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刺激着我们的神经。
但是,也要看到进步。
几年前,烟台海难,大舜号即将沉没,救生艇放下,一个服务员高喊:“让妇女儿童先走。”男人们都紧贴墙壁,没有抢下。
那样实在太没面子了。
其实,这不叫面子,叫风度。
如果说这个国家还有希望的话,这希望就从这些NB男人的身上体现了出来。
何止Lady First那么简单。
第三部分安全是第一要素
现在世界上什么都有假的,烟、酒、粮食不说,连男人女人都有假的,惟独艾滋病都是真的。全人类预防艾滋,这是任何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任何人都有必要在进行性活动之前确定自己没有艾滋病。如果有艾滋病还强行与对方欢好,罪行应该大于强奸。不过,如果对方知道你身患不治之症依然乐意,那就另当别论了。美国一个女孩身患艾滋,即将告别人世,她的男朋友依然奋不顾身,怎一个情字了得,简直有点儿感人了——这是题外话,正题是:性安全是一切性修养的前提,犹如摩天大楼的地基。不过再说一句题外话,摩天大楼也还是少建点儿好,以预防凶猛超过艾滋的恐怖分子。
任达华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张国荣、万梓良合演过一部电影,叫《香港舞男》(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喜欢不喜欢被人提到曾经演过这么一部片子),影片中任达华扮演的舞男大哥教训新入门的小弟们说:作为一个舞男,只想到自己的快感和高潮是可耻的。
一个舞男能做到的,其他行业的人也应该能做到。这不是在贬低舞男,而是号召大家在这一点上向他们学习,无论男女,不分长幼。
奉献是最快乐的,只知道索取的人不会获得真正的回报,无论他(她)索取的时候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老话说,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个道理很简单,只有尽可能让对方感到满足,才会有自己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那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或者到处寻找靶心的人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高峰体验。
在性的问题上,男女平等,对性修养的养成,自然也应该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只有那些真正以对方的体验为体验,把对方的快感当成头等大事的男人或女人,才有希望获得对方的奉献,达到光辉的顶点。
这就说到对感情的忠诚问题,虽然大多数人不一定能真正做到从一而终,但做到有爱才有性而不是只有性并不困难。
性,对动物来说,只是性,对人来说,搀杂着太多的感情因素。其实谈什么性修养,也是因人而异的。英国有一对恋人,每次做爱前都要咬破对方的颈部,互相吸取少许鲜血。我们只能恭喜他们都找对了人而不必把我们的观点强加给他们。
第三部分忠于心情“情人要不要忠诚”
人生苦短。
这四个字实在很有问题,人生一点儿都不短,我们国家的人民平均寿命已经从1949年的三十多岁到了现在的七十多岁(参见奥申委报告)。也就是说,如果三十多岁的寿命已经足够使生命活得精彩的话,那么七十多岁完全可以把生命变得无聊。
实际上,人根本不需要七十多岁的寿命。就像最强壮的士兵也只需要三片肺叶一样,我们的身体和寿命中的很多东西都是用来浪费的。
总有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但即使在美国,一个小时的最低工资不过2。4美金,你要真告诉别人说你的时间很值钱,得先帮别人准备好手绢,免得对方的牙笑掉了之后没手绢包着丢了。
人生既然不苦短了,每个人便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满足自己的欲望。爱旅游的,去九寨沟;爱游泳的,去夏威夷;爱磨牙的,去老太太家炕头;爱爱情的,满大街都是,自己找去。
既然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既然有足够的时间更新爱情或者更新爱人,那么你别指望别人会对你负责。最新科学成果告诉我们,女人的爱情能维持四年,男人的爱情——男人的发情是随时随地的,那么就没有什么天长地久了——这可是科学科出来的,不是我的推测。
没有了,没有人会对你负责,反过来说,你也别指望着对别人负责。我的意思是说,别太累了,一定要做出一副负责的样子,别人还未必稀罕呢。做别人未必稀罕的事,往轻点儿说,也叫自做多情——我向你保证,以我文学学士的水平保证,这是一个贬义词,最好避免。
如果一定愿意,你可以负责,你甚至可以认为潘帕斯草原中部的那场不到里氏四级的地震是你在地球这边吹牛吹出来的大气涡流造成的,但别指望着自己能上阿根廷电视台第二天的头条新闻。
这样,我们每个人——如果他不早早夭折的话——都有足够的光阴用来浪费在爱情上。那么,爱情的不断到来就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了,没事做的时候出去走走,可能就会遇到一两次。这种情况下,你心情好就多为对方想想,心情不好就赶紧分手吧,也别耽误人家的下一场爱情。
明白了吧,忠于什么不忠于什么看你的心情了,因此,你忠于自己的心情也就够了。
第三部分她们赢了“女人放弃羞涩得到什么”
六十年代,当美国一群学生在游行的时候打出了“MAKE LOVE NO WAR”的标语的时候,意味着新一轮个性解放运动的到来。九十年代,当台湾女学生喊出了“不要骚扰,只要高潮”的口号时,她们赢了。
谁告诉你女性天经地义地就该羞涩,而把“不羞涩”的权利留给男性?
