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唐朝诗人的恢弘气质:铿锵大唐 >

第4章

唐朝诗人的恢弘气质:铿锵大唐-第4章

小说: 唐朝诗人的恢弘气质:铿锵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颖士的指使。有人不忍杜亮如此受苦受难还“执迷不悟”,就劝他说:“你是个佣人,反正到哪儿都一样干活,干吗不找个和善的主人,而留在这儿受这份罪?”杜亮回答:“我怎么不知道这个?可是我爱慕他的才华,羡慕他博大精深的学问,所以甘愿留下。”这位爱才的仆人对萧颖士恋恋不舍,以至于最后终于被萧颖士打死了。

                  

 郑虔三绝

郑虔练习书法但苦于没有纸张,得知慈恩寺(即西安大雁塔)有几间房屋储存着柿子叶,便借住那里的僧房,每天取红叶练字,一年多把树叶几乎全写遍了。后来自己书写自己的诗,连同自己画的画,编为一卷呈送皇上。唐玄宗见他擅书、能画、工诗,便在卷末御笔题词:“郑虔三绝。”

                  

 李勉遇侠

    “侠”这个词语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是法家,崇尚法纪,所以反对“犯禁”的侠客。到了汉代,司马迁著《史记·游侠列传》,首次为“侠”立传,并对“侠”下了肯定性的定义,认为他们助人为乐、公平正直、忠勇好义,值得颂扬。先秦至汉代,如季札、鲁仲连、朱亥、毛遂、荆轲、朱家、郭解等等,侠客辈出;此后便日渐消沉了。到唐代,任侠风尚重起,“天宝以前,多刺客报恩”(《唐语林》卷四),侠客变得十分活跃。翻开唐人的笔记、传奇、野史,描写武侠的比比皆是,名篇如《昆仑奴》、《聂隐娘》、《红线》、《无双传》、《虬髯客传》、《李龟寿》等,都可堪称是成熟的武侠小说。

文学是现实的反映。宰相兼诗人李勉,就曾得到过侠客的搭救。

李勉早年在开封当县尉(掌管刑狱的职官)的时候,有一次提审监狱在押犯,一个看上去意气昂扬的囚犯,哀求李勉放他一条生路,李勉被他的哀求打动了,就释放了他。几年以后,李勉被免官,远游河北,偶然碰见了过去那个囚犯,他高高兴兴地把李勉接到家中,热情招待,并私下对妻子说:“这就是放我出狱的那位恩人,我们用什么来报答他?”

妻子说:“给他一千匹绢行吗?”

“不够意思。”

“两千匹怎么样?”

“也不行。”

“既然这样,不如索性杀了他。”

于是,过去那个囚犯就动了杀人的念头。他家的童仆可怜李勉,偷偷地告诉了李勉。李勉慌得只穿着内衣,骑马落荒而逃。到半夜时分,跑出了一百多里,来到渡口一家旅店,店老人问:“这一带有很多猛兽,您一个文弱书生怎么敢走夜路?”李勉喘息了一会儿,便把事情的前后经过给店老人说了。话没说完,屋梁上就有人看着下边说:“我差点儿误杀了长者!”随即离店而去。天还没亮,这位侠客就提着那囚犯夫妇的两颗人头,放在了李勉面前。

                  

 资助假侠客

    崔涯、张祜(hù)考进士落第后,多在江淮漫游,经常饮酒发狂,看不起同时代的读书人。有时趁着酒劲,便认为自己是豪侠。二人情趣相投,关系融洽。崔涯曾写《侠士诗》说:“太行岭上三尺雪,崔涯袖中三尺铁。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门便与妻儿别。”张祜以侠客自命,写过《侠客传》。因此人们纷纷传说:“崔涯和张祜真是侠士呀!”不少人还设宴款待他俩,二人也互相推许标榜。

张祜有诗名,《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一诗广为传唱。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中书舍人令狐楚很赏识他,张祜赶赴京城,自草荐表,录新旧诗三百首进献,希望能在中书门下供职。但是宰相元稹讨厌张祜的放浪狂纵,张祜因此寂寞而归。后来,张祜写诗赠盐铁使(财政长官),盐铁使让他儿子当了管理邗沟(运河)的小官,管的那一段河堰名叫“冬瓜”。于是有人戏弄张祜说:“您儿子不宜当这个官。”张祜说:“冬瓜就该出祜(瓠)子。”人们听了都大笑不已。

