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89章

二战全景纪实-第89章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月的莫斯科已是天寒地冻了,而1941年的严冬又来得特别早。
  希特勒的闪击战得逞于西北欧,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一个半月即可消灭苏军,占领苏联,因而官兵都没有准备冬装,各种车辆、武器也无防冻设备。
  他们必须用镐把车辆和火炮周围的冻土一点点地刨开,其中许多车辆和火炮就是试图把它们从冻土中刨出来时损坏的。
  如果不加防寒罩,车辆的发动机就会在行驶过程中冻坏。
  在卡车和坦克中途停车时,必须在发动机下面生火烘烤,以防结冰。
  火炮助退辅进器里的液体都凝固了。
  由于同样的原因,机枪和自动枪也失灵了,惟一好用的是迫击炮。
  光学瞄准仪和望远镜的镜片模模糊糊,失去了作用。
  履带式车辆没有防滑剂就会在冰上打滑,无法前进。
  由于食用冰冷的食物,有些人餐后呕吐,有些人得了胃病,有些人得了斑疹伤寒。
  部队没有领到伪装用的罩衣和冬装,有许多人连内衣和结实一点的靴子都没有。
  士兵们至少要有两人以上结伴而行,这样可以观察对方是否出现了冻伤的征候。
  伤员一倒下去就会死亡,这并不是由于伤势过重,而是由于失血引起了休克和冻伤。
  夜间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30℃,士兵们在室外待一个小时以后就得回到室内待一小时,以便使身体暖和过来。
  德军的运输线长达1000多公里,经常遭到游击队的袭击,供应困难重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联官兵早已穿上了暖和的棉衣和皮靴以及护耳冬帽。
  在这方面,他们还得到美国和英国的援助。
  据美国租借总署负责人爱德华·斯退汀纽斯记载:“1941年战争期间,牲畜的损失使俄国严重缺乏皮革,因此我们根据莫斯科议定书送去了10500吨制鞋皮革。
  但即使有这种援助,俄国工厂还是不能满足红军的需要。
  因此,我们又送去了150万双美制的军靴。
  从那时起我们送去的军靴增加到400万双,而大不列颠也送去了300万双。”
  苏联官兵除了都有冬装和军靴以外,重要武器也都有防寒设备。
  机枪套上了保暖的枪套,车辆和火炮涂上了防冻润滑油。
  许多官兵都生长在北方,习惯于寒冷气候,有些战士还会滑雪。
  后方基地接近前线,供应得到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是为保卫祖国、反对奴役、争取独立和自由而进行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能够万众一心,拼搏杀敌,视死如归。
  所以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苏军一边。
  苏联最高统帅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决定开始反攻的。
  早在10月底和11月初,最高统帅部就决定组建10个预备队集团军。
  这些部队都是很快组建起来的。
  据第10集团军司令戈利科夫回忆,10月21日,他被派往伏尔加军区的库兹涅茨克组建第10集团军。
 


1。莫斯科城下大决战(6)1。莫斯科城下大决战(6) 
  