女人高声呼唤“让男人成为床上用品”,是因为她们几千年来只是男人的床上用品。有女性在网上宣告“我单身我自慰我快乐”,她又妨碍了谁?最多是刺激了一些卫道士们的敏感神经罢了。我倒相信,如果给卫道士们一个现场观看女性自慰机会的话,他们才不会错过呢。
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追求什么?作为女性,我看用不着“奴隶要解放,妇女要参军”,在体力上与男人一争高下,只是坦言追求幸福就足够了。
如果说“追求幸福”这个概念太宽泛的话,干脆就从“追求快感”做起,甚至先走第一步,开始“追求高潮”吧。因为据李银河博士的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的妇女一辈子都得不到一次高潮,实在是很悲哀。
我不相信有人会不喜欢高潮,如果有的话,“不追求高潮”也是她们“追求幸福”的一部分。自然也要悉听尊便的,和本文主题并不矛盾。
“让男人成为床上用品”,是对男权社会的一种反动。鲁迅曾经举过一个很有理趣的例子:如果要在一个房间里开上一扇窗,对方肯定不会同意,但是如果你试图把整个房子都拆了,对方又会忙不迭地求你:“还是先开一扇窗吧。”
某些妇女解放运动的参与者所采取的手段看起来有些极端,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极端的先行者,女性到目前为止能否摆脱裹小脚都还是个未知数。
取法其上,仅得其中,矫枉必须过正,就是这个道理。
惧怕女性性意识觉醒的人,是那些在性事上没有自信的人;惧怕女人意识独立的人,是那些除了“天赋男权”以外再没有自立能力的孱头。
如果承认男女平等,当然要从打掉男人的性意识优势开始。男女的区别无非就是性别本身的区别而已,没有更多内容。
所以,当女性抛掉羞涩,她们将赢得整个世界。
第三部分多少算够“性爱次数排行”
HOW MUCH IS ENOUGH。这是美国学者艾伦·杜宁的一本谈“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的书的标题。
多少算够?这四个字用来诘问人的性爱生活倒也恰当。所谓的“够”,也就是满足。对于性爱,你怎么才能满足?
李敖曾经吹牛自己有过十六天十六次的“战绩”,其实也不甚多。跟另外一位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胡瓜主持的玫瑰之约中,有一个瘦瘦的小伙子在征女友的时候竟然声称希望每天有十次性生活。听到这的时候让人绝倒,估计在做事前他肯定要准备不少跌打损伤膏药,要么干脆换个量词,把“次”改成“下”还妥帖些。
我对各个国家性爱次数时间等等的排行榜毫无兴趣。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借着私生子爱德华的口说:“为什么他们要叫我私生子?为什么我比人家卑贱?我的壮健的体格、我的慷慨的精神、我的端正的容貌,哪一点儿比不上正经女人生下的儿子?为什么他们要给我加上庶出、贱种、私生子的恶名?贱种,贱种!贱种?难道在热烈兴奋的奸情里,得天地精华、父母元气而生下的孩子,倒不及拥着一个毫无欢趣的老婆,在半睡半醒之间制造出来的那一批蠢货?”
这里面关键的两个词是“热烈兴奋”和“毫无欢趣”,在性爱问题上,和所有专家的忠告如出一辙,就是关键在于“质”而不是“量”。
只有在保证质的前提下,量才有讨论的必要。
不过鉴于国人在此问题上几千年“放不开”的心态,采取措施上量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这是人生的大事,享受高潮的确应该成为习惯。向先进看齐也是我们一向的态度,我们可以在许多问题上有和西方不同的想法,但这个问题没必要回避。
另外,对这个调查的另外两项我也有不同意见,美国人每个人有十几个性伙伴,这个是不是太多了点儿,须知防治艾滋是全人类的责任……还有一个就是第一次性爱的年龄,我们居然比美国人晚六年——
大好的青春年华啊。不过为难的是,如果早,伙伴数量肯定要增加,似乎很矛盾,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所以不说了。
第三部分爱情曾经存在过“爱情侦探”
作家尤凤伟在他的小说《中国1957》里塑造了一个情种形象,这个人物叫周文祥。在受到委屈或者不公平的时候,他表现出了作为一个人正常的软弱的一面,这个经常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人,却对自己的恋人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他要拯救自己的恋人冯俐——这个在真理面前绝不妥协的巾帼豪杰——起码要在肉体上拯救她,帮助她活下去。
这一次的爱情之动人程度是近期中国文学作品中罕见的,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后来的命运不太美妙……我想琢磨一下的是:如果这两个人都健康地活到今天,并且如愿以偿地结为连理,幸福地生活,突然某一天,他们中的一个发现另外一个雇佣了“爱情侦探”侦察自己的行踪,这个时候被调查者会有什么反映呢?