过了一年多,张祜家里积攒了些钱财。一天晚上,来了个非同寻常的人,打扮得很英武,腰挂宝剑,手提布囊,囊中盛着一样东西,鲜血渗透到外面。那人走进张祜的家门,说:“这是张侠士的家吗?”张祜说:“是。”恭恭敬敬地揖手迎进了来客。进屋坐下以后,来客说:“我有一个仇人,十年来我一直想报仇雪恨,今天夜里才杀了他,心里痛快极了。”顺手指着布囊说:“这就是他的人头。”然后问张祜:“附近有酒店吗?”张祜让人取酒给来客喝。来客酒足饭饱之后,说:“离这儿三四里的地方,有一位义士,我想去报答酬谢他。如果今夜能再办成这件事,那我平生的恩怨就彻底了结了。久仰张公为人豪侠义气,不知能否借给我十万贯钱,我要立刻去酬谢那位义士,这样我的愿望就都实现了,今后为张公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张祜很欣赏他的话,生性又慷慨大方,于是当即在烛光下倒空了钱袋,又把丝绢布帛以及能换钱的物品都拿出来,如数作价,全给了来客。来客说:“痛快!我再也没有遗憾的事了!”说完就留下布囊告辞而去,临走时约定很快就回来。可是走了以后,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回来。这时天快亮了,仍不见半点人影。张祜担心布囊中的人头暴露出来会连累自己,可是等来等去又不见那人回来,束手无策,只好先让家人打开布囊看看,一看原来是个猪头。想不到自己倾囊相助的竟是个假侠客,上了骗子的当,从此张祜的豪侠之气也就衰萎下去了。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名士大宴莺脰湖,侠客虚设人头会”,就化用了这则材料。

                  

 潇洒午桥庄

    裴度历仕四朝,出将入相,名震华夷。晚年避祸自保,在洛阳置园林别墅午桥庄,其中多有花木流水、凉台暑馆之胜,与白居易等人吟宴其间,诗酒风流。白居易曾向裴度索要一匹良马,裴度慷慨相赠,顺便借用三国名将曹彰以美妾换白马的故事,开玩笑写诗说:“君若有心求逸足,我还留意在名姝。”白居易答诗道:“安石风流无奈何,欲将赤骥换青娥。不辞便送东山去,临老何人与唱歌?”

午桥庄有个地方叫小儿坡,茂草满地绵延一里多,裴度常让几群白羊散养在坡上,说:“芳草多情,还需依靠白羊妆点。”

裴度临终时,对弟子说:“我死无所牵挂,只是午桥庄松云岭还没修成,软碧池绣尾鱼还没长大,《汉书》还没读完,这是三个遗憾哪!”

                  

 不羁之才皇甫湜

    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西)人皇甫湜(shí),字持正,跟随韩愈学习古文,为文奇僻险奥,性情也狂傲暴躁。有一次他被蜜蜂蜇了,不禁大怒,立即出高价雇了奴仆和街上的小孩去捅掉蜂窝,把蜂巢和蜜蜂在杵臼里捣碎,绞取蜂蜜,以报复被蜇之痛。一天,他让儿子皇甫松抄录几首诗,发现抄错了一个字,就跳起来大骂并叫人取棍子来打,棍子送得慢了一些,他等不及了,竟扑上去把儿子的手臂咬得血流至肘。

