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养殖户,黄洪欢认同猪贩赚钱最多的看法:〃前年生猪价格低到三四元一斤,但是猪贩屠宰之后可以卖到八九元;而今年虽然猪价高了,但肉价更高,猪贩们是最赚钱的,就算我们养户赔了,也影响不到他们。〃
事实上,猪贩承担的市场风险要比养殖户低得多。市场上的猪肉涨价了,挣钱最多的是猪贩;猪肉价跌了,亏的是猪农,而猪贩仍然〃旱涝保收〃。不管猪肉价格如何起伏、反复,〃养户喝汤,猪贩吃肉〃的现象始终没有改变。肉价上涨后,政府采取了包括能繁母猪补贴、保险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企图恢复生猪生产。目前,已有多个省市下发了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对每头能繁母猪补贴50元。
黄洪欢告诉记者,2003年增城也曾实施过母猪补贴政策,金额是100元/头,但只补贴大规模养猪场。而今年广州市财政对存栏150头以上能繁母猪的猪场进行补贴,他同样因为数量少得不到。同在增城养猪的丘百旋认为,这种补贴制度其实是〃扶富〃政策,50元对大规模场来说作用不大,而真正需要扶持的小规模养户却得不到帮助。相比之下,四会的母猪补贴方案显得更公平。
谢灯养告诉记者,不管规模大小,只要是养母猪都可以得到50元/头的补贴,预计15日可发到养户手中。海南罗牛山种猪育种公司副总经理杨起银介绍,10年前,保险公司就曾和罗牛山商谈过购买保险的问题,终因风险过大而放弃。现在国家相关政策和补贴出台,对行业的发展是极有利的。但谢灯养认为保险的作用不大。
因为只有蓝耳病、弓形体等病才会导致母猪死亡,猪瘟、伪狂犬等常见病只会使母猪带毒,不会死亡,因此得不到赔偿。但母猪带毒后容易产弱仔、死胎,这些损失却得不到赔偿。
除非能够为整个猪场购买保险,这样一旦发病,养户才能下狠心扑杀病猪,才有可能控制疫病不外传。(记者:陈雁芬实习生:王达邱晓萍《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9日)
广州低保户:盼望肉价降
近三个月来,各地肉价飙升。近日,广州猪肉价格达到历史新高,无论菜市场还是超市的猪肉价格都翻了一番:上肉12元/斤,瘦肉14元/斤,梅柳17元/斤,排骨19元/斤。然而,这样的价格还在不断上涨,而且每次的涨幅为1元左右。不断更新的肉价牌刺激着普通市民的神经,而挣扎在城市里最低生活水平线的低保户瞅着日益攀升的肉价,只能〃望肉兴叹〃。
对此,广州市政府决定从8月到10月给予低保户每月20元的肉价补贴。究竟肉价疯涨给低保户带来什么影响?8月1日,笔者采访了广州市部分低保户。
雷有明:忍住不吃!
