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33章

二战全景纪实-第133章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这五年获得的经验,总参谋部的任何人都比不了。
  我研究过克劳塞维茨和毛奇,把施利芬所有的文件都念过。
  我比你清楚得多!”    古德里安也火了,列举了一大堆苏军兵力的数字。
  希特勒拍着桌子大喊道:“这是成吉思汗以来最大的虚张声势!这些胡话是谁说起来的?”
  12月12日,希特勒把所有即将指挥阿登战役的将军们召集在一起,给他们打气。
  将军们发现他们的最高统帅“背已驼了,面色苍白,有些浮肿。
  他弯着腰坐在椅子上,两手发颤,尽力隐藏那只随时要发抖的左臂。
  他是个病人……
  走路时一条腿拖在后面”。
  希特勒给将军们讲了一通大道理: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像我们的敌人那样的联盟。
  一方面是极端的资本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极端的马克思主义国家。
  一方面是垂死的帝国英国;另一方面是一心想取而代之的美国……
  每个联盟都有各自相互矛盾的政治野心。
  如果我们发动几次攻击,这个靠私利为力量支撑的共同战线就会呯然崩溃……
  要紧的是打破敌人认为胜利在握的信念……
  战争最后要看哪一方认输。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让敌人知道,不管他们怎样,他们决不能叫我们投降。
  决不能!决不能!”    将军们面面相觑,带着满腹狐疑回到各自的指挥所,准备在12月16日发动进攻。
  盟军丝毫未察觉德国要发动进攻。
  自战争爆发以来,盟军对德军的企图几乎都了如指掌,因为英国情报部门破译了德军无线电密码。
  1944年秋,西线德军大部退入德国本土,各司令部之间主要靠有线通讯;盟军的密码破译术没有了用武之地。
  除此之外,德军为阿登战役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
  德军的进攻部队使用假番号,昼伏夜出,秘密向前线开进。
  装甲部队的军官换上步兵制服。
  为避免盟军飞机发现在森林中的部队做饭和取暖时冒出的炊烟,德军专门给这些部队发了木炭。
  汽车的轮迹要仔细抹掉。
  在靠近前线的地区,马匹走过碎石道路时,都要用麦秆裹住马蹄。
  飞机在夜间不断在前线上空飞行,以淹没汽车的声音。
  德军20万人,900辆坦克、2600门大炮安然抵达前线,盟军一点儿也没有发现德军的蛛丝马迹。
  驻守阿登地区的美军是美国第1集团军第5军所属的3个师(第9、第2、第99师)和第8军所属的2个师(第106、第28师)。
  第8军第28师在亚琛苦战2个月,损失6184人,正在休整。
  而第106师则刚从美国调来,毫无经验。
  美军在阿登的总兵力为83万人,坦克242辆。
  德国气象部门预计,12月16日以后的3—4天,阿登地区和法国东部将有3—5天的浓雾,能见度极低,飞机无法起飞。
  德军决定在16日清晨发动进攻。
  16日清晨5时30分;2000多门德军大炮突然向驻守阿登的美军阵地开火。
  炮火猛烈,如山崩地裂,很快就把前沿同后方的电话线打断。
  美军士兵不知所措。
  20分钟后,炮声戛然停止,数百架德国防空高强度探照灯一齐向云层放出耀眼的强光。
 


17。西线大战正酣(8)17。西线大战正酣(8) 
  

