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 >

第3章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第3章

小说: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略谓: 
  今袁氏种种违法,天下所知,东南人民迫不得已。以武力济法律之穷,非惟其 
情可哀,其义亦至正……当此存亡绝续之际,望以民命为重。以国危为急,同向袁 
氏说以早日辞职,以息战祸。 
  又致电袁世凯本人: 
  “昔日为任天下之重而来,今日为息天下之祸而去……若公必欲残民以逞。善 
言不入,文不忍东南人民久困兵革,必以前反对君主专制之决心,反对公之一人, 
义无反顾!” 
  7月25日,恼羞成怒的袁世凯发布命令: 
  “销去孙文筹办全国铁路之全权。” 
  二次革命虽然风起云涌,但独立各省互不统属,彼此观望,革命力量十分薄弱。 
  这时衰世凯派北洋武备学堂出身的段芝贵为第一军进攻江西,直隶都督冯国璋 
为第二军进攻南京。了月15日,孤军奋战十几日的李烈钩败走,湖口失陷。随后, 
南昌失陷,讨袁军相继失利,各省纷纷宣布取消独立。9月1日,冯国璋亲自督师, 
张勋的辫子军攻克南京。 
  二次革命彻底失败了,前后不到两个月。 
  袁世凯下令通缉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并串通英国当局,命令香港总督禁 
止他们人境,必欲置之死地而后挟。 
  踌躇满志的袁世凯高举屠刀,革命党人陷入了腥风血雨之中。 
  孙中山、黄兴被迫再度逃亡日本。 
  临行,孙中山发下誓言:“寂贼不除,民国无望。总窃蛤天我要和你算账!” 
  正是: 
    岂以成败论英雄, 
    且看明日花更红。 
  毕竟后事如何,下回再叙。 
 
     第三回 
孙总理重组革命党 蔡将军高擎护国旗     
   话说孙中山经过五天五夜的海上颠簸,终于绕道台湾来到日本神户。 
  “信浓丸”号刚刚靠岸,水上警官队便冲上船来,要搜捕孙中山。这是日本山 
本权兵内阁匝袁世凯的要求采取的措施。 
  船长郡宽四即是孙中山的旧友。他忙把孙中山藏进船长办公室的一间小屋里, 
然后若无其事地坐在办公室看报。 
  一会儿,警察长走进船长办公室,向郡宽四郎出示了搜捕证。郡宽四郎故作惊 
讶“搜捕什么人?” 
  “中国前大总统孙中山。”警察长答。 
  “孙中山?孙中山我认识,他如果在我船上,我会认出他来的。” 
  “据可靠情况,孙中山就在你的般上。请允许我们在你船上搜查一下!” 
  “可以,可以!”郡宽四郎拿出乘客名册放在警察长面前,然后招来大副: 
“立即集合航员,协助警官队搜查孙中山,切勿放过每一处角落!” 
  警察长对郡宽四郎的积极配合很满意。他看完名册,一边饮茶,一边与郡宽四 
郎聊天。 
  一直搜查了三个钟头,连锚库都翻遍了,也没有搜查到孙中山。当然,没有人 
敢进船长办公室搜查。 
  最后,警察长向船长表示歉意,率领警官队快快地下了“信浓丸”号。 
  这时,郡宽四郎才敲开办公室那间小屋的门。孙中山紧紧握住郡宽四郎的手, 
心中万分感激。 
  随后,在日本朋友犬养毅、头山满、置野长加等人的协助下,孙中山佐到了东 
京赤板区灵甫饭町27号。此时的孙中山与在宋教仁被杀之前简直判若两人。他面容 
憔摔,原本炯炯有神的目光增添了几分灰暗,头发也急剧地白了许多。 
  第二天,先于孙中山逃亡到日本的廖仲植和夫人何香凝就来看望他。廖仲恺是 
广东籍老同盟会员,曾担任总部外务部干事、中国留日学生会会长、何香凝也是老 
同盟会员,二人堪称名扬天下的“革命夫妻”。 
  廖仲恺紧握孙中山的手,问长问短。孙中山也向这一对革命伴侣亲切致意。何 
香凝从手提包里取出刚刚出刊的《亚细亚日报》和《国华报》,说:“先生,请你 
看看。袁世凯连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撕下来了。”孙中山飞快地翻阅起来。对袁世凯 
正式当选大总统的消息,他只是略一过目。看着看着,他把目光盯住了一篇关于袁 
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追缴国民党籍议员证书和徽章的报道。 
  “哼!这个独夫!他对共和的蹂躏。对民权的践踏,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真的以为我们革命党人完了?”孙中山愤愤地说。 
  廖仲恺在一旁忧心忡忡地说:“先生,现在亡命到日本的革命党人思想混乱得 
很。有的人终日消沉,借酒浇愁;有的谈及将来事业,摇首叹息;有的互相责备, 
怨天尤人。他们认为两年前我们党据有十几省的地盘,可以筹集到千万元的款项, 
三四十万军队可以调用,尚且不能抵抗袁世凯的北洋军,如今一败涂地了,以后还 
靠什么来革命?” 
