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29章

二战全景纪实-第129章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波兰国家军认为,德军面临两种选择:他们或者不经战斗而放弃维斯瓦河和华沙,或者是控制局势,保卫维斯瓦河,为华沙而战。
  国家军总司令科莫罗夫斯基(化名博尔)将军得出结论,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国家军都应在适当时机进攻华沙的德军。
  在第二种情况下,这将缩短控制首都的战斗,付出最低限度的牺牲;在任何情况下都将使国家军作为主人和自己家里的主事者去迎接红军。
  7月25日,博尔将军得到了伦敦流亡政府任命的代表、副总理杨科夫斯基的同意,原则上决定在华沙进行战斗。
  同时他们还把这个决定提交波兰地下议会,并得到了它的同意。
  总司令博尔把决定告知华沙地区司令克鲁西尔(化名蒙特尔)上校,命令他准备行动。
  波兰起义者面对的敌人,在数量上旗鼓相当;在武器和技术装备方面,德国人占绝对优势。
  而且他们还能召唤空军和坦克部队的支援,国家军则无此后盾。
  华沙地区的国家军约38万人,其中有4000名妇女。
  指挥系统是:全市分为7个区和1个郊区,每区再分为若干小区。
  他们拥有步兵的轻重武器,但严重不足,弹药可供7天的战斗。
  此外,在华沙市内还有几百名极右翼民族主义者的队伍和波兰工人党领导的人民军。
  这些武装人员后来也同国家军一起战斗。
  华沙地区的德军约有4万人,两边几乎人马相当。
  7月31日下午,在国家军司令部里,华沙地区司令蒙特尔上校报告说,德军在维斯瓦河东岸的桥头堡已被苏军坦克突破,德军防御已呈瘫痪状态。
  苏军先遣部队已占领华沙郊区若干地方(后来查明,这个消息是不准确的)。
  根据这个报告,总司令博尔命令蒙特尔上校于8月1日下午5时向德国人发动进攻。
  当天(7月31日)下午6时30分,蒙特尔上校向他指挥的部队发出了作战命令。
  按照蒙特尔的命令,国家军都集中到指定的地点。
  8月1日下午5时,国家军开始向事先定好的目标发起进攻。
  几分钟内,华沙完全淹没在炮火声中。
  街上德军的巡逻部队遭到攻击,并被解除了武装,许多目标都被占领。
  8月2、3日,国家军继续进攻,开始攻击德军战术据点。
  但因缺乏重武器,无法摧毁钢筋混凝土工事,收效甚微。
  双方伤亡都很大。
  波兰人缴获了不少武器和弹药,但德军抵抗非常顽强。
  战斗越激烈,弹药消耗越多,伤亡也越大。
  波兰国家军开始感到弹药和武器不足,加以8月2、3日两天的战斗结果令人失望,这一切不能不影响进攻势头。
  最使人失望的是,维斯瓦河东岸苏德两军交战的枪炮声逐渐减弱,到8月4日,完全停止了战斗。
  华沙上空也看不到苏联的飞机。
  蒙特尔上校考虑到这些因素,同总司令商量后,命令部队从8月5日起转入防御。
  在起义的最初阶段,国家军控制华沙的3/5地区。
  华沙的德军城防司令施塔赫尔反应迟钝,直到8月4日才宣布全市戒严。
  但当起义的消息一传到希特勒和希姆莱那里,这两个老狐狸马上做出反应。
  8月2日,希特勒任命党卫军的高级将领巴赫—齐列夫斯基为华沙城防司令,负责镇压起义。
  这是一个专门对付游击队的刽子手,他率领一帮长于此道的杀人犯前往华沙。
  希姆莱向华沙火速派出增援部队。
  其中一个旅是由刑事罪犯组成的亡命徒,两个旅是在战争中先后投降的苏联各族官兵。
  此外还给华沙德军运去了重炮、火箭和火焰喷射器。
  党卫军“赫尔曼·戈林”坦克师和另外两个师也部署到华沙南郊,以镇压起义和加强对红军的防御。
  从8月4日起,德军便开始对起义者发动进攻。
  战斗越来越激烈,手段也越来越残酷。
  他们使用火焰喷射器,坦克横冲直撞,射杀无辜;德国空军则投下杀伤弹和燃烧弹。
  德国人开始大量屠杀战俘、和平居民和医院里的伤病员,甚至医生和护士。
