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447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447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自信心的表示。如果在波浪线下面画一个溺死的人,则说明对未来缺乏信心。雇主使用这种画格选择职工的时候,特别重视表示“纪律”的那一格。这一格中画了一个小方块,如果受试者加画一个小方块,就表示愿意遵守纪律。如果有几格画出格子外,就有点喜欢捣蛋的味道了。

马克尼科尔说,喜欢在格子中画人像的,容易交朋友,也容易树敌。喜欢写字句的人,一定是知识分子。喜欢画各种事物阴影的人则耽于声色。

附图是前美国总统肯尼迪和现任总统里根涂写的两张图像。据说肯尼迪画的是白宫和自己家园的矛盾。里根则画了自己3幅不同时期的肖像,表示他喜爱交际。

Number:2174

Title:音乐生活在西德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王兆渠

自18世纪以来,德国就享有“音乐之国”之称。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德国那样产生过如此众多的著名音乐家。素有“音乐之父”之称的巴赫,被誉为“音乐之母”的亨德尔,伟大的作曲家“乐圣”贝多芬,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标题音乐家”门德尔松,歌剧创始人之一瓦格纳、威伯尔,作曲家勃拉姆斯,作曲家布鲁赫以及理查·斯特劳斯等人,为德国作为一个“音乐之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创作的不朽作品在世界音乐宝库中被视为珍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没有一分钟不在演奏它们。

德国人酷爱音乐由来已久。不仅广大人民喜爱音乐,就是王公贵族为了显示他们的“高雅”、“不俗”,也常要抚琴弄乐,最典型的就是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二世,他是一个作曲家,同时又是一个横笛演奏家。革命导师恩格斯一生钟爱音乐。他曾说过,贝多芬的“第三交响乐”和“第五交响乐”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他从学生时代起就悉心研究音乐,书写音乐评论,还创作了歌曲,这可能很少为人知道,他的第一个曲子是“一个坚固的城堡是上帝”。恩格斯的晚年忙于政治活动和整理马克思的著作,但对音乐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临终前一年,他还不顾高龄去伦敦参加德国音乐家亨德尔的纪念会。

今天,音乐仍是德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西德《明星》杂志的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全西德有一半的人每周至少听音乐8小时,有些青年人超过20小时;有1/10的人参加各种业余合唱队或歌咏协会,在1/3的家庭中,至少有一个家庭成员会演奏一种乐器,约有65%的人经常从收音机中收听音乐节目。

为了满足西德人民的音乐生活的需要,他们建立了许多音乐设施和音乐团体。据统计,全西德拥有当今世界各国中最多的交响乐团共有94个。其中有居世界一流乐队之冠的、以世界指挥大师赫·冯·卡拉扬为首的柏林(西)交响乐团,及以里希特为首的慕尼黑巴赫乐团。它们在世界上声誉很高,足迹遍及五大洲。

西德有近百家歌剧院,其中数汉堡国家歌剧院历史最悠久。它拥有独唱演员124人,合唱演员83人,乐队成员132人。许多著名作曲家所作的名歌剧历演不衰。近30年来,演出超过5000场的歌剧或轻歌剧有:《魔笛》、《费加罗的婚札》、《卡门》、《蝴蝶夫人》、《蝙蝠》等,其中《蝙蝠》上演了近7500场。

说起西德人对音乐的爱好,不能不提到各种音乐节,如拜罗伊特瓦格纳音乐节、波恩贝多芬音乐节、沃尔茨堡莫扎特音乐节、戈丁堡亨德尔音乐节等。各种音乐竞赛也大大促进了当代音乐的发展,“多瑙河音乐日”、“国际新音乐假期短训班”,就属这一种性质。

为了培养专门音乐人才,西德政府历来重视对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训练。目前全西德有16所高等音乐学院,他们分别设在柏林、慕尼黑、汉堡、斯图加特、多特蒙特、科隆等地。这还不包括无数音乐专科学校。就连一座仅有1。2万人的小城市迪辛根,还有3所音乐专科学校和1所少年音乐学校。

由于人们普遍喜爱乐器,近年来西德乐器生产增加了6倍,现在差不多每两个小学生中就有一个会演奏一种乐器。

虽说20世纪以来,德国还没产生象18、19世纪时那样一批音乐大师,但还是出现了一批在世界上较有影响的音乐家。德国人热爱音乐是有传统的,音乐如今已成了西德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Number:2175

Title:比金子还要重的

作者:朱利华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人物》

Date:1983。1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自从我保卫国家财产负伤后,得到了组织上的表扬和广大群众的称赞。但也听到了一些不同说法。有人说,你又不是国家正式职工,只是个待业青年,歹徒把钱抢走,你有啥责任?也有人说:才上13天班的临时工,为保护储蓄所差点把命送掉了,值得吗?这些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答案在哪里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从我的经历和家庭谈起。

