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

第16章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第16章

小说: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种各样的社会加诸于你的或是你自己制造的理想,你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些理想吗?因为你害怕接纳你自己。

     简而言之,你害怕接纳你自己,因为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这就是你为何顺应社会、父母以及宗教的原因。

      你为何害怕接纳你自己呢?你为何不能从接纳自己开始,而不去担心自己必须怎么样?如果不能了解自己,而只是一味地想改造自己,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请把所有的理想去除吧!我知道年长的人不会喜欢这个主意,但是不必管它。你就是要把这些理想都去除,把它们沉到河底,丢到垃圾筒里,然后从接纳自己开始。那么你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你懒惰,你不想读书,你想玩游戏,你想好好开心一下,所有年轻人都是这样的。你就从这些开始着手观察。当你想好好开心一下时,用心去想想这是什么意思,弄清楚这里面蕴含着一些什么,不要依照父母的意见或是你心中的理想,用你自己的心去发现到底为什么你不想读书,用你自己的心去发现你到底想在这一生中做些什么,是“你”想要做什么,而不是这个社会或是某些理想希望你做什么。如果你把自己全部投入这项探索,那么你就是一个革新的人,你就会产生创造的信心,你会接纳你自己,会有源源不绝的活力。如果反其道而行,你就在模仿他人的过程中耗尽了你的精力。你难道没有发现,你是如此不敢接纳自己?真正的美就在于接纳自己。如果你知道自己是懒惰的,是愚笨的,而如果你了解懒惰的意思,并且面对自己的愚蠢,不存心去改变它,在这种心境下,你就会得到极大的解脱,在其中有不可限量的美和智慧。

     问:即使我们革新目前的社会,去创造一个新的社会,这种创建新社会的过程,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野心吗?

     克:我想你没有听清楚我刚才说的话。如果一个人在社会既有制度中革新,这种革新就像是在监牢中叛变一样,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野心。但是如果一个人明白了目前社会的破坏性过程,然后超越它,那么这种行为就是没有野心的。这种行为就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一个更好的社会制度,一个不同的世界。但是这种人的心不会去关心这类成果,他惟一关心的就是发现真理,也就是这种追求真理的行动,才能创造出新世界,而不是那种与社会对抗、在社会内改革的行动。



第十九章  知识与传统

     我不知道你们当中有多少人注意到昨天黄昏时分天上的彩虹?这道彩虹高挂在水面上,而我就这么凑巧地看见了它。彩虹看来多么美,它带给人极大的喜悦,使人察觉到地球的浩瀚与丰美。要想表达这份喜悦,就必须具备用字的学识以及准确的韵律和美感,不是吗?但是远比这一切更重要的,却是感觉的本身,那种随着对可爱事物深深欣赏而升起的狂喜,而这种感觉不是透过知识和记忆的培养就能唤醒的。

     我们必须运用知识来彼此沟通和交换意见,为了培养知识,我们就必须要有记忆。没有知识,我们就不知道如何驾驶飞机,如何造桥建屋,如何铺路、照顾树木及动物,以及其他许多文明人必须做的事情。为了发电,推展各种科技,研究医药等,你都必须有知识、资讯以及记忆,所以在这些事物上,你必须得到最好的指导。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必须有科技方面一流的老师,提供你正确的资讯,帮助你在各种不同的科目上培养出完备的知识。

     但是你知道的,虽然从某个角度来看,知识是必须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来,知识就变成了障碍。近年来对于物理现象有很多的了解,而且一直不断有新的知识产生。这方面的知识非常重要,而且要善用它来造福人类。可是从心理层面来看,没有另外一种知识,阻碍人类发现真相吗?毕竟知识就是传统的一种形式,不是吗?传统就是从记忆中培养出来的东西。传统在机械化的事务上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运用传统来帮助人类内心发展,传统就会阻碍我们发现更伟大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依赖知识和记忆来处理机械化的事务。没有了知识,我们就无法开车,无法做许多事情。但是当知识变成一种传统时,它就变成了障碍,变成了领导人类心智、心理和内在的信仰,它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分歧。你是否注意到世界上的人如何把自己划入不同的圈圈里,他们称自己为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等。是什么东西造成了他们的分歧?不是科技的研究,不是农业的知识,也不是造桥及驾驶飞机的技术,使他们分歧的就是传统,传统的信念吧他们的心智局限在特定的方向。

      因此当知识变成传统时,同时也就变成障碍,它把人的思想塑造成某种模式,这种模式不但使人们分歧,并且造成彼此的敌意,同时也阻碍了我们向内心深处去探索什么是真相、生命和神。我们如果想发现什么是神,我们的心智就必须摆脱所有传统的束缚、知识的累积和利用知识做挡箭牌的心态。

