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名门 >

第201章

名门-第201章

小说: 名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从而饮恨退出安西的博弈,张焕的眉头皱成一团,突来的事变打乱了他的安西计划。 
接战,这已经是别无选择之举,张焕沉吟片刻便毅然决定调整战略,暂时放弃南下的计划,集中兵力对付葛逻禄人。 
他转身便下令道:“传我的命令,立刻发八百里加急到陇右,命胡镛再增加五万兵力至星星峡。” 
走了两步他又接着下令道:“命刘帅率三千军守高昌,杨启功率二千军守蒲昌,其余大军立即起兵,返回伊吾。” 
第三百章 葛逻禄人(二) 
轩 阁    。          。   )  
颉干迦斯得到张焕出星星峡的消息,已经是十天之后的事了,愤怒、着急、焦虑、无奈,种种情绪在这位回纥主帅的心中交替变换,他已经明白过来,张焕其实早就到了星星峡,否则他不会将时机捏拿着这么巧,就在自己与吐蕃大军对峙之时,他便突然下手了。 
此时的颉干迦斯已经深陷与吐蕃交战的泥沼之中,面对唐军的杀出,他亦无可奈何,一方面,他立刻派人返回漠北向可汗请求援助,另一方面,他尽可能地封锁消息,不让士兵们知道后路已断,他只希望张焕的进军步伐能慢一点、再慢一点。 
但事情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发展,在随后的半个月里,一个又一个的消息流星般地向他报来:唐军南下;唐军夺取蒲昌县,蒲昌守军悉数阵亡;唐军兵临高昌,守将投降。 
尤其是最后一个消息,使颉干迦斯几乎就要连夜撤军,就在他与手下大将商量对策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张焕的大军离开高昌北上,返回了北庭,颉干迦斯在迷惑了一夜后,终于反应过来,这一定是葛逻禄人出兵了。**** 
乱局,整个安西、北庭地区陷入了纷繁的乱局之中,在安西是回纥军与吐蕃军的对峙,在北庭是唐军与葛逻禄人的较量,还有在南面的吐火罗,数万尚未撤离的大食军在虎视眈眈。 
其间还交织着突骑施人的利益、白服突厥人的利益、沙陀人的利益以及数百个大大小小民族的切身利益。 
回纥军与吐蕃军依旧在焉耆与龟兹之间对峙,谁也不愿轻易出手,相比之下,北庭的战争却直接、迅捷得多。 
六月中下旬,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刻,火辣辣的骄阳直射大地,仲夏到了最艰难地日子,压迫人的暑热。***热得无情,干热的风狂暴地横扫着西域大地。 
这一天黄昏,张焕的大军终于抵达了伊吾,从六月初出发去高昌到六月二十五日回到伊吾,整整二十余天。唐军几乎走了一个圆,又回到了, 
伊吾县也就是伊吾郡的郡治所在。县城很狭窄。城墙单薄矮小,县内只有数百户人家,大部分居民都散居各处。以放牧为生,张焕地基地便设在县东南方约三里的一处湖畔,绿草茵茵的草场上扎着数千顶帐篷,一眼望不见边际,延绵十几里,其中,放置粮草物资地后营被一圈营栅包围,这里驻防着重兵。唐军行军千里而战,后勤保障直接就决定着战争地胜负。 
就在大军开始归营之时,张焕忽然发现,后营栅栏外密密麻麻地停放着马车,似乎也是刚刚才来,他好奇心大起,调转马头便向数里外的后营驰去。** 
亲兵们也纷纷跟了上前。片刻。张焕便来到了后营处,这里已经围观了许多士兵。七嘴八舌地议论著,见都督前来,众士兵纷纷闪开一条路。 
张换到了近前才看清楚,每一辆大车上都盖着厚厚地粗布,而且这种马车长约四丈、宽两丈、高也是两丈,一般的马车只有两个轮子,而它却有六个轮子,轮子又宽又厚,极为适合在草原或沙漠中行驶,足足有千辆之多。 
张焕不由又惊又喜,这竟然是他地秘密武器:霹雳战车到了,大家或许还有点印像,当年还是在武威时,也就是发现火药用途的同一时刻,一名工匠为安放小型石而发明了一种笨重的马车,由于不实用,几乎就要被抛弃,但张焕却鼓励那个工匠继续研制下去,经过三年、近百名工匠的苦心研究,一种全新的战车问世了。^^^^ 
战车主体是用坚硬的核桃木制成,外面包着一层铁皮,车上一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半开敞形,上面安装有一部小型石或者一部三十发连弩,而另一部份则是一个封闭型的箱体,长两丈五,里面可运载二十名弓弩手,在马车两侧及前面各分布有上下两排十二个圆孔,这是透气孔,同时也是射击孔,马车以六轮驱动,每辆车用九匹挽马拉拽。 
在秘密试验场上,这辆马车第一次便将一枚火药弹射出三百步远,发出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故被张焕命名为霹雳战车,在中原地攻防战中,这种马车的作用不大,但它却是对付游牧民族的利器,将汉人先进的武器和机动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这次唐军的西征中,它是首次投入战争。^^ 
就在张焕对战车到来而感到万分惊喜之时,十几骑马闻讯从后勤营中驶出,老远便大叫,“都督!” 
