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576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1576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容的“市场”,既亵渎了爱,又羞辱了孤独。相遇是人生莫大的幸运,在此时刻,两颗灵魂仿佛同时认出了对方,惊喜地喊出:“是你!”人一生中只要有过这个时刻,爱和孤独便都有了着落。

????

Number : 7403 

Title :北海道大逃亡

作者 :蔡耀

出处《读者》 : 总第 146期

Provenance :科学与生活

Date :1993。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1988年,正是中国大陆出国热潮高涨的时候。然而,在日本北海道的一所语言学校飞鸟学院阿寒校却进行了一场震撼日本的

  1988年,赴日热潮超过了极限,日本人开始谨慎起来,他们修改入国规定,要保人交出印鉴证明。大批的报告材料被退了回来,可大笔的报名费却没有退还,这引起上海数万名报名者的愤怒,他们成群结队去日本驻沪领事馆,要求退款。

  此时,在北海道最偏僻的东部诞生了一家日语学校飞鸟学院阿寒校。因新开校急需招生,学校免费提供保人,并吸取先前其他语言学校的教训,提出签证到手再付款的新招。中国人原先只在日本电影《追捕》中见过北海道,知道那是一片荒凉、寒冷的地方。当时在上海,有人以5角钱一张出售介绍该校情况的说明书,人们将信将疑,但还是有一些大胆的上海人向着完全陌生的异国北方发出了求学的申请。入国签证很快收到了,人们欣喜若狂。当时的胆怯者,怀疑者后悔不迭。

  阿寒校全体学生在东京羽田机场集合,学校专程派老师前来迎接,随后带着他们向那寒气逼人的北海道进发。

  飞机在钏路机场徐徐降落,透过舷窗可以看到连绵不断的原始森林,漫山遍野的山花正千姿百态地绽开,高低起伏的山恋间飘浮着片片白云,绿草如茵的牧场上,彩色的农舍、高高的草堆、悠闲的奶牛星星般点缀在大自然中,多么诗情画意的空间啊!

  学校老师很热情,在机场的出口处挂起了欢迎的标牌。这地方先前没住过外国人,纯朴善良的居民们十分友好,走在路上谁见了学生都会问声好,就加阿寒町政府的大楼上也挂起了欢迎学生的标语。

  学校离阿寒町开车约30分钟。那是一个偏僻村落,有近百间无人居住的旧房,周围只有十几户居民,约三四十人,老人和儿童各一半,青壮年都在外谋生。当地原是一个矿区,兴旺时住过近千人,后因开采的煤价比进口贵,才关闭煤矿。如今,在横滨著名的日语学校“飞鸟学院”的支持下,由一位横滨人和一位原飞鸟学院的中国藉老师与阿寒町政府合资兴办了飞鸟学院阿寒校。按当时的设想,通过兴办学校,建立中国人居住点。町政府十分重视,以町长为主,町内头面人物参加,组成阿寒町日中友好协议会,每个会员担任两名学生的保人。学校成立伊始,就迎来了第一批中国青年,町政府对前景充满信心。

  阿寒校设在一所中学里,佑大的学校只有十几名学生。那里还有一个很大的室内体育馆。学校的食堂供中国学生使用,还专门从横滨请来一名福建人当厨师。大家集体吃大锅饭,月底统一收款。学校还将一些旧房改建一新,6至8人一间卧室、一间客厅,配上双人床、暖炉、水具等,还专门设立集体活动室、浴室,连理发转椅也给配上。开学典礼上,政府教育长、住地警察都来祝贺,记者们接二连三地采访。通过新闻媒介的介绍,在北海道的这座学校一时间家喻户晓,传为佳话。

  7月的北海道,虽说已进入盛夏,中午热得只能穿一件衬衫,可太阳一落,加穿毛线衣还觉冷,夜里还要生火炉才感到暖和。“围着火炉吃西瓜”真是名不虚传。看着阿寒校,日本人的心中就像中午的气温热乎乎地升到顶点,而中国学生的心却像夜晚的气温降到零点。

