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2017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2017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儿的外表摸起来柔和,看起来娇美,

  只缺少内部的燃烧。而宝石呢,我猜得对,

   看起来暗淡,摸起来粗糙,却藏有灿烂光辉。

  你真是花儿吗?不,我的爱,你是一颗宝石:

   宝石呵,不受年华摆布,不随岁月衰老。

  不论时间仁慈或残酷,都会叫花颜凋萎,

   而宝石的每个晶面,闪着你对时间的笑傲!

 

Number : 9350 

Title :两兄弟

作者 :毛姆

出处《读者》 : 总第 181期

Provenance :中学生学习报

Date :1996。5

Nation :英国

Translator :

  

    他们两个现在都已去世,他们是两兄弟,一个是画家,另一个是医生。那位画家自以为是个天才,他骄傲而且暴躁,浮夸自负。他瞧不起自己的哥哥,认为他是个市侩和感情用事的人。不过他自己却一点钱也赚不到,要是没有哥哥周济他,他早饿死了。

  奇怪的是:尽管他外表笨拙粗野,却画了很多的画,举行个人画展,每次都只能卖掉两幅,从未超过此数。

  最后医生终于明白他弟弟根本不是个天才,只不过是个二流画匠罢了。在他为弟弟作出种种牺牲之后,才发现这对他来说是难受的,但他把这一切藏在心里,秘而不宣。后来,医生去世了,他把自己的一切留下来给他弟弟。那画家在医生的家里发现了25年来被无名主顾买去的全部油画,最初他无法理解,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作出了如此解释:那狡猾的家伙想作一本万利的投资呢!

 
Number : 9351 

Title :冬日看海人

作者 :刘心武

出处《读者》 : 总第 181期

Provenance :南方周末

Date :1996。4。19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我偶然遇到一位来自大西北小镇里的小学教师。猛看上去他似乎已然年过半百,因为他脸上有那么几条很长也很深的纹路,并且头发也花白了;可是跟他交谈时,他那双眼睛却闪烁出很有劲的光芒,使我又觉得他实在还很年轻。原来他刚刚40出头,正当壮年。他是从北戴河返回到北京,即将再坐火车回到他那个离大海非常遥远的小镇。

  我遇到他的那天,西北风正在北京久旱无雨的灰色天宇推磨般地号叫。在这样严寒的冬日里,人们一般总是尽量往温暖湿润的南方跑,可是,作为一个自费旅游者,他却偏偏去了北戴河!

  他为什么去那儿?这算是什么样的癖好?

  他告诉我,20年前,他们那个小镇还没通电,可是他在教学生的课文里总是不断地提到电,举凡电灯呀、电线呀、电话呀、电视呀、电车呀……学生们常问他:老师,那电究竟什么样儿?他很惭愧,身为人师,却眼界狭隘,连真的电灯都没见过!有一天,是放假前一天,当又有学生问到“电灯究竟什么样”时,他便下定了决心,第二天天还没亮,便揣上干粮,往100多里外的县城走去。他足足走到那天深夜,才抵达县里。当他敲开县教育局的大门时,那值班的人一开始以为他是个坏人;后来看见他见到屋顶上闪亮的电灯时,激动得笑着流下了眼泪,又以为他是个疯子……第二天县教育局的局长亲自带他见识了电话、电唱机、电熨斗什么的,又请他到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送他走时,又送了他一只电灯泡。那只电灯泡后来成了他课堂上极珍贵的教具,一直被他保留到若干年以后,他们那个僻远的小镇终于也通了电,于是他当着班上的同学,举行仪式一般,将那只灯泡旋在了教室的灯头上。当那盏电灯在孩子们热烈的掌声中放出电光、将那简陋的教室照耀得通亮时,他又一次笑着流下了泪……