待几人驶近了,张焕才认出,为首两人,一个是西凉军行军司马罗广正,另一个却是裴明远。 
“你们怎么来了!”张焕大笑着跳下马,上前给两人一人一拳,能在遥远的西域遇到故人,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欣喜之事。 
“我是来押送霹雳战车和粮草。”罗广正揉了揉被张焕打得生疼的肩膀,苦笑道。 
“那你呢?”张焕又转头看着裴明远笑问道。 
裴明远从怀中取出几封通道:“我是来给你送家信地。” 
说罢,他又四处眺望无比辽阔地大地和壮观的夕阳,忍不住仰天大笑道:“再顺便看看我旧日地游迹,十年了,这里还是这般令人心胸开阔。^^^^” 
张焕自然知道他来还有别的原因,他也说破,便拉着二人笑道:“走!今晚咱们共进晚餐,给我好好讲一讲中原的事情,才几个月,我觉得自己也要变成胡人了。” 
在张焕的帅帐内,三个人以茶代酒,一起享用着美味的晚餐:大块大块烤得焦黄喷香的羊肉,蘸着盐,几样清新可口的小菜,还有一盘馒头。 
“一()路行军。和衣而眠,喝泉水、啃馒头和干肉,还是回大营好啊!”张焕将一杯蒙顶茶一饮而尽,畅快得眼睛都眯了起来,他忍不住地感叹道。 
“你呀!是自找苦吃。”裴明远指着他笑道:“你完全可以不用亲自来西域作战。派手下大将来便是了,哪有堂堂的兵部尚书,朝廷内阁首臣亲自来打仗的?” 
“明远。你就不理解都督地想法了。”罗广正反驳他道:“收复安西、北庭。是多少人梦寐以求之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说归说,可有这种机会的人又能有几个?都督若不抓住这次机会,恐怕将来就更不可能了。” 
张焕点点头对裴明远笑道:“听见没有?还是罗司马理解我,亏你还是我舅子,就和路人村妇一般的俗。” 
“我俗么?”裴明远摸了摸鼻子,淡淡一笑道:“你若知道朝廷的消息,恐怕就不会说我俗了。” 
果然是有事情而来!张焕暗暗忖道,他将手中茶杯一放。^^^^“你就直说吧!朝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裴明远从怀中取出一本折子,递给张焕道:“关中、河东、中原遭遇数十年未遇之大旱,六十余郡夏粮颗粒无收,尤其是关中,田若龟裂、饿殍千里,数百万河东、关中人逃到陇右和蜀中就食,连黄河都断流了。都督。情况很严重啊!” 
张焕接过折子匆匆看了一眼,竟然是裴俊写来的:关中收官粮不足十万石。河东数百条河断流,人畜饮水发生极大困难,崔庆功放纵士兵抢掠大户、灭门无数,韦德庆率兵夜袭官仓 
在信地最后,裴俊请求张焕给予朝廷最大限度的帮助。 
“我们还有多少存粮?”张焕将折子一合问裴明远道。 
裴明远想了想便道:“今年陇右收成不错,蜀中的粮食也得了丰收,我来时已收官粮五百万石,蔺九寒在长沙屯田,今年已有积粮五十万石,可以支持襄阳,加上原来地存粮,这样算起来陇右官仓里应该还有一千五百万石粮食。^^ 
张焕沉思片刻又问罗广正道:“以二十万大军,作战半年来算,我这次西征需要耗费多少粮食?” 