      教育的功用就是提供学生充足的知识,告诉他们人类在不同的领域中努力的成果,同时要帮助他们,使他们的心智从所有传统的束缚中解脱,那么他就有能力探索和发现真相了。否则他的心智就会变得机械化,被刻板的知识拖累。一个人必须不断地把自己的心智从传统的累赘中解脱出来,否则,他是不可能弄清楚什么是神的。但是他也必须不断地扩充新知识和资讯,才能应付人类的需求。
 
     所以知识一方面是有益的,一方面却成了一种损害。我们要了解知识在哪些方面造成了损害,然后必须把它放在一边;同时也要了解在哪些方面它是重要的,而尽可能加以扩充,这种分辨的能力就是智慧的开端。

     我们目前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情况?它提供了你各种不同的知识,不是吗?你去上大学,也许你会成为工程师、医生、律师,你也许得到数学或其他方面的博士学位,或者你攻读家政,学习如何管家、煮饭等。但是没有人帮助你从传统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让你从一开始就能保有一颗清新的、热切的心,然后你才有能力随时发现新的事物。

      你从书本上得到的哲学思想、各种理论及信仰等,这些都成了你的传统,它们对你的思想实在有很大的障碍,因为你的心会利用这些东西作为自己的保障,于是你就被它限制住了。所以你必须一方面让你的心从传统中解脱出来,一方面也要培养自己的知识与技术,这就是教育的功用。

     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让人心从已知的事物中解脱,使它能随时发现新的事物。有个伟大的数学家曾经说过,他为解决一个难题,头痛了好几天也找不到答案,有天早上,当他和平常一样在散步时,忽然知道了答案。他究竟是怎么样知道这个答案的呢?因为当时他的心非常的静,因此能够自在地看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显露出了答案。一个人必须拥有解答问题的知识,但是他又必须超越于知识之外才能得到解答。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从现实中学习,并且累积各种知识和学问,但是我们的心从来没有学过如何安静,如何从生活中的烦恼与混乱中抽离,如何不让问题在脑中生根。我们加入各种社团,坚守着某些哲学,但是这一切都不能解决人性的问题,它们是完全没有用的。相反,它们带来了更大的不幸与悲惨。我们需要的不是哲学或理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自由探索、发现及创造的心。

      你强记书本来通过考试,你收集一大堆知识,然后把它们全部写出来得到一个学位,希望谋份工作,并且结婚,难道这就是一切了吗?你虽然得到了知识与技术,但是你的心是不自由的,所以你变成了现今制度下的奴隶。这就是说,你根本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你也许生儿育女,画几幅画,偶然写两首诗,但这显然不是创造力。你的心中必须先要有允许创造力存在的自由,你才能用你的技艺去表达那份创造力。你如果空有技艺而没有创意的心,没有那份从发现真理而产生的创造力,那么这种技艺是毫无意义的。

      很不幸,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这份创造力,因为我们的心已经被知识、传统、记忆、经典、佛陀及其他人所说的话拖累了。然而,如果你的心能自由地去发现真相,你就会发现有种充沛的、不会被毁坏的丰足感,其中存在着极大的喜悦。然后一个人的所有关系,不论是和人、和理念、和物之间,都会产生十分不同的意义。

     问:调皮的孩子该以处罚还是以爱来使他们改变?

     克:你认为呢?请注意听这个问题,好好想一想,感觉一下,调皮的孩子该以处罚还是以爱来使他改变?如果他是在处罚下改变的,这就是强迫的方式,这算是改变吗?你是个大人,你有身为老师或父母的权力,如果你威胁孩子,恐吓他,可怜的孩子也许会照你的话去做,但是这算是改变吗?在强迫的形式下,有可能真的改变吗?在立法之下,在任何出之于恐吓的方式之下,会有真正的改变吗?

     如果你问爱是否会把调皮的孩子改变,你所指的“爱”又是什么意思?如果你说的爱是去了解这个孩子,而不是去改变他,你说的爱是去了解造成孩子调皮的原因,那么这份了解就会平息他的调皮。如果我想改变这个孩子只不过想让他不再调皮,那么我这种改变他的欲望就是强迫的形式,不是吗?但是如果我开始了解他为何调皮,如果我能弄清楚,并且消除造成他调皮的原因,这些原因也许是错误的饮食、睡眠不足、需要关爱或是被另一个男孩戏弄了等,等我了解了他调皮的原因以后,他就不会再调皮了。但是如果我只想改变这个孩子,也就是要他改变并适应某种特定的形式,那么我就无法真的了解他了。

      你知道,我们现在需要探讨一下什么叫做改变。即使孩子因为你对他的爱而不再调皮,这仍然是外在的影响力,这算是真正的改变吗?那也许是爱,不过那仍然是对孩子的压迫,迫使他去做什么或变成什么。你说孩子必须改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什么变成什么?是否要他从现有的情况变成他应有的情况?如果他变成你认为应该的模样,他不过是限制了他真正的自我,因此根本不算是改变。

      我们可以利用另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我是贪婪的,但是因为你、社会及圣书说我不可以贪婪,那么我是否真的改变了,还是只为贪婪换了个名称而已?然而如果我能够探索并且了解贪婪的所有问题,那么我就可以真的脱离贪婪,这与“变成”不贪心是完全不同的。

    问:一个人如何能变得有智慧?