  他们有时还把几百名妇女儿童赶到前线,让这些人走在进攻的德国坦克前面,以防波兰起义者的射击。
  起义者的处境越来越困难。
  国家军总司令博尔将军紧急致电伦敦和正在莫斯科谈判的流亡政府总理米克拉伊奇克,要求军火、反坦克武器以及红军方面的支援。
  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几次致电斯大林,请求苏联支援起义者。
  后来又要求苏联同意英美飞机在华沙空投物资之后,飞到苏联领土上降落。
  8月16日晚上,苏联副外长维辛斯基召见美国驻苏大使,向他宣读了一个声明:英、美飞机在华沙空投军火是英美两国的事情,但苏联政府拒绝英、美飞机在苏联领土着陆,因为它不希望跟华沙的冒险发生瓜葛。
 


16。进军东欧(4)16。进军东欧(4) 
  

  8月22日,斯大林在回复丘吉尔和罗斯福的联名电报中说:“关于犯罪集团旨在夺权而在华沙发动冒险事件的真相,迟早会大白于天下。
  这些家伙利用华沙居民的诚意,驱使许多几乎手无寸铁的居民跟德国的枪炮、坦克和飞机作战……
  情况不是有利于波兰人解放华沙,而是有利于希特勒匪徒惨无人道地屠杀华沙居民。
  “……德国人最近又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向苏军进行反扑,苏军正尽一切力量来粉碎希特勒匪徒的这些反扑,然后在华沙地区转入新的大规模的进攻……”
  这时德寇使用越来越残忍的恐怖手段对付起义者。
  他们纵火焚烧整条街的房屋,开枪屠杀屋内所有的男人,把妇女小孩赶出房子,让他们在弹雨横飞的大街上寻找庇身之所。
  在波兰大学退休老教授居住的一幢房子里,纳粹党卫队冲进门去,杀死了许多人。
  德寇还把圣·拉扎鲁医院、圣·卡罗尔医院和圣·马萨医院的伤病员统统野蛮地杀害了。
  尽管德寇野蛮屠杀,但起义战士斗志昂扬,每个人都要求打下去,并且决心打下去。
  和平居民或被枪杀,或被劫持去德国。
  但波兰人宁死不屈,他们说:“一旦武器在手,我们就要他们以血还血!”到9月份,起义者的处境更为艰难,伤亡日多,弹药匮乏,粮食不济,饮水也成了问题。
  他们频频问苏军呼吁,请求紧急支援。
  8月底,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在华沙北面进抵那累夫河,在塞罗茨卡地区占领一个登陆场。
  9月14日,苏军与波兰第1军一起解放了华沙近郊重镇普拉加,前出维斯瓦河。
  9月16至20日,苏军几次试图在波兰首都附近强渡维斯瓦河。
  波军6个加强营渡河成功,到达西岸。
  但未能粉碎德军坦克和步兵的抵抗,遭受重大牺牲后,被迫返回原地。
  尽管如此,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波兰第1军指挥部仍以炮击和空袭来支援起义者。
  从9月13至10月1日,苏联空军第16集团军和它指挥的波兰空军第1师先后出动飞机4821架次。
  其中1361架次是应起义者的请求直接袭击华沙的敌军,2435架次是向起义者空投物资。
  苏、波空军人员共投下156门迫击炮,505支反坦克枪,2667支自动步枪、步枪和卡宾枪,330万发子弹,还有其他军用物资、药品以及130吨粮食。
  英国也做出努力,支援起义者。
  9月18日,104架重型轰炸机飞临华沙上空,投下补给品,但数量不多,时间也太迟了。
  到9月底华沙的起义者弹尽粮绝,在他们发出的最后几次广播中说:“……您的英雄们是一些士兵,他们用左轮手枪、汽油瓶作为武器,跟坦克、飞机、大炮搏斗。
  您的英雄们是那些妇女,她们在弹雨纷飞的炮火下护理伤员,传送信件,她们在炸得倾塌的地下室炊制食品,喂养小孩,供应成人。
  她们安慰垂死者,减轻他们的痛苦。
  您的英雄们是这些孩童,他们在还在冒烟的废墟间安静地嬉戏。
  这些就是华沙的人民。
  “能够鼓舞起这样广泛的英雄行为的民族是不朽的,因为死者可以说已经战胜了;而生者将继续战斗,取得胜利,并一再证明:只要波兰人活着,波兰就存在下去。”
