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论年轻人或老年人,大部分人会不满都是因为我们想要得到些什么,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知识、更好的汽车、更高的薪水。我们的不满是源自于想得到“更多”的欲望。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所以我们不满足。但是这种不满与方才所说的不满是不同的。那种想得到更多东西的欲望,才会妨碍清明的思考。但是如果我们不满,不是因为我们想要一些东西,而是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赚钱、对追求地位权力、对传统、对我们拥有的及我们可能拥有的等等都不满意,如果我们不是对某样特定事情不满意,而是对所有事物都不满意,那么我们会发现我们的不满将带来清明的思想。我们一旦不再盲目接受或跟随,而是不断质问、研究、透视,在其中就会产生洞察力,继而产生创造力和喜悦。
问:什么是自知之明?我们如何能够得到它?
克:你们能不能看到这个问题背后的心态?我并不是不尊敬发问的人,但是让我们来检查一下这个问题背后的心态。“我如何能够得到它?我要付多少钱?我必须做什么?我必须做些什么牺牲?我必须遵守什么戒律或练习什么样的静坐,才能得到它?”
这是一个机械化的、平庸的心智所问的问题,所谓的宗教人士都是这么思考的。但是自知之明并不是这样得到的,你不能用努力或练习来收买它。
如果你观察一下自己与同学、老师及周遭所有的人之间的关系;你观察别人的态度、姿势、说话的方式、他的轻视或奉承以及自己的反应,自知之明必定会产生。当你在照镜子时,你看到的是真正的自己,不是吗?你也许会希望自己有不同的头型,头发最好能多一点,脸孔再美一点,但是事实就摆在那里,清清楚楚反映在镜子里面,你不能把事实抛开,然后对自己说:“我是多么美丽啊!”如果你能看清人际关系之间的镜子,就像看清普通的一面镜子,那么你对自我的了解将永无止境,就像涉入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大海一样。大部分的人都想要有止境,我们都希望自己能说:“我已经有自知之明,我很快乐了。”但是事实却完全相反。如果你能审视自己而不加以苛责,不去和别人比较,不期望自己变得更美或更有品德,如果能观察自己的真相 ,并且随着它而律动,然后你会发现,你竟然能永无止境地走下去。这个旅程是无始无终的,这就是它的神秘、它的美。
问:什么是灵魂?
克: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明发明了“灵魂”这个字眼。文明是众人的欲望与希望集合而成的。试看印度文明,它难道不是众人的欲望与希望造成的结果吗?任何一种文明都是共同意志造成的结果。这个共同的意志在灵魂这件事上认为,人除了死亡、会毁灭的肉体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大、更深,一个不会毁灭、永恒存在的东西,因此就制造了灵魂这个观念。偶然有一两个人亲自发现了“不朽”的意义,那种不死的境界,于是那些平庸的人就说了:“对!这一定是真理,他一定是对的!”因为他们想得到永恒,所以他们都抓住灵魂这个字眼不放。你一定也想知道肉体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形式的存在,不是吗?你生活在这个永不停止的轮回中——去办公室、做你没有太大兴趣的事、争执、嫉妒、生儿育女、与邻居闲聊、说没有意义的话——在这些周而复始的事情之外,你还想知道是否有比这些更有意义的事存在。灵魂这个字眼包含了永恒不灭的意思,不是吗?但是你从来不亲自去发现到底有没有这种境界的存在。你从不告诉自己:“我不关心任何教主或其他人所说的话,我也不愿受传统和所谓文明的限制,我要自己去弄清楚,到底有没有不受时间限制的境界。”
你不对文明或共同意志所造成的公式革新,相反,你接受它并且说:“是的,世上确有灵魂的存在。”有人替这种公式定了某种名称,有人为它定了另一种名称,最后大家因为不同的名称所造成的不同信仰而彼此仇视。
那些真正想要知道在时间的范围之外,是否还有另一种境界存在的人,就必须从文明的束缚中脱离,也就是说,他必须脱离群众的共同意志而独立思考。受教育的重点就是学习独立,然后你才不会被群众的意愿或是某个人的愿望所左右。如此你才有能力去发现什么是真理。
不要依赖任何人。我或是其他人可能告诉你有个超越时间的境界存在着,但是这对你来说又有什么价值?如果你肚子饿了,你会去吃东西,而不只是说说就饱了。重要的是,你必须亲自去发现什么是真理。
你应该看得到,你周遭的一切都在腐败、毁灭,这个所谓的文明已不再被人们共同的意志所连结,它正处在支离破碎中。生活每分每秒都在对你挑战,如果你只是用旧有的习惯去应付这份挑战,也就是全盘接受它的态度,你的应对根本是无效的。只有当你对自己说“我不要盲目地接受,我要研究、探索”,也就是说,你不害怕单独面对任何事物,然后你才会发现永恒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是没有“多”及“少”的相对观念的。
第六章 圆融的人生