  低云把探照灯光反射到地面,形成淡蓝色的“人工月光”。
  德国步兵几乎踏着炮弹炸点逼近美军阵地,炮击一停就借着“人工月光”跃入美军阵地。
  美军第一线阵地纷纷失守。
  希特勒向迪特里希将军指挥的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寄予厚望,拨给比曼陀菲尔德将军更多的燃料、坦克和火炮,希望党卫队能迅猛占领莫绍和列日,扑向安特卫普,立下比德国国防军更大的战绩。
  然而被称为军中之花的迪特里希时运不济,撞上了已经做好进攻罗尔河水坝准备的美国第5军。
  这个军在军长杰罗少将的指挥下,利用莫绍地区的河流、山脉,沉着、冷静地打退党卫队一次次的进攻,形成一道德军难以逾越的钢墙铁壁。
  党卫队裹足不前,迪特里希暴跳如雷,亲自督战。
  党卫队第1装甲师的一个战斗群在约翰·贝帕尔上校的率领下,在美国第5军和第8军的结合部突破美军防御,向美军纵深杀去。
  B集团军群南翼的第7集团军,同曼陀菲尔德估计得一样,因兵力不足,没有装甲部队,在渡过乌尔河和绍尔河后,未能占领埃希特纳赫。
  在德军的三个集团军中,只有曼陀菲尔德将军指挥的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突入美军防御纵深,给盟军造成威胁。
  曼陀菲尔德的右翼利用党卫队第1装甲师在美军第5和第8军结合部达成突破之机,将美军第106师的2个团(约8000人)包围于施尼·艾菲尔地区,并向圣维特推进。
  左翼也突破美军第28师的防御,杀向阿登地区的道路枢纽巴斯托尼。
  18日,曼陀菲尔德的部队已推进了30英里,接近了这座战略重镇。
  当德军在12月16日突然发起猛攻时,盟军第12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将军刚刚踏入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办公室,讨论盟军下一阶段的作战和补充兵员问题。
  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道:当布莱德雷“刚走进我的办公室,一位参谋就进来报告,在阿登地区,德军在我第8军正面和第5军右翼突入我军防线”。
  布莱德雷认为这是德军捣乱性进攻,目的是阻止巴顿即将对萨兰地区发起的攻势。
  艾森豪威尔虽意识到这不是德军的局部进攻,但前线的报告很少,相互矛盾,难以立刻判断形势。
  不久,前后方都传来报告,说发现化装成美军的德军。
  原来希特勒为了确保阿登战役的胜利,让爱将斯科尔兹内组织一支突击队,去袭扰盟军后方。
  斯科尔兹内就是1943年营救墨索里尼的人。
  他别出新裁,从德军中搜罗出2000多会讲英语的人,穿上美军制服,驾驶缴获的美军坦克、汽车和吉普车,渗入美军后方。
  有人装成宪兵在公路路口处设岗,胡乱指挥交通,造成交通混乱。
  有的散布谣言,说美军大败,德军正杀向巴黎。
  还有的准备伺机夺取缪斯河上的桥梁……
  一时间,美军后方出现混乱。
  17日,越来越多的坏消息传来:党卫队第1装甲师的帕普尔战斗群,在圣维特以北打垮了美军第7装甲师的一支小部队,枪杀了70多名俘虏,正杀向离第1集团军司令部不远的斯塔佛洛。
  更糟的是附近有一座存放有300万加仑汽油的美军供应站,美军正准备放火烧掉这些汽油,以免落入敌人之手。
  在中路,第106师的2个团投降,给曼陀菲尔德开了一个大口子,德军正潮水般地涌向巴斯托尼……
  艾森豪威尔现在才断定,这是希特勒预谋已久的战略性反扑,最终目标很可能是安特卫普。
  此时百万盟军分散在瑞士边界到荷兰海岸千公里的战线上,难以迅速集中兵力回援。
  艾森豪威尔只得把自己仅有的两个预备队——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降师投入战斗:前者去斯塔佛洛,后者去巴斯托尼,并下令刚刚抵达英国的美国第11装甲师火速开往法国。
  艾森豪威尔将军还下令,立刻采取措施制止斯科尔兹内突击队的破坏活动。
  从前线到巴黎、布鲁塞尔、安特卫普,美国宪兵设立了大量纠察哨,拦截了数万美军官兵,挨个询问他们只有美国人才能答得出的问题:是在哪个州、哪个城市出生的?
  州的道府叫什么?
  哪个棒球队和橄榄球队赢得了冠军?
  化装成美军的德国人纷纷落网,都被枪毙了。
  斯科尔兹内的突击队虽没有给盟军造成什么危害,但前线的德军却攻势如潮,一浪高过一浪,圣维特已经被围,巴斯托尼也马上被围,美国第12集团军群有被拦腰截断之虞。
  12月19日,艾森豪威尔将军在凡尔登一座潮湿的旧军营举行作战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副最高统帅特德空军上将、布莱德雷、巴顿和第6集团军群司令德弗斯。
  忧郁、沉闷的气氛笼罩着会议室。
  艾森豪威尔也心事重重,为打破这凝滞的气氛,他轻松地说道:“当前的形势对我们来说,应该看作是一个好机会,而不是灾难,所以今天应该高高兴兴地开会。”
  性格开朗、冲动的巴顿接着道:“嗨,我们要有胆量让这些狗娘养的往远处突进,一直冲到巴黎才好哩。
  那时我们就真正能把他们一段段切开,再一口口吃掉!”大家都笑了,巴顿也笑了。
 