〃阿明,肉价又涨了。〃每次听说肉价上涨,雷有明的心就〃扑通〃地猛跳一下,然后计算收入和肉价涨幅。
算来算去,赚的钱就那丁点雷在福寿二巷口摆了个摊子,补鞋兼卖小孩玩的〃公仔〃,守整天也赚不了几个钱,而肉价却越爬越高,两者愈发难以平衡了。本来,雷不能守摊的,7年前他得了直肠癌,手术后,他被叮嘱要多休息,但为了讨生活和挣药费,他豁出去了。医生得知情况后,嘱咐雷有明多吃些肉补充营养。
提起肉,雷有明两眼放光,他最爱吃红烧肉。他计划了一下,如果每月吃五顿五花肉,那药费就成问题。思来想去,他决定:捂紧钱包,忍着不吃!实在忍不住,就买三块钱的。
由于营养不足,雷有明身体很孱弱,手臂瘦小、颧骨高耸、两腮深陷,经常脸带菜色。他今年才63岁,但看起来像是70上下的人。病痛和拮据的生活让他过早地衰老了。更大压力在于儿子没固定收入,儿媳在家带刚满周岁的孙子,老伴在一工地煮饭。
全家人月收入不超过1200元,除去水费电费药费,剩下的伙食费少得可怜。吃肉对他们来说原本就是一种奢侈,现在肉价涨得这么厉害,这奢侈的生活变得更加无法企及。
〃既然买不起,就强制自己不去想(吃猪肉)。〃雷有明已五天没吃肉了,一提到肉他就一副回味不已的表情,但思量着〃天价〃的猪肉,雷有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望了望不远处的菜市场,无奈地摇了摇头。
肉价没涨时,雷有明家还可以偶尔买点五花肉来增加营养,一次买5元10元的,分开几顿来煮,弄个肥肉焖萝卜,解解馋。现在路过肉摊,他只能看看,也不好意思问价连最便宜的肥肉都买不起。
雷有明非常怀念肉价相对便宜的日子,那时还可以筹划着隔多久能吃一次肉,现在他不敢想了,只能选择吃青菜。由于青菜的价格也上涨了,贵一点的都买不起,他和家人通常吃咸菜和菜干下饭。
〃现在全家唯一有肉吃的,是刚断奶的孙子。〃雷有明说这话的时候,既面带愧疚,又充满了羡慕。他孙子的〃待遇〃是:粥里放一点点肉丝。好在去年初,雷有明被政府定为低保户,他家才有了活路。
虽然现在全家五口人还挤在一间不到12平方米的房子里,日子紧巴巴,但他们总算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光。没想到,从5月份开始疯涨的肉价,打破了他们一家生活的计划。雷和家人又得重新制定柴米油盐的支出统筹。现在雷有明很期待政府的肉价补贴,领到补贴之日,便又是全家开荤之时。
董义霞:豆品鸡蛋代替
一天清晨,董义霞起床擦把脸就往附近的一家超市赶,她边走边思量着超市里的特价鸡蛋。越想越兴奋,董阿姨脚下生风。她暗暗高兴,这下儿子的鸡蛋汤有着落了。她儿子读初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赶到超市,董阿姨四周一看,嘿,自己得了头名,便稳稳地排在超市门口的最前面。超市门一开,她立即冲向鸡蛋的货架。货架上空空如也,董阿姨愣了一会,随即咨询销售人员。没货了!
相对廉价的鸡蛋买不到,那就意味着要买肉。董阿姨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她开始在超市中搜索,寄望能找到一些尚未被发现的特价鸡蛋或特价猪肉。
但是,来回转了几圈,董阿姨两手空空,她还绝望地发现:猪肉价格又涨了!鸡蛋又买不到,自己拿什么来给儿子补充营养?董阿姨望着货架上新鲜诱人的猪肉发呆:这肉价不会再涨了吧?14元,15元……19元。
肉价每涨一次,董阿姨就叹气一次。董阿姨有个爱好:每天晚上7点左右,她都要到附近的厚德市场〃淘肉〃。
在肉价还没上涨时,董阿姨抓住猪肉档老板收档时刻,一个接一个地搜索猪肉摊档,看到有没卖出去的碎肉或者是别人不愿意买的肥肉,她就问:这肉多少钱?运气好的话,董阿姨能以一个便宜很多的价钱买点剩肉回家,给儿子和丈夫开开荤。如果碎肉够多的话,来自东北的她也能做上几顿饺子解解馋。
独特的淘肉方法,让肉贩记住了性格爽朗的董阿姨。但猪肉涨价后,她淘肉变得困难了。现在肉价太贵了,卖肉的不肯低价处理,没法淘了,她只能每天到市场上看看猪肉涨价的行情她知道自己买不起,但总忍不住去看看。
猪肉档的老板知道董阿姨无能力〃帮衬〃生意,有时都懒得报价给她。董阿姨计算着花钱,她一家三口,全靠政府每月补贴300余元/人养活。钱很紧,自己得了甲亢要看病,丈夫有高血压、心脏病要吃药,因此,她想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肉价涨了,她就在豆制品和鸡蛋上花心思。凉拌豆腐、豆豉、炒豆腐条等小菜经常出现在董义霞一家的饭桌上。她还挤出些钱买黄豆,早上磨豆浆给儿子喝。平时,董阿姨积极向其他人打听什么样的青菜营养比较丰富,努力保证全家人的营养,特别是儿子。她深知,儿子学习任务重,又在长身体,长期没肉绝对不行。但疯涨的肉价让董阿姨有心无力,心揪得紧紧的,盼着肉价回落。