“军粮约三百万石便可,但考虑到路途耗费,属下估计至少也要五百万石。”张焕点点头,又问裴明远,“胡长史可有了行动?” 
裴明远微微欠身道:“胡长史已经紧急调运百万石粮食支持长安,另外放粮五十万石赈济灾民,若要扩大支持,还得请示都督同意。” 
张焕背着手在营帐里慢慢踱步,他知道这其实是一个极为难得地机会,完全可以以此为条件要挟朝廷在太庙中为自己生父建立祭祀殿,如果在几个月前,他一定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但经过数月的安西之战后,他地心境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这些条件交换,他已经看得不是那么重了,立大殿如何,不立大殿又如何? 
关键是民心,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他张焕只要有绝对的实力,一切水到自然渠成。** 
想到这,张焕提笔写了一封信,交给裴明远道:“我不在陇右这期间,所有我势力范围内的军政决策,由胡镛、杜梅、贺娄无忌以及你们二人,一共五人协议决策,赞成超过半数便可施行,不必事事来问我,但有一个原则你们五人一定要给我记住了。” 
裴明远与罗广正一齐站了起来,躬身道:“请都督吩咐!” 
张焕注视着二人的眼睛,一字一句道:“立国者,以民为本。” 
次日一早,裴明远与罗广正二人便离开了伊吾东归,张焕没有去送他们,他早在天不亮时便来到了距军营三里外的一处练兵场,今天,要在这里试验他的霹雳战车。 
练兵场占地数十顷,三面环山,近千名游哨在山上、在数里外巡逻,禁止任何人靠近这里。 
练兵场上已经布置完毕,数千个草人草马扎在两边,模拟敌军的骑兵群,这次试验一共有十辆战车和一千骑兵参战,每辆战车按标准配置二十五人,其中御马者两人,车内弓弩手二十人,操作石者三人。 
天渐渐地亮了,一轮燃烧着地朝阳从远方地平在线升起,张焕站在侧面的一处山丘上,在他身后,还跟着数十名高级军官。 
“开始吧!”张焕下达了开始的命令。 
随着一面红色的令旗挥下,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盯住了远方山坳的入口,渐渐地,一阵轻微的马蹄声隐隐从远方传来,随着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振动人心,开始有滚滚黄尘出现,蓦地,山坳入口处忽然出现了一片黑压压地队伍,蹄声如惊雷,正向这边疾奔而来。 
越来越近,张焕已经看清了队形,十辆战车在中间,俨如十条巨大地黑虫,一千骑兵队护卫在外围,冲到了距草人马百步之外。 
战车中箭如雨发,密集的弩箭织成一片箭网,越过骑兵队地头顶射向草人马,瞬间便扎满了箭矢,嘭!地一声响,从马车上飞出几只黑色瓷球,划过一道弧线,落入两百步外的草人马中,骤然爆炸了,在山谷中,爆炸声更加惊天动地,一片赤焰顿时将数百只草人马吞没了。 
但千人亲兵队的战马也随之受惊,嘶叫着四散奔逃,不少骑兵也从马上摔落受了伤,这是一个意外事件。 
山丘上,张焕轻轻地摇了摇头,他觉得战车配合骑兵队作战并不是很合适,战马受惊不说,箭矢还容易误伤到自己人,或许需要换一种思路。 
第三百一章 葛逻禄人(三) 
葛逻禄人与回纥人一直以来就仿佛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生活在西突厥强大的阴影之下,但两者在联合剿灭西突厥可汗后,受到唐廷表彰的却只有回纥的骨力裴罗,两兄弟自此分道扬镳,在回纥逐渐强大后,葛逻禄人也分裂为二,分别成了回纥以及大唐的附庸,归附大唐的葛逻禄人又被唐廷所扶持的突骑施人所排挤,彻底沦为不受重视的三流民族。 
但葛逻禄人的崛起是在大唐与大食的怛罗斯之战中,正是由于葛逻禄人的临阵倒戈,致使唐军在此战中惨败,战后,作为战争的奖励,葛逻禄人便取代突骑施人成为夷播海(今巴尔喀什湖)以南广大地区的主人,后来它的势力又逐渐向西扩张,占据了碎叶城、怛逻斯城等碎叶河流域的城池。 
