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纽伦堡大审判 >

第28章

纽伦堡大审判-第28章

小说: 纽伦堡大审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章狡辩
  ●蕾德尔曾极力主张对“英国”发动故争
  ●“凡是干犹太人所于的事的人都将遭到同样命运:诛灭和死亡”
  ●纽伦堡法庭的证人竟有纳粹战犯
  第一节约德尔为自己辩护:他是一个曾经宣誓服从的士兵,而不是政治家
  约德尔系按所有四条起诉理由被提出起诉。从1935 年到1938 年,他是最高统帅部军务处处长。担任部队司令官一年之后,他干1939 年8 月回最高统帅部任作战局局长。虽然被告凯特尔是他的顶头上司,但有关作战事宜却由他直接向希特勒报告:就严格的军事意义而言,战争计划实际是由约德尔负责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对战略行动和军事领导负有责任。
  约德尔提出下列事实为自己辩护:他是一个曾经宣誓服从的士兵,而不是一个政治家。参谋工作和计划工作已使他无暇顾及其他事务。他说,他经常是在凯特尔缺席的情况下,为希特勒签署命令、备忘录和信件。尽管他辩称,他作为士兵应听命于希特勒;他也供称,他常常试图用拖延的办法阻止某些行动,有时也曾获得成功,例如他曾抵制希特勒要求发布的对盟军的“恐怖飞行员”施用私刑的指令。
  约德尔1938 年2 月13 日和14 日的日记表明,希特勒不仅指示他、而且也命令凯特尔继续坚持对奥地利施加军事压力。在与舒施尼格举行会谈期间,就开始以佯装采取军事行动的手法施加军事压力,这些手法居然达到了目的,当希特勒决定“不容许”舒施尼格采用公民投票的方式进行自决时,约德尔便把“原来的草案”,即现成的参谋总部的计划带到会上。他在3 月10 日的日记中记载道:然后希特勒就着手准备《奥托方案》,指令是由约德尔签署的。3 月11 日,约德尔签发补充命令,并于同日在希特勒的进攻令上签了字。
  根据施蒙特的记录,约德尔在策划进攻捷克斯洛伐克时十分卖力。他在该记录的第十四、十七、二十四、三十六和三十七等各点下面签了字。约德尔承认,他与陆军最高统帅部的意见是一致的:为德国发动进攻提供借口的“事端”最迟应在“X—1”日,即发动进攻前一天的下午2 时发生,还指示说,事端应发生在某个良好的飞行日的规定时间里。约德尔曾经和宣传专家们商讨过“面临的迫切的共同任务”,例如德国方面如果违犯了国际法,敌人将会如何利用这一事实,德国人又怎样加以反驳。约德尔曾把这看成是“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
  慕尼黑事件之后,约德尔写道:“捷克斯洛伐克作为一个国家因素已经不复存在了。。领袖的英明以及他不惜发动一场世界大战的决心,再一次使我们兵不血刃地取得了胜利。现在希望的是,那些怀疑成性、软弱观望和犹豫不决的人都能幡然悔改,而且能够永远保持醒悟”。
  占领苏台德区之后不久,约德尔被委派为一个地区的部队司令官。1939年8 月底,他开始担任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战长。
  1939 年12 月12 日,约德尔与希特勒、凯特尔和雷德尔商谈进犯挪威一
  事;他的日记事后详细记述了为这次进攻所做的准备工作。约德尔在评论此事时宣称,希特勒仍然一直在为这次行动寻找“借口”,这意味着,希特勒等待着有关英国计划的可靠情报。约德尔还为这次进攻辩护,把它说成是对付英国的先发制人的必要行动。他的证词表明,希特勒自1939 年10 月起就取道比利时对西方发动进攻:但是在11 月中旬以前他对是否袭击荷兰还举棋不定。1940 年2 月8 日,约德尔和他的副手瓦尔利蒙特和空军参谋耶顺内克讨论进攻挪威、丹麦和荷兰的“新设想”,但前提是保证比利时的中立。鉴于各种原因,其中包括气候条件,对西线的进攻一直推迟到1940 年5 月,在此期间所发布的十七道命令,其中不少是由约德尔签署的。