大部分人只执着于人生的一小部分,以为从那一小部分就可以发现整体。我们没有离开房间,就想探测河流的长宽,就想观察河岸两旁绿野的丰美。我们住在一个小房间里,在一块小画布上涂抹,以为我们把握了生命,了解了死亡的真谛,但是我们并没有。要了解完整的人生,我们必须走出室外。走出这种局限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必须离开这个开着窄窗的房间,如实接受所有事物,不加以评断、责难,也不说:“这个我喜欢,那个我不喜欢。”
透过单一的车轮辐条,我们想了解整个车轮,但是单单一根辐条无法构成一个车轮,不是吗?车轮的形成需要很多辐条、轮圈等,我们必须看见车轮的整个结构才明白车轮。同样的,如果我们真正了解生命,就必须看见生命的整个过程。
我希望你懂我的意思,因为教育应该帮助你了解完整的人生,不只是为你准备一份工作,然后顺着常规步入婚姻、生儿育女、付保险费、做祭供、信仰小神明等。要获得正确的教育,需要很大的智慧、洞察力,因此育人者必须先受教,了解生命的整个过程,而不只是依据一些新的或旧的公式来教育别人,这是很重要的。
生命是个惊人的谜,不是书中所描述的谜,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谜,而是每个人必须亲自去弄清楚的谜。因此,你必须先了解那些小的、狭窄的、不重要的东西,然后才能超越它们。
如果你不在年轻时就开始了解生命,长大以后,你会变成一个令人厌恶的人;你会变成一个乏味、内心空虚的人,虽然你外表上有钱、开着豪华轿车、看起来很气派。因此离开你狭小的空间,去观察无限的天空是非常重要的。除非你有爱,要不然你是无法办到的。这种爱不分肉体或神圣,它是爱鸟、爱树、爱花、爱你的老师 ,并且超越你父母之上的——爱人类。
如果你自己不去发现什么是爱,不是一个很大的悲剧吗?如果你不及时明白爱,你就永远也不会了解它,因为当你年老时,所谓的爱会变成非常丑陋的东西 ,它变成可以占有 、可以买卖的货品。但是如果你现在开始心中有爱,如果你爱自己栽植的树木,你安慰流浪的小动物,那么当你长大以后,你就不会局限在狭小的房间里,你会离开它去爱所有的生命。
爱是很实际的,它不是情绪化的、使你哭泣的事物;爱也不是一种伤感,爱没有一点多愁善感的成分。当你仍然年轻时,应该赶快了解爱,这是很严肃而重要的事。你的父母及老师也许不懂得爱,因此他们创造了一个可怕的世界,一个永远与自己及其他群体斗争的社会。他们的宗教、哲学及观念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没有爱。
他们只观察到了人生的一小部分,从狭窄的窗户去看人生,窗外的景象也许是愉悦而展开的,但是它不并不是生命的整体。如果你缺少了深切的爱,你就永远不能看到整体生命。所以你一直是悲惨不幸的,最后你的生命除了灰烬及空洞的言辞之外,什么也没有了。
问:我们为什么希望出名?
克:你为什么希望出名?我可以解释给你听,但是说完以后,你是否会停止希望出名呢?你希望出名,因为社会中围绕你的所有人都希望出名。你的父母、老师、上师、瑜伽士等,他们都希望出名、为人所知,所以你也想要出名。
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人想要出名?首先,有名就会有钱,同时,有名能带给你很大的快乐,不是吗?如果你是世界闻名的人,你会觉得自己非常重要,而带给你一种不朽的感觉。你希望有名,希望在世上为人所知,时常被人谈论,因为在内心里,你认为自己什么也不是。你的内心没有富足感,什么都没有。因此你想在外面的世界出名。如果你的内心是富足的,你有名或无名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内心的富足比起外在的富足要困难多了。它需要更多的滋养,更多的关注。如果你小有才华又懂得如何去拓展它,你就会成名了,但是内心的富足不是用这种方式可以得到的。要得到内心的富足,必须先知道放下不重要的东西,譬如想成名的念头。内心的富足暗示着独立自主,而想要成名的人害怕独立,因为他依赖别人给他的奉承及好评而活。
问:人为什么骄傲?
克:你写了一手好字,或赢了一场游戏 ,通过一些考试,你不觉得自豪吗?你有没有写过诗或画一幅画,然后展示给朋友看?如果朋友说那是一首可爱的诗或一幅极佳的画,你是否非常开心?如果你做了一些事得到别人的赞赏,你会感到一丝喜悦,这是很好的,可是如果你下次又写了诗、画了幅画或打扫了房间,你会怎么样?你会期待别人对你说你是一个多么好的孩子,如果没有人赞赏你,你就不想再画画、写作或打扫了,于是你开始依赖别人对你的认可带来的快乐。道理就是如此简单。然后又会怎么样呢?等你长大以后,你会希望自己的作为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也许你会说:“我是为了我的灵性上师、为了我的国家、为了人类、为了上帝而做这件事。”然而你去做的原因,其实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这就会滋生骄傲。如果你做任何事都是这种态度,那件事就不值得做了。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这一切?