  后来他得到了进县城进修的机会,并曾到省城出席过劳模会议。他有了正式的师范学校学历,还继续进修大学课程,他眼界大开,他那个学校也大变了样,现在他们那里经常有电影放映队去放电影;虽然由于山区地势复杂,他们那个镇子如今还很难接收到电视转播讯号,因此除了几户人家为显示阔绰已然置上了大彩电,看电视仍是一种大家所祈盼的超级享受。当然,他本人有更多的机会在电影和电视上看到几乎全世界的万种风情,可是,这两年常有学生问他:“老师,大海究竟什么样啊?”他总是根据自己从电影、电视上得来的印象,耐心地向学生们形容……可是学生们也从电影上看到过大海,他的经验并不能超过学生……

  于是他决心亲自来看看大海。这回寒假一放,他便启程了。当他在县城教育局宣布这一壮举时,连局长也很羡慕,因为那已年近花甲的局长,也从未见过真正的大海!

  他为什么不是在暑假时而是在寒假时跑来看海?那原因很简单:冬日看海是可以省很多钱也省很多事的!并且,他两眼闪着异样的光,对我自豪地宣布:“冬日的大海,别有一番雄奇的景象!”

  他说他刚出现在北戴河时,一开始也曾被人猜测为坏人或疯子,可是后来受到了异常热烈的欢迎。他说,那些设备非常好的休养所,一到冬天如果揽不到会议等项目,那就冷清到极点,值班的人员总是非常地寂寞……

  他说这十来天里,把冬日的海景看了个够,从各个角度看,在各种光线下看,从容地看,哼着歌看,甚至跳着舞看……他把我说得也羡慕起来,不仅是羡慕,甚至是嫉妒,因为我虽然有很多次夏日观海的经历,可是,我年过半百了,却还根本没有过冬日观海的体验!仅从这一点上说,我的人生便没有这位西北高原小镇的小学老师丰富多彩!

  冬日观海的人离开北京,坐硬座车回那遥远的地方去了。他没有在北京久留,他只游览了天安门,没去颐和园、长城什么的,他说一来他没剩多少钱了(为了看海他花光了5年来的所有积蓄约千多元),二来他圆了看大海的梦,心满意足了!

  我只是偶然地见了他一回。他走后,我甚至已不大能形容出他的相貌了,惟有他闪亮的眸子,还有一身大海的气息,长久地萦绕在我心头,使我憬悟:每一个最平凡的小人物,只要以敬业精神点燃执著追求的火把,都能使自己的人生闪烁出童话般美丽的灵光!

 

Number : 9352 

Title :山里人

作者 :吴静

出处《读者》 : 总第 181期

Provenance :环球

Date :1996。5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大清早,我就坐上一辆花哨的长途公共汽车从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出发到51公里以外的古尔伯格去。古尔伯格海拔2590米,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的群山之中。从斯利那加一路北上,两旁是成片的稻田和整齐的白杨树。虽已是4月末,远处的山顶上依然白雪皑皑,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光滑亮泽,就像梳理整齐的马鬃。

  汽车在坦格玛格做短暂停留,为最后一段山路做准备。坦格玛格是个小山村,同时也是个风景点,离古尔伯格5。5公里。从坦格玛格到那儿去的道路蜿蜒曲折,狭窄难行,汽车通常都在此稍事休息。游人多被吸引到小吃店里喝茶或咖啡,印度游客更是乐此不疲。我呢,倒更喜欢沿着村里惟一的一条小街溜达,逛逛集市,瞅瞅小商店和货摊卖的物什,观察一下山里的人们。他们比尼泊尔人更加瘦长结实,脸上线条分明,面色由于日晒充足和雪光辉映显得健康红润。旅游接待中心站前游客与村民混合在一起,人声喧哗,场面热闹,仿佛坦格玛格突然变成了世界的中心,静寂的舞台突然沸腾起来。

  一个棱角分明、举止稳重的中年男子以十分标准的英语(一点印度口音都没有)问我是否愿意步行跟他上山,等下午回来再在村子里搭车回去。他说可以带我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我谢谢他,但拒绝了他的建议。