  听到这里,孙中山猛然抬起头来,疲惫的眼睛里重新射出犀利的光:“仲恺, 
被袁世凯打败不足惧,此种颓唐的思想才是最可怕的:我们一定要做好鼓励工作, 
打消他们的悲观念头。我看,等稍为安顿一下,我们到各处走走,看看大家。气可 
鼓不可泄哟!” 
  廖仲恺、何香凝深以为然。 
  且说这时,在中国妇孺皆知的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也携带家眷逃亡日本。 
宋耀如是孙中山的好友,一直在协助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其长女宋霭龄在国内时 
就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随父来到日本后,仍任原职。 
  宋耀如的次女宋庆龄刚刚毕业于美国卫斯理学院。9月16日,她带着一盒加利福 
尼亚水果和一封私人信件,到东京看望心目中的英雄孙中山。此后十天内,她八次 
拜访孙中山,并诚恳地表示,愿意协助他于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宋霭龄和东京华 
人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孔样熙结婚盾,宋庆龄接替了姐姐的秘书工作,成了孙中山 
的革命助手。她凭着自己的知识、才干和满腔的革命热情,把所有整理文件、处理 
机密书信、提供各种资料、保管机要通迅密码以及其他繁杂的日常工作,全都担负 
起来,并且样样处理得井井有条,因而孙中山对她非常信赖。她给正在美国读书的 
妹妹美龄写信道:“我从没有这样快活过。我想,这类事就是我从小妨娘的时候起 
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 
  渐渐地,宋庆龄对孙中山的爱慕之心愈来愈强烈,明确地表示愿与孙先生一起 
生活。孙中山以年龄悬殊过大、自己早有妻子儿女等理由,认为此事不妥,劝庆龄 
慎重考虑。宋庆龄说:“我已经反复考虑过,深知除了为你、为革命服务,再没有 
任何比这更使我愉快的事。要是我不为一种伟大的事业而生存,那么我的生命便毫 
无意义!” 
