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695-日本史话(上) >

第5章

5695-日本史话(上)-第5章

小说: 5695-日本史话(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肼沟母盖姿瘴蚁阂牡醚逗螅蚕诺妹嫒缤辽档溃骸霸懔耍ㄓρ罚医恢浪樱 薄   
    天皇的御弟轻太子虽然和藤原是挚友,但这位御弟和他姊姊的性格差不多,稳健谦抑有余,智勇果断则不足。他慑于入鹿的淫威,不敢出气,只有暗自着急,深怕祸从天降。他的外甥,女帝的长子中大兄,这时也已十八岁,气宇非凡,胸怀大志,也很有见解。一天来探望舅舅的病,舅舅就把他介绍给藤原。两人一见,有如磁电一般一拍即合,十分投机,从此藤原镰足就成了中大兄的姜太公、诸葛亮,师傅兼谋士了。藤原对付入鹿的谋略,首先离间入鹿和他自己族人间的感情,力劝中大兄去笼络入鹿的堂兄苏我石川,借此以孤立入鹿,另一方面也容易窥伺到入鹿的行动。石川是个老实人,对他这位堂弟的行为也深不以为然,又见中大兄年少英俊皇胤贵胄,竟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了他,从此中大兄也成为入鹿的侄婿,加深了一层掩护。


上古篇第二位女帝(2)

