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10章

二战全景纪实-第110章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月1日,盟军攻占那不勒斯。
  盟军伤亡12万人,几乎一无所获。
  老谋深算的凯塞林把要陷入重围的8个师救了出来,部署在沿利里河谷修筑的“古斯塔夫”防线,养精蓄锐,等待盟军。
  盟军原以为可以轻易占领罗马,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占领那不勒斯。
  盟军占领那不勒斯后,就以克拉克将军的第5集团军为左翼,蒙哥马利的英国第8集团军为右翼,并肩向北推进,准备攻占罗马。
  7天后,盟军又在沃尔土诺河受阻。
  盟军经苦战终于渡过沃尔土诺河;德军且战且退,退到“古斯塔夫”防线。
  这条由密集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和雷区构成的防线贯穿意大利,其核心枢纽是卡西诺峰。
  卡西诺峰高耸入云,地势陡峭,峰顶有一座建于中世纪的修道院,山下是湍急的利里河和通往罗马的必经之路6号公路。
  德军占据着卡西诺峰,居高临下,监视着盟军一举一动,并控制着6号公路和拉皮多河。
  1943年年底,盟军试着进攻了一次,德军防线坚不可摧。
  此时,盟军正向英国调兵遣将,屯积物资,准备发动“霸王”作战,在法国北部登陆。
  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坎宁安、特德等沙场老将和久经战火考验的部队,都被从意大利调到英国。
  在意大利的盟军交给了亚历山大将军。
  美国军方,特别是马歇尔将军主张在意大利只进行有限行动,担心盟军会在意大利越陷越深。
  但丘吉尔在想着名城罗马,主张把一只“野猫”投入到“古斯塔夫”以北,去“抓碎德国丘八的心脏”。
  接着他就动手干了起来,制定了名为“鹅卵石”的计划。
  把美国第5集团军的第6军选为“野猫”,在古斯塔夫防线以北60英里的安齐奥登陆。
  安齐奥是个渔港小镇,战前是周末休假地。
  这儿沙滩平坦,松林掩映。
  10公里外是阿尔班山,通往罗马的6号、7号公路从山的两侧通过。
  盟军的计划是1944年1月21日从安齐奥登陆后切断2条公路,切断坚守古斯塔夫防线的德军后路;同时正面盟军强攻卡西诺峰,围歼德军。
  盟军的“野猫”是美国第5集团军的第6军,军长是卢卡斯少将,指挥美国第3师和英国第11师。
  由于“霸王”行动准备工作正在英国南部如火如荼地进行,登陆舰艇极为紧张。
  海军把卢卡斯送上岸后的第3天就必须撤走,开往英国。
  这使克拉克将军和卢卡斯极为沮丧、悲观。
  54岁的卢卡斯4个多月前率美军在萨勒诺登陆,目睹了美军惨遭杀戮的情景。
  之后又与德军在崇山峻岭中苦斗4个月,已精疲力竭。
  一听说要在安齐奥登陆,就忧心忡忡地道:“这回比加利波里那仗更惨!”克拉克将军也忠告道:“可别像我在萨勒诺那样自讨苦吃。”
  亚历山大将军想让卢卡斯登陆后立即攻占阿尔班山,但克拉克和卢卡斯在萨勒诺吃尽苦头,况且海军在两天后就要撤走,担心孤军深入会遭灭顶之灾,打定主意上岸后先占稳脚跟。
  1月17日,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盟军发起凌厉攻势,想在48小时内达成突破。
  德军据险固守,巍然不动。
  盟军在卡西诺峰和拉皮多河旁尸横遍野,却寸步未前。
 


9。血浸意大利(4)9。血浸意大利(4) 
  