  离学校不远有座漂亮的小学,只有近10名学生,附近还有家肉食品加工厂,也只有近10名工人,除此之外就是连绵不断的荒山。来的第二天全体学生就去两处转转,想熟悉一下环境,可还没转完,老师们就匆匆开车来把学生全部带回,并宣布说因实行的是日本唯一的24小时管理制,不得自由活动,离校要请假。这一个下马威首先使学生感到前景无望。

  背着巨债的学生开始向校方提出打工申请,可学校却坚持按入管局的“3个月不准打工”的规定办。周围一片荒山,没学校介绍根本不知道哪有工作,且又不准自由外出活动,那些听说过东京打工情况的学生开始浮躁不安起来,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对于只有两年签证的留学生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同学们一再呼吁放宽限制,可校方仍一味坚持原则,同学们心寒了。夜晚大家挤在一起商量对策,个个像困兽般长吁短叹。当唯一能倾诉苦处的中国藉老师来看望大家时,一个个泪流满面,使这位硬梆梆的山东汉子的眼眶也湿润了。

  学生们终于提出了转校请求。

  学生要走,校方十分为难,早在开学前已有两名学生不辞而别;开学后,因校方不让打工,又有一人在半夜悄然离去。日本人士不解地摇头。42万日元学费竟会使这群中国学生无法安心学习,的确他们无法理解。

  一星期的课程结束了,由于对日本情况还不了解,与东京朋友的联系又不方便,大家只好“既来之则安之”。突然阿寒町政府和学校宣布同意转校,同学们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写好请假条准备向大东京进军。

  阿寒町交通不便,每天只有4班汽车经过。星期天一早,同学们准备出发,为了不影响居民休息,部分同学将行李搬到村外不远处的桥上候车,结果被路过的汽车发现通知学校。老师从睡梦中惊醒,穿着拖鞋开着车把候车的学生带回,紧接着驱车追赶驶过的班车,一直追到钏路才把另一批截回。到校后被收去护照才让回宿舍。晚上最后一班车过去后才发还护照。

  同意转校又不让走,使学生们更感恐慌。

  夜晚12点,乌黑的天空伸手不见五指,还下着细细的冷雨。白天被截回的学生悄悄整理了行李,在其他同学的挥泪相送下,开始了一次艰苦的大逃亡。

  凌晨3点,他们已穿过阿寒町,走过飞机降落的钏路机场,向钏路市挺进。坐飞机怕被发现,只有到钏路坐电车才安全,由于不断地躲避夜行的汽车,蒿草丛中的水珠和天上的雨水很快浸透毛衣,冰凉的衬衣皱巴巴地贴在身上。他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拄着一根木棍,那是准备与随时扑上来的野熊、野狼搏斗的武器。公路上空无一人,只有远处牧场偶尔透出一丁点亮光,黑黝黝的山林中,随时都会窜出狰狞的野兽。渴了用舌头舔一下唇边的水珠,饿了却什么吃的都没有。几小时的徒步急行军,只觉得两条小腿肚发胀。

  北海道是日本最东部的地区,天也亮得特别早。四周的黑暗渐渐变成雾茫茫的一片。到了,到了,前方就是钏路市。逃亡者带着一身疲惫,从心底里发出了欢呼。这时一辆赶早的出租车正巧开过,他们就像搭上救命船似地爬上了车厢。半小时后终于来到了钟路站。

  时间还早,他们买好票后不敢在候车室久留,悄悄地分别绕到站后一间无人的小棚里换上干衣服,又饥又渴也不敢出去买食物。开往札幌的电车还有一分钟就要发车时,他们才奔进车站,跳进车厢。电车启动了,看着已冉冉升起的太阳,同学们宣告逃亡成功了。

  第一批逃亡者走了,留下读了半年书的同学们在得到下半年的签证后也纷纷逃亡,他们到了东京、横滨、大阪,最后也都“黑”了。那位任阿寒校校长的中国籍老师也辞去了职务回到了横滨。阿寒校首批56名学生,半年后只剩下了7个人。

  NHK电视台曾在全国连续报导大逃亡的经过,记者米原尚采访后说:“在号称最先进的日本国土,竟还有一块连具有世界公认生存能力强的中国人都不愿呆下去的地方!我要呼吁政府重视北海道的开发。”

  阿寒町町民的殷切期望,中国学生的美好愿望,就这样在文化、经济落差的强烈冲击下,在相互不能理解的思维意识中化为泡影。

????

