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名门 >

第132章

名门-第132章

小说: 名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中左右拾遗和监察御史地合二为一,骡夫这一语既出,把周围吃饭之人都惊得目瞪口呆,虽然拾风使还没有传出什么可怕之事,但毕竟是官府之人,而那两个老者更是吓得浑身直抖,生怕连累到自己家人,连连向年轻人作揖哀求道:“我们都是快入土之人,求小哥不要为难我们。” 
年轻人摇了摇头笑道:“你们想到哪里去了?我若是拾风使,会说我是在官府当差吗?再者拾风使是为了探访民意,监督地方官,你们怎么畏之如虎?” 
众人听他说得也不错,便纷纷放下心里,又各自吃饭喝酒,就在这时,楼梯口那边传来一个年轻女人的埋怨声,“三叔,这家酒楼我不喜欢,去对面那家吧!” 
随即又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诉苦声,“我的姑奶奶,谁叫你头脑一发热,把钱全部分给要饭地,要不是我藏了那么一点,不说进这酒楼,我们也得要饭去。” 
“不是你说爹爹在金城郡,我才散钱的,谁想到爹爹竟把家安在开阳郡,这应该怪你才对。” 
“算了,算了,先吃饭吧!我肚子可饿坏了。” 
这两个人说话很特别,声音都不大,但在喧闹的酒楼中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大堂里顿时安静下来,两个伙计也心存不满地望着楼梯口,想看一看,把自己酒楼看得比要饭的高一等的人究竟是什么人。 
那年轻人的眼中却闪过一道异彩,他笑吟吟把一个小二叫来,让他在自己旁边再摆上两副碗筷,很快,两人快步走了上来,他们俩都身手矫健,看得出是有武功之人,前面是个年轻女子,相貌平平。不过身材倒很不错,腰间别了一个银光闪闪的小平底锅,斜背一口长剑,显得英姿飒爽,而后面则是中年男子,也配一把长剑,却是愁眉苦脸。唯唯诺诺地跟在年轻女子身后,仿佛她地跟班。 
不用说,这二人自然就是平平和林三叔了,自会西堡一战后。林平平因杀敌勇敢,得到了二百两黄金地赏钱,有这笔钱,她便带着林三叔到西域游玩去了,一直向西到了波斯方才归来,到武威后才知道,父亲已经搬家到了金城郡。这又风风火火赶来。近半年的游历生活,使平平明显比原来显得成熟了许多。 
小二本是想先质问他们什么意思?把自己酒楼和要饭地相提并论,可见他们都是练武之人,一腔的怒火又咽了回去,笑着迎上去道:“两位,可是来吃午饭?” 
“来你们这里不是吃饭,难道是要债么?”林三叔没好气地道,一想到林平平自作主张,将十几贯钱都散给了要饭的。他心中就郁闷得慌。 
平平却没有说话,她一眼看见了那个年轻人,有些不可思议地望着他,嘴里喃喃道:“十八郎?” 
这个年轻人正是陇右节度使张焕,他今天兴致盎然。来底层探访民意。不料正好遇到了林平平,他笑着向林平平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坐过来。 
张焕的十几个亲兵护卫都化装成食客,混在人群之中,其中离林平平最近的一人见她似乎认识都督,连忙低声提醒道:“姑娘,不可泄露主公身份。” 
林平平一怔,她立刻反应过来,笑了笑走到张焕面前,“十八郎,我们好久不见了。” 
“平平,我想起来了,我鞋子里还藏有一点碎金,要不然我就去对面 
林德奇兴冲冲走过来,忽然看见了张焕,他张大嘴,半天合不拢,张焕笑着点点头,“林三叔,我们也好久不见了。” 
不等林德奇说话,旁边的蔺九寒一把将他拖了过去,“想吃什么,我请客!” 
“呵呵!那我就不客气了。”林德奇立刻将张焕抛到脑后,他搓了搓手笑道:“先来两壶好酒,店里的招牌菜各来一盘。” 
“坐吧!”张焕向一旁移了一点,让出一个位子来,这时,那农夫和骡夫两人都已经吃好,结账走了,而两个老者则带着狐疑地眼光,不停地打量张焕,他们刚刚才发现,原来这个年轻人竟然有很多随从,而且个个都像是极厉害地角色,他肯定不是什么拾风使了,那他究竟是什么人? 