  当盟军在卡西诺苦斗时,卢卡斯的36万名官兵和装备,登上253艘舰艇、商船组成的舰队,拔锚启航,在22日凌晨登上安齐奥海滩。
  德将凯塞林元帅这次没有料到盟军会在安齐奥登陆,还以为会在罗马以北;在安齐奥只派了一个营。
  盟军未遇抵抗就顺利上岸,德国守军在睡梦中当了俘虏。
  英军在左、美军在右,立刻占领了预定目标,推进到墨索里尼运河。
  此时阿尔班山上只有几个德军观察哨。
  亚历山大将军指示卢卡斯迅速占领阿尔班山,但卢卡斯却不敢越雷池一步。
  他打定主意,只要正面盟军没有突破古斯塔夫防线,就不前进,便下令盟军沿运河掘壕固守。
  宝贵的一天白白过去了。
  凯塞林元帅得知盟军在安齐奥登陆,惊得目瞪口呆,急令德军火速占领阿尔班山。
  德国第14军前往安齐奥,另调5个师日夜兼程增援安齐奥。
  不到48小时,德军就在阿尔班山建立起防线,封锁了所有通往6号、7号公路的路口。
  卢卡斯的英美两个师长见军长坐失良机,简直怒不可遏。
  在部下和亚历山大将军的催促下,卢卡斯才下令进攻,但为时已晚。
  德军已云集安齐奥。
  英军美军精锐的别动队组成突击队,分别向阿尔班山北南两侧进攻。
  德军逐房逐渠与盟军争夺。
  双方用手榴弹、刺刀短兵相接,展开恶战。
  英军以惨重的代价,向阿尔班山打入一个细长的楔子,占领了一火车站,再也无力前进了。
  美军以767名别动队员组成突击队,悄悄爬过水渠,想偷袭奇斯泰尔镇。
  德军故作不知,待美军进入毫无遮掩的开阔地后,所有武器一齐开火。
  美军官兵血肉横飞,只有6人生还。
  盟军劳而无功,死伤累累,凯塞林抓住时机,下令反攻。
  盟军利用沟渠、路基为掩体,寸步不退,殊死抗击。
  德军不顾盟军军舰发射的猛烈炮火,锲而不舍,攻势如潮。
  以后的20多天里,滩头上12万盟军和14万德军厮杀在一起。
  2月的安齐奥正逢雨季,天降大雨。
  炮声、枪声、喊杀声、惨叫声同雨水、泥水和血水组合成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
  丘吉尔对安齐奥的局势十分沮丧。
  他的“野猫”变成沙滩上搁浅的“鲸鱼”。
  盟军在卡西诺峰正面发动猛攻,想支援安齐奥方向的盟军,但都被德军击败。
  美军两个团竟全部丧生在拉皮多河的急流中。
  安齐奥和卡西诺的激烈战斗引起希特勒的注意。
  一年来,德军在各地连连败北,需要用胜利来鼓舞士气。
  希特勒还觉得盟军如果在安齐奥遭到惨败,就得推迟甚至取消在法国北部登陆,德国就可以获得喘息时间,集中力量对付苏联。
  希特勒下令不惜代价,把盟军赶下海。
  为了配合德军反扑,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拿出了全部看家本领,通过无线电广播和传单,让盟军士兵相信他们已穷途末路了。
  戈培尔还竭尽挑拨离间之能事。
  他向英国士兵宣传说,美国有钱的好色之徒正大批涌入英国,并在勾引他们的娘儿们;对美国士兵则说,他们将成为又一次敦刻尔克撤退的牺牲品。
  为了吓唬盟军,德军还故意在夜里把坦克开来开去,让盟军士兵听履带铿铿作响。
  德军计划以坦克和步兵沿阿尔巴诺——安齐奥的公路两侧,轮番攻击,冲到安齐奥。
  原驻守这一地区的英第1师因伤亡惨重而被调到后方,由新到的英第56师和美第45师防守。
  1944年2月15日清晨6时,德军在震天动地的炮击之后开始进攻。
  盟军大炮还击了,炮战的喧嚣声震耳欲聋。
  不久,德军步兵呈密集队形向美军冲去。
  美军利用断垣残壁掩护,狠狠还击,将第一批德军扫倒。
  后面的德军踏着同伴的尸体,洪水般地一波一波地接着杀上来。
  美军阵地纷纷失守。
  德军离海滩越来越近了。
  盟军在海滩上的大炮开火了。
  这时数百名被困在掩体内的美国士兵正在继续奋勇抗击敌人。
  一阵尖厉呼啸的弹雨散落在战场上,天崩地裂,德军在弥漫的硝烟中纷纷倒下。
  德军先锋、深受希特勒青睐的勒尔步兵团土崩瓦解,大部分军官被炸死,年轻士兵抱头鼠窜,逃回出发地。
  夜幕降临了,盟军阵线巍然不动。
  德军发起夜袭,终于在美军公路两侧的阵地上打开缺口,杀到阿尔巴诺——安齐奥的公路上。
  天未大亮,德军飞机就擦着树梢,呼啸而过,扔下炸弹。
  空袭过后,德军坦克群和步兵就扑向美军。
  美军数个阵地失守,防线上出现了一条2英里宽的缺口。
  德国坦克、步兵蜂拥而入,冲上公路,顺着公路,杀向海岸。
  一部分坦克一直到了离海岸不到1000米的一座天桥上,才被英军反坦克炮击毁。
  当晚,美军步兵发动反击,想夺回白天失去的阵地。
 