  当时,集团军司令部尚未建立,戈利科夫只得事必躬亲。
  各师相距甚远,有的在莫斯科,有的却远在土耳克斯坦。
  大部分师都得边征集、边训练、边装备。
  第10集团军共有10万人,每个步兵师为11万人,每个骑兵师为3000人。
  戈利科夫原以为会给他3个月的时间来训练这支部队,但11月24日总参谋长要他马上开往前线,这使他大吃一惊。
  到11月下半月,各预备队集团军开始进入即将作战的地带。
  其中两个集团军,即第1突击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已于11月底集中在莫斯科地域。
  到11月底,最高统帅部的反攻计划终于考虑成熟,预定在西方方向上实施主要突击,以粉碎威胁着莫斯科的德中央集团军群的基本兵力,解莫斯科之围。
  歼灭莫斯科附近敌人的任务,主要由朱可夫将军指挥的西方方面军承担。
  据朱可夫回忆:11月29日,我给最高统帅打电话,汇报情况,请求他下令把第1突击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拨给西方方面军指挥,以便对敌实施更强有力的突击,把他们赶到离莫斯科更远的地方。
  斯大林很认真地听取汇报,然后问我:“你确信敌人已接近危机状态而没有可能投入新的重兵集团吗?”
  “敌人已极端虚弱。
  但是,方面军部队没有第l突击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的加强,不可能排除敌人楔入的危险……”
  斯大林说,他同总参谋部商量一下。
  当天(11月29日)晚上,最高统帅部通知朱可夫,已决定将第1突击集团军、第10和第2集团军拨归西方方面军指挥。
  此外,西方方面军还得到了9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8个步兵旅、6个坦克旅以及大量的特种部队。
  这样就使这个方面军的力量显著加强了。
  集中在莫斯科地域的全部航空兵中,80%被派往西方方面军地带作战。
  12月4日深夜,最高统帅斯大林打电话给西方方面军司令朱可夫说:“请注意,12月5日,加里宁方面军将转入进攻。
  12月6日,西南方面军的右翼战役集群在耶列茨地区转入进攻。”
  6日晨,西方方面军的突击集群和西南方面军右翼的突击集群在空军的配合下,从北面的加里宁到南面的耶列茨,在全长700多公里的地带转入进攻,对德军展开激战。
  苏军的进攻完全出乎敌人的意料,使他们感到惊慌失措。
  德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在12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的事情又是那么可怕和丢脸……
  而最可怕的是最高统帅部不了解我军的状况,不采取根本的战略决策,只是一味地堵窟窿。”
  他所说的战略决策之一,就是命令中央集团军群撤退到鲁扎、奥斯塔什科夫一线。
  但希特勒没有预料到战事会如此转折,因而犹豫不决。
  第二天,当3个坦克集团军的司令官都报告说,苏军的突击正在不断加强,德国将军们率领的军队已停止推进时,希特勒才签署第39号训令,命令德国军队在整个东战场上转入战略防御。
  至此,希特勒攻占莫斯科的计划宣告彻底破产,闪击战失灵,迅速结束对苏战争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从12月初到1942年1月初,苏联3个方面军从南北两面粉碎了莫斯科附近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突击兵团,成功地完成了最高统帅部下达的任务,把敌人击退到距离莫斯科100至250公里的地方,解除了苏联首都和莫斯科工业区所面临的威胁。
  苏联军队在一个月的反攻中,解放了加里宁市、卡卢加市等许多城市,以及11万个居民点,解除了图拉市被围的威胁。
  德国仅陆军就伤亡169万人,11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和23个步兵师被击溃。
  在莫斯科近郊的田野上,到处是德军丢弃的大炮、机枪、汽车以及坦克和飞机。
  希特勒本来信心十足,曾下令专门建立两个特务别动队——保安警察队和“莫斯科”党卫军保安处,准备让这两个别动队随同第4集团军的先遣部队一起,冲进莫斯科,占领苏联党政领导机关的办公大楼,逮捕苏联著名的党政活动家,迫害党政机关的积极分子。
  同时还订做了一些礼服,准备给德国一些高级官员在莫斯科检阅时穿。
  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曾通知德国各家报纸于10月12日留出空白,以便刊登“占领莫斯科”的要闻。
  这一切都成了历史笑柄。
  苏军在莫斯科会战中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
  战无不胜的德军第一次遭到惨败,德国的“闪击战”战略已彻底破产,被迫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它改变了美英文武高官对苏军的看法,使他们相信苏联红军能顶住希特勒的进攻,从而愿意给予苏联更多的军事援助,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前法国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夏森将军说:“莫斯科会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德国军事史家赖因哈特的结论是:“希特勒的计划连同德国打赢这场战争的希望,早在1941年10月,尤其是当1941年12月俄国人在莫斯科城下开始反攻的时候,就已经破灭了……
  希特勒的战略目的被苏联当局及其武装力量的顽强抵抗一笔勾销……”
 


1。莫斯科城下大决战(7)1。莫斯科城下大决战(7) 
  

  苏军在莫斯科会战中的胜利大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增强了战胜侵略者的信心。
  1942年1月5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在讨论下一步作战计划时,斯大林说必须尽快转入总攻,理由是:“德军由于在莫斯科附近的失败而惊慌失措,而且他们过冬的准备很差。
  现在是转入总攻的最好时机。”
  从1942年1月初开始,到4月中旬结束,苏军从北到南的9个方面军都对当面之敌发动了攻势,在各个地段把德军击退150至400公里不等,消除了敌人攻占莫斯科和北高加索的威胁,改善了列宁格勒的困难处境,解放了莫斯科州和图拉州,部分地解放了莫斯科西部、西北和西南面的7个州,使60多个城市重见天日,几百万苏联人民重新获得了自由。
  1941年底到1942年初,德军约50个师被歼。
  自进攻苏联时起,东线德军总共伤亡832550人。
  到1941年11月30日,德国东线陆军损失共计743112人(不含病号)。
  希特勒被迫从德国和欧洲占领国抽调39个师、6个旅和另外80万兵员补充苏德战场上的德军,以便在1942年夏天重新夺回主动权。
 


2。斯大林格勒铺满了尸体和血(1)2。斯大林格勒铺满了尸体和血(1) 
  