一般来说,婚姻的理由应该有这样几个:1。爱情;2。利益;3。不得已。
第三种情况我们不做讨论,因为没什么可讨论的,比如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比如许多被包的二奶。自己做不了主的事不存在被侦察的可能,最多是监视。第二种情况稍微复杂一点儿,说白了这种情况双方结合的理由就是希望结合后能更多地赚钱,这很好,对经济发展有利,对双方起码无害。这种情况应该是相当紧密的经济联合体,没有什么虚妄的爱情作为障碍,双方最害怕的应该不是对方的不忠,他们反而应该怕对方遭遇第三者的爱情——这样将极大地损害自己的经济利益。要知道,自以为陷入了爱情的人可是什么蠢事都做得出来的。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婚姻中的双方雇佣“爱情侦探”的可能最大。
利益比感情重要,这是商业社会中许多人都遵从的信条。
爱情呢?爱情。
比如我设想中的真的能走到今天的周文祥和冯俐,当他们遇到所谓的“爱情侦探”会有什么反应呢?
这个是最重要的,为了利益和不得已的理由结合在一起的人无所谓——没有爱情的人无所谓。为了爱情的婚姻遇到了“爱情侦探”的时候,爱情就消失了。感情最重要的基础就是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如果没有了这个,只能是——爱情曾经存在过。现在呢,没有了。
如此说来,“爱情侦探”是个缺德的东西,是破坏婚姻的加速器。人家感情怎么样,关你嘛事?哪凉快到哪歇一会儿好不好?有病。
第三部分没有就没有“没有爱情怎么办”
我实在搞不清楚爱情和性的区别。他们从小灌输给我的观念让我认为性是低俗的,只是人类繁衍下去的一种手段——骗鬼吧。爱情呢,是精神层次上的东西,而性又是爱情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这些乱七八糟的说法把我搞得稀里糊涂的,直到岁数很大了才发现所谓的爱情就是交配的一种借口。
人都有文化,不能像动物,想怎么交配就怎么交配,所以就发明了爱情这个神话来提高自己的品位。如果和动物一样,人会有点儿不好意思。
这种发明是所有人合谋的结果,如果没有爱情的说法,其实大家的日子并不会有太多的两样,不过是性伙伴增加一些而已。
一个有理性的人,怎么会相信这些童话呢?作为人群中的清醒者,你可以享受爱情神话给你带来的乐趣,但千万不要相信这个神话的本身,比如他们制造出来的海枯石烂至死不渝什么的。
有人一定会问我,没有爱情,人生何以依附?我要反问的是,爱情和性究竟哪个重要?如果你承认性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的话,你只要想想山上的和尚怎么活就行了。没有性都能活得下去,何况什么狗屁爱情。
对那些“性一定要依附于爱情才能发生”的观点,我甚至都懒得去批驳,但鉴于糊涂虫实在太多,不得不说两句。首先,你考察一下身边的伴侣们,即有性关系的伙伴中,有所谓爱情的究竟占多大的比例,如果比例还真不小让你吃惊,使你坚定了性和爱情不可分割的话,那么其次,我要告诉你,丹麦政府经常公款雇佣男女性产业工作者为残疾人服务,那么这个性里有爱情吗?
没有爱情怎么办?其实很简单,没有就没有,该干嘛干嘛就是了。问这些大而无当,虚得不得了的问题,还不如去想想更为具体的东西。比如,没有钱怎么办?
好莱坞电影,戴咪·摩尔主演的《桃色交易》中,那个风度翩翩的百万富翁最经典的台词就是:“他们居然天真地认为,还有什么是钱买不到的。”
电影的结局是爱情战胜了金钱,但是别忘了好莱坞是做什么的,他们是爱情神话中一个大的获利者。不维系这个神话,好莱坞老的老少的少大的大小的小几十万人吃屁去?
第三部分每一天都是节日“是否设夫妻吵架日”
小时候爱过节——可以不上学;长大了爱过节——可以不上班。
总想,要每天都是节日该多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日渐加快,随着加入WTO的梦想十五年一朝实现,随着世界人民认识上的逐步统一,我想节日也会越来越多的,比如,湖北有一个网络“老作家”(七十一岁了,“老”字没问题,“作家”两个字可以商榷)曹树厚就要办个“世界网恋节”,用来代替舶来的情人节,树老了皮厚,人老了缺肉,这老人家可爱得紧,什么都不缺,估计是缺……我不知道,我嘴严。
再比如,就有人建议夫妻设立个吵架日。我知道“节”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