  “只有6英里。”他说。我很高兴他居然说只有6英里,好像只是一次小小的散步,他一定以为我很健壮吧。其实这儿稀薄的空气早已使我疲劳乏力,呼吸不畅了。我再次摇摇头。

  “我可以给你当向导。”他又说。印度乞丐很多,有时我简直觉得这个地方盛产乞丐。但怎么也不应该在这里——喜马拉雅美丽的山峰之间出现乞丐,这儿应是进入天堂的门户。但这个中年男人的言谈举止中没有卑躬屈膝的表示,哪怕乞求的含义也没有。

  “不用了,我想我还是一个人走好,”我说,“谢谢你!”他似乎接受了我的决定,但依然没有一点离开我去询问其他游客的意思。相反,他开始告诉我眼前一座座山峰的名字和高度。

  我什么都没说,只是随着他的讲解四处看着。他仍然没有离去的意思。我脑子里盘算着该怎么办:如果直愣愣地走开也太不礼貌,再说他也有可能跟着我走,而且我能走到哪儿去呢?这是他的村子,他的街道。我惟一的希望是司机赶快吹响号角,招呼游客上车继续前行。

  他用那种与朋友窃窃私语的平静而柔和的语调对我说:“去年我妻子过世,留下三个孩子。有一个在医院躺了半年了,他的腿断了。”顿了一会儿,他又说:“在坦格玛格没有多少活儿干。”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接着说一家四口人一天吃一顿米饭需要一个卢比,孩子们的胃口都很大。他没有工作,没有钱,没有食物。

  司机的号角终于吹响了。我匆忙对他说了句对不起,希望他的处境能尽快好转,就转身上车了。为了使我显得更真诚,我朝他看了一眼并点了一下头。他没有什么表示,只是说:“你该上车了。”

  内心深处,我感到一阵刺痛和自责。汽车开出村子,我看着他慢慢地走在街道上,身体看上去很沉重,头微微向下倾斜。

  那天的游玩对我来说是极为满意的。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峰里徜徉真是无与伦比的奇妙享受。凌驾于群峰之上,立于天地之间,我深感自己是命运的主宰。天气晴朗温煦,阳光投射在雪峰的侧翼,使山看上去就像由大理石劈削而成,显得晶莹而肃穆。当地人穿戴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和帽子,驾着雪橇,将游客拉入暗绿色的密密的杉树林。孩子们和一些印度人打起了雪仗,咯咯地笑着。一个面色红润的锡克人骑着一匹白马在山间小路上奔驰,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分别骑着灰马跟在后面。较低处雪在迅速融化,似乎整个冬天的积雪都抵御不了春天的诱惑纷纷敞开了怀抱。雪水冲过翠绿的山坡,将它们变成了水草地。一身漆黑的大个乌鸦呱呱叫着在森林和雪峰之间来回盘旋,将它们的影子印在白色的峰壁上。

  我沉醉于眼前这壮观的景色,但早上与中年男子的邂逅却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使我的狂喜里掺杂了几分内疚和失望。如果那个人乞求我给予施舍,也许我听了他的事后会给的。但他从头至尾就没有乞求过,他只是希望陪伴我,当几个小时的向导或同伴。

  下午,我坐着架空滑车下山,欣赏着脚下的雪峰、森林、水流、鸟和人群,我决心等汽车停在坦格玛格时做点什么。

  汽车又在村子中央停靠,和上午一样的位置。村民和游客又马上混合到一起。我马上就发现了那个中年男子。他没有上前招揽客人,而站在街道下坡稍远处的一个货摊旁边。

  我赶忙三步并做两步走过去,微笑着停住了。

  “你好。”我说。

  “先生。”他十分生硬地说。

  他没有马上表现得更热烈友好一点,这使我感到有点发窘。就算他认出我来了吧。

  “嗯,”我说,“我希望你收下这个。”说着把一张已在手里捏了半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5个卢比向他递过去。他低头看看。

  “不,先生。”他说,看着我的眼睛。“今天上午我问你能不能雇我一天,你并没有同意。”然后,他一点都没停顿,马上接着问:“你觉得古尔伯格怎么样?”