9。血浸意大利(5)9。血浸意大利(5) 
  

  美军从天桥出发,刚出去1000米就遇到德军正在准备进攻的部队,陷入重围,好不容易才脱身。
  2月18日,德军向海滩发起了最后的强攻。
  德军的目标就是正前方1000米处的那座天桥。
  德军只须穿过虚弱不堪的美军的防线,占领那座由英军把守的天桥,盟军整个防御体系就会崩溃。
  18日清晨,德国坦克群杀开血路,顺着公路杀到天桥处。
  德军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很快冲入盟军阵地。
  许多盟军战死在掩体内,活着的人仍紧握打得滚烫的机枪、冲锋枪坚守阵地。
  盟军军舰上的大炮发出阵阵轰鸣,把数以千计的德兵炸死在开阔地。
  德军不计伤亡,如潮水般的一波被击退,另一波又冲上来。
  双方实力相当,死伤很大,都使出了全部招数。
  夜幕降临了,德军又开始夜袭,盟军大炮一刻不停地轰击德军进攻的必经之路。
  近一个月的激战已使双方精疲力竭,只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了。
  盟军知道滩头阵地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便把厨师、司机和吊车工人都武装起来。
  德军也知道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胜利就在眼前。
  双方在黑暗中短兵相接,展开残酷的肉搏战。
  最后德军顶不住了。
  2月19日破晓,眼窝深陷的盟军士兵眺望工事外躺满尸体的战场,简直不敢相信:德军正在远处的硝烟中遁去。
  盟军士兵们不知道,这一天一夜的拼死战斗,自己最终嬴得安齐奥战役的胜利。
  德军已用尽了最后一批预备队,官兵们已拿出了全部勇气和本领。
  在这一天,德军伤亡了3500人。
  凯塞林知道无法把盟军赶下海,说服了希特勒同意让德军转攻为守。
  盟军这边,在安齐奥血战的同时,盟军3次强攻卡西诺峰。
  骁勇善战的廓尔喀兵曾一度冲到修道院院墙,但被同样勇猛的德国伞兵击退。
  亚历山大将军认为德国兵把修道院变成了工事,遂下令将其炸毁。
  2月15日,142架B—17“空中堡垒”式重型轰炸机向这座几经战火、有近千年历史的修道院,投下350吨高爆炸弹和燃烧弹。
  卡西诺修道院在弹雨中消失了,只剩下一些断垣残壁。
  修道院虽被炸毁,盟军却未能占领卡西诺峰。
  亚历山大只得暂停进攻。
  1944年5月10日23时,亚历山大将军下令再次发起冲击。
  担任攻克卡西诺峰的是波兰将军安德森指挥的波兰军。
  波兰军英勇无畏,一次次向山顶冲击;一批被扫倒,另一批又冲上去……
  但还是被击退了。
  波军进攻失利,法国将军指挥的法国远征军却在左翼占领了毛奥峰,打通了7号公路,并迂回到卡西诺峰后面的6号公路。
  德军扼守了7个月的古斯塔夫防线被突破了。
  凯塞林急忙从安齐奥调来一个装甲师想堵住缺口,但太晚了。
  而这次调兵又给安齐奥的盟军提供了机会。
  5月22日夜,盟军安齐奥滩头的500多门大炮发出怒吼。
  天明时分,60架盟军轻型轰炸机又向德军投下炸弹。
  盟军坦克和步兵接着发起冲击。
  这次进攻是克拉克和亚历山大两人协商好的。
  亚历山大希望克拉克在安齐奥滩头的美军突破德军防御后,占领阿尔班山,继续向前推进到瓦尔蒙托内,切断6号公路,堵住卡西诺正面德国2个军的后路。
  之后与正面盟军配合,全歼驻意大利德军主力。
  但克拉克将军却另有打算。
  他想自己第一个进入罗马,以罗马的解放者载入史册。
  经过四天苦战,安齐奥滩头的美第2军在新任军长特拉斯科特将军的率领下,突破了德军防御,踏上7号公路,与顺7号公路打来的英军会师,凯塞林的第10集团军马上就要成为盟军的瓮中之鳖。
  就在这时,克拉克将军命令美第2军军长特拉斯科特将军把美第3师留在瓦尔蒙托内,封锁6号公路。
  其余的主力部队向左转,沿7号公路进攻罗马。
  特拉斯科特将军大吃一惊,亚历山大将军更是吃惊,要求丘吉尔首相亲自干涉。
  但克拉克将军不管不顾,继续命令美军主力冲向罗马。
  留下进攻瓦尔蒙托内的美第3师奋力冲向目标,但力量太弱,被德军挡住。
  待美军终于占领瓦尔蒙托内时,德国第10集团军已经溜走了。
  6月4日,克拉克将军率美军最先进入罗马,受到罗马居民狂热的欢迎;其热烈程度,足以同古罗马英雄凯旋相媲美。
  但亚历山大将军却没有原谅克拉克将军。
  战争结束很多年后,亚历山大将军还这样评论:“我一直向克拉克将军保证,一定让他的部队进占罗马;我只能这样认为,他的决定与其说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还不如说是受到沽名钓誉的动机所支配。”
  由于克拉克将军放跑了凯塞林元帅的德国第10集团军,德军虽损失惨重,但建制完整,慢慢恢复了元气,抵抗力逐渐加强。
  盟军此时已大举在法国北部登陆,不断把本来就兵力不足的驻意盟军调往法国,其中有在卡西诺立下奇功的法国远征军。
 