    克:如果你想把自己变得有智慧时,你就不再有智慧了。这真是非常重要的事,请你注意听这个问题。如果我很笨,而人人都告诉我必须变得有智慧,那么通常会怎么样?我会努力去变得有智慧,念更多的书,试着得到更好的成绩。

      然后大家就说“他比以前用功了”,并且拍拍我的肩膀以示鼓励。但是我还是一样的愚笨,因为我只得到了最表面的智慧。所以问题不在于如何变得有智慧,而是如何脱离愚笨。如果我是愚笨的却努力变得有智慧,这还是愚笨的做法。

     你知道,这其中最基本的问题就在于改变。如果你问:“智慧是什么?一个人要如何才能变得有智慧?”这句话就暗示着智慧有个定义,而你很想变得像那个定义一样。然而如果你给智慧定了一个公式、结论或观念,然后照着这个模式去改变,这就是愚笨的行为,不是吗?如果一个人是愚钝的,但是他开始去发现到底什么是愚钝,而不产生任何想把它变成其他东西的欲望,也不说:“我真蠢,真笨,真是糟透了!”那么他就会发现,问题一得到纾解,立刻就可以毫不费力地从愚笨中释放,然后智慧就产生了。

    问:你告诉我们,在专心时不要有任何抗拒,这怎么可能呢?

    克:我已经说过,任何形式的抗拒就是不专心及分心。先不要接受我的话,仔细想一想,不要盲目接受任何事,不要管是谁说的话,你必须亲自来研究这件事。如果你只知道接受,你就会变得机械化、迟钝,其实就已经僵化了;但是如果你亲自把事情研究清楚,那么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生命而富有创意的人。

     然而你是否能够注意听一个人说话,同时又能知道有人走进来了,但是你不必转头去看是谁,你的心也不要产生任何抗拒自己转头去看的意思?如果你的心产生抗拒自己转头去看的念头,你的注意力就已经分散,你就把心力浪费在抵抗的感觉上了。所以你是否可能达到完全专心的境界,其中没有分心也没有抗拒?也就是说,你是否可能以自己的全心全意注意某件事情,而同时你的意识对所有周遭的事物以及自己的心念又非常的敏感?

      你知道,人的心智是极为奇妙的工具,它不停地在吸收,它看见不同的形状及色彩,它收到数不尽的印象,它捕捉言词的真义,了解别人目光中的含义等。我们的难题就在于必须专注在某件事情上,同时又能对周遭所有正在发生的事物保持极度的敏感,包括下意识里的印象及反应。

    我现在所说的话牵涉了静坐冥想中真正的问题。我们现在还不能深入讨论静坐,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如何去静坐冥想,他实在不能算是成熟的人。静坐冥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比通过考试、拿到学位更重要。要了解什么是正确的冥想,就是不去练习冥想,你必须明白自己的心智是如何运作的,然后你才能得到完全的专注。如果你心中有任何形式的抗拒,你都无法得到完全的专注,你知道的,我们大部分的人都被训练成在抗拒中学习专注,因此我们的专注从来都不是完整的,也正因为如此,学习就变成一件非常沉闷、无趣而又可怕的事。所以能够专注于语言深处的含义是很要紧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活动要有觉察力。缺少了自知之明,你就无法完全专注。因此在真正好的学校里,学生不但应该学习各种不同的科目,更应该有人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意念的运作。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他会明白什么是毫无抗拒的专心。了解自己,就是静坐冥想。

      问:我们为何对发问有兴趣?
 
      克:很简单,因为人是好奇的。你难道不想知道如何玩板球或足球,或是如何放风筝?你一停止问问题,你就僵死了。年长的人通常都是如此。年长的人停止发问,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既有的知识和别人的意见塞满,他们接受了传统,然后就陷入传统中。只要你不停地发问,你就是在突破,但是当你开始接受时,你的心理上就已经僵死了。所以在你的一生中,不要接受任何一件事,你必须探索与研究,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真是不可思议的东西,它根本没有止境,这种心是不会死的。



第二十章  宗教情怀就是对万事万物敏感

     绿色的原野上长满了芥末色的小花,有条小河从其中缓缓流过,这真是个可爱的景象,不是吗?昨天傍晚,我看到了这幅画面,当一个人欣赏着乡间这种不寻常的美和宁静时,不由自主地会自问,到底什么是美?我们可以对可爱的及丑陋的事物,对愉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