平平坐了下来,她取过一副碗筷,又拎起酒壶先给自己满了一杯酒,又给张焕倒了一杯,她端起酒杯笑道:“我也是刚刚听说,恭喜你了。” 
说着,她自己将酒一饮而尽,又扒了一碗饭,先吃了起来,张焕喝了一口酒,他默默地注视着这个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师妹,他们分别已有两年,虽然他们还没有说上几句话,但张焕已经明显感觉到林平平变了,往日那傻乎乎、总长不大的女孩子已经不见了,变得有些陌生了。 
“平平,会西堡一战后,你去哪里了?我问过师傅和师娘,他们也不知道。” 
平平很快将饭吃完,她又给自己倒了杯酒,端起酒杯,凝视着杯中酒花消失,淡淡一笑道:“我和三叔去西域了,多谢你挂念!” 
“你张焕本想问她怎么还不出嫁,可觉得有些唐突,便话题一转便笑道:“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也不知道。”林平平淡笑了一下,“就这么走吧!走累了再找个喜欢自己的人嫁掉。” 
张焕也沉默下来,两人半天都没有说话,平平看了他一眼,忽然笑道:“你怎么留胡子了,我都快不认识你了。” 
“你知道吗?我做爹爹了。” 
“是吗?那更要恭喜你了,来!我再敬你一杯。”平平笑吟吟地拎起酒壶,给他倒了一杯,又给自己再倒一杯,张焕手快,一把摁住了酒壶,凝视着她缓缓摇头道:“你以前是滴酒不沾地,现在才坐了片刻。便已经喝了四杯了,这不好!” 
林平平没有说话,半晌她仰起头傲然一笑道:“这算什么?我在波斯时,曾遇到一伙波斯大汉,欺我是汉家女子,我喝一杯酒杀一个人,一口气喝了十八杯酒。把十八个歹人杀得干干净净,那才叫痛快!” 
说到这,她把酒壶放下,笑了笑道:“不过十八郎不让我喝。我就不喝了。” 
张焕不再多说什么,他站起身向两位老者拱拱手,“两位老丈见解不凡,我这里多谢了。” 
两位老者已经隐隐猜到张焕极可能是下访民情地高官,他们不敢怠慢,连忙站起来回礼,张焕又看了看平平笑道:“既然来了金城郡。当然要到我府上去住几天。前两天崔宁还提到你,正巧你就来了。” 
听到崔宁也在,平平便欣然点头答应,“我也有好久没见到她了,这就找她去。” 
她瞥了一眼两个老者,眼中忽然流露出一丝调皮地神色,又对张焕拱拱手道:“多谢张都督请我喝酒!” 
说罢,她嘻嘻一笑,转身跑下楼去了。林德奇也急忙跟了下去,两个老者目瞪口呆地望着张焕,腿哆嗦着,眼看要跪下,张焕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们。他苦笑一声道:“两个老丈不必多礼,以后我绝不会打扰二位。保重!” 
他转身下了楼,走到街上时,林平平已经不见了踪影,张焕摇了摇头,不安的心悄然落下,原以为平平已经完全变成另外一人,直到最后一刹那,才发现她依然保持着一颗童心。 
“都督,我们现在去哪里?” 
蔺九寒地疑问提醒了张焕,他脸一沉道:“去刺史衙门!” 