  “我——我很喜欢它。”我感觉我的回答是那么苍白无力。他拒绝了我的钱,同时也拒绝了我。

   “是啊,那儿很美。”他说。

  “很美。”我重复了一遍。

 

Number : 9353 

Title :德国邻居爱告状

作者 :周从郁

出处《读者》 : 总第 181期

Provenance :海外文摘

Date :1996。4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如果你在德国住一阵子,收到邻居告你的法院通知,别将他们归类于“对外国人不友善”。其实他们不会胳膊肘往里拐,凡是近邻行为过分者,均会告到法院,毫不通融。

  德国法院每年要审理四五十万件专告邻居的案子。有一个叫威克的家伙闲来无事决定整理一下邻居互相看不顺眼的案例,出了一本书叫《亲爱的芳邻,没问题吧?》,指出邻里之间的相处之道,提醒大家切莫逾越“法律界限”而不自知。

  邻人桃树结果累累,越过墙占了你家领空,仍属对方财产,不得随意采摘。不过熟桃子若落到你家领地,邻人来捡就算小偷行为。

  邻家树木过大,影响了你家的空间利用,你可修剪树枝,但以自家上空范围为限,不得砍到对方树干。无论如何,应事先通知,给对方“合宜时效”改进,不应采取暗算手段。

  至于草地上、车库有的“飞来横叶”乃为“大自然现象”,不必费力去告。愤怒的某甲开了一张清理落叶帐单给芳邻,上书时薪8美元和一年60小时的工作时数,立刻被法官毫不客气地扫出法庭。德国法官一般受不了“乌烟瘴气”,采取的态度较强硬。有关壁炉的使用,根据“小型燃烧设备法规”,只能“偶尔为之”,而且应以自然放置至少两年的够干的木材为燃料。莱茵法尔茨邦高等行政法院规定壁炉每个月只能使用8天,每天5小时。烤肉引起的烟火最易引起他人恼怒,法官向来严加审查。雷根斯堡的建筑师柯洛在家中的草地上架起烤肉架,准备趁温暖的夏日黄昏,与家人共享烤肉滋味,可是才烤到第6根香肠,怒火冲天的芳邻就打开洒水管,三两下便把“令人讨厌的火”浇熄了。最后法院裁决,柯洛家“每个月可烤肉两次,每次3小时”。

  该书作者威克解释德国人的毛病说:“过分的敏感导致德国人生活痛苦。”邻居的乐器声、割草机声、小孩哭闹声、花园里的聚会声、夫妻吵架声影响生活质量,都有人告。“安静”似乎是德国人的头号国民守则。

  这里有几个案例可供参考。法官认为,婴儿哭声与幼儿叫闹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环境现象”,应该接受,夫妻吵架或“偶尔庆祝”到晚上10点也应予以尊重,但是10点以后,天王老子也应该设法安静,最好停止练琴,否则芳邻告发的胜算极大。

  这些案件中最棘手的是宠物的声响。目前的原则大概是:大狗白天吼叫不应该超过30分钟。一般休息时间,即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均应“禁止狗叫”。青蛙不得从早到晚呱呱叫个没完,除非池塘主人有本事使他的人工生态环境变成自然保护区。

  一名爱鸟人喜欢让他的两只鹦鹉在自家花园享受新鲜空气快活一下,可是此举“迫害”了隔壁夫妇的耳根,告发他家“异国噪音”令人难以忍受。法官微服亲访,发觉红头鹦鹉的叫声确实“与本地鸟声有明显差异”。判决:“鹦鹉只能于早上9点到12点、下午1点到6点在紧邻隔壁花园的阳台上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