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

第21章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第21章

小说: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你现在拥有的活力,能不能因为规范而更加充沛?如果你只有一点活力,规范能增加你的活力吗?如果它可以,那么它就是有意义的,但如果它真的会毁灭一个人的活力,那么很显然的,它是应该被放到一边去的。

     我们都拥有的这份活力究竟是什么东西?它是思想、感觉、兴趣、热心、贪婪、激情、色欲、野心、仇恨;它是画画、发明机械、造桥、铺路、垦荒、游戏、写诗、唱歌、舞蹈、上庙里拜拜,这些都是活力的展现,活力也创造幻象、灾祸及不幸。最美好的以及最具破坏性的品质,都是人类活力的展现。但是你知道的,,这种控制和规范活力的过程,这种只许活力往某一个方向而不许往另一个方向发展的限制,只是一种社会的便利。而且人的心智依照特定的文化模式成形以后,他的活力就渐渐耗散了。

     所以我们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增长这份大家多多少少都拥有的活力,给它更大的动力,那么这份力量到底要如何运用呢?为什么要有活力?是为了打仗,还是为了发明飞机以及不计其数的其他机器?是为了追随某些大师,还是为了通过考试、生儿育女?还是不断地为这为那而烦恼?

      我们能不能以不同的方式来运用活力,然后促使所有的活动和一种超越它的力量产生关联?显然,如果人类的心智不用在追寻真理和神,那么它惊人的活力就会变成毁灭和不幸的工具。

    为了追寻真理,人类需要无限的活力,如果不朝这个方向走,活力就会消耗在制造不幸和灾祸之中,因此,社会就必须对他加以控制。然而,一个人有没有可能把活力完全发挥在追寻神或真理,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又能做一个了解人生基本问题而不被社会败坏的公民?你明白我说的话吗?会不会太复杂了?

     你知道,人类就是能量,如果他不寻找真理,这份能量就具有破坏性。因此,社会就必须控制并且使人成形,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活力就被扼杀了,这就是发生在世界上大多数成年人身上的事。也许你已经注意到另一个有趣而又简单的事实,当你真的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会有足够的活力去做它。如果你热衷于一个游戏,你立刻就会有活力,不是吗?而这份活力就自动会控制它自己,所以你根本不需要外界加给你任何规范。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能量会创造它自己的规范。一个寻找真理的人,他自动就会成为好公民,而不需要依据任何特定的社会或政府的模式。

     所以学生与老师必须共同合作,把这份无比的活力抒发出来,借以追寻真理或上帝。在追寻真理之中,自然会产生规范,然后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完人,而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社会及文化背景。如果学校不消减学生的活力,反而去帮助他们,唤醒他们追求真理的活力,那么规范就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了。

      你在家里、在教室里、在旅馆时,为什么总有人会告诉你,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显然,那是因为你的父母及老师们就像社会上其他的人一样,都没有观察到人活在世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去发现什么是真理或神。即使只有一小部分的教育者了解,并且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放在这份追寻上,他们也能共同创造新的教育和不同的社会。

     你是否注意过你身边大部分的人都没有什么活力,包括你的父母及老师们都是如此?他们在慢慢地死亡中,即使他们的身体还不老。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被社会所降服了。你知道,人类的心智具有创造核潜艇和喷气式飞机的能力,它还能写出惊人的诗篇和散文,它既能美化这个世界,又能使这个世界毁灭。因此,如果我们不了解活着最大的目的就是解放我们的心智去找寻神或真理的话,这股能量就会变得具有破坏性,然后社会就会说:“我们必须控制个人的活力,使它定形。”

     所以依我来看,教育的功用就是使个人释放出追求圆善、真理以及神的活力,这份活力自然会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此,他必定是好公民。但是如果我们只有规范,而缺少了对这一切的了解,那就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是具有破坏性的。除非你们每一个人都受到这样的教育,那么当你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时,你们才能充满了生命力和智慧,才有足够的能量去发现什么是真理,否则你只会被社会吞没,你会被扼杀和毁灭,你的余生必定是可悲而痛苦的。就像河流创造了阻挡自己的河岸一样,追求真理的活力不需要任何压力就能自己创造出规范,如同河流寻找大海一般,这股活力必定也能找到自己的解脱。

     问:英国人为何统治印度?

     克:你知道的,那些比较有活力的、有生命力、有包容力和有精神的人,他们带给那些比较没有活力的邻居的,不是福利就是不幸。有一段时期印度曾经在亚洲大放过异彩,印度人民当时充满着创造的热忱,把宗教传到了中国、日本、印尼和缅甸。当时还有一些比较商业化的国家,商业化也许是必须的,但是也注定有它的不幸,这就是人生。奇妙之处就在于:那些追求真理或上帝的人类,他们总是更具有爆发性,他们散发出惊人的能量,不但自己拥有,同时还影响他人。

     征服者及统治者在历史上来了又去了,但是人类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永远都在支配、臣服和抵抗。然而,那些追求真理的人,他们是不受任何社会及文化限制的。

    问:即使在静坐冥想时,似乎还是不能觉察什么是真相,所以请你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相?