9。血浸意大利(6)9。血浸意大利(6) 
  

  驻意盟军直至1945年4月29日才最后击败德军。
  这一天,驻意德军总司令维廷霍夫将军签署了投降书。
  5月2日正午12时,意大利境内的敌对行动停止。
  这场从开始到结束直至现在都有争议的意大利境内的军事行动停止了。
  盟军在西西里和意大利共伤亡320995人;轴心国是658339人。
  英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军事理论家富勒将军评论这次意大利战役:“……是一场作战手段不够、没有战略目的,也没有政治基础的战役。
  意大利战争变得没有意义。”
  除了这场让军事评论家、军事历史学家议论纷纷的意大利战役外,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还进行了一场同样引起各种议论的战役——对德国持续不断的战略轰炸。
  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初露锋芒。
  德国人用飞机空袭伦敦,英国人也轰炸德国西部城市,以示报复。
  战争结束后,一位名为杜黑的意大利将军著书立说,认为今后的战争靠空军轰炸机的轰炸就可以打赢。
  这种理论被称为“空军制胜论”或“杜黑学派”。
  杜黑的“空军制胜论”颇受岛国英国的推崇,也受到德国、苏联的注意。
  英国在1918年建立了独立的空军,致力建设一个以远程轰炸机为主的空军。
  1935年3月,纳粹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公开展示了隐蔽多年的德国空军。
  德国空军最初也受杜黑理论的影响,重点发展远程轰炸机。
  但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却使德国人改变了看法。
  德国人在实战中发现,空军直接支援地面部队可以取得惊人的效果,而轰炸城市、工业中心却效果甚微。
  德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