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普通心理学 >

第21章

普通心理学-第21章

小说: 普通心理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Z是注视中心,则Z点落到两眼网膜的中央窝上,即网膜的对应部位上,但是X和Y便落到两眼网膜的X′和X、Y′和Y的非对应的部位。

    两眼网膜以Z′和Z的中央窝为Q               Q                                             Q中心,两个视象向相反的方向偏斜,即都偏向内侧。这就是说,在空间中远近不同的刺激物,造成两眼视觉上的差异——双眼视差。两眼的不对应的视觉刺激变为神经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经过分析和综合活动,便形成深度的知觉。在实际观察对象的时候,对象以外的近处与远处的其他物体的视象落在两眼的不对应部位上,因而产生深度的知觉,觉得这些物体比所注视的对象近些或远些。一个单眼的人在深度知觉

 184

    普通心理学·971·

    方面是有缺陷的,他只能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眼睛调节、视象大小等信号知觉距离。

    双眼深度知觉现象可以用实体镜表演出来。实体镜中的两张图片(f、f′)的内容虽然一样,但略有偏斜,因起分别作用于两个网膜不完全对应的部位。通过两个三棱镜片(P、P′)的作用,造成两眼视轴一定程度的辐合,近似于正常视觉的情形。在焦距调节适宜时,可以看到立体景象(F)。立体电影便是利用实体镜的原理拍摄和放映的。

    借助于双眼视差的深度视觉能力是随对象的距离而不同的。根据实验材料,一般人的深度视觉能力如表2。

    表2借助双眼视差的深度知觉能力

    对象距离(米)可辩认的深度差异

    10.37毫米

    103.8厘米

    1004.15米

    1000274米

    1300深度知觉的极限

    这个表的内容说明:距观察者约10米远的两个物体,其相对的距离差异达到3.8厘米的时候,才能看出远近的差别:如果二者的距离小于这个差异,便不能分辨出哪个在前,哪个在后。物体在1,300米距离以外,观察者的双眼视差便失去作用,这时必须依靠其它条件估计物体的相对距离。

 185

    ·081·普通心理学

    双眼视差是知觉立体物体和两个物体的前后相对距离的重要信号。借助双眼视差可以比借助眼睛调节、视轴辐合等条件更精细地知觉相对距离。特别是在缺乏其它线索估计对象距离的时候,双眼视差更为重要。

    因而,在生产实践中,双眼视差具有重要的意义。飞行员、火车司机以及精密仪器加工、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工人都要求有精确的双眼视差的深度辨认能力,以便准确地判断有关对象的距离。

    在实际生活中各种分析器是协同活动的。同一分析器内部的各种机能也是综合起作用的。

    在知觉对象距离的时候,各种客观条件和视象的大小,眼睛的调节、视轴的辐合、双眼视差等身体内部的条件相互配合,经过实际经验中触摸觉和运动觉的检查和校正,就形成了条件联系,成为知觉对象大小和距离的综合性信号。

    四 方向定位

    方向定位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前、后、左、右方向都是就外界物体与观察者的关系而言的,主要以观察者的身体为依据。

    上、下两个方向需要以天地的位置作为参考。对物体方向的知觉主要是由视觉、动觉和前庭分析器的活动来实现的。对于音源的定位是由听觉和动觉分析器来实现的。这些感觉在实践中相互联系,使人能够正确地判断客观对象以及自身的空间位置。

    (一)视觉、动觉及静觉的方向定位人在正常环境中的定向一般以视觉为主。物体在视野中

 186

    普通心理学·181·

    的位置不同,在网膜上视象的位置也不同。物体在网膜上形成倒象,即物体的上部投射在网膜的下部,物体的左侧投射在网膜的右侧等等。同样,视野中上部的物体投射在网膜的下部,左侧的物体投射在网膜的右侧等等。在实际活动中网膜上视象的位置经常与触摸觉和身体在空间运动的经验相互验证,形成联系,以后就可以凭借视觉分辨对象的空间方位。

    因此,当视觉对准外界空间的某一点的时候,网膜的左、右、上、下各部位便是对象方位的参考指标。人可以根据对象在网膜上投象的位置而感知它是在正前方、左方、右方等等。

    通过视觉和动觉器官的运动去寻找对象是更常见的空间定向的方式。人为了更好地看见对象,常把头和眼睛转向对象的方向,如果对象在侧后方,还需要适当地扭转身体。头、眼睛或躯体向某一方向转动的时候所提供的动觉和前庭感觉信号,使人知道对象所在的空间地点。

    如果对象在运动中,头和眼睛追随物体的运动感觉便是知觉物体运动方向的信号。

    通过触觉和动觉也可以辨别对象的方位。在接触对象的时候,皮肤感觉是来自身体的左侧或右侧;在伸出手去触摸对象的时候,手臂与身体所处的关系位置(手是在身体的前方、左侧、右侧等等)都是辨别对象方位的依据。这些感觉都补充着空间方位的视知觉。