     克:让我们把“什么是真相”的问题暂时放在一边,先来考虑什么是静坐冥想。

     对我来说,静坐冥想和你所读到的或上师教你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冥想就是了解自己意念运作的过程,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思考过程,没有自知之明,不论你有多少思想都毫无意义。缺少了基本的自知之明,思想就只会把人带入灾祸之中。人的每一个心念都有它的含义,你的心智要能够觉察其中的含义,不只是一两个念头而已,而是每一个升起的意念。通常所说的冥想,只不过是专注在某一个特定的感觉、形象,或是一连串的咒语上面,其实这都是自我催眠。

    因此,不论你是安静地坐着、说话或游戏,你是否都能察觉自己每个念头的含义以及自己的每一个反应?你试试看就会发现要想察觉每一个意念的活动有多难了,因为念头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堆积起来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你真的想检查每一个念头以及它的含义,它们就会逐渐缓慢下来让你观察了。

     这种把思想减缓以及检查每个念头的过程,就叫作冥想。如果你深入其中,你就会发现,因为自己对每个念头都觉察到了,因此,那个如同大仓库一般充满着相互交战的念头的心,就逐渐变得愈来愈安静,直到完全寂静为止,然后就不再有任何的冲动、压迫和恐惧。在这份寂静中,真相就展现了,但其中并没有一个“你”的存在,因为经验者只不过是思想的产物,如果没有思想,经验者就根本不存在了。

    问:如果我们犯了错,而别人已经指出我们的错误来,我们为什么还会再犯同样的错?

    克:你认为呢?即使有人告诉你十几次不要摘花朵、折断植物、破坏家具、乱丢纸屑,你为何依然故我?请注意听我的话,你就能明白了。

     当你在做这种事的时候,你是漫不经心的,不是吗?因为你欠缺觉察和思考,你的心已经进入睡眠状态,所以你才会做出这些显然是愚蠢的事情。只要你不是完全警醒的,整个人不是完全在那儿的,只告诉你不要犯错又有什么用?

      但是如果教育者能指导你如何用心,如何真的有觉察力,如何怀着愉悦的心情观察树木、鸟儿、河流以及大地的丰美,那么你只需要少许的提示就能领悟良多,因为你已经变成一个里外都敏感而充满活力的生命。

   很不幸的是,你的敏感度已经被破坏了,因为从你出生到死亡的那一刻,你一直都被指使着去做这做那。你的老师、父母、社会、宗教、传教士以及你自己的野心、贪婪、嫉妒,都在对你说“做”或“不做”。你必须非常用心,你才能不受这些“做”与“不做”的限制,才能保持敏感,然后才能自然地不去伤害别人、不乱丢纸屑,也才会把路上的石块移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替你增添一些头衔,而且要把你这种用心的精神唤醒,你才会成为一个敏感、机警而良善的人。

    问:什么是人生?我们如何才能快乐?

    克:一个小男孩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什么是人生?如果你问一个生意人,他会告诉你人生就是卖东西、赚钱,因为这就是他从早到晚所做的事。一个有野心的人会告诉你,人生就是为了功成名就的奋斗过程。对于一个有地位、有权势的人来说,他已经是公司的首脑或是国家的领袖,他的人生就是自我的完成。对于一个工人来说,尤其是在印度这个国家,人生乃是永无休止的工作,连一天都无法休息;它是肮脏的、不幸的,连食物都缺乏。

      然而在这一切的努力、奋斗、饥饿和不幸之中,人类有可能快乐吗?很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受苦的人类又为自己做了些什么?他从不质疑,也不问人生到底是什么,只是空谈着快乐。他一面剥削别人,一面高谈着兄弟爱。他发明了超我、超灵的观念,以为可以借此得到永恒的快乐。但是当你寻找快乐时,快乐是不可能来到的;它是一项副产品,只有当你的心中有了善、爱,祛除了野心而又能寂静地追寻真理事,快乐才能来到。

    问:我们为何彼此斗争?

     克:我想年长的人也会问同样的问题,不是吗?我们为何彼此斗争?我们高谈着和平却暗中准备作战,为什么?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喜欢竞争、格斗,事实就是如此;否则我们早就停止争斗了。在争斗之中,有一种强化的存在感,这也是事实。我们以为任何形式的奋斗,都能帮助我们活命。但是你知道,那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

     有一种完全不需要奋斗的生活方式,就像一朵百合,一朵生长中的花朵,它从不奋斗,它只是纯然地活着。它本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这就是完善。但是从没有人这样教导过我们。我们总是学习如何去竞争、格斗,如何成为军人、律师、警察、教授、校长、商人,我们都想爬到顶端,都期望成功。有许多人外表上看起来谦虚,但是只有那些快乐的人,他们的内心才是真正谦卑的,只有这种人才不争斗。

    问:人心为什么不能善待别人也不能善待自己?