  国家军司令部在同人民抵抗领袖们商量之后,认为继续战斗已不会达到起义的目的,只能延长人民的痛苦和牺牲。
  这时德军城防司令巴赫—齐列夫斯基通过波兰红十字会建议进行谈判,国家军同意了。
  10月2日签订了停火协定。
  同日,波兰代表团在德军司令部签署了投降书。
  在长达两个月的战斗之后,波兰国家军放下了武器。
  德寇把华沙剩下的所有居民都撤走了,然后就是进行系统的破坏。
  所有能搬走的有价值的东西都被运往第三帝国。
  建筑物不是被炸毁,就是被烧掉。
  在38万名国家军中,大约有15万男女牺牲了。
  和平居民的损失很难确切计算,但据波兰作者的统计,15万人是比较接近现实的(丘吉尔的回忆录中记载,平民死者为20万人)。
  据巴赫—齐列夫斯基说,德军的损失是26万人。
  3个多月以后(1945年1月17日),当波兰第1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进入沙华后,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巡视了这座英雄的城市。
  他们向斯大林报告说:“波兰首都华沙已被法西斯强盗破坏了。
  希特勒分子是些残酷的野兽,他们把一个个街道都破坏了。
  大型工业企业已从地面消失。
  住房不是被炸毁就是被烧掉。
  城市公用设备已不能使用。
  成千上万的市民惨遭杀害,其余的则被赶走,市内一片死寂。”
  在华沙巷战正酣时,罗马尼亚人民也于1944年8月23日举行了武装起义。
  与波兰不同,罗马尼亚的安东内斯库政府同希特勒结盟,参加了1941年6月的侵苏战争,因而遭到罗马尼亚共产党和人民的唾弃。
  早在1941年9月,罗共就发表了罗马尼亚人民民族统一阵线反对德国法西斯占领者和卖国贼安东内斯库为首的军事法西斯集团的行动纲领。
 


16。进军东欧(5)16。进军东欧(5) 
  

  1943年2月,德国和罗马尼亚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到惨败。
  6月,根据罗共的倡议,反希特勒爱国阵线秘密成立,参加者除罗共以外,还有“爱国者联盟”、“农民阵线”、“匈牙利族劳动人民民主联盟”、社会民主党的个别地方组织以及其他反法西斯团体。
  随着整个战局的转变,希特勒失败的前景日趋明朗,于是罗马尼亚的地主资产阶级越来越把希望寄托在英、美身上。
  1944年3月,经安东内斯库同意并在他的帮助之下,罗马尼亚密使被派到开罗,与英、美代表商谈停战条件。
  4月12日,苏联代表把事先与盟国商妥的停战条件交给罗方密使。
  这些条件规定了罗马尼亚转入反法西斯联盟一边对德国作战,按照1940年条约恢复苏罗边界,废除关于特兰西瓦尼亚的“维也纳裁决”1940年8月30日,德国法西斯把“维也纳裁决”强加于罗马尼亚,即规定把属于罗国的特兰西瓦尼亚北部的领土划给匈牙利。
  等等。
  国际形势越来越有利于罗马尼亚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944年5月1日,罗共同社会民主党达成协议,建立了工人统一战线。
  6月20日,即在推翻法西斯专政前两个月,国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党也正式同意与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进行合作。
  早在1943年8月,罗共就决定采取武装起义的方针。
  1944年春天,罗共着手建立爱国卫队,从罗军军火库和爱国军官那里购买武器弹药。
  罗共领导人知道,没有军队参加,起义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因此他们加强了在军队中的工作。
  而国内外的形势也促使许多爱国的官兵愿意参加起义。
