,若监军不信,我愿对天发誓。” 
韦清只冷冷地看着他,一言不发,王武俊见他不相信自己,便从靴筒中拔出一把匕首,在自己地胳膊上慢慢划了一刀,顿时鲜血喷涌而出,他沉声道:“我王武俊绝非韦德庆的心腹,我愿效忠于朝廷,效忠于监军,若违此誓,子子孙孙都当死于此刀之下。” 
韦清见他誓言郑重,不由心中大喜,便连忙将他扶起笑道:“王将军不必下此重誓,我相信你就是了。” 
两人又坐了下来,韦清这才肃然对他道:“朝廷发现韦德庆有自立之心,所以太后才命我前来监军,按照朝廷地部署,当与河东军合围崔庆功,但韦德庆却擅自出兵,使太后深为忧虑,她希望我能为她物色一个新的陈留郡王,不知道王将军可有此意?” 
王武俊腾地站起来,向韦清深施一礼,“属下愿听从监军命令,为朝廷分忧!” 
韦清点了点头,“那好,你手中有多少可以控制的军队?” 
“属下有两万部众,对我忠心耿耿。” 
第三百五十章 形势逆转 
清晨,一队两千人的骑兵在浓浓的白雾中疾奔,此刻应是冬小麦保苗最关键之时,但兵灾之后,田野里一片萧瑟,没有半点冬小麦的影子,远方偶然可以见到几座被焚毁的农舍,但人影却是一个也无。 
韦德庆的心情十分沉重,去年大灾连着兵灾,崔庆功更是残暴之极,纵兵屠城毁村,甚至用人肉充作军粮,这一场战役后中原地区将出现千里赤野的惨状,也不知需要多少年才能慢慢恢复? 
“将军,前方有一片树林。”一名军官指着前方隐隐的大片树影建议道:“疾驰一夜,马已疲乏,我们歇一会儿吧!” 
韦德庆点了点头便下令道:“传令弟兄们在前方树林休息。” 
片刻,骑兵驶近树林,纷纷下马歇息,韦德庆也下了马,他坐在一块大石上沉思不语,这次返回陈留是接到了王武俊的紧急密告,韦清暗地里在拉拢他手下的军官。 
韦德庆当然知道韦清的用意是什么,自从太后任命韦清为监军的那一时刻,他才终于肯定下来,家主果然是不相信他,欲夺他的军权。 
韦德庆是个极为固执之人,他对自己的家族无比忠诚,为了家族的利益他可以放弃一切,军队甚至生命,是的!在他心中,家族利益是他忠诚的唯一解释,当年家主曾郑重地将陇右托付给他,虽然当时他仅仅只是一个品阶低微的侍卫官,但就是因为这一份嘱托,使他卧薪尝胆数年以回报家主的信任。 
而现在,家主虽然开始对他不信任了,但他并没有怨言,他的军队本来就是属于家族,他也知道家主非常渴望亲自掌握这支军队,以实现韦家的复兴。这同样也是他最大的愿望。 
但他却不想将军队交给韦清,韦清太年轻、太文弱,根本就没有能力镇压这支军队,他知道如果将军队交给韦清,必然会出现手下众叛亲离的结果,所以他这次赶回陈留,便是要亲口告诉韦清,不要再做分化军队的小动作,如果家主肯亲自到来。他便会毫不犹豫将军队和地盘交付给家主。 
“大将军为何心事重重?”韦德庆的幕僚李谆走过来笑道。 
韦德庆微微叹了一口气道:“我担心这次进攻崔庆功违反了家主地战略部署,必生后患啊!” 
李谆望了他片刻,忽然道:“大将军恕我直言,你这般事事考虑家族的利益。方才是取祸之道。” 
“为何?”韦德庆瞥了他一眼。 
“因为他们会心生不满。” 
李谆一指正在休息的将士,略略将声音压低道:“大将军从李怀光手中得权也不过才一年多时间,军心尚未尽服,再加上大将军约束军纪,不准他们抢夺民财。不少人都有了怨言,这个时候大将军应该是利用这次大捷收拢人心、铲除异己才是,可大将军却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家族监军弄得心神不宁,这岂是众望所归,而且这次大败崔庆功,我看不少人都在趁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将军,情况有些不妙啊!” 
“所以我才希望家主尽快到来,以他的手腕和威望。应该能降伏这些桀骜不顺的大将。” 
“大将军难道不替自己想想吗?” 
李谆见韦德庆执迷不悟,不由心中急惶,又苦劝他道:“汉末韩馥说袁绍四世三公,愿让河北之地,结果袁绍到来尽夺他权,他才悔之晚矣!而将军夺李怀光之权时,尚知杀其子女,以绝后患,难道就不知道你们家主到来也一样会先杀你而除后患吗?” 