    克:不能善待别人到底是什么意思?一个充满野心、贪婪、嫉妒、背负着传统和迷信、残酷、剥削别人的人,必定会给社会带来争斗和灾祸。人只要缺乏自知之明,就会制造对立。这就是为什么你不能只是读书,而必须了解自己的原因。一本书也许能教你如何得到自知之明,但是真正的自知之明是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的。人心在关系的这面镜子里如果真的看清楚自己,就能得到自知之明。缺少自知之明,我们就根本无法解决世界的乱局——这个由我们所有人制造出的不幸。

   问:一个追求成功的心与追求真理的心有何不同?

    克:它们是同一个心。但是一个追求成功的心是无法发现真理的。为了了解真理,我们就必须在错误中看见真理,在真理中看见真相。



第二十五章   不费力的生活

    你有没有怀疑过为什么人长大以后,就失去了生命中所有的喜悦?目前你们这些年轻人都还算蛮快乐的;你们有你们的小问题,还要担心考试,但是除了这些问题之外,你们的生活还是有某些喜悦的,不是吗?你们自然而然、十分容易地接受了生命,你们用轻松的、快乐的态度来看待事物。但是等到长大以后,我们似乎就失去了这种超然于世俗之外的、具有更深含义的喜悦。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进入了所谓的“成熟期”之后,反而变得呆滞,对喜悦、美、蓝天及大地都不再敏感了?

    你知道,当一个人扪心自问这些问题时,许多种解释都会浮上心头。其中有个解释就是:我们都太关心自己了。我们努力变成某某人物,奋力得到并维持某种地位,我们有下一代以及其他的责任,我们必须赚钱。所有这些外在事物很快就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使我们失去了生活的喜悦。

    你看看周遭那些年长的面孔,你看他们有多么哀伤,多么操劳过度而不健康,他们是那么退缩、冷漠,有时候甚至有点神经质,一点笑容也没有。你难道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吗?即使我们问自己为什么,大部分人似乎得到一个解释以后也就满足了。

    昨天黄昏时分,我看见一艘满帆的船,在西风的吹送下逆流而上。那是一艘大船,载满了薪柴驶向城镇。太阳正在西下,这艘背对天空的船真是出奇的美。船夫只是轻轻地掌舵,一点也没费力,因为西风正在尽力。同样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了解奋斗以及冲突所带来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快乐地生活,脸上还带着微笑。

    我想就是这种费力的态度毁了我们,使我们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奋斗中。如果你观察身边年长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是由一连串的和自己、和配偶、和邻居、和社会的争战所组成的。这永无休止的争战把能量耗尽了。一个喜悦的、真正快乐的人,是不费力生活的人。这不代表你是停滞的、呆板的、愚笨的;相反,只有那些非常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从辛苦和奋斗中解脱。

     但是你知道,我们一听见这种自在的、不费力的境界,我们就很想变成那个样子,我们也想达到那种不再辛劳与冲突的境界,因此,我们反而把它变成自己的目标、理想,然后我们又再度被努力、奋斗所局限。奋斗的目标有很多种,但是奋斗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一个人可能为了改革社会、为了寻找神、为了制造和配偶、邻居之间更好的关系而奋斗,或坐在恒河边膜拜上师。这一切都是努力与奋斗。所以奋斗的目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奋斗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的心有没有可能随时都自在,完全没有挣扎,不仅仅是偶尔感觉自在就算了?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就能进入不再与人比高低的喜乐状态。

     我们的困难就在于自己常常觉得不如别人,因此就要奋力去变成某某人物,或是努力克服各种自相矛盾的欲望。但是请不雅解释为什么人的心中充满了挣扎,因为每个能思考的人都知道挣扎的原因在哪里,不外乎就是嫉妒、贪婪、野心和竞争。所以我们不必研读心理学的书籍才能了解自己挣扎的原因,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弄清楚人心是否可以完全脱离挣扎。

    当我们挣扎时,起因总是来自真实的自己和期望中的自己之间的冲突。然而,如果不加以任何解释,我们能不能了解挣扎的整个心理过程,然后停止所有的挣扎?我们能不能就像那艘随风而行的帆船一样自在?如果我们努力去达到没有挣扎的状态,这种行动的本身就是一种挣扎,所以这种境界就永远无法达到了。但是如果你在每一刹那都觉察到自己的心如何陷入永不休止的挣扎,如果你只是觉察而不去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