  约德尔也曾积极参予对希腊和南斯拉夫的进攻。希特勒1941 年1 月11日进攻阿尔巴尼亚的命令上也有约德尔的签字。1 月20 日,即在发动进攻的四个月之前,在有德国将领和意大利将领出席的一次会议上,希特勒宣布:在罗马尼亚集结德军是用于对付希腊的,当时约德尔也在场。3 月8 日,希特勒当着约德尔的面对雷德尔说:在有可能取得任何调整之前,必须首先占领希腊全境。3 月27 日,希特勒对德军最高统帅部宣布,必须“以无情的严厉手段”摧毁南斯拉夫,还决定,不宣而战地轰炸贝尔格莱德,这一次约德尔也在场。
  约德尔说,希特勒担心俄国入侵,故他抢先发动进攻。准备工作几乎在入侵的一年之前就开始了。早在1940 年7 月29 日,约德尔就命令瓦尔利蒙特准备计划,因希特勒已决定发动进攻,后来希特勒告知瓦尔利蒙特,他原计划在1940 年8 月就发动进攻,但由于军事上的原因而推迟了。希特勒1940年11 月12 日的指令是由约德尔签署的,该指令要求继续执行曾口头下达的准备工作。约德尔还于12 月18 日签署了《巴巴罗萨方案》。1941 年2 月3日,希特勒、约德尔和凯特尔曾一同讨论入侵事宜。6 月14 日,约德尔还参加了《巴巴罗萨方案》的最后安排。
  1942 年10 月18 日,希特勒发布了突击队命令,一天之后又发布了一件只发给司令官的补充指示。附加的说明是由约德尔签署的。这些命令的原稿是约德尔的参谋部起草的,对此他是知情的。约德尔供认:出于道德上和法律上的理由,他曾强烈反对这项命令,但是他无法拒绝传达该项命令。约德尔坚持说,他曾试图在实际执行中减轻命令的严酷性,倘若命令未被执行,他就不向希特勒报告。他签署了国防军最高统帅部1944 年6 月25 日的文件,以此在诺曼底登陆之后重申上述命令。
  《巴巴罗萨方案》的指示包括一项清除苏联政治委员的计划。是否要将他们处死,可以不经法庭审讯,由某一军官即行作出决定。一份留有约德尔手迹的草稿建议把这种措施作为报复手段。约德尔供认,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谋求回避这项计划。
  当希特勒在1945 年考虑退出日内瓦公约时,约德尔的意见是:这种做法弊多利少。2 月21 日,他对希特勒说:维持这一公约对战争的进行不会产生妨碍的影响。他还列举了作为报复手段而击沉英国军医船一事。此事后来被解释成为误会。他供称,他之所以采取这种态度,是因为这是希特勒唯一可以考虑的立场;至于道德上的或法律上的理由则都是不起作用的。他坚持说,他正是采取这种立场阻止了希特勒退出公约的。几乎没有什么线索可以证明约德尔曾参与制定强制劳动的计划,似乎他是集中全力于他的本职——制定战略计划。但是他在1943 年11 月7 日对大区领袖的讲话中说:对丹麦、法
  国和荷兰施加压力时,应“不遗余力而且毫不留情”,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大西洋壁垒的防御工程。
  1944 年10 月28 日,约德尔通过电传打字机命令撤退挪威北部的所有人员并烧毁他们的房屋,以使他们不能给苏联人提供任何帮助。约德尔解释说,他当时是反对这样做的,但希特勒已经下达了命令,而命令未被全部执行。挪威政府的一份文件表明,挪威北部实际上发生过上述的撤退,并有三万间房屋被烧毁。1941 年10 月7 日,约德尔签署了一项命令,命令说,希特勒将拒不接受列宁格勒或莫斯科的任何投降条件,与之相反,坚持要把这两座城市全部摧毁。约德尔解释说,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德国人担心俄国人会像在基辅那样在这两座城市布雷。反正也从未提出过投降。
  简言之,约德尔的辩护是以“上级的命令”这种说法为根据的,条例第八条已排除把这种说法作为辩护的理由。不存在减刑的理由。从来就不要求一个军人参与这种方式的犯罪活动。现在他也不能凭借军人必须服从命令这种离奇的要求为他本人开脱罪责。