    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视觉、触摸觉、动觉的联系在空间方向知觉中的重要作用。实验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眼镜,通过眼镜的光学系统,客观对象和视象的反转关系被“纠正”过来,使网膜视象成为正象,即对象的左侧投射到网膜的左侧,对象的上部投射到

 187

    ·281·普通心理学

    网膜的上部等等。这时,实验者所见到的视野全盘颠倒,一切物体看起来都是反转的。起初,实验者非常不习惯这种情景,视觉与触摸觉、动觉之间发生矛盾,用手触摸物体、在空间行动都发生困难。如想拿上面的物体,手常伸到下方,想拿右面物体,手常伸到左方。

    经过8天以后,视觉逐渐与触摸觉、动觉协调起来。

    在21天以后,他就能比较完善地适应新的空间关系,周围的景象看起来正常了,也能行动自如。但是在取掉眼镜以后,又要重新经历适应空间环境的过程。这个实验证明了对空间方位的视觉并不为视象的位置所局限,而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人作用于客观现实的时候,各种感觉相互校正、相互补充,使人在作用于客观现实的同时,也就正确地反映了客观现实。

    对于上下方向的定位主要是依靠视觉和前庭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实现的。在一般情况下,视觉起着主导作用。天空与地面的关系是上、下的最主要标志。当看到了天空与地面的时候,便知道哪里是上方,哪里是下方。此外,一般的物体多是处在垂直和水平方位的,如树木、烟囱都是垂直的;水面、屋脊都是水平的,这都是判断上、下的参考标志。飞行员主要根据观察天地线(地平线)与飞机所形成的关系位置来保持飞机的平衡状态。跳伞员在张伞之前的一段自由降落时间内,前庭分析器的平衡感觉失去作用,他仍然能根据视觉判断身体在空中的位置。如果人的视觉失去作用,依据前庭分析器,以自己身体位置为参考,仍然可以报告上、下的位置,但不如视觉参与时判断得准确。

    在上下方向的定位中,视觉和平衡觉的相互关系可以由判断“垂直”和“水平”的实验来表明。在实验中,要求受试者在暗室

 188

    普通心理学·381·

    里把一根在墙壁上的发光的棍棒调成绝对“垂直”和绝对“水平”

    ,这样便可以将受试者调节的结果与真正垂直和水平(以地心引力为标准的垂直和水平)

    作比较,并求出偏差角度的数量值。

    当受试者的身体在正直位置的时候,判断结果是相当准确的。但是如果受试者的头或身体倾斜了,判断就不很准确。头或身体的倾斜角度越大,错误就越大。但是总起来说,头和身体的位置对于判断垂直和水平方位的影响不很大。

    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视野在判断垂直和水平中的作用。在一间普通实验室内设置了一个1×1×2米的小屋,小屋向一侧倾斜。屋的正面没有墙壁,内部放置一个小桌,在对面墙壁上是可调成垂直和水平的棍棒。受试者在三种条件下各用三种方法向小屋内部观察,把棍棒调成绝对垂直和绝对水平。实验结果(表3)

    表明,在各种条件下受试者都把棍棒调成向小屋同样方向倾斜。

    这说明垂直和水平的判断主要以视野为依据。当视野与身体位置发生矛盾,即使身体位置正常,垂直和水平的知觉也偏向视野的方位。当身体与视野都变位时,无论受试者向小屋同侧倾斜或异侧倾斜,垂直和水平的知觉更偏向小屋的方向。这时受试者依据身体位置判断方位更加困难,所以更多地依靠视觉确定方位。但是当受试者在较远距离以外,能看到小屋以外的整个实验室环境时,误差有减少的趋势,受试者能比较正确地判断垂直和水平方位。这个实验表明,人一般是以整个视野范围作为参考来判断垂直和水平的。视野中局部对象是作为整个视野的一部分被感知的。

    因此,对视野局部对象的方位判断也就受着整个视野的影响,特别是视野越熟悉,影响就越大。这个实验也表明了知觉的整体性特征。

    让受试者坐在一个方形小屋内部的倾斜椅上判断垂直和水平。小屋和椅子可以彼此单独倾斜。当小屋是正常位置而受试者

 189

    ·481·普通心理学

    身体倾斜的时候,错误很少。但当受试者身体位置正常而小屋倾斜的时候,错误增多。在小屋逐渐倾斜的过程中,受试者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身体倾斜了。小屋倾斜角度增大,个别受试者甚至以为自己身体倒转了。

    当小屋和身体都倾斜的时候,错误最大,并且受试者不能凭自己的判断把小屋和椅子恢复到正直位置。在实验中,视觉与平衡觉的矛盾常使受试者产生头晕和恶心的感觉。

    这可能是晕船症的原因之一。

    以上一系列实验说明了在上下的空间方位判断中视觉和平衡觉的相互作用。根据实验结果看来,在一般情形下,视觉起着主导作用。这类的研究对于航空和潜水艇操作有重要意义。

    表3垂直、水平方位判断的实验偏离真正垂直和水平的平均误差(误差均偏向视野方位)