Number : 7404 

Title :童言有忌

作者 :梧桐

出处《读者》 : 总第 146期

Provenance :中华日报

Date :

Nation :台湾

Translator :

  我以前听到人家老气横秋地说:“小孩子有耳无嘴!”都以为这句俗语指的是小孩子没资格插嘴发言,或是因为大人不堪其烦,懒得回答孩子各种无穷无尽的问题,于是令他只听就好,少开口。再不,就是大人往往一时不察,当着孩子的面说别人的闲话,臂如“你那舅妈呀,可真是能吃!隔壁张家几个孩子愈来愈没规矩了!”等,又怕孩子不知轻重,据实传了出去。

  一直到后来我自己有小孩,才知道这句话原来还有另一层作用。孩子总是天真烂漫、口无遮拦的,他们既然不懂得应酬客套上所谓的礼貌,更完全不受什么社会规范礼教的约束,难保不在某些场合说出“致命的真话”来,让大人尴尬不已、下不了台,身受其害的父母于是不得不依赖“有耳无嘴”这句古训来自卫了。

  女儿学会说话,要比同龄的孩子早许多,而且句子完整清晰,又常误打误撞、巧妙地引用一些超乎年龄的形容词或成语。大惊小怪的老爸老妈认为孩子具备不错的“语言能力”,不免暗中欢喜。在这种情形之下,孩子受到各方有形无形的鼓励,更由“会说话”演变成“非常爱说话”,随时随地尽情享受她的“言论自由”了。

  有一回我们带她参加一个聚餐,场合并不算正式,但是先生的上司和同事几乎全携带家眷出席了。我正忙着一一和这些半生不熟的朋友“哈哈哈,久久不见”时,却发现女儿置场合中各色吃食和小朋友于不顾,只管兴味盎然地尾随着一位身材富态的助理小姐,绕一了圈。那位小姐停下来取用点心,发现了身后的小跟班,回头对她笑一笑,女儿立刻凑上前问道:“阿姨,你肚子里的小宝宝什么时候会生出来?”

  助理小姐脸面上的笑容霎时结了冻:“呃阿姨肚子里没有小宝宝。”

  女儿不肯放过她:“那你肚子里面是什么?为什么大大的?哦,我知道,你吃撑了对不对?”

  我不过就站在几步之遥的沙发旁眼睁睁看着这一段对话从开始到结束,竟是掩面救不得了,只能面红耳赤地先将手上端着的鸡尾苦酒满杯一饮而尽,再考虑是要假装没听到呢,还是那个小孩儿再说出什么好话之前,去把她认领回来。

  还有一次也很糟。女儿刚满三岁那阵子,突然对男孩与女孩的生理构造差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追根究底问个没完。有鉴于传统教育对性的忌讳往往造成了无知和无谓的恐惧,姑且不管孩子是否真的听得懂,我从书店搬了几本书回来,按照性教育家的批示,利用图片,尽量浅显地解释给她听。女儿似乎也很满意我的答复,不再穷问不舍了。

  不料有天带她出门,母女俩坐在计程车里,难得遇到个没有发表欲的司机,车上也没有播放什么令人难以忍受的歌曲或音乐。一片沉寂中,女儿忽然开口了:“妈咪,司机伯伯是站着尿,还是坐着尿?”

  我心中暗叫不妙,赶忙安抚道:“站着、站着。宝宝快看,那栋大楼上有个好大的米老鼠气球喔!”

  奈何女儿一点也不为所动,对于我企图转移话题的努力毫无所觉,仍然坚持问下去:“那他是不是有鸡鸡?”