  孙中山被她的痴情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沉浸在热烈的爱恋之中。这是美丽的春 
天和成熟的秋天的爱情。 
  但是孙中山历来反对纳妻。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与妻子卢慕贞离婚,因为在 
此之前,卢夫人曾多次表示,因为自己不能协助孙中山的事业,愿与孙中山离婚, 
孙中山一直不肯答应。如今,卢夫人接到孙中山征求离婚意见的信后,当即在信上 
写了一个字:“可!”并托人写信给廖仲恺夫人何香凝,请她成全孙、宋的婚事。 
  孙中山、宋庆龄为卢夫人深明大义而感动。消息传出。在革命党人中传为美谈。 
  但是,这件事仿佛投下一颗炸弹,在宋家引起汲大的震骇。 
  他们很不理解,一个天生丽质、才貌双全的年轻女子,再加上富裕的家庭条件, 
攀一位有钱有势的达官贵人、名门子弟是根本不成问题的。为什么倔偏放弃优越的 
生活环境,委身于孙中山这位落魄政治家,他既无显赫的权势,又无富足的财产, 
年届半百,仍然过着颠沛艰苦的生活。因此,他们都强烈反对这门婚事。 
  而宋庆龄却铁了心。她不顾亲人的反对,顶住家庭的压力,毅然于1915年10月 
25日同孙中山举行了婚礼。一对新人共同朗诵裴多菲的诗:你的爱是春天,我的爱 
是秋天,如果你向前迈进一步,我往后退一步,我们就来到热烈的夏天。 
  结婚后不久,宋庆龄在写给卫斯理学院一位同学的信中说:“婚礼是最简单不 
过的,因为我们俩都讨厌铺张的仪式和诸如此类的东西。我很愉快,尽量帮助我丈 
夫处理英文来信。我的法文大有长进,现在我能够阅读法文报纸,并能轻易地边看 
边翻译出来。你瞧,结婚对我来说好像是上学,只是没有‘考试’来打扰我了。” 
  这且按下。单说1914年春,国民党重要成员云集东京,共同磋商筹谋解决国内 
局势恶化的方针。孙中山分析了革命失败的原因后,提议成立新的革命组织——中 
华革命党,以改造已经瘫痪了的国民党。 
  黄兴、陈其美、廖仲悄、胡汉民、李烈钧、相文蔚等人席地而坐,何香凝给每 
人送上一杯热茶。 
  大家对成立中华革命党表示同意,但在建党方针上产生了分歧。 
  孙中山有些激动地说:“过去的同盟会也好,后来的国民党也罢,都只是用主 
义相号召,没有考虑到组织的纯洁和团结统一。表面看党员人数众多,声势港大, 
实际上政令不一,各存已见,一盘散沙。此种弊病一定要根除。纵观世界上各个政 
党,没有不服从党魁的。在革命关头,在战争时刻,更该如此。” 
  为此,他提议:志愿参加中华革命党者,必须各具誓约,必须服从党魁一人命 
令,必须在誓约上用中指按上手印,以志矢忠,为挽救祖国,牺牲一切。 
  黄兴首先表示反对。他认为,逃亡日本的革命党人,都是被衰世凯所通缉的, 
不应在这个非常时期对他们过于严格要求,而应该在现在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反 
袁力量。 
  他说着说着,感情冲动起来:“党员人党并非是要效忠哪位领袖,是为的革命 
事业。按手印、立誓约是帮会的一套,有辱人格,和先生平日所倡导的自由、平等 
精神根本不符。这,我万难同意!” 
  李烈钧、柏文蔚赞同黄兴的意见。 
  会场出现了僵局。 
  会后,无论谁劝,孙中山和黄兴都不肯放弃各自的主张。 
  黄兴觉得这样相待下去,恐与孙中山的矛盾加深,而削弱革命力量,给袁世凯 
以可乘之隙。于是、他决定以疗养胃病为名离日赴美。 
  临行前夕,黄兴特地宴请孙中山。两位一道革命多年的老战友推心置腹地谈了 
大半夜。分手前,孙中山赠给黄兴一副对联: 
    安危他日终须仗, 
    甘苦来时要共尝。 
  黄兴去美时,欧战已经打了起来。一时不愿参加中华革命党的人在美国组织了 
一个团体叫“欧战研究会”,推举黄兴做了会长。 
  1914年6月22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召开会议,选举孙中山为总理。这时已有党 
员500余人,最早入党的有廖仲恺、何香凝、陈其美、邓仲元、朱执信、胡汉民、林 
伯渠、汪精卫等。 
  7月8日,在东京筑地精养轩召开中华革命党正式成立大会。在大会上,孙中山 
就总理职,并宣读《誓约书》:立誓约人孙文,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困苦,愿牺 
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统率同志,再举革命,务达民权、民生两主义,并刨 