韦德庆笑了一笑,他坚决地摇了摇头道:“不!情况和你所说大不相同。无论是袁绍夺韩馥,还是我杀李怀光,都是各为彼此,而我与家主之间只是家族内部纷争,家主只须在家庙中命我让权便可,何必要费事杀我,平添事端,我本就是韦家鹰犬。当为家主效犬马之劳。我早就写信告诉过家主,我可随时把军权让与他。此事先生不必多言,我自有主张。” 
说到这,韦德庆站起身向军队快步走去。“大将军,匹夫无罪、怀壁其罪啊!”李谆心急如焚,跟在后面哀声苦劝他道。 
韦德庆却不再理会他,他高声对众将士道:“命所有人上马,继续赶路。” 
李谆在后面望着他的背影,不由长叹一声道:“竖子不堪谋大事,我身奈何?” 
众人纷纷上马,继续向西疾驰,黄昏时分,大队人马到了宁陵县,此时他们离雍丘大营还有二百多里,韦德庆见众人已经人困马乏,便下令在县中过夜。 
宁陵县屡遭兵灾浩劫,民众大多已逃亡他乡,数日前该县又再一次被崔庆功的败军洗劫,城墙倒坍、城门坏损,而城中是一片狼藉,到处是残垣断壁,只有一些野狗在四处搜寻尸体,已看不见一个活着之人。 
士兵们找不到一间完整之房,只得在城南地一处空地上扎了营,寒风萧瑟,破败的城池显得格外凄凉,韦德庆在城中走了一圈,便心情沉重地返回了大营,此时夜幕渐渐降临了,士兵们赶了一天一夜的路,早已疲惫不堪,草草吃些干粮倒头便睡着了。 
半夜时分,韦德庆忽然被一阵骚乱惊醒,他披上衣服快步走出营帐问道:“出了什么事?” 
“回禀大将军,好像是我们的战马出事了。” 
韦德庆一惊,一路飞跑至后营战马休息处,只见两千多匹战马已倒地大半,每匹马都口吐白沫,耷拉着头,奄奄一息了,许多士兵正拼命给战马灌水,但还是无济于事,又陆续倒下了许多战马。 
“倒底出了什么事?”韦德庆一把推开士兵,对养马地校尉大吼道。 
校尉吓得面如土色,战战兢兢道:“我们也不知道,本来还好好的,可是夜里喂了一次草料和水后就成这样了。” 
“将军,水里有毒。”一名亲兵试出了问题,大声喊道。 
“不好!”韦德庆立刻反应过,他即刻厉声喝令道:“命所有弟兄们都起来,准备战斗!” 
话音刚落,喊杀声突然从四面八方涌来,黑夜中也不知有多少骑兵冲了过来,他们挥舞着战刀,踏翻了营帐,挥刀砍杀四散奔逃的士兵,火矢横飞,大营被点燃了一片,火光冲天,惨叫声四处起伏,韦德庆的眼睛都急红了,他抽出战刀大喊道:“弟兄们,不要乱,跟我一起杀出去。” 
“韦德庆,你已经出不去了。”在一片火光的后面,传来一阵阴冷地笑声。 
火光忽闪中,只见近千人簇拥着一名手执铁枪的大将,韦德庆不由大吃一惊,正是他最信任大将王武俊。 
“王武俊,你竟敢背叛于我!”韦德庆厉声大喝道。 
“呸!”王武俊重重地吐了口唾沫,冷声道:“是你要先背叛我们,要把我们拱手送给韦家,你要做韦家的狗也罢了,我们可不想做。” 
“好!王武俊,我准你带走本部自立,随便你去哪里,我决不阻拦。” 
王武俊忽然仰天大笑,“我是奉韦监军之命来杀你,你以为韦家还能容你吗?杀了你,我就是陈留郡王。” 
“你韦德庆只觉心似被剜了一刀,后退了两步,长叹道:“韦清那个蠢货!” 
王武俊哈哈大笑,他的笑声忽然一收,盯着他森然道:“我这可是跟你学的,杀了你,我就推说是裴家的河东军干的,去年你不就是这样杀了李怀光吗?” 
韦德庆知道此遭已不能幸免,他一咬牙,挥刀扑了上去,十几名亲兵一起冲上,王武俊大喝一声,“取他人头者,赏五千贯!” 
近千名士兵大喊着一涌而上,韦德庆虽然只有独臂,但他刀势凌厉,转眼间就劈死了十几人,王武俊见他厉害,不由勃然大怒,趁他不注意时,一抖大铁枪,一枪向他背心刺去,这时韦德庆已经抢到一匹马,但他是独臂,上马略慢了一步,被王武俊一枪从后刺穿了胸膛,挑飞起来,可怜韦德庆刚刚大败了崔庆功,便惨死在部将的手中。 
永安二年正月初五,韦德庆部将王武俊杀死韦德庆,并嫁祸给韦家的河东军,韦德庆部发生了内乱,留守陈留地五万多军被王武俊所收,宣布效忠朝廷,并自立为陈留大将军。 
而韦德庆留在砀山的部将李师道一怒之下率军投降了崔庆功,崔庆功立即重振旗鼓,掩杀回中原,正月十三日,崔庆功大军攻克陈留,监军韦清仓惶逃回洛阳,王武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