你想要了解骄傲这样的东西,就必须有能力把它想通,你必须观察它如何产生,以及它所带来的灾难;你必须观察骄傲的整体;你必须对研究它有强烈的兴趣;你的心必须自始至终随时观察它,不能半途而废。如果你对一个游戏真正有兴趣,你会玩到 最后一秒钟,你不会在半路停止,然后就回家了。但是你的心并不习惯于这样的思考方式,因此一部分的教育就是要帮助你去探索人生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只学习几项科目而已。
问:从小就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结果我们一生都在不断重复着“这是美,那是丑”。一个人要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丑?
克:假设你说某个拱门很美,别人说它丑,那么到底哪个比较重要?是为了不同的意见而争辩,还是应该对美与丑抱着敏感的态度?生命中有污秽、卑鄙、堕落、悲伤、眼泪,也有欢乐、笑声,以及阳光下美丽的花朵。重要的是,你必须对所有事物很敏感,而不只是决定什么是美丑,然后就停留在这个意见里。如果我说“我将培养美,而拒绝所有的丑”,专门培养美的态度就造成了不敏感。如同一个努力发展右臂的男人,他使右臂变得非常强壮,左臂却衰萎了。所以你必须对丑就像对美一样保持醒觉。
你必须注意舞动的树叶、桥下的流水、黄昏的美景,同时也要注意街上的乞丐和背负重担的贫苦妇人,而且要随时准备助她一臂之力。这一切都是必须的,你一旦具备了对万事万物的敏感,就能开始工作及助人,而不是拒绝和责难。
问:很抱歉,但是你一直没有说谁是你的心灵导师。
克:这是一件重要的事吗?把书烧了,把它丢掉。如果你对 “谁是心灵导师”这么微不足道的事看得如此重要,你就把整个存在变得十分琐碎了。我们永远都想知道谁是心灵导师,谁是那个有学问的人,谁是画那幅画的艺术家。然而,我们总是不想自己真正去发现画的内涵,而不管那艺术家的身份。当你知道写诗的人是谁以后,你才说这首诗可爱,这是俗不可耐的 、势力的态度。这只是重复别人的意见,而把自己对事物真相的观察力破坏了。你看见一幅很美的图画,你觉得非常感动,至于谁画了这幅画,那重要吗?如果你惟一关心的是去了解它的内容以及画面的真相,那么这幅画自然会传达它的精髓给你。
第七章 野心
我们已经讨论过心中有爱是多么重要,我们也看见了爱是不能被获取或被买卖的。我们希望得到一个没有剥削或极权的完美社会,但是缺少了爱,这个理想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我认为在我们年轻时,了解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
不论一个人走到世上任何地方,他都会发现社会永远处在冲突的情况中。世上永远有那些具有权势、财富,日子过得优越的人,还有过着另一种生活的劳苦大众。每个人都充满嫉妒、互相竞争,每个人都希望有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名望。这就是世界的情况,所以世上永远有各式各样的战争。
如果我们想要为社会带来全面的革新,首先必须了解的就是人类获取权力的本能。大部分的人都用不同的形式求取权力。我们知道运用财富和权力,我们就可以旅行,与重要人物交往,并且成名,或者我们梦想如此就能带来完美的社会。我们认为运用权力可以获得更好的东西,可是追求权力的本身,包括追求自我的权力、追求国家的权力、追求理念的权力,这一切的追求都是恶的,都是具有毁灭性的,因为它不可避免地制造了与其相抗衡的权力,因此永远有冲突产生。
教育是否应该在你成长的时候帮助你认识到,促成一个内外都没有冲突的世界有多么重要?在这样的世界里,你不可能和你的邻居或任何其他人冲突,因为追求地位与权力的野心已经完全停息了。创造一个内外都没有冲突的社会是否可能实现?所谓社会就是你我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我的关系是建筑在野心之上的,我们每个人都想要比别人更有权力,显然,我们将一直处在冲突之中。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去掉造成冲突的原因?我们是否可以教育自己不再竞争,不再和别人比较,不再希求这个东西或那份地位。简而言之,我们是否可以一点野心都没有?
你和父母走出校园以后,在你阅读报纸或与人谈话时,你一定会注意到,几乎每个人都想为这个世界带来改善,但你是否注意到,这些人永远都在为了一些小事——譬如,观念、财产、种族、阶级或宗教等——彼此冲突?
你的父母、邻居、牧师和官僚们,他们是否都野心勃勃地想获得更高的地位,因此他们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