金城郡与武威郡不同,它并不是都督州,因此它和内地的州郡一样,有刺史、长史、司马等一套完整的文官体系,金城郡刺史依然是杜亚,这位金城郡父母官并没有因为陇右换了天便有所改变,他依然兢兢业业处理每一件政务,有重大事情发生,他依然会派人及时向朝廷汇报,同时,他也会严格执行朝廷颁布地每一项政令。 
这就是陇右和河西地不同之处,河西仅武威一郡,山高皇帝远,张焕随心所欲任命官员,朝廷未必知晓,就算知晓,也会睁只眼闭只眼,但陇右就完全不同,这里的地方官依然是朝廷任命,他虽然可以干涉一些政务,也可以向朝廷弹劾地方官,但朝廷对地方依然有着强大的控制力,张焕真正完全夺到手地,其实只有一个军队控制权。 
由于他在朝中没有进入内阁,所以他甚至还不能像韦谔一样,有官员推荐权,他还没有,另外韦谔其实也是通过家族成员在地方为官从而控制陇右,张焕目前也没有这个条件,事实上他真要将陇右完全变成自己的领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也是朝廷能容忍张焕而不能容忍朱的根本原因所在,张焕夺取的只是一个世家地利益,而没有触犯到朝廷的利益,他地军队也没有突破十四万的上限,朱则是完全将朝廷的利益践踏在脚下。 
杜亚刚刚从黄河边归来,他听说黄河有解冻的迹像,生怕形成凌汛,特赶去视察,回到官衙还没有喝上一口热茶,衙役便来禀报,节度使来了。 
“快快请进!”杜亚放下茶杯,快步迎了出去,他老远便见张焕脸色不豫,心中咯噔!一下,不知出了什么事。 
他笑着将张焕迎到自己房内,又让侍笔小童倒了茶,待张焕坐下,杜亚才微微一笑问道:“张使君可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 
张焕哼了一声,冷冷道:“我来问你,年前我曾下过一令,凡七十岁以上老人,每人发三斗米、十斤肉和一贯钱,以资过年,为何只发米和肉,钱却扣而不发?或是钱已经拨下去,却被某些人截留贪污!” 
“原来是为此事。”杜亚端起茶杯慢慢吮了一口笑道:“没有什么截留贪污,这是我没有批下钱去。” 
张焕紧紧地盯着他,半晌才一字一句问道:“杜刺史为何不批?难道是张某之令不屑一顾?” 
“这倒不是,都督言重了。”杜亚感觉到了张焕眼中地杀机,他连忙解释道:“若不把都督之令放在心上,我也不会发下米和肉去,只是我也有难处啊!” 
“什么难处?”张焕紧逼着问道。 
杜亚叹了口气道:“我大致算过,金城郡七十岁以上老人共六千五百人,也就是要动用六千五百贯钱,可按朝廷定律,一次性动用官库中五千贯以上钱,必须报户部批准方可,这笔钱我已经报上去了,待户部批准,我立刻便发。” 
说到这,杜亚迟疑一下又笑道:“要不然我们变通一下,每人先发五百文,待寒食节时再发五百文,这样就一拆为二,成了两笔钱,我也好向户部交代。” 
“不必了劳烦杜刺史了,这笔钱就由我凉州都督府来出!”张焕冷冷地答道。 
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大家族 
 轩阁  ww。y。c)  
关陇地区一直是大唐阀门世家集中之地,自武则天严厉打击阀门世家后,关陇地区的世家便开始逐渐衰落,但安史之后以及随后的回纥乱华又给世家的崛起提供的土壤和环境,几经变迁,目前陇右地区的阀门世家主要以韦、辛、马、李四大世家为代表,简称四大家族,其中韦便是开阳郡韦氏,这曾是独据陇右十五年的第一大世家,凭借它强大的军队和影响力,将其它陇右各大世家踩在脚下。 
紧随其后的便是金城郡辛氏,也就是辛云京家族,辛氏从来都是河陇大族,它也是本土世家的代表,曾据河西武威郡与外来的韦氏抗衡,一直到庆治十五年回纥入侵而最终败给韦氏,辛云京军权被剥夺,抑郁居于金城郡,一直到张焕的异军突起,辛云京忽然发现了铲除韦家的机会,他便联合马、荔非元礼、白元光等一批老将,以太子豫旧部的借口投靠了张焕,辛云京本人则受张焕的邀请,担任了河西军院副院正一职,几名老将也被聘为教官。 
四大家族中排名第三的便是老将马,他本是凤翔人,出身贫寒,但在安史之乱中深得肃宗皇帝信任,屡立奇功,被封为安定郡王,在安定郡封赏得大量膏腴之地,他兄弟子嗣众多,安定五县中有三县县令皆是其族人,不过马一向低调,他的家族也不拥有军队,以陇右豪富而著称。 