    实验条件小屋向左倾斜小屋向右倾斜22°小屋向右倾斜22°观察方法22°受试者直立受试者从椅向相受试者坐椅向相受试者人数:76同方向倾斜24°反方向倾斜24°人受试者人数:33人受试者人数:17人

    1.距离2米通过圆筒观察14.9°19.4°20.1°

    2.靠近小屋前面观察15.3°13.7°—

    3.距离2米自由观察8.5°10.0°—

    在宇宙飞行的失重情况下,前庭器官由于脱离地心引力的影响而失去了作用,同时宇宙空间又没有任何天与地的视觉参考标志,因此人便失去了上下的方向感觉。这时,所谓上下只是指头和脚的方向,仅有相对的意义。实际上,上和

 190

    普通心理学·581·

    下是就地面与天空的关系而言的,宇宙空间是无所谓上下关系的。

    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地球关系作为上下依据的话,那么宇宙飞船在月球上着陆就应该说成是“向上升陆”了,这样说是没有意义的。在宇宙中人可以根据太阳系中的任何一个星球作为定向的标志。这时,人要通过仪表来确定自己的方位。

    东、西、南、北的方向是就太阳的位置和地球的磁场而言的。

    因此人必须以环境中某些熟悉物体作为参考才能定向。

    如知道某一山丘是在正北方,某一工厂的汽笛声来自东方,室内的门是朝西开的等等,便可以根据陌生物体与这些熟悉物体的关系来确定陌生物体的方位。如果没有熟悉物体可作参考,就必须依靠罗盘或其它仪器来定向了。没有客观物体的参考,人是无法辨认东、西、南、北的方向的。

    (二)听觉的方向定位人利用听分析器知觉声源的方向。正如双眼是知觉深度的器官一样,双耳是辨别声音方位的重要器官。在没有其它分析器参加的时候,声音的方向定位表现出以下几个规律。

    1.声音在左右两侧时,辨认很少混乱。一个人不会将左方的声音误认为右方的声音。

    2.如果确定声音是来自前方的话,前方水平线上(左一前一右)

    的声音辨认最准确。

    前方声音定位的误差不超过3°,偏向左右两侧的声音辨认得稍差。

    3.对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声音容易混乱,就是说,在前一上一后一下竖面上的声音容易相互混淆。上方的声音可

 191

    ·681·普通心理学

    能有13机会误认为是下方的声音。正前方或上方的声音可能被误认为后方的声音。

    4.用联接两耳的直线为轴,以直线的中点为顶点,向两侧各作一圆锥,圆锥围线与轴成45°角。这就是说,每一耳朵都仿佛伸延出一个喇叭筒形的圆锥面(甲—乙—丙—丁)

    ,在每侧耳朵圆锥面上的各个声音容易相互混淆,如将前方左佩45°的声音(乙)误认为上方左侧45°的声音(丙)等等。

    从以上规律可以看出,凡是位于两耳等距的声源(前—上—后—下竖面上的声音)

    ,或者任何两个声源,当它们距离两耳的条件完全相同的时候(甲—乙—丙—丁圆锥面上的声音)

    ,都容易发生辨认上的混乱。

    这说明了声音的方向定位主要是双耳的机能。由于两耳所处的对侧位置,侧面声源的声波到达两耳所经的距离就不同。这个距离差别叫做“两耳距离差”。如果声源靠近一耳,音波必须绕过头颅约27.5厘米的半圆周才能达到另一耳。两耳离开声源的距离不同所造成的两耳刺激强度差别、时间差别和位相差别是声音空间定位的主要依据。

    1.由于两耳所处的对侧的位置,一个来自侧面的声音刺激物到两耳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与声源同侧的耳朵所获得的声音较强,由于音波受到头部的阻挡,对侧耳朵获得的声音较弱,声源便被定位在声音较强的一侧。低频声音因为波长较长,长波可以比较容易地绕过头部,所以两耳的强度差别较小。

    对于高于3,000赫的声音,两耳强度差别较大。

    因此,两耳声音强度的差别是辨别高频声音方向的重要信号。

 192

    普通心理学·781·

    2.由于两耳的位置不同,音波到达两耳的时间也不同。

    一个来自侧面的声音先刺激同侧耳朵,后刺激对侧耳朵,声源便被定位在先获得刺激的一侧。音波传导速度为344米C秒,当声源从正中偏向侧面3°时,刺激两耳的时间差别为0.00003秒,便感到声音偏向一侧。

    刺激的时间差别越大,所感到的声音偏向侧面的角度越大。当声源从正中偏向侧面90°时,两耳感受刺激的时间差别最大,达到0.0008秒。对于500—700赫的声音,两耳辨别时间差别的能力最强。

    3.音波是以连续的空气波动向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