艰难的生活道路

我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1958年,我出生刚刚几个月,在县银行工作的父亲就被错打成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押送劳改农场劳教。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几个被当作反革命家属下放农村,从一个村子流落到另一个村子。父亲被释放后,全家好不容易又回到城里,全靠父母亲拉板车养活全家。

为了省钱,父母亲每个月从粮站买回粮食后,留下粗粮,把细粮背到自由市场卖掉,再买回红薯干煮着吃。

为了读书,我从六七岁时,就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到城外割草,卖给兽医站。一分钱、一分钱地积攒起来,买铅笔、本子。

为了求学,我几乎没有休息过节假日。我尽量抓紧一切时间帮父母亲多干活,以争取上课时间少受干扰。尽管如此,我每学期还是要请1/3时间的假去推车。我只好抓紧在推车路上的休息时间,趴在马路边树荫下自学功课。

在我刚刚以优秀成绩考进中学时,母亲被板车压伤瘫痪了。一年后,由于生活所迫,我只好含泪退学;告别了老师和同学,拉起母亲留下的板车,担起了生活的重负。那年,我才15岁。

在我童年、少年的记忆中,没有公园、玩具、花衣服和好吃的点心、糖果。有的只是劳累、疲倦的生活和困苦的辛酸。但是,在艰难的生活道路上,我没有沉沦、颓废。因为,我看到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被艰难的磨石砥砺得像金子一般地闪光。也正是这种闪光,不断照亮我人生的路。

被照亮的人生

父亲被释放后,精神萎靡不振,甚至一度绝望。母亲用平日从牙缝里省下的钱,为父亲买了一辆板车,劝慰父亲说:“别难过,开除了公职咱就拉板车。靠劳动吃饭干什么都不丑!”这句话鼓起了父亲生活的勇气,也成为我生活中恪守的信条。

母亲不识字,可是她的言行举动,却是教诲我如何认识人生的一本书。

60年代初,当我们最饥饿的时候,母亲在街道食堂当炊事员。在食堂里只喝稀粥,把自己的那份窝头省下来带给我们吃。尽管她很饿,但从不多拿一个馍回家。她对我们说:“粮食不够吃,大家都饿。娘多拿一个馍,人家就少吃一个。干这种事心里不安哪。”娘朴素的话,使我在饥饿中感觉到,世上还有比窝窝头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要求得“心安”。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捡到一支崭新的钢笔。我这个靠割草卖钱买铅笔的穷孩子,做梦也盼着有支钢笔。但是,我没有留下,而是用破衣服仔细拭去了笔上的尘土,小心翼翼地带到学校交给了老师。娘知道后,高兴得一把将我搂在怀里,给我讲了那个“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的强盗,临被杀头前,咬掉了妈妈乳头”的古老故事。我把它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有一次,我拉板车回家时,顺手带了公家一根捆货的绳子。父亲看到后勃然大怒。他骂道:“你拉了几年板车,还不懂拉板车的规矩。拉车的拉金子都不兴眼红,你见到一根绳子就动心了,今后还咋做人?!”我把绳子送回去后,心想:爹的话不仅是拉车的规矩,也是做人的规矩。

如果说家庭是我植根的土壤,那么是学校和老师给了我赖以成长的阳光和雨露。我家里穷,衣服破旧,上学怕同学笑话。老师结合课文,给我们讲了艰苦朴素的故事,从古代贤达讲到今日伟人;从革命烈士讲到劳动模范。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使我明白了真正的美并不是靠穿着打扮获得的。从此,我再也不开口向母亲要花衣服了。同学们也没人笑话我的衣服破旧了。

由于家庭困难,父亲曾瞒着我,悄悄到学校给我退学。好几位老师围着父亲劝导他,还有两位老师专门到我家来开导父亲,他们说:你家经济困难,学费可以少交点。让孩子帮你推车,可以让她免上几门副课,千万不要让孩子退学。孩子不仅是你家的,更重要的还是国家的。孩子不仅需要吃饭穿衣,更需要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老师的苦心终于打动了父亲,从此,他再也没有提出让我退学。就这样,老师为我争取了继续读书的机会。

就在我开始思索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之路时,母亲又用她的鲜血和生命,为我树立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红路标。

1971年5月中旬的一天,母亲拉板车时,发现一位小伙子从坡上放重车失去了控制,小伙子眼看就要被重车拥倒,车前还有两个吓呆了的小孩。娘见后,急忙冲到车前,用肩膀死死顶住车把。小伙子和两个孩子得救了,母亲却被重车拥倒,1000多斤的重车碾过她的颈骨。从此,身强体壮的母亲成了终身瘫痪。十几年来,母亲瘫痪在床,从没有为此而说过一句后悔的话。有人劝母亲:“你是为救人负伤的,应该让被救者的单位养活你一辈子。”母亲总是说:“我已经是个废人了,还给上级找麻烦干啥。能把人救出来,比什么都强。”