  法庭根据起诉书全部四条起诉理由判决约德尔有罪,并被判处绞刑。
  第二节对雷德尔最严厉的指控是不加限制的潜艇战
  翻开昔日的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的个人档案,第一页上记载着他的个人的身世。第二页上记的是他所担任过的十三个职务:从1895 年的海军见军官到1943 年的元帅。第三页记的是三十六个艇上职称:从在“施托施”号艇上当见习军官到1928 年9 月海军秋季大演习时在“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号艇上担任审判官。
  第四页上注明:
  1895 年5 月13 日为海军见习军官。
  1897 年10 月25 日,海军军官考试成绩特优,井获毕业证书。
  1926 年5 月31 日,获基尔大学哲学系荣誉博士学位。
  以下记载的是他获得的一些国家的高级勋章。最后记载着他所参加过的各次海战情况。
  雷德尔1876 年4 月24 日出生于汉堡的万茨贝克镇,父亲为西里西亚省格隆堡高级中学校长。他干1894 年毕业于父亲的学校并考取基尔的海军军官学校,六个星期的陆上严格训练之后登上“施托施”号练习舰,接受航海的基础训练,参加过前往西印度群岛的航行训练。1895 年升为见习军官,派到“格内塞瑙”号上见习。在下一个训练年度里,他开始学习舰炮学、水雷学和鱼雷学。1897 年10 月在海军军官考试中获得最优成绩。同年雷德尔被派到装甲战舰“萨克森”号和装甲战舰“德意志”号担任通信官。
  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一个强国,势必同英国抗衡,因为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能为德皇家海军服务,成为当时莫大的荣幸。青年海军军官们充满优越感和爱国的热情。
  1897 年,当一个德国舰队占领了中国的胶州湾和青岛,并于一个月后由德国政府租借了该地区之后,又有第二个巡洋舰队在“皇太子”海里希指挥下开到东亚。装甲战舰“德意志”号为它的旗舰,雷德尔就在上面担任通信官,同时担任舰上军乐队的指挥。他写的《菲律宾的叛乱》一书特别受到“皇太子”海德里希的赏识。
  1900 年4 月,雷德尔晋升中尉,并调任水兵第一大队副官,一年后又调任“蟋蟀”号舰上的第一航海官。在因膝盖受伤的几周休养期间,他写了一篇题为《关于克里米亚战争中陆海军的协同问题》的研究论文在这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兴趣。这在以后攻占挪威的战役中他作了很好的尝试。
  以后,雷德尔被派往战舰“威廉大帝”号担任警卫官。1903 年10 月至1905 年6 月被派往基尔海军学院受训。由于父亲的教育,雷德尔通晓英法语言。在受训期间,他又选修了俄文,自学了西班牙文,还到俄国进修了三个月。
  1905 年4 月,雷德尔晋升海军上尉,并于海军学院毕业后被派往波罗的海预备舰队的“福里特约夫”号海岸装甲舰上任航海官。1906 年4 月调任驻柏林的海军部情报处第一科科长。他的职责是搜集和研究外国的新闻报道,主编《海军观察》和《航海》杂志。他所担任的工作使他有机会经常接近蒂尔皮茨上将和作家罗尔巴赫博士,甚至接触过德皇威廉二世,后者还赠予过雷德尔四等红鹰勋章,以鼓励其写作的成就。
  这样一个满腹经纶、多才多艺的人竟然不间政治而一心致力于军事,这也可以说是他一生中的弱点吧。
  从1909 年10 月到1910 年3 月期间,雷德尔先在“霍亨索伦”号艇上任航海官,后来在皇帝游艇上服务。这位青年上尉同皇帝有了较多的接触。威廉二世很赏识他,当航行途经利萨岛时,让他作了一次专题报告,讲评1866年奥国海军在特格霍夫海军上将指挥下战胜意大利人的侮战情况。这位喜欢探讨学术问题的皇帝也曾召见过雷德尔。