  德军在莫斯科城下遭到惨败之后,希特勒大为光火,委罪于人,把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撤职,自任陆军总司令,直接指挥三军作战。
  接着又撤换了东线三个集团军群的总司令和好几个集团军司令,重整旗鼓,准备夺回战略主动权。
  德军在莫斯科城下遭到第一次大败。
  冬季作战结束时,伤亡总数是1167835人,病员尚不包括在内。
  后备兵不足以弥补这样的损失。
  希特勒、戈林要求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以及意大利提供更多的军队。
  1942年5月初,希特勒集结到苏德战场的兵力是217个师和20个旅。
  其中德军为178个师和8个旅,芬、罗、匈、意、斯洛伐克和西班牙军共39个师和12个旅,总计6198万人。
  他们拥有大炮和迫击炮56941门,坦克和强击火炮3229辆,作战飞机3395架,基本类型的舰艇63艘。
  1942年夏初,苏军作战部队的编制中计有九个方面军、一个独立集团军和莫斯科卫戍区部队;海军有3个舰队和3个分舰队。
  在苏联作战部队的编制中(不包括国土防空部队和海军),总共有510万人,约3900辆坦克,44900门大炮和迫击炮,约2200架作战飞机。
  在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中,共有140艘基本类型的舰艇:2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32艘驱逐舰、100艘潜艇。
  两军力量对比,德军在兵员、飞机、大炮方面占优势,苏军的坦克和舰艇多于敌人。
  1942年3月初,斯大林召集会议,讨论西南方向总司令的建议。
  出席会议的有斯大林、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
  铁木辛哥代表西南方向总司令部提出建议:由三个方面军在南方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前进到尼古拉耶——切尔卡琴——基辅——戈梅利一线。
  沙波什尼科夫提出异议:“我们没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
  最好限于全线实行积极防御,特别要注意中央方向。”
  斯大林说:“我们也不能一味防御,无所作为,坐等德国人先打我们。”
  朱可夫建议在西部方向实施突击,在其他方向实行积极防御。
  铁木辛哥坚持在南方进行大规模战役。
  伏罗希洛夫支持他。
  华西列夫斯基代表总参谋部的立场,表示不同意。
  意见不一。
  大家等着斯大林发话。
  斯大林做出了半截子决定,允许西南方向的部队进行一次局部的进攻战役,粉碎哈尔科夫的敌人集群,紧接着解放顿巴斯。
  这样谁也没有异议了。
  一般地说,在大本营里很少有人不同意最高统帅的意见。
  5月12日,苏军开始向哈尔科夫进攻。
  起初很顺利,头3天部队挺进纵深50公里。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德军从南面向苏军进攻部队侧翼发起强大突击。
  局势急转直下,苏军处境危急。
  此役结果:苏军牺牲和被俘24万人左右,损失坦克775辆,火炮和迫击炮5000多门。
  几乎与此同时,苏军在克里米亚也遭失败。
  在德军进攻的12天里,曾在兵力上拥有很大优势的克里米亚方面军损失176566人,347辆坦克,3476门火炮和迫击炮,400架飞机。
  这是红军的又一次惨败。
  斯大林读着战报,怒不可遏。
  “这些笨蛋!把一次成功的战役毁掉了。”
  于是他命令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把7个将军降级,并提交军事法庭审判。
  在此期间,苏联的列宁格勒、沃尔霍夫和西方方面军都发动了局部进攻,企图改善哈尔科夫战役的态势。
  但都相继失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这样,在整个苏德战场上,德军又夺去了战略主动权,处于优势地位,尤其是在战场南翼。
  此时,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划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
  它们共有97个师(其中有10个坦克师、8个摩托化师,总计90万人),12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7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640架作战飞机。
  6月28日,德军两个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由包克元帅指挥(7月13日改由威克斯元帅指挥),下辖第2、6集团军,第4坦克集团军和匈牙利第2集团军。
  “A”集团军群由李斯特元帅指挥,下辖第11、17集团军,第1坦克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
  先后从库尔斯克东北、哈尔科夫东北、斯拉维扬斯克、斯大林诺一带发动进攻,企图在顿河西岸包围并消灭布良斯克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主力。
  苏军的许多部队因怕陷入包围圈,被迫撤退,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6月28至7月24日)里,后撤了150至400公里,向斯大林格勒方向转移。
  考虑到斯大林格勒在战略和经济上的重要性,苏联最高统帅部于7月12日成立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开始是铁木辛哥,7月22日起由戈尔道夫任司令),以保卫这个重镇。
  该方面军辖第62、63、64集团军以及刚撤退到这里的第21、28、38和57集团军的余部。
  在这些集团军中,只有第62、63两个集团军是配备齐全的部队,其余各集团军中每师拥有4000至300人不等,急待补充。
 


2。斯大林格勒铺满了尸体和血(2)2。斯大林格勒铺满了尸体和血(2) 
  

  支援这个方面军的是空军第8集团军和伏尔加河分舰队。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有人口60万,工业企业126个。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每年生产的拖拉机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
  “红十月”厂每年产钢80万吨,产钢材60万吨。
  斯大林格勒还是水陆交通枢纽。
  希特勒在1942年7月23日签署的第45号作战指令中,命令“A”集团军群在摧毁顿河南部苏军后占领整个黑海东岸,摧毁黑海各港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