17。西线大战正酣(9)17。西线大战正酣(9) 
  

  艾森豪威尔简要介绍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后,对巴顿说:“乔治,我要你去卢森堡指挥这次战斗,至少要投入6个师,进行有力的反击。”
  “遵命。”
  “你什么时候可以行动?”
  艾森豪威尔问。
  “您交待完就可以。”
  巴顿答道。
  举座皆惊,有人发出嘘声,觉得巴顿对最高统帅的回答无礼、轻率。
  其实,巴顿早已胸有成竹。
  德军一开始进攻,巴顿就料到暂时不能进攻萨尔了,而要北上进攻阿登,便命令参谋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
  艾森豪威尔不知这些。
  艾森豪威尔克制着自己,盯着巴顿,客气地问道:“你什么时候可以进攻?”
  “22日早晨,但只有3个师。”
  22日早晨?
  在48小时内把3个正在前线作战的师撤下来,再行军160公里到达阿登?
  简直是不负责的胡言!会场像着了火一样骚动起来。
  艾森豪威尔也火了,严厉地道:“别胡闹!军中无戏言!乔治。”
  “根本不是胡闹,”巴顿不动声色地答道:“我已做了安排,我的参谋人员正在赶着制定作战计划。
  我肯定能在22日投入3个师,再过几天可以有6个师。
  我不想等待,因为这样会失去出其不意的效果。”
  巴顿接着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作战方案。
  艾森豪威尔仔细听着,火气消失了,一丝喜悦上了眉头。
  巴顿的计划正是曼陀菲尔德将军最害怕的。
  巴顿离开会场,拿起电话,向参谋长盖伊将军发出行动代号。
  十几分钟后,第一个师,即第4装甲师轰轰隆隆地驰往巴斯托尼。
  第12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愤愤不平地离开会场。
  他没料到蒙哥马利竟趁火打劫,给艾森豪威尔写了封信,说由于德军已突破阿登,第12集团军群的第l、第3集团军之间和第1集团军与集团军群司令部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建议把第1集团军划归第21集团军群。
  通信联络根本没有中断!可艾克竟答应了蒙哥马利的要求,自己只剩下巴顿的1个集团军了。
  布莱德雷闷闷不乐地回到在卢森堡的司令部,看见参谋长正对着地图苦思冥想,不禁指桑骂槐:“真见鬼!这些德国杂种哪来的这么大劲儿?”
  布莱德雷说对了一半:迪特里希的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除了那个战斗群,几乎原地未动,勃兰登伯格的第7集团军也战绩平平。
  但曼陀菲尔德的第5装甲集团军却如决堤之水,势不可挡,滚滚向前。
  19日,曼陀菲尔德的部队已接近巴斯托尼和乌法利兹。
  第二天包围了巴斯托尼。
  曼陀菲尔德知道巴斯托尼的重要性,可觉得这个交通枢纽是一个熟透的苹果,会自然落地。
  他不敢怠慢,担心美国军队会反攻,就命令德军装甲部队绕过巴斯托尼,继续迅速向西北方向推进,以威胁美国第5军侧后,接近迪特里希。
  他没有料到,巴斯托尼竟成为卡在喉咙里的骨头。
  就在巴斯托尼被合围的前一天,美国第10l空降师匆匆赶到。
  此时师长马克斯威尔·泰勒将军正在美国,全师由副师长安东尼·麦考利夫准将指挥。
  麦考利夫一到巴斯托尼,就立刻下令抢构工事,准备恶战。
  几个小时后,第101空降师就同德军交火了,打退德军第一次进攻。
  曼陀菲尔德发现熟透的苹果竟如此难摘,只得调兵强攻。
  美、德两军在巴斯托尼郊外的雪地里展开血战。
  美军冒着猛烈的炮火,寸步不让打退一次次进攻,阵地巍然不动。
  战至22日,德军估计美军已精疲力尽,无力再战,就派使者向麦考利夫发出最后通牒,命美军投降。
  麦考利夫不屑一顾,只回答一个字;“Nutz!”这是一个含意极广的美国俚词,大意为“笨蛋!”德军使者丧气而归,美军官兵闻之哈哈大笑,士气大增。
  Nutz一词不胫而走,传遍前线。
  战后比利时人民为怀念麦考利夫将军,为他修建了纪念碑。
  德军对巴斯托尼猛攻不克之际,天气放晴,盟军空军大显身手,猛烈轰炸德军装甲部队和运输队,并为巴斯托尼守军空投物资。
  德军因未占领巴斯托尼,后勤物资,特别是油料未能及时运到前线。
  盟军的猛烈空袭,犹如雪上加霜。
  德军前锋虽已占领罗什福尔,逼近缪斯河畔的迪南,但油料极为短缺。
  德军指挥官纷纷询问曼陀菲尔德去何处加油。
  曼陀菲尔德陷入窘境。
  就在这时,巴顿的第4装甲师已经在冰风雪地里穿越160公里,杀到巴斯托尼南郊,在12月26日凌晨同麦考利夫取得联系。
  曼陀菲尔德知道德军的阿登攻势已不可能取胜,请求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撤退。
  莫德尔元帅已经接到北线美军正在准备反攻的情报,担心遭到南北夹攻,全军覆没,也要求希特勒同意撤退。
  但希特勒断然拒绝了,命德军趁巴顿立足未稳,占领巴斯托尼。
  德军向巴斯托尼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又以失败告终。
 