  1911 年4 月,雷德尔少校调任巡逻舰队司令希培尔上将处任首席参谋官,以后先后服务于“约克”号舰和旗舰“塞德利茨”号。
  1914 年11 月3 日,德国巡洋舰首次攻击亚茅斯,“塞德利茨”号担任了攻击的主力。以后在同英国海军的激烈战斗中,“塞德利茨”号受了重伤、“布鲁切尔”号则被击沉,而英国旗舰“狮”号也被轰击失去战斗力。雷德尔因战功而获一等铁十字勋章。
  经过长时间的休整,新任舰队总司令舍尔上将指挥了一次向斯卡格拉克的突进,1916 年5 月31 日,在那里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海上战争。战斗舰“吕巢”号击沉了英国巡洋舰“常胜”号,但自己也受到重创,不得不在敌火下换乘另一艘巡洋舰“毛奇”号。
  2 月初,帝国政府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雷德尔参加了掩护各进击港口的安全工作。1917 年,他晋升海军中校。九个月之后,他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担任了一艘新的小型巡洋舰“科隆”号舰长,被派往北海执行巡逻任务。
  当时的德国,反帝制的运动日益高涨,加之给养不够,海军士兵普遍不愿打仗。1917 年8 月,远洋舰队第四大队军事法庭以煽动叛乱罪处五个反帝制的水兵死刑。不到一年,德意志的帝制终被推翻。
  雷德尔在战役结束一年之后晋升海军上校,并于1920 年7 月被派往柏林的海军档案处工作,整理官方的海战资料。1922 年和1923 年先后出版了他所编写的两本书。第一本书记述从巡洋的出征到“施佩伯爵”号沉没这一段历史;第二本叙述各小型巡洋舰的作战和航海经过。在海军档案处工作期间,雷德尔利用业余时间就读干柏林大学。当他准备考取博士之时,他被提升为海军上校,并就任海军教育监的监督,掌管各海军学校的教育工作以及两艘
  训练用舰。
  由于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设立参谋本部和海军大学,雷德尔建立了秘密的指挥与参谋人员训练班,同时也成立了海军各类专科学校。
  1924 年,雷德尔接任北海轻舰队司令,以巡洋舰“汉堡”号为旗舰。次年2 月,他被调回基尔,同时晋升海军中将,担任波罗的海军区司令。
  在1926 年5 月31 日斯卡格拉克海战十周年纪念日那天,基尔大学哲学院授予雷德尔名誉博士的学位。两年之后,雷德尔晋升海军总司令。最初,他同顶头上司国防部长格罗纲意见不台,以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改善。自此以后,他就专心致力于德国海军的重建工作。他主张建造重型军舰,并在“塞维拉”航空公司招牌的掩护下建立了半军事性的海军航空兵。
  雷德尔虽然不问政治,但他头脑清醒。1933 年之后,德国海军未被卷入希特勒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漩涡,完全是雷德尔的功劳。
  1933 年2 月,希特勒首次召见雷德尔,并对他说,他绝不会同英国、日本交战。海军舰队的建立只用于防卫欧洲大陆。而且他建议同英国舰队维持35 比100 的实力比例。
  1934 年8 月2 日,兴登堡总统去世,希特勒成为他的继任者和三军最高统帅。次年3 月16 日,希特勒宣布凡尔赛条约的限制无效,英国人对此提出抗议,并派外交大臣艾登去德国。6 月18 日双方签订了一个海军协定。
  这时,雷德尔交给训练巡洋舰“恩登”号舰长邓尼茨海军中校一个任务,要他组建新的潜艇部队。邓尼茨主张建造供“集群战术”用的中型潜艇。他认为,建造中型潜艇既符合德英海军协定中关于舰艇吨位的限制,又能建造数量较多的潜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