母亲瘫痪后,我边拉车边读书地又上了一年学。后来因为家庭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为了让弟弟、妹妹能够继续求学,我主动向爹提出退学。当我离开了带给我欢乐和理想的学校,离开了谆谆教诲我成长的老师,离开了朝夕相伴的同学们时,我再也忍不住了,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我虽然非常痛苦,但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是挺着胸脯走向社会的。因为,我胸前有一枚闪闪发光的共青团团徽。我虽然合上了学校课桌上的书本,却又翻开了社会这本大书,我要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用实际行动为团组织争光,决不辜负老师的一片心血。

比金子还要重的

由于“左”的破坏,祖国曾走过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我并不为我个人和家庭所受的委屈、磨难而怨恨。相反,我为我能够和祖国一道承受灾难而自豪。苦难可以使人倒下,也可以令人奋发。艰苦的生活也曾使我迷惘、彷徨甚至绝望。但是家庭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上千千万万用汗水为祖国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的实践,使我认定了一个道理:情操的高下,不在于社会地位的高下;对祖国责任的大小;不在于从祖国获取利益的大小,人生道路的选择,更不在于生活是安逸舒坦,还是艰苦曲折……

后来,我曾和其他几位待业青年一道卖过糖果糕点。一次遇到了几个原先的同学,一个女伴顺手拿了几块糖招待他们。待同学们走后,我悄悄垫上了糖钱。

我还在街道小厂干过临时工。厂长见我有文化,让我当出纳。有几次厂长拿白条来报销,我认为不符合财经手续,坚决顶住不报。厂长生气了,说:“你不给报销,就让你下车间。”我说:“就是解雇我,也不能破坏财经纪律。”第二天,我主动下车间劳动。我平时胆子非常小,跟生人说话都脸红。但一遇到这种事我却一点不怕。我想,人只要立得正、站得直,靠劳动吃饭,不搞歪门邪道,到什么地方也胆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父亲的错案得到了平反,重新回到银行工作。后因年纪大,办了退休手续,让哥哥顶了职。弟弟前年光荣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银行为了照顾我们家庭生活,又让我和妹妹到银行当临时工。三中全会的甘霖点点滴滴滋润着我们干渴的心。再苦再累从不掉泪的娘高兴得直哭。父亲兴奋得连话都说不好了,总在唠叨:“共产党最讲实事求是。20多年了,还惦着给我平反。只有共产党能做到这点。”我到银行上班时,爹特意让我买了一身新衣服穿上,佩戴上崭新的团徽。爹说:“银行的票子是成堆的,可是人格要比金子还重啊!”

当我第一次从金库领出一捆捆人民币时,我的心在微微发颤,我知道我接过来的不仅是一捆捆的钱,而且是国家对一个青年的信任。这种信任是比金山还要重的!

有人说:为了每月26元钱的工资,一个临时工去拼命是不值得的。我说,为了比金子还要重的祖国的信任、共青团员的人格,我就是死10次,也是值得的!……

Number:2176

Title:怎样提高阅读速度

作者:比尔·考斯贝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时代》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陈姗姗

小时候在费城时,我一定是把所有出版的连环画都看遍了。(当然那时出版的连环画比现在少多了。)我旋风似的在几天内把所有的连环画都扫视一边,然后便捧着那中间几本精彩的,一直到下一批连环画出版为止。真的,我当孩子的时候,这种阅读把戏确实是非常简单的。

可是当我慢慢长大了一些,我敢说我眼球一定是比小时候转得慢了,要不然也肯定是出了什么别的毛病!你懂我的意思吗?连环画堆得越来越高,我和我兄弟拉塞尔都看不过来了!

一直到我得了博士学位,我才总算弄懂了这并不是我眼球的过错。谢天谢地,它们还和原来一样正常。问题是,当今世界上要看的东西太多了,而允许我们看它们的时间又太少了。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至今仍在看连环画,除此之外还有小说、报纸、剧本,外加各地信件。我甚至还在看关于阅读的教科书,这东西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看得快的窍门。

我在这儿透给你一点秘密,现在有上百种各式各样的技巧能提高你看书的速度,而且我知道其中有三种是特别灵的。如果你学了这三种技巧,不妨立即用用它们。这么一来,你也会有时间去享受一下连环画的趣味,跟着马克·吐温大笑一阵,或者捧着《战争与和平》痛哭一场。准备好了吗?

好,现在就开始。

头两个办法能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读数以“吨”计的材料当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挨着念。这样的阅读技巧给你读物的大概意思,从而使你不必为那些大块头的、不需细读的部分费时间。

1.预读--用来对付又长又艰深的阅读材料。

预读对于应付大篇幅文字,如冗长的杂志、报刊文章、商业报道和写实报道之类有特殊的功效。这种方法可以使你比一般人少用9/10的时间而获得几乎一半的信息。

方法:不论是什么文章,先看一下它的开始两大段,接下来看每段的第一句话,最后看一下末尾两大段。

预读显然不能给你每一个细节,不过它能节省你的时间,使你不去看那些你不想看或者不需要看的东西。

请注意,预读法是让你用来对付那些长而生疏的材料的,对于短小文章,下面有更好的办法。

2.略读应用于短小简单的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