元和元年(806),皇甫湜进士及第,但由于他的坏脾气,只授任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县尉,久不升迁,这使他更为焦躁卞急,难与同僚相处。某年冬天大雪,皇甫湜家积雪封门,屋无柴草,无人前来过问相助。当时任东都留守的裴度怜悯他的遭遇,把他召到自己门下,辟为判官。皇甫湜十分感激,开始时还能收敛,后来又渐渐故态复萌,时露狂气。裴度崇信佛教,他讨灭淮西藩镇吴元济之后,用皇上赏赐的钱修建了福先寺。佛寺华丽壮观,只差雕刻碑石了,裴度召集手下人商量,想写信给在外地的白居易,请白居易撰写碑文。皇甫湜恰巧在场,忽然发怒说:“舍弃近在身边的皇甫湜而去求远在外地的白居易,我皇甫湜大概是得罪了裴先生吧。再说,我的文章与白居易相比,自认为好似阳春白雪比下里巴人。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请就此告辞!”座客见状,无不吓得腿脚颤抖。裴度心胸宽大,婉言向他道歉解释,说:“当初不敢麻烦您,是怕被您这样的大手笔拒绝。现在先生愿意执笔,那是再好也不过了。”皇甫湜这才怒气稍解,请求带一斗酒回家。回到家里,独自喝了半斗酒,蒙头酣睡。睡了一会儿,酒劲儿上涌,呕吐起来,然后乘醉挥毫,很快就在黄绢上写好了碑文,文思古奥,用字怪僻。裴度读后,目瞪舌涩,琢磨了好长时间,不能断开句读,于是感叹说:“这文章真像晋代木华的《海赋》、郭璞的《江赋》啊!”裴度让一个武官带着自己的亲笔信,连同一些宝车名马、缯彩器玩,去酬谢皇甫湜。皇甫湜阅信大怒,掷书于地,呵斥武官说:“回去告诉你们的裴大人,为什么待我这么苛薄?!我的文章,不同于寻常的文章。除了曾给顾况的文集作序之外,我还从未随便答应过别人的请求。现在答应写这篇碑文,是为了感谢裴大人的厚恩。要想酬谢,我写的碑文约三千多字,每个字值三匹绢,少一分都不行!”那武官又气又怕,快马加鞭返回报信。裴度的手下人都咬牙切齿,恨不得割下皇甫湜身上的肉。裴度却笑着说:“真是个世上罕见的不羁之才呀!”马上派人按照皇甫湜开的价码,如数酬谢了他。

                  

 圣贤只有五个

    冀州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殷安,避世隐居而不做官,高傲自大。他曾对姓薛的一位高官说:“自古以来,称得上圣贤的超不过五个人。伏羲始创八卦,穷尽了天地的旨意,这是一。”于是屈下一指。“神农始播百谷,救济了万民的性命,这是二。”屈下第二个手指。“周公制订礼乐,世代相传,这是三。”屈下第三个手指。“孔子光前裕后,出类拔萃,这是四。”屈下第四个手指。“从这以后,没有能让我屈指佩服的人了。”过了一会儿又补充说:“加上我自己,是五个。”于是屈下了第五个手指。

殷安经常嘲刺公卿宰相,儿子殷徵劝谏他说:“公卿宰相尊贵,您应该对他们尊敬些。”殷安说:“你也能当宰相。”殷徵说:“孩儿岂敢。”殷安说:“你肥头大耳,古今之事都不懂,傻吃傻喝没智慧,不当宰相又能干什么呢?”

                  

 双管齐下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张藻,字文通,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士大夫。他擅长画松、石、山、水,特别是画松,奇特超过古今的名家高手。他用笔熟练,常常手握双笔,双笔齐下,一支笔画生枝,一支笔画枯枝,气傲烟霞,势凌风雨。画出来的生枝,像经过春雨的滋润一样;画出来的枯枝,像被秋风吹干吹裂了似的。

                  

 刘叉怒夺“润笔费”

    古人没有固定的稿费制度,若为别人写了墓志铭之类的“应用文”,别人送点金银作为“润笔”的费用,权当酬谢,就算是稿费了。大文豪韩愈受人请托,常常替人写隐恶扬善的墓志铭,这类文章写起来虽然乏味,但也有好处,“润笔费”滚滚而来。可是有一次,游侠诗人刘叉却给了韩愈一个难堪。