17。西线大战正酣(10)17。西线大战正酣(10) 
  

  打到迪南的德军也被美军消灭。
  希特勒的美梦彻底破灭了。
  艾森豪威尔抓住时机,于12月28日下令阿登地区南北两侧美军反攻。
  德军虽已是强弩之末,但仍负隅顽抗。
  美军苦战已10余天,加上天寒地冻,大雪封山,山区道路崎岖难行,进攻速度极为缓慢。
  阿登地区的形势引起丘吉尔的焦虑。
  德军进抵缪斯河时,丘吉尔请求斯大林支援。
  应盟军的请求,苏军在1945年1月12日提前发动维斯瓦—奥德河战役。
  东线德军防线顷刻崩溃,希特勒必须下令迪特里希的装甲集团军火速前往东线。
  希特勒知道,阿登战役彻底输了。
  1945年1月16日,美国第1集团军与第3集团军在乌法利兹会合,缓缓向东推进。
  德军丢弃重武器,且战且退,在28日退回德国。
  历时一个多月的阿登战役结束了,德军伤亡12万人,损失了600辆坦克,1600架飞机和6000辆汽车。
  美军也伤亡惨重,损失8万人,700辆坦克。
  但同德军不同的是,美军可以轻而易举地补充所损失的人员和装备;德国是使出所有看家本领,也无力补充了。
  人人都知道,纳粹德国寿命屈指可数,对战后的世界充满希望。
  希望领导人不要再犯1919年的错误,让和平之光永远普照世界。
  人们并没有多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巨头——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早就在琢磨这个问题,现在正准备聚会在苏联黑海海滨的休假胜地雅尔塔,为战后世界规划蓝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