大唐宣仁三年以后,随着回纥西进国策的确立,葛逻禄人日益面临回纥强大的军事压力,开始另寻出路,宣仁六年,由于大唐陇右节度使张焕进攻河西,使得吐蕃在与回纥争夺安西的战役中失利,也就在这时,急于改变战局的吐蕃人和急于寻找出路的葛逻禄人终于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共同利益,葛逻禄人与白服突厥人联合出兵进攻回纥人后背,使得回纥人在冬天来临之前,不得不放弃了安西争夺战。 
但是,刚刚占据了北庭大部分土地而欣喜若狂的葛逻禄人。不久以后。却忽然发现自己地南下竟是陷入了四国征战杀伐地泥沼之中。 
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多雨而湿润的,大片大片的杨树林分布在星罗棋布的湖泊之中,更多的却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骏马在奔驰,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六月底,从伊吾开来的八万唐军在陇右节度使、征西大元帅张焕地率领下,浩浩荡荡向北庭深处进 
美不胜收的景色并没有吸引张焕的目光。一路之上,他都在考虑朝局的变化,他在考虑这场数十年不遇的旱灾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关中由于有陇右的支持和江淮的漕运,影响应该不是很大,河东是裴俊的地盘,他无论如何会利用手中的政治优势说服大户放粮,平息饥民地蔓延,关键是中原地区。这里是崔庆功和韦德庆控制的地盘,两人会不会因争夺粮食而导致局势失控,新仇旧恨。这个可能性确实很大,如果二人一旦爆发战争,那么对朝廷的影响 
正想着,一匹快马从前方疾驶而来,马上骑兵躬身禀报道:“都督,在金满一线已经发现葛逻禄骑兵有大规模集结现像,请都督定夺。” 
张焕举目向四周望去,只见大军正行走在一片高地之上。远方一条河流如玉带般蜿蜒向东,河两岸大片地杨树林被朝霞染红了,他沉思片刻,便下令道:“传令大军驻扎,再加派斥候探察情报。” 
蒲类县在金满县东南方向二百余里,天山北麓,皑皑的雪山下。这里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城。湖水如镜、河流蜿蜒,大片的森林和草场在蓝天下洋溢着勃勃的生机。 
一群骏马奔驰而过。在骏马的两边各有一个牧民挥舞着长鞭,这两个牧民一个三十岁左右,另一个年轻几岁,长年的野外生活使他们脸上的皮肤都变得十分黝黑而粗糙,但他们明亮地目光中却透出一种寻常牧民没有的机警。 
是的,他们是西凉军中普通的两名斥候兵,一个叫孙木人,一个叫关英,都是蜀郡双流县人,原本是朱军中的士兵,在张焕夺取蜀郡的战役中,二人被俘投降了西凉军,调到酒泉成为嘉峪关戍兵一员。 
在这次征西战役中,因他二人曾经随羌人商队来过西域,懂一些突厥语,便被临时借入了斥候营。 
远方,雄伟的天山脚下流淌来一条蜿蜒绵长地河流,在他们前方一里处转折向东流去,绕过一片树林,便消失在远方。 
“老木,你看那座山像不像咱们男人地锤子?”年纪略轻的关英指着远方一座石柱似地山峰大笑道。在巨大的马蹄轰鸣声中,他只见孙木人在向自己比划什么,大声叫喊,却什么也听不见,“你在说什么?像还是不像?” 
前方有河流阻路,马群的速度慢了下来,只见孙木人冲上来,拉住他的缰绳有些生气地说道:“不是说过了吗?不准说汉话,要说突厥语!” 
“突厥语?”关英纵声大笑,“你当我们真是突厥人么?那突厥语的锤子怎么说,你会吗?” 
“不会说就沉默!”一向话不多的孙木人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