(记者:阮定国 实习生:叶月草《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7日)
罪与罚:灾难反思
19世纪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罪与罚》,小说中传达的那种空前的紧张和极度的痛苦,是否也适合当前的养猪从业者?猪价屡创新高,可是这些人们想象中的既得利益者却笑不出来。他们比谁都清楚,在一场被称为〃集约化养猪以来最大浩劫〃的疫病中,不知有多少同行血本无归!现行高企的猪价正是建立在他们的痛苦之上。令他们惶惶不可终日的是,这场灾难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落到自己头上。更可怕的是,我们还没找到有效的方法。
这个行业到底怎么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猪病的暴发正是将原有养猪行业隐藏的各种矛盾与弊端彻底暴露出来而已,而今天的这场猪病只是为此埋单而已。
一宗罪:政府没有足够重视
长江食品集团董事长江建常直言不讳:〃肯定是政府的责任,是政府领导的责任!〃这位广东排名前三名的养猪企业负责人一口气列出种种管理层面的不合理现象:生猪管理行政配置不科学,基层兽医体系崩溃,疫病统计数字不准确,地方政府以环保为由驱逐养殖业,生猪储备及配额制度存在弊端……〃出现了问题,该负责任的人没有埋单,是行业养猪人在埋单,是我们人民在埋单。〃
就这次的疫病来说,政府动作显得慢几拍。根据养猪行业反馈的信息,在去年3月份,华东地区的安徽、江西等地就开始出现了疫情,由于不能确定具体的病原,业界就只能根据症状称之为〃高热病〃。
广州信桥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梁皓仪表示:〃去年刚在华东地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这些地带发病的时候,我相信是有些专家对主管部门的领导说,这是高热病,过了夏天就没有事,好像前几年的SARS一样,过一段时间就好了,不是深入地探讨真正的病因,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时间上,这是典型的鸵鸟心态。〃疫病并没有如领导们所望,却由去年一直肆虐到现在。去年已经发病的,继续在发病;去年没发病的,今年也开始出现。直至今年4月3日,农业部才确定所谓猪高热病的主因是高致病性蓝耳病。该结论在行业不乏不同声音。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认为,高热病不仅仅是蓝耳病。
活跃在基层第一线的四会养猪协会会长谢灯养对农业部的结论保留意见,他认为,从临床分析,去年在江西的发病情况与今年在广东的发病情况就有差别。去年江西发病以种猪和大猪为主,今年广东发病是以断奶仔猪为主。
更让行业人士感到政府作为不力的是:分别在6月及7月,公布了深受质疑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死猪数据;在没有得到严密的实验支撑的情况下,草率推动蓝耳病灭活疫苗的免疫,甚至强制免疫……
〃国家的政策对我们行业保护不够,一个关系1亿人就业,一年全国销售额10万亿元,农村致富主要现金来源之一的行业,在一些领导人心目中无足轻重,这让我很伤心。〃江建常讲出了所有养猪人对国家养猪政策实际执行中的无奈。
二宗罪:基层兽医体系崩溃
单独将崩溃的基层兽医体系列为养猪行业所犯的第二宗罪,是因为中国养猪还是以农村散养,中小规模养殖为主,正是基层兽医体系的崩溃,基层防疫、治疗以及疾病信息等缺失,导致了基层疫病问题日积月累,最终整体暴发。其实早在2004年禽流感期间,基层兽医体系的问题已暴露无遗,基层兽医体制的改革却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最终又再次尝到苦果。