排名第四的家族其实是一皇族,顺化王李侨,他原本是玄宗第四子棣王李琰之子,受封于顺化郡,他身为皇族,在世家当政后便和其它皇族一样保持低调,十五年的积累。使李侨的财富急剧膨胀,他在顺化郡、延安郡拥有大小庄园二十几座,仅奴隶便有一万余人,他虽然没有军队,但却有武装家丁二千人。 
军队、土地、奴隶、财富四个指标成为这四大家族在陇右各大世家中脱颖而出的标志。仅土地便占据了陇右的六成,其中以韦氏家族所占土地最多,在开阳郡、陇西郡、安定郡、新平郡等地拥有近十万顷丰腴之地,在韦氏控制陇右的十五年时间内,整个陇右陇右地区地结构呈一超多强的局面,已经稳定了,但从宣仁三年起,陇右的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韦家被清出陇右以及河西张焕强势进入,使得无数人为之失眠,疑惑、迷茫、惊喜、焦虑、期望,种种矛盾而复杂的情绪弥漫在陇右上空。 
正月初十,临近中午时分,一辆马车在近百骑士地护卫下悄悄驶进了金城郡南城门,停在辛云京府邸的大门前。很快,从马车里下来一个中年男子,他穿着白色锦袍,头束金冠,显得高贵而傲慢,他刚下马车,辛云京便迎出大门,将这个特殊的客人接进了府内。 
这个客人就是专程从顺化郡赶来的顺化王李侨,李侨是大唐皇室中少数闲居在长安以外的直系皇族,在长期的闲居生涯中。他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扩张财富的道路上,他仅囤积在各庄园内的粮食就在百万石以上,但财富地增加却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不安全感,他所在的顺化和延安一带,聚居着不少党项人,在过去的十五年中,他的不少庄园也遭受到了党项人的袭击,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这使得他每年都要拿出大量地粮食和钱财贡献给陇右军,以求得到军方的庇护。 
韦家被清出陇右后。李侨和所有的陇右世家一样,急切地关注着陇右的局势变化,他尤其关注土地变革,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占据了陇右的张焕却始终没有正式的表态出台。但民间要求实行军户田亩制的呼声却是一浪高过一浪。使得李侨坐立不安,他终于按耐不住。就在这时,他接到了辛云京的邀请书,便借机来寻找辛云京商量对策。 
“我以为郡王要过几日才到,故不曾准备什么,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请郡王多多担待。”辛云京笑着将李侨请到了客堂。 
李侨似乎没有听到他的话,他显得十分忧心忡忡,见客堂还坐有几个辛家清客,他便低声对辛云京道:“云京可有别处说话之地?” 
辛云京会意,立刻向旁边一指,吩咐两个下人道:“去把我书房收拾一下。” 
两个下人飞奔去了,李侨和辛云京一边走一边闲谈陇右的一些传闻,“我听说朝廷已下调令,将陇西、开阳、安定、新平、延安五郡地韦氏刺史以及其它的诸郡司马、长史等韦氏子弟悉数调往汉中与河南等地,云京可听说此事没有?” 
辛云京笑了笑道:“郡王的消息当然比我们要快,不过我一些朝中故旧写信来说,确有此事,而且将不会等到四月,估计上元节后就有动静。” 
“朝廷也真下得了手!”李侨叹了口气道:“韦家几个刺史这一走,长了十五年参天大树就这么连根拔了。” 
“朝廷这是为了保护他们,否则他们从前那些事抖出来,人人都活不了,怎么会是朝廷下手?”辛云京有些诧异地瞥了他一眼道:“郡王不会连点这也看不出吧!” 
李侨脸一红,急忙道:“此事我当然明白,只是很有些世态炎凉之感!” 
“这也是没办法之事。” 
两人走到了书房门口,辛云京一摆手,“郡王请!” 
“请!” 
两人走进了书房外室,房里已经收拾得干净整洁,炭盆将房间烘烤得十分暖和,辛、李二人除去外套,分宾主落坐,两名丫鬟分别给他们上了茶,随即退了下去,这时房间里就只剩下他们二人。 
李侨心中的忧虑这时就像破壳而出的鸡雏,已经无法忍耐,他连茶也没有喝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