    藤原第二步工作,就是访交勇武忠义、奇才异能之士,纷纷地把他们组织起来,听命于中大兄,他自己则退居幕后以免入鹿起疑。他和中大兄也难得见上一面,偶尔两人踢球,乘机互相交换暗语,或者到当时儒学宗师南渊家里去听讲,归途上密议。    
    他们这样布置了一年有余,而入鹿也有入鹿的准备。他在飞鸟川旁的高岗上,建造了一所新居取名甘橿冈,依山面水,不但可以俯瞰到皇宫里的一切动静,并且把它建造得同山寨一样,不但可以驻屯军马,并且筑有几道木栅,粮仓、兵库、水槽无一不备,确是一个可攻可守的好所在。工程完毕之后,入鹿得意非凡,顾盼自雄地说道:“我有此据点,还怕什么!”又扬鞭遥指着眼皮底下的朝廷殿堂,“只要那婆子一死,古人表弟做了天皇,我要怎么干,就怎么干了。”他自满,他忘形,他的死期也在眼前了。    
    到了皇极四年,高句丽、新罗、百济三韩会同入贡,这是稀有的大事。身为大臣的入鹿,当然不能不亲自接待贡使。六月十二日,皇极天皇升太极殿,古人皇子以皇太子身份,在旁侍立。不一刻大臣入鹿也昂然入座。平时他总是带剑上殿,这天藤原镰足买通了殿前的滑稽小丑,乘入鹿不注意的时候把他的佩剑偷走了。中大兄这时以安全为名,矫诏把所有的宫门都关闭了起来,自己提了支长枪,藤原拿了弓矢,都躲在殿柱之后,另外在殿旁,埋伏了两名勇士,相约以苏我石川读三韩的上表文为信号,一起出来行刺入鹿。但是苏我石川读完了上表文,不见有人出来,他以为事败,慌了手脚,浑身颤抖,汗出如浆,入鹿见状厉声喝道:“你怎么抖成这副样子?”这时,中大兄奋起,挺枪直取入鹿的咽喉,两面的伏兵也同时赶到,一阵乱砍,霎时入鹿倒入血泊中而亡。天皇见状吓得目瞪口呆,侍立在旁的古人王子也惊慌得浑身战栗。中大兄见入鹿已死,于是跪禀他母后道:“入鹿犯上,图谋不轨,罪当死。”皇极女帝也无可奈何。古人王子赶快躲进自己家里,不敢露面。所有的公卿大夫、地方豪族也都听命于中大兄。入鹿虽死,但是入鹿的父亲苏我虾夷盘踞在甘橿冈,据关顽抗。事不宜迟,中大兄马上兴兵占据了法兴寺,和甘橿冈遥遥对峙,然后把入鹿的心腹将领先招降了过来,再利用降将去游说虾夷麾下的部属,个个放下武器倒向这边来了。苏我虾夷看到大势已去,放火把一切珍宝丈册都烧光,然后跳入火窟自焚而死。果报不爽,虾夷算得有先见之明了。    
    皇极天皇经过这次打击,无心再留恋皇位,刻意禅让中大兄。但是藤原献策中大兄,此时不宜躁进,满招损,谦受益,应该退让。于是公推由御弟轻太子承袭大统,是为孝德天皇,册中大兄为皇太子,古人皇子也无颜见人,在法兴寺落发为僧了。    
    这次政变的主谋是藤原镰足,功第一。本来应该由他任宰相,但他再三不肯,屈居了内臣之职,位在左右大臣之下。他因此而更容易推行各种改革计划,首先他仿唐制把日本以往的朝廷组织改变了,以后再不用大连等名称。第二取年号,以往日本君王仅有谥法,现在他为孝德天皇订年号曰“大化”。第三在行政上,取消豪族的封建割据,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精神,划全国土地为国为郡,国设国司,郡设郡司,都由天皇指派。第四整理户籍,再根据户籍来授田。第五制订了租、调、庸的办法,人民纳税服役的义务有了明白规定,不再妄事征发。以上虽然是忠实地抄袭了唐制,但在日本是新政,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大化革新”了。    
    另外一项设施,是下令薄葬。日本旧来风俗,喜欢高冢宽圹,每位天皇的坟墓都堆得隆隆如山丘,殉葬除了活人之外,还有珍奇剑宝。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宗室、豪族也竞相造坟,有的年纪轻轻已经亲自去度工营建他自己的坟墓,到处征发民夫,弄得举国惶惶。那时日本的财富,几乎全消耗在死人身上。这一道命令居然把几百年的恶习扭转过来,自从大化革新以后,日本皇室的高冢绝迹了。    
    总之大化革新以后,日本脱离了部落社会,进入一个有组织的国家体系。这是一批由中国回来的留学生之所赐,藤原镰足得到中大兄的信任,言听计从的结果。    
    但是国家推行新政,必然有旧势力出来阻挠,中外一例。各地豪族,尤其苏我家的残余,对于新政非常不自在,俟机蠢动。那位做了和尚的古人皇子,原是苏我家的外甥,偷偷被人接到吉野去之后,便举旗反叛了。但他哪里是中大兄的敌手,一战全隳,丧了头颅。古人虽死,新朝廷仍不能自安,中心隐忧总是苏我这一族。古人之变后五年,轮到苏我石川的头上来了。苏我石川是中大兄的丈人,虽然是入鹿的堂兄,但是政变的功臣,以内应之功封为右大臣,现在是苏我族的领袖。他自以为是皇亲国戚有功于国家,应该永享荣华富贵。不料他自己的亲兄弟苏我日向到中大兄那里告了他一状,说他计划乘皇太子中大兄到海边游览的时候,派人行刺。中大兄得讯后便禀陈了孝德天皇,天皇立刻遣使者面责石川,石川大惊,要求在御案前和举发的人来对质。朝廷传旨不许,御林军反而把石川家团团围住。但居然被他逃到他儿子所修建的山日寺里,他儿子准备在附近山丘之旁,摆下阵势决一死战,但是石川阻止了他,黯然说道:“我出卖了入鹿,早就该死。”带了他妻儿老小八个人,在佛殿里集体自杀了。第二天他的侍从妾仆多人也都自杀殉死。当晚御林军才赶到又捕杀了很多人。苏我家的势力经此一役凋零殆尽了。石川的女儿,中大兄的妃子伤心已极,也呕血而死。这时中大兄二十五岁,骤丧娇妻也不胜哀悼。政治是残忍的,为维护政权,以莫须有之罪杀了自己丈人全家。    
    经过这次大祸以后,中大兄寝食不安。人类做错了事,总怪别人,不肯自我检讨,怪不到别人时,便怪天怪地,中大兄这时怪地不灵了。自从奠都难波以来,总是一连串的不吉,他决心迁回到飞鸟川大和故地。孝德天皇向来没有主见,唯他的主张是从,哪知这次回绝了他的要求。天皇是有理由的,难波的宫室刚刚稍具规模,交通也很方便,何必又劳师动众地搬回山中。并且大和情形也安定,并不需要去坐镇。但是年少气盛的中大兄碰不得钉子,登时大怒说:“好,你不去就一个人留在这里吧!”他真的不顾一切带同母亲皇极上皇,兄弟大海人王子以及公卿百官一干人马,搬回大和去了。最奇怪的是,皇后间人也丢下了丈夫,跟着哥哥去了。    
    孝德天皇的元配本为阿倍,生有一子取名有间,不幸阿倍早亡。皇极女帝因为可怜弟弟无人照应,把自己的女儿间人配了给他。这时孝德天皇已年逾五十,并且身体一向多病,老夫少妻,难得圆满。偏偏中大兄也赋了悼亡,妹妹不免要来安慰一番,相怜相倚,很自然地他们兄妹之间又重蹈了日本皇室常有的覆辙,深深恋爱起来。自然宁可抛弃糟老头子,而去跟住难分难舍的哥哥。孝德十分悲伤,他以马为喻吟歌一首,大意如下:    
    为汝营美厩,为制金络头;    
    吁嗟吾爱驹,一朝随人走!