制五权宪法,使政治修明,民生乐利,措国基于巩固,维世界之和平。特诚谨矢誓 
如左:一、实行宗旨;二、慎施命令;三、尽忠职务;四、严守秘密;五、誓共生 
死。从兹永守此约,至宛不渝,如有二心。首受极刑。中华民国广东香山县孙文(指 
模)。民国三年七月八日立。 
  会前会后,其他党员也分别接指印,立誓约,惟将“统率同志”改为“附从孙 
先生”,将“慎施命令”改为“服从命令”。 
  大会公布孙中山手订的《中华革命党章程》,并决定了党的领导机构:协理一 
职,留待黄兴归来;总务部长陈其美;党务部长居正;军事部长许崇智。副部长邓 
仲元;政治部长胡汉民,副部长杨庶堪;财政部长张人杰,副部长廖仲恺。 
  9月至年底。孙中山主持召开关于制订中华革命党《革命方略》的讨论会17次。 
翌年夏末,决定组织中华革命军,并派陈其美赴上海,成立东南军部;派居正赴青 
岛,成立东北军部;派胡汉民赴广州,成五西南军部;派于右任赴陕西三原,成立 
西北军部。 
  却说袁世凯这时正以为得计。镇压了“二次革命”之后,他削平了异党,解散 
了国会,废除了《临时约法》,取消了国务院,摧毁了辛亥革命后所建立的全部资 
产阶级民主制度,“中华民国”已经只是一块空招牌。然而,袁世凯决心连这块招 
牌也要摘掉,他已经飘飘然、晕晕乎地做起皇帝梦。又是制造帝制舆论,又是率领 
文武百官到文庙祀孔。到天坛祭天。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早为日本大限政府所识破。日本遂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机,命令其驻中国公使因置益向袁当面提出了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同时暗示日本将赞同改变国体。衰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 
的支持,竟不借出卖国家主权,在全国人民的抗议声中,公然接受了日本的要求。 
英国公使未尔典为了与日本竞争,也表示支持袁世凯实行帝制。 
  袁世凯有个顾问叫古德诺,是个美国人。他在御用的《亚细亚报》上发表了一 
篇《共和与君主论》,信口雌黄,说中国人智能低下,根本不懂什么叫政治,只习 
惯于君主制,心里永远崇拜皇上。很少有人知道大总统,实行共和制不会有好结局, 
“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此殆无可疑者也。” 
  紧跟着,杨度、孙毓筠等人发起组织“筹安会”,按照古德诺的调子敲响了帝 
制的锣鼓。而后,朱启铃、张镇劳、梁士治等一批官僚和段芝贵、倪嗣冲等一帮地 
方军阀一哄而起,上下勾结、闹闹嚷嚷,伪造民意:先策动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 
要求改行帝制;接着召开“国民代表大会”,举行“国体投票”;最后由参政院以 
“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的名义上“推戴书”,“推戴”袁世凯为“中华帝国大皇 
帝”。 
  袁世凯在假意推让之后。于1915年12月12日发布接受帝位申令,恬不知耻地说 
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予之爱国。讵在人后?国民责备愈严,期望愈切, 
竟使予无以自解,并无可诿避!”“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他袁世凯为了“救国 
救民”,只好当皇帝了。 
  接着,袁世凯接受朝贺,封爵加官,成立帝制“大典筹备处”,改总统府为“ 
新华宫”,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并备齐了御座、御案、龙袍、平天冠以及 
玉玺金印。一切安排停当,但等1916年元旦实行“登极”。他的一妻九妾也渴望能 
当上“娘娘”、“妃子”,姨太太们为分封“妃”、“嫔”争得不可开交。 
  消息传开,民怨沸腾,斗争的浪潮汹涌澎湃。 
  孙中山在东京无法抑制满腔的愤怒,用了整整一宿的时间,起草了一篇讨伐窃 
国大盗袁世凯的檄文——《讨袁宣言》。他以凛然的正气、磅礴的势派,痛斥袁世 
凯的复辟逆行,号召革命党人和全国人民共同奋起反对袁世凯:“吾伤昔既以大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