黄金来是与会的唯一一个基层兽医代表,来自罗定,他语气悲凉地说:〃希望政府尽快按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标准落实工资福利待遇问题,以解决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加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理顺在职人员的编制问题,稳定人心;落实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尽快落实完成兽医体制改革以及组建村级防治员队伍,以保障养殖业的顺利健康发展。
如果我们的政府觉得乡镇基层畜牧兽医站对社会没有贡献的话,那么长痛不如短痛,就把我们作为下岗职工支付一定补偿,解散乡镇基层畜牧兽医站,让其人员自谋职业吧。〃黄金来在会上向大家公布了他所在的兽医站今年7月份的总收入:2800元,其中要减去1776。88元的社保,再减去兽医站的水电等办公费用,该月兽医站将是入不敷出。黄金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2006年,兽医站的全年收入总额约为7。5万元。
如果按全额工资发放,加上办公费用,他们兽医站7个人员年需经费22万元,缺口为14。5万元。兽医站人员每个月平均工资约为230元,他们的情况在罗定地区该系统中已经是中等水平。对于基层兽医体制的改革,黄金来已经不抱任何幻想。
从1992年就加入基层兽医工作的他对迟迟不能落实的基层兽医体制改革感到无奈:〃几年之前就已经不断在说要改革、要改革,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今年年初也说了到6月就可以定出个改革方案,但现在还是没有一点眉目。〃
基层兽医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难以维持,如何再来谈防疫、治病的问题呢?
实际上,除去收入低难以保障生活以外,基层兽医体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职兽医人员过少,难以完成本辖区内监测、防疫、技术服务等公益性职责;部分基层职兽医人员退出编制后,直接面向农民经营,开〃大处方〃现象严重,负担仍然被转嫁到农民头上;疫情发生后向上反映慢,农户损失大;对基层兽医人员技术培训减少,乡镇〃庸兽医〃增多。
当年国家对基层兽医站的改革,本意是通过减少乡镇财政供养的基层事业单位人数,减少财政开支,减轻农民负担。实际中,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反而导致了基层防疫体系崩溃,危害养殖业的发展。
三宗罪:无良商家坑害猪农
讨论会上,多次响亮的掌声出现在养猪人对无良商家的讨伐上,来自江西高安市养猪行业协会的熊凌更是其中的代表。〃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这是熊凌对部分所谓的专家教授的批判,〃浙江大学某公司,某些科技人员,他们白天是教授教学生,晚上在工厂生产坑农的产品。
'×宝',大家知不知道是什么?硫酸铜可以变成饲料,把工业上剧毒的染料用高科技加工,同样可以变成饲料,用了'×宝',不要说猪是黑的,连猪肠子都是黑的。在座的可以想一想,我们的农民可以造出'×宝'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吗?〃梁皓仪亦是讨伐无良奸商的〃急先锋〃。他曾不止一次地在多个场合对国内引入国外的血浆蛋白粉等同源蛋白制品表示了强烈的质疑。还有从国外引入矿物元素,尤其是硫酸铜,这些铜本来应该是电解铜,或是矿物质。现在全是铜泥,废铜烂铁拿回来用硫酸泡一下,这些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破坏动物的免疫系统。
早在去年8月,南方农村报记者到湖南、江西等地采访时,当地养猪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1/3的猪是病死的,1/3的猪是给治死的,1/3的猪是给吓死的。无良奸商在这次疫病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披着羊皮的狼,不少养猪户向记者投诉,有些兽医专家动不动就给他们开出上万,甚至几万元的药方,平均每头猪要花上一百几十元。更让养猪户难以接受的是,这些兽医专家却无法保障药到病除,最后猪死了,还来一大通养猪户难以明白的高深理论。总而言之,治好了你的猪是他的本事,没治好就是你的猪该死。
疫苗问题更让专家及养猪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