刘叉,少年时期勇悍放纵,好为任侠之行,曾因醉酒杀人亡命,幸遇朝廷大赦,才得以重新露面。此后虽然折节读书,改志从学,博览群籍,善为歌诗,特别喜欢卢仝、孟郊那样的“瘦硬体”,但高傲的性格仍未改变,曾赋诗自称“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自问》),不肯对达官贵人低眉弯腰。经常披着破衣服,拖着烂草鞋,居住在简陋破旧的房屋里。当时韩愈声名显赫,刘叉听说韩愈礼贤下士、亲近文人,便前去拜访。二人相见,谈文论诗,还算投机。但是交往时间久了,刘叉见韩愈对有“润笔费”的文章乐此不疲,不禁有些反感。一天,刘叉来到韩愈家中,看到桌案上又堆满了别人送来的金银,立时心头火起,大步抢上前去,拿起桌上的几斤金银,抬脚就往外走,边走边数落韩愈:“这些钱是你阿谀吹捧墓中的死人得到的,还不如拿来给我刘某人祝寿!”韩愈面红耳热,尴尬地看着刘叉扬长而去。从此刘叉再没有来见韩愈,而漫游去了齐鲁,后来下落不明,不知所终。

                  

 怪诞偏激的吴武陵

    中唐诗人吴武陵,是出名的怪人。他与韩愈、柳宗元交谊深厚,很受宰相裴度的器重,也明察军国大事,善于推荐人才,有“知人”之誉;但是个性强悍偏激,时而有顽童般的怪诞举动。

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能诗善文、自号白鹿先生的李渤担任桂管(治所在今广西桂林)观察使,见名儒吴武陵有文学才华,便上书朝廷任命他当自己的副手。依照旧例,观察副使上任,必须佩带弓箭表达谢意,几天后,还要在球场举行宴会。酒宴上,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吴武陵听说有妇女在看棚里聚观,感到是一种耻辱,不禁心里憋气,想发泄出来报复一下。于是他登上高台,盘腿而坐,拉下裤子裸露着撒尿。李渤酒量不大,已经喝醉了,看到吴武陵这副样子,大为恼火,命令卫兵把吴武陵押送到司法衙门斩首。当时衙门里有个校尉,名叫水兰,知道因这点小事杀人是不对的,就没有执行李渤的命令,不但没杀吴武陵,还待之以礼,派了很多人保护他。李渤醉得一塌糊涂,被卫士扶回家睡下。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渤被哭声惊起,酒也醒了,见家人聚在一起抱头痛哭,李渤大惑不解,就问为什么哭泣。家人说:“昨天听说宴会上吵闹喧哗,又听说您下令衙门法吏斩杀副使吴武陵。我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害怕您错杀名儒才士而惹下祸患,所以才悲伤痛哭啊!”李渤醉中根本不记得自己下了什么命令,听后大惊,立即差人到司法衙门询问情况。水兰告诉说:“昨天虽然得到您措辞严厉的命令,但我不敢接受。现在副使吴先生还睡在衙门里,安然无恙,我们没有为难他。”天刚蒙蒙亮,李渤就急急忙忙赶到观察使衙门,谦卑诚恳地承认自己的过错,请求吴武陵谅解。吴武陵也醒了酒,检讨自己的过失,宾主二人从此更加互相敬重。李渤见水兰头脑清醒、办事公正,就上奏朝廷举荐他当了宜州(今广西宜山)刺史。吴武陵的一次“无赖”行为,反倒使三个人都受益了。

后来,吴武陵曾任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不知绳检,贪污受贿,弄得官场腐败成风。人们举报到朝廷,皇帝敕令广州幕府官吏对吴武陵进行立案审查。广州幕府的那个官吏年轻气盛,又自负是进士出身,没把吴武陵看在眼里,审问起来毫不宽容,严追猛查。吴武陵平时都是给别人气吃,这回因有短处而不得不吃别人的气,心里怒火万丈,可又不敢当面顶撞“反贪局”官员,只好写诗泄愤,在大路左边的佛寺里题诗道:“雀儿来逐飓风高,下视鹰鹯(zhān,猛禽名)意气豪。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入蓬蒿。”把广州幕吏比作一只小麻雀,凭借整人的飓风高飞,竟在鹰鹯(吴武陵自喻)面前卖弄豪气;虽然小麻雀自以为能长出远飞千里的翅膀,但黄昏时候仍旧要栖息于蓬草野蒿之中——意思是说,你一个小小幕吏终究不如我吴武陵官大位高。贪赃有罪却不知自责自省,反而向检察官摆谱,这也真算是奇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