上古篇第二位女帝(3)

    这“人”,当然是中大兄。孝德孤苦伶仃守在宫殿里,不久旧病复发,第二年便抑郁而终。临死时,只有他元配所生有间皇子一人在侧。    
    孝德死后,理应由皇太子中大兄继位了。但是中大兄因为兄妹恋爱的关系,不能把老皇的皇后来册立为自己的皇后,所以再请三请地又把母后搬了出来任天皇。六十二岁的老太太了,任由儿子女儿怎样摆布吧。于是日本历史上又开创了新花样,名为天皇重祚。重祚者重登大宝之谓也。但不再恢复皇极的旧称,改为齐明天皇,由她退位到她再即位,刚好十年。    
    心中愤愤不平的是孝德天皇的独子有间皇子。他恨透了中大兄,夺了他的继母,气死了他的父亲,现在又剥夺了他的承继权。于是假装疯狂,到牟娄海岸温泉地带去养病。在那里他听到了许多闲言闲语,都是对新政的怨言。他误以为人民已经厌恶了朝廷,引起他谋反之心,居乡三年,结交了些地痞流氓之后,又回到都城,冷眼筹划起事。翌年中大兄得力助手右大臣德太病死,朝廷空虚。同时东夷作乱,中大兄忙着调兵遣将去征讨东夷。有间皇子正自庆幸机会将至的时候,忽然一天苏我赤兄来访。苏我赤兄也是苏我石川的胞弟,石川冤冤枉枉全家惨死之后,残余的苏我族始终战战兢兢,是大家周知的事实,赤兄不会是中大兄的党羽 。所以有间就放心和他交谈,谈话的中心,很快就转到朝政上去。赤兄竟毫无忌惮地批评起来,他说:“现在真糟,民不聊生,民怨沸腾了。第一不该乱起仓库,耗费民资。第二不该挖掘沟渠,浪费公帑。第三不该用船运石,积圹成山……”有间听得心花怒放,拍案叫道:“现在真到了兴兵起义的时候了!”相约在五天之后再到赤兄家里去计议。那时天皇和皇太子都在海边温泉度假,都中无人,是阴谋反叛的好机会。到了约定的日子,有间带同了他自己的心腹,以前在牟娄海岸所结交的渔民头目,来到赤兄的府邸,有小楼一角,他们就登楼密议,不虞有任何人来窃听。有间的计划倒也周密,他预备动员渔民五百人直袭天皇皇太子的行宫,用渔船把所有的海口封锁起来,而由苏我赤兄在都内宫中放起火来。他说完哈哈大笑:“这样天皇和中大兄都成了瓮中之鳖了!”正说得高兴,忽然靠几折断了腿,大家都一惊,这次会议就此匆匆结束。    
    有间回到家里,安然就寝。赤兄却忙了一整夜,他一方面调遣营建宫殿的工匠,埋伏在有间的四周,一面火速地把有间谋反的事实报告给中大兄,原来他是中大兄最亲信的特工头子。    
    有间和他的党羽才真像瓮中之鳖,被中大兄一个个捉牢,押到牟娄海岸的温泉去审问。路途虽然不远,但铁锁锒铛步行而去,需要在中途的小村里住宿一宵。这小村名叫盘代,地方极其幽美,真是风景如画,尤其碧海青松相映,岸边小庙隐藏在松林之内,风趣无穷,有间喟然长叹,吟歌道:    
    苍松何矫健,枝叶相虬蟠;    
    归来幸再见,此行如能还。    
    又对小庙的菩萨求道:    
    在家饭满笥,在旅敬叶椎;    
    佑我留此命,怜我实无辜。    
    一个年未二十岁的小伙子,闯下了滔天大祸,临死前,盼望奇迹出现,留他一命,读来令人心酸。但是菩萨无灵,终于难逃一死,他和他的同谋同时斩首了。