  6月13日深夜,在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秘密住所,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
  参加者有罗共、爱国军官和宫廷的代表,他们研究了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
  会议最后通过了罗共的建议:举行武装起义,推翻安东内斯库专政,使罗马尼亚转到反法西斯联盟一边。
  会上还成立了由罗共指导的军事委员会,负责起义的军事技术准备工作。
  起义的主力是驻在国内的罗马尼亚军队,有74万人,占当时现役军人的63%。
  起义应在全国各地同时进行。
  为了使罗马尼亚境内的力量对比有利于起义者,罗军总参谋部利用各种借口,拒绝执行德军指挥部关于把新的罗马尼亚部队派往前线的命令。
  起义应在苏军于罗马尼亚前线转入进攻以后开始。
  那时德军指挥部不得不把兵力投入前线,因而就无力镇压起义。
  8月初,罗共完成了起义的准备工作,并把党的领袖格·乔治乌—德治和其他同志从监狱里营救出来。
  罗马尼亚军队和宫廷人士参加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意味着安东内斯库集团的彻底孤立。
  它这时依靠的只是德国侵略军。
  盘踞在罗马尼亚的德军是“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由弗里斯纳上将指挥,共有25个师,64万多人;另外在罗国境内还有党卫军和其他部队,约57万人。
  布置在前线的罗马尼亚两个集团军(22个师、5个旅)名义上也归弗里斯纳指挥。
  这个德军集团军群的人数和武器装备都比进攻的苏军差得多;尽管他们拚死挣扎,但挡不住红军的强大攻势。
  8月20日,苏联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上将)和第3方面军(司令员托尔布欣上将)以及黑海舰队和多瑙河分舰队,总共125万大军,发动了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
  百万大军以16万门大炮和1870辆坦克为开路先锋,在2200架飞机的掩护下,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突破德军防线,于8月22日截断了德军西退的主要道路,23日包围了德军基什尼奥夫集团。
  前线告急,安东内斯库还在做梦。
  8月23日清晨,他召开政府紧急会议,建议宣布总动员,组织防御,把整个罗马尼亚变成一个大战场。
  为了使政府的决定更具有权威性,安东内斯库希望国王发表一个告人民书,号召人民全力参战。
  为此,他于8月23日下午到王宫去拜见国王。
  本来,在苏军于8月20日发动大规模进攻时,罗共决定8月24至26日举行起义。
  但事态的发展迫使罗共把起义日期提前到8月23日。
  这天下午,当安东内斯库来到王宫时,国王按照共产党的计划,逮捕了安东内斯库和几名政府成员,交给以波德纳拉希为首的爱国卫队看管着。
  逮捕安东内斯库集团成员,便成为武装起义的开始。
  布加勒斯特卫戍部队和爱国卫队按计划,迅速占领了政府大厦和邮电通讯、广播等要害部门,并开始解除德军的武装。
  安东内斯库的政权垮台了。
  8月23日晚上,国王发表了广播声明,宣布废除法西斯专政,停止针对反法西斯联盟的军事行动,接受苏联政府于1944年4月12日提出的停战条件,准备进行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解放自己的国家。
  共产党号召人民拿起武器,消灭德国法西斯侵略者。
  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加入爱国卫队和罗马尼亚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