  慌乱情急之下,我一把将女儿抓过来,紧紧搂在怀里,一面指着塞在前方座奇下的一支鸡毛掸子鸡毛掸子在那儿!”

  深怕她接下去发挥幼儿性教育的成果,说出什么更精彩的来,我只好威逼利诱双管齐下:“嘘,不要再讲话了,会妨碍司机伯伯专心开车的。你乖乖,妈咪待会儿帮你买个大甜筒哦!”

  车上恢复了安静,那位无妄遭到女儿连番质疑的司机先生处变不惊,仍旧一贯面无表情地开着车。只是这会儿,我却突然好希望他开口扯点国家大事,或者随便什么音乐那种愈吵的愈好。

  孩子若是在陌生人面前发出惊人之语,倒还算好的,因为尽管当时糗林,日后反正不再相见了,总是能相忘于江湖的。偏偏女儿的“佳作”像不择地而出的涌泉,防不胜防,完全不考虑一下爹娘的社交和人际关系。

  有次我带她在拜访夫家一位年长的亲戚,老人家重礼数,留我们吃晚饭,我推辞不成,只好从命,没想到正在帮忙抹桌子布碗筷时,厨房里传来一段对话:“你喜不喜欢吃红烧海参呀?这是婆婆的拿手菜呢!”

  “我不喜欢。我想吃薯条,可是那要花钱,在你们家吃饭就不用花钱了。”

  我本来想去分辩几句,声明那完全是孩子的“独立思想”,绝非我这不懂事侄媳妇的授意,却又担心多说无益,反而愈描愈黑,只得认了。

  然而有些情况,不是“当作没听见”就可以捱过去的。我有个大学同学,是班上公认的美女兼才女,因为各方面条件太好,学历高,个子高,眼光更高,以致佳期一再拖延,等到了终于要结婚时,昔日同窗多半已经儿女成群了。

  接到喜帖,我兴冲冲地带着女儿赴宴。小女孩迫不及待地要看新娘,因为在她心目中,穿着蕾丝礼服的新娘简直代表了所有童话故事中的公主和仙女,是美国,传奇、浪漫的化身。

  我们直奔饭店楼上的新娘房,门开处,脸上涂着厚厚白粉的高挑新娘,穿着白纱蓬蓬裙站在那儿。女儿一反常态,没有拥上去亲新娘的脸,也没有摸她的蓬蓬裙,只是定定地望着她。

  我推了推孩子说:“新娘子,好漂亮哦!”

  女儿显然不能同意我的看法,她张大嘴:“哇,新娘好高哦,都要碰到天花板了!”

  浓妆掩住了新娘的表情,她好脾气地陪着笑,柔声问道:“是呀,妹妹以后要不要长这么高?”

  喜宴完后,新娘就没有和我联络过。但愿她是沉醉在新婚的甜蜜中无暇他顾,而不是受够了咱们这对没礼貌的土包子母女。

  有了这些惨痛经验,我当然常常私底下告诫孩子,不些话不适合当着人家的面说。但是由于我向来不喜欢和孩子强调容貌、身材的差异有美丑之分,也就很难解释为什么胖的说不得,高的也不能讲,更不能问人家:“阿姨你脸上怎么有长胡子呢?”

  幸好孩子是会长大的,她学得很快。我发现她有很久没有出状况了,有时候问到她的好恶或意见,她开始给些模棱两可、两边讨好的答案或者干脆不置可否,只是微笑。我在松了一口气之余,却又有些怅然,舍不得那个老是开口闯祸,隐我于不义,可是天真无邪、丝毫不受人情世故沾染的小人儿了。

????

Number : 7405 

Title :流泪也美

作者 :李金

出处《读者》 : 总第 146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只要不自暴自弃,只要不装腔作势。

  流出所有的过失,流出所有的委屈。该去的,让它流去。

  流出新希冀,流出新的勇气,流出新的策略,重新点燃生命的火炬,重新开始一段新行程。

  流泪也美。只要好好品尝出泪的滋味,只要好好把握住新的机遇。该来的,绝不再去。

  流泪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