上古篇白村江之战与壬申之乱(1)

    历史上,中日之间第一次的战争,是在公历663年,起因如下:    
    在第七世纪中叶,朝鲜半岛有三个国家,鼎足而立,百济、高丽和新罗,互争雄长,而新罗是最被欺侮的一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辽东》一章里记道:    
    高宗永徽六年,高丽与百济靺鞨,连兵侵新罗北境,取三十三城,新罗王春秋遣使求援。    
    于是唐高宗就开始对高丽、百济用兵了。《旧唐书》里写道:    
    五年(显庆)三月辛亥,发神丘道军伐百济……八月庚辰苏定方等讨平百济,面缚其王扶余义慈……十一月戊戌朔,邢国公苏定方献百济王扶余义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俘于则天门,责而宥之。    
    在《苏定方列传》里,《旧唐书》更写得生动:    
    显庆五年,(定方)从幸太原,制授熊津道大总管(《新唐书》作神丘道大总管),率师讨百济。定方自城(《通鉴纪事本末》作成)山济海至熊津江口,贼屯兵据江,定方升东岸,乘山而阵,与之大战,扬帆盖海相续而至,贼师败绩,死者数千人,自余奔散。遇潮且上,连舳入江,定方于岸上拥阵,水陆齐进,飞楫鼓噪,直趣真都,去城二十许里,贼倾国来拒,大战,破之,杀虏万余人,追奔入郭,其王义慈及太子隆奔于北境,定方进围其城,义慈次子泰自立为王。嫡孙文思曰:“王与太子虽并出城而身见在,叔总兵马即擅为王,假令汉兵退,我父子当不全矣。”遂率其左右,投城而下,百姓从之,泰不能止。定方命卒登城建帜,于是泰开门顿颡。其大将祢植又将义慈来降,太子隆并与诸城主皆同送款,百济悉平。    
    百济之战,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并未能真正的“悉平”。百济都城泗泚陷落之后,情况非常凄惨,到处断井颓垣残破不堪。苏定方奉诏凯旋,带了重要的俘虏领军归国,留下了郎将刘仁愿守泗泚,并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任熊津都督,抚纳残党,总共兵力不足万人。王文度没有能达成使命,病死了,只剩下了刘仁愿孤悬异域,坐镇荒城,这当然给百济一个复国的机会。百济的故将鬼室福信,一肚子的鬼主意,会同了百济的和尚,《唐书》里作“浮屠道琛”,《日本书纪》里作“僧觉从”,组织了起来,聚众占据了周留城,并且不断偷袭刘仁愿的部队,居然打起游击战,也被他们讨到了若干便宜。他们于是遣使日本。百济和日本之间,本来早有关系。日本佛教文化,大都传自百济,日本的飞鸟川的一个支流取名百济川,百济川边有百济寺,百济寺旁有百济村,专门安置由百济来的技工,而百济的王子丰璋,那时方在日本为人质。鬼室福信遣使献上了虏来的百名中国俘虏,同时要求把丰璋由日本接回去,拥立为王,并且请日本出兵相助。    
    当年的日本,皇太子中大兄掌政,母亲是他拥戴出来的齐明天皇,已经六十余岁的老太太。他计取了政敌有间皇子之后,更红得发紫,为所欲为。一方面他运气也好,所派遣的部将阿倍比罗夫,东征北讨,所向必克,自以为武力强大,可以西向开疆拓土了。并且对任那府的桥头堡,始终未能忘怀,现在乘百济来乞援,正是规复的绝好借口,又以为唐兵好惹,连鬼室福信都能捉到百十个来,日本大军一去必然可以杀得痛快。庙议的时候,那些武将都摩拳擦掌个个跃跃欲试,很快决定了,毅然慨诺做丰璋的后盾,加入了这一次的国际战争。    
    鬼室福